第690章 焦灼(2)

bookmark

流寇水師的突然撤離,讓孫傳庭喜出望外,儘管說流寇撤離到襄陽府城之後,意味着進攻府城的難度增加,不過只要能夠儘快的展開對府城的進攻,其餘的暫時不用考慮。▲∴▲∴,

孫傳庭與陳新甲等人商議之後,決定在十二月初一展開對襄陽府城的進攻。

流寇的水師已經展現出來不一般的戰鬥力,也讓孫傳庭知道了,接下來攻打襄陽府城,難度會特別的大,想着短時間之內拿下襄陽府城,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故而在商量具體戰術的時候,孫傳庭傾向於四面合圍,圍困城內的流寇,同時採取小規模的騷擾式的攻城戰術,讓城內的流寇時刻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一旦流寇出現難以支撐的情況,再來展開大規模的攻打城池的戰鬥,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保證大軍糧草的充足。

孫傳庭給出的攻打襄陽府城的戰鬥時間爲兩個月左右,既在崇禎十四年的二月之前,爭取能夠拿下襄陽府城。

應該說孫傳庭的這個作戰計劃,是充分考慮到流寇的戰鬥力,也考慮到攻打襄陽府城的艱辛,可惜孫傳庭的作戰計劃,遭遇到陳新甲的否定。

從九月份開始的戰鬥,需要持續到來年的二月,還不知道能不能拿下襄陽府城,這不是陳新甲能夠忍受的,再說十幾萬的大軍圍困襄陽府城,誰知道固守新野和信陽的賀人龍能夠堅持多長的時間,誰知道鄖陽的劉文秀、李定國和艾能奇等人,是不是會馳援襄陽府城,若是大軍不能夠很快的拿下襄陽府城,一旦城內的流寇得到了外部的增援,甚至是遭遇到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聯合。那麼戰鬥的結局就不好說了。

在陳新甲的內心,對於流寇的戰鬥力還是小視的,他不認爲流寇戰鬥力強悍。

陳新甲與孫傳庭之間的理念不一樣,所要採取的戰鬥模式自然是不一樣的。

這一次孫傳庭沒有退縮,他很清楚貿然展開強攻,會是什麼樣的後果。大軍的損失一定是慘重的,這種慘重的損失,對於大軍的士氣是毀滅性的打擊。

陳新甲和孫傳庭兩人的意見不能夠統一,以至於影響到了準備好的十二月初一的進攻。

陳新甲一意孤行,堅持自身的意見,他認爲孫傳庭膽小怯戰,先前攻打流寇的水師,就持續了十多天的時間,若不是流寇的水師主動撤入到城內。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被打敗,這充分說明了孫傳庭指揮作戰的時候,畏首畏尾,沒有能夠拿出來全部的力量。

陳新甲堅持對襄陽府城展開總攻,孫傳庭堅決不同意,其餘人沒有表現出來態度。

一氣之下的陳新甲,給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寫去了信函,孫傳庭不甘示弱。也給楊嗣昌寫去了信函,兩人分別說明了原因。

一直到十二月中旬。兵部的敕書到了,其意見是支持陳新甲。

也就是說,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必須是速戰速決,必須是大規模的進攻。

敕書罕見的訓斥了五省總督孫傳庭,認爲孫傳庭的確是怯戰。

這讓陳新甲和孫傳庭都明白了。所謂兵部的敕書,其實就是皇上的意思,皇上沒有下聖旨,可能是考慮到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正在進行之中。

兵部的敕書訓斥孫傳庭,這是很少見的情況。也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情況,偏偏發生了,可見皇上對於已經開始的剿滅流寇的戰鬥,是很不滿意的,其實賀人龍固守新野和信陽,暫時沒有針對李自成展開總攻,這已經透露出來陳新甲和孫傳庭的作戰意圖,那就是重點是針對張獻忠、防止李自成與張獻忠之間的聯合,這樣的作戰意圖,皇上不可能不清楚,但木已成舟,皇上不好怎麼反對,只能夠是默認,如今孫傳庭準備穩紮穩打,皇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出氣的地方,怕是大發雷霆的,可以想象朝中大臣是勸慰過的,要不然孫傳庭還有可能遭受到更加嚴厲的懲罰。

