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孰先孰後

bookmark

兩份奏摺放在御案上面,鄭勳睿已經陷入到沉思之中。

奏摺是福建巡撫史可法、鄭家軍參將、水師提督丁寶坤呈送的加急奏摺,現如今丁寶坤已經駐紮在福建的泉州,負責南方海運事宜。

兩份奏摺的內容非常的明確,那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在海運事宜之中實施挑釁的行爲,他們大概是知道鄭芝龍已經離開了福建,所以推翻了以前所有的協議,拒絕繳納海上貿易保證金,剛開始是偷偷摸摸的實施海上運輸事宜,近段時間明目張膽的運輸大宗的貨物,而且縱容海上的海盜力量,慫恿日本拒絕接納明朝的貨物交易,由東印度公司獨霸日本的全部海上貿易事宜。

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足爲奇,畢竟在鄭芝龍離開福建之後,徐望華等人都親自趕赴福建,一方面穩定福建等地的局勢,一方面就是整合鄭芝龍曾經擁有的水師。

鄭芝龍麾下的水師,其素質與鄭家軍水師不可同日而語,不少軍官都是海盜出身,習慣了海上的劫掠,也習慣了在徵收海上貿易保護費的時候中飽私囊,這樣的行爲在鄭家軍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一旦發現,會遭遇到不一般的懲處。

所以一段時間以來,徐望華史可法以及丁寶坤等人,都在耗費極大的氣力整頓已經整合到鄭家軍之中的這些原鄭芝龍水師的軍官軍士,至於海上貿易的事宜,依舊維持原來的協議。

賺錢是人的本能,東印度公司對於以前與鄭芝龍之間的協議肯定是不滿意的,平白無故的將一部分的利潤給了鄭芝龍,無奈力量不足,打不過人家,那就只有乖乖的交錢了,現在局勢出現變化,東印度公司敏銳發現,他們當然要想方設法免去這些孝敬了。

水師訓練需要一段時間。東印度公司出現的異動,已經引起了丁寶坤和福建巡撫史可法的注意,特別是史可法,到福建上任之後。立馬注意到了東印度公司的變臉。

要知道水師收取到的海上貿易銀兩每年可以達到兩千萬兩白銀之巨,其中的兩成直接歸福建巡撫衙門支配,有了這一大筆的白銀,福建的很多事情都好辦了,所謂有錢好辦事。現在海上貿易收取到的銀子數量銳減,直接遭受損失的就是福建巡撫衙門了。

史可法比丁寶坤還要着急,畢竟鄭家軍的軍餉是朝廷直接提供的,也就是說丁寶坤不差錢,其主要的事情還是按照皇上和朝廷的要求,盡力的訓練水師,最大限度的適應海上作戰的一切事宜。

這兩份奏摺,內閣已經進行了討論,意見出奇一致,那就是出動水師封鎖海上貿易通道。打擊東印度公司的上船,讓其按照協議繳納保護費。

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說,這個建議都是正確的。

可鄭勳睿卻不是這樣的想法。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背景,鄭勳睿是非常清楚的,這是一傢俬人擁有的公司,但可以代表國家與其他的國家簽署相關的協議,其不僅僅擁有商船,更是擁有私人的武裝,公司的總部在巴達維亞,也就是現如今的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雅加達。而且東印度公司還佔領了臺灣的一部分地方,既臺灣的臺南地區,其以這些地方爲據點,與大明朝廷、日本以及南亞進行商貿交易。獲取豐厚的利潤。

因爲大明水師的沒落,也因爲鄭芝龍的短見,導致東印度公司在南亞一帶愈發的囂張。

鄭勳睿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當然他不會拒絕海上貿易,絕不會禁止海運,大明朝廷的海禁早就被他廢止了。

鄭勳睿的目的。是要徹底征服東印度公司,這種征服可不是鄭芝龍那種做法,在海上收取保護費就足夠了,鄭勳睿要控制整個的南亞海域,徹底控制這一大片地方的海上貿易,東印度公司若是不願意服從管轄,那就徹底端掉其老窩。

這需要詳細的規劃,鄭家軍水師需要開赴臺南和巴達維亞甚至好望角等地,展開徵伐。

鄭勳睿的這些想法,內閣不可能明白,不過他需要讓內閣明白。

鄭勳睿佔據的高度是不一樣的,海運的重要性他非常清楚,可徐望華等人不清楚。

鄭家軍一旦徹底控制了海運,那麼就意味着源源不斷的財富,而且這種財富是持續性的,是可以讓大明更加富裕的。

至於道義上所說的侵略性,鄭勳睿絲毫不在乎,現如今可不是幾百年之後,還要那麼多道義上的說法,老子的拳頭大,你就要聽,不聽打的你聽,萬一你死都不聽,那就換人。

資本的原始積累時期,都是充滿罪惡的,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如今還處於小冰川時期,自然災害頻頻,想要振興大明王朝,想要讓全世界都臣服,僅僅閉門造車,自身發展肯定是不夠的,必須對外發展,不管是商貿還是科技,都是如此。