事情到了這一步,陳新甲和孫傳庭都是沒有想到的。

孫傳庭很快改變了自身的態度,他已經知道不能夠堅持穩紮穩打的意見了,要不然皇上就真的會責怪了,所以他開始和陳新甲商議,究竟該如何展開進攻。

中軍帳,一場重要的討論展開。

“本官建議從陸路和水路兩個方向展開進攻,陸路進攻以南門爲主,水路進攻以西門爲主,兩個方向展開進攻,流寇不好防禦,陸路和水路的進攻相互配合,就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襄陽府城。。。”

陳新甲對着地圖說出了他的計劃,這也是他早就思索好的作戰計劃。

孫傳庭一直都有些沉默,突然改變作戰計劃,且皇上已經有些不滿意了,這些都需要時間來接受和消化,從目前的情形來說,孫傳庭還找不到最好的進攻辦法,也就是說攻打襄陽府城的戰鬥,註定是異常血戰,或者說是一場持久戰,短時間想着拿下襄陽府城,幾乎是沒有什麼可能性的。

大軍的糧草已經維持不了多長的時間,陳新甲和孫傳庭已經給湖廣巡撫方孔炤寫去了信函,要求方孔炤開始陸續的運送糧草,保證大軍的供給,陝西與四川的方向,陳新甲也寫去了信函,要求陝西迅速文震亨以及四川總兵秦良玉,無比想辦法拖延住劉文秀、李定國和艾能奇率領的流寇,至於說賀人龍,肩負的職責就更加的重要了,必須要守住新野和信陽兩座城池,防止李自成與張獻忠之間的聯合。

該做的全部都做了,接下來就看孫傳庭麾下大軍的戰鬥力如何了。

看見孫傳庭沒有開口,陳新甲再次開口。

“本官也清楚,此次的戰鬥一定是殘酷的,襄陽府城易守難攻,若不能夠奮力進攻,不可能攻陷,故而所有的將士都要同心協力,凡是有臨陣退縮、不服從指揮者,一律行軍法,本官和孫大人、王監軍可以軒斬後奏。。。”

陳新甲的這些話,讓孫傳庭有些吃驚,倒不是說先斬後奏,而是陳新甲怎麼會牽涉到其中,陳新甲率領的是外圍駐守的大軍,不會參與到進攻城池的戰鬥之中。

還沒有等到孫傳庭開口,陳新甲就揭開了謎底。

“此番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由本官來指揮,孫大人負責指揮外圍之戰鬥,保證大軍糧草的供給,阻止流寇增援襄陽府城。。。”

孫傳庭的臉色瞬間就有些紅了。

他看了看陳新甲,頗有些遲疑的開口了。

“陳大人,這臨陣換帥的事宜,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本官知道孫大人之想法,此事稍後商議。”

陳新甲臉色很是平靜,這讓孫傳庭更加的忐忑,要知道陳新甲若是沒有得到強有力的支持,是不可能臨陣換帥的,這樣做是大忌,再說陳新甲也沒有真正指揮過重大的戰鬥,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一定是殘酷的,這就需要統帥臨機做出相應的調整。

當然陳新甲直接指揮進攻襄陽府城的戰鬥,也就是承擔了主要的責任。

陳新甲提出十二月二十四日開始總攻。

這一天日子很是特殊,是的好,長工短工,臘月二十四滿工,也就是說不管是做什麼事情的,到了臘月二十四都應該要歇息了,過年之後開始忙碌,陳新甲卻在這個時間發起對流寇的進攻,可見其內心是有着很堅定的信心的。

後面的安排,孫傳庭都不是特別注意了,他已經糾結到臨陣換帥的事情之中。

諸多的總兵、副總兵和參將離開中軍帳之後,陳新甲看着孫傳庭開口了。

“孫大人,是不是在想着本官爲什麼會臨陣換帥。”

陳新甲說這話,從懷裡掏出來一份文書,遞給了孫傳庭。

孫傳庭有些疑惑的接過了文書,打開認真看了一會,臉色馬上變化了。

臉色發白、身體微微顫抖的孫傳庭,將文書還給了陳新甲。

“感謝陳大人幫忙周旋。”

原來這是楊嗣昌寫來的文書,說明了朝廷之中對於攻打襄陽府城戰鬥的爭論,以及皇上的盛怒,皇上本來是準備直接撤銷孫傳庭五省總督之職,命令押解到京城去的,好在楊嗣昌等人據理力爭,讓皇上放棄了這個決定,不過指揮襄陽府城的戰鬥,繼續由孫傳庭負責,顯然是不合適了,若是短時間之內不能夠攻下襄陽府城,那麼孫傳庭必定會遭遇到嚴懲,所以楊嗣昌建議由陳新甲來指揮攻打襄陽府城的戰鬥。

孫傳庭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證大軍的糧草供給,阻止流寇對襄陽府城的增援。

所有的準備事宜都鋪開了,既然是總攻,那麼相應的準備工作就更多了,方方面面都需要考慮到。

一直到十二月二十二日,大軍的各級軍官才知道進攻的時間從二十四日的卯時開始,進攻分爲陸路和水路兩個方向,以陸路爲主,以水路爲輔,參與進攻襄陽府城的軍士,總人數達到了八萬人。

當然,大帥也變成了陳新甲。(。)

第4章 退婚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728章 壯志未酬第80章 人之本性第679章 自找無趣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52章 決定第792章 這個年難過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232章 曹馳歸順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213章 盧象升第671章 督戰第66章 發榜第199章 親兵營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737章 自我毀滅的開始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40章 辛苦自知第422章 前奏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584章 重要的決定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772章 閃電戰(2)第559章 青縣第960章 草原新規矩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654章 鼓動第358章 血戰(2)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207章 殘陽如血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186章 初現端倪第671章 督戰第743章 四面楚歌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357章 血戰(1)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254章 側重點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885章 宵小第309章 寒心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96章 揣摩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271章 慘敗第985章 還是關門打狗第515章 慘敗(4)第343章 旅順口第67章 鄉試解元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526章 羣英會(1)第316章 親戚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364章 必須穩定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61章 道不同(1)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265章 亂攤子第970章 時機終於成熟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128章 沒商量第395章 警覺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21章 從容淡定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848章 自作孽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498章 多爾袞的意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
第4章 退婚第988章 千載難逢的機會第682章 李自成的覺悟第599章 順水推舟第728章 壯志未酬第80章 人之本性第679章 自找無趣第204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734章 可怕的一幕第52章 決定第792章 這個年難過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232章 曹馳歸順第275章 上有政策第847章 出人預料的交易第593章 深層次分析第213章 盧象升第671章 督戰第66章 發榜第199章 親兵營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496章 協議算什麼第737章 自我毀滅的開始第768章 既成事實論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702章 進一步的預判第628章 不同的要求第40章 辛苦自知第422章 前奏第378章 初次交底第584章 重要的決定第582章 徵召軍士第974章 所謂足夠的尊重第772章 閃電戰(2)第559章 青縣第960章 草原新規矩第400章 抽絲剝繭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654章 鼓動第358章 血戰(2)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207章 殘陽如血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347章 用兵當用強(1)第534章 老將不能出馬第186章 初現端倪第671章 督戰第743章 四面楚歌第632章 大幕拉開第357章 血戰(1)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956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254章 側重點第420章 乾脆果斷第18章 少年強則國強第885章 宵小第309章 寒心第371章 所謂的同盟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96章 揣摩第626章 襄陽失陷(9)第271章 慘敗第985章 還是關門打狗第515章 慘敗(4)第343章 旅順口第67章 鄉試解元第530章 高陽之戰(3)第416章 利益觸角第526章 羣英會(1)第316章 親戚第551章 同樣慘敗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364章 必須穩定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61章 道不同(1)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915章 最爲慘烈的戰鬥(1)第265章 亂攤子第970章 時機終於成熟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128章 沒商量第395章 警覺第688章 鄭家軍的建制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637章 天賜良機第287章 親情選擇第491章 醉翁之意第341章 直接的要求第21章 從容淡定第169章 出乎預料第421章 穩定的根源第769章 挖坑等你跳第848章 自作孽第150章 突如其來第498章 多爾袞的意第592章 秦良玉的攪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