商貿方面鄭勳睿正在規劃藍圖,科技方面早就走在了前面,位於淮安的火器局,吸納了大量荷蘭、葡萄牙等地方的科技人才,這些人來到淮安之後,在官府的鼓勵之下,大都在淮安成家,看樣子是不會回去了。

現如今的大明王朝,比較歐洲不知道舒服多少。

鄭勳睿的責任,就是讓這種舒服轉化爲強盛,讓大明王朝成爲吸納全世界精英的地方。

做到這一步,還需要付諸極大的努力。

究竟是首先平定東印度公司,稱霸南亞,壟斷海上貿易,還是首先平定遼東、遼南以及草原地區,這是擺在鄭勳睿眼前的問題,這是實實在在的問題。

兩面出擊是不行的,這對於國力來說損耗太大,老百姓的負擔肯定是要增加的,大亂之後的北方需要穩定,退而求其次的辦法鄭勳睿不會採納,那就是首先穩定海上貿易,迫使東印度公司屈服,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到大清國,以剿滅大清國、統一草原爲最爲緊迫的任務。

這是鄭勳睿的思考,內閣還不知道這些。

內閣的意見是馬上征伐八旗軍,統一草原。

經過了三天時間的思索,鄭勳睿下定了決心,爲此他專門和洪門錢莊的卞玉京等人商議,詢問洪門錢莊的規模,以及在北方鋪開的情況。

現如今的戶部,使用的已經是洪門錢莊印製出來的寶鈔。

這種寶鈔與大明正德年間廢止的寶鈔完全不一樣,其背後直接的支撐就是洪門錢莊。

洪門錢莊雄厚的資本,已經不是任何商賈可以預測和揣摩的,洪門錢莊在南方運行這麼多年,建立起來的信譽也是任何人都難以動搖的。

此時的鄭勳睿,早已將洪門錢莊視作了幾百年之後的銀行,而擁有了發行寶鈔的權力,讓洪門錢莊已經轉變爲大明朝廷的銀行。

今後對外擴張勢力,洪門錢莊將成爲最爲重要的力量之一,有些時候金融的力量,遠遠強於槍炮的力量。

紫禁城,乾清宮。

鄭勳睿看着諸多的內閣大臣,慢慢的開口了。

“朕已經決定了,從瑞元二年正月開始,實施對東印度公司的征伐,此番征伐需要達到三個目的,其一是收回被東印度佔領的臺灣台南,其二是摧毀東印度在巴達維亞的總部,其三是徹底控制南亞的所有海域,今後南亞任何的海上貿易,都是由朝廷直接控制,沒有朝廷的允許,任何人不得在南亞的海域進行交易。”

“瑞元二年五月,鄭家軍開始對遼東和遼南進行征伐,同時監視草原的一舉一動,此番征伐的目的,朕就是不說諸位愛卿都是明白的,那就是要徹底剿滅大清國,統一整個的草原,屬於我大明王朝的土地,一分一毫都不能給讓出去。”

“兩個方面幾乎是同時征伐,諸位也許會考慮到耗費銀兩的問題,這方面暫時不用擔心,一切的開銷暫時由洪門錢莊負責,墊付所需要的錢糧。”

“征伐東印度公司的事宜,翰林院已經整理出來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候整理出來的海圖,這些海圖是異常寶貴的資料,不過此番征伐的目的,不是爲了顯擺,我大明王朝不需要顯擺,需要的是真金白銀,一旦征伐取得勝利,那麼所有的開銷,東印度公司,包括南亞各地都是需要承擔的,他們若是不服氣,那就打的他們服氣,讓他們乖乖的叫出來錢糧。”

“萬國來朝的景象,諸位愛卿恐怕是期盼不已,朕不是這樣看的,萬國來朝是仰慕我大明王朝之強悍,期盼得到我大明王朝之保護,如此他們就要繳納保護費,而不是想着從我大明王朝獲取到更多,朕可是實在人,今後不管是哪國來朝,不與我大明王朝實施商貿交易,不開放其碼頭,一切都免談。”

。。。

鄭勳睿的一翻話語,讓內閣衆人目瞪口呆,萬國來朝該是多麼壯觀的場景,偏偏皇上不稀罕,腦子裡面想到的就是商貿,就是真金白銀,這太少見了,也太俗了,難以體現大明王朝之胸襟,不過皇上都這樣說了,實力強大了,都需要得到實際利益,譬如說現在受到大明朝廷保護的朝鮮,就要實實在在的服從朝廷安排的所有商貿交易,而從這些交易之中,大明朝廷和商賈是得到了極大利潤的。(。)

第277章 秦良玉第787章 勸服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166章 慘烈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266章 需要小心第345章 蓬萊閣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883章 致命的商議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86章 必須改變第503章 監軍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673章 剿餉第158章 戰馬第594章 自我陶醉第28章 初步規劃第581章 孫傳庭的困難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46章 有容乃大第115章 當值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66章 慘烈第887章 小問題大奧妙第95章 民有三苦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884章 命該如此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39章 小私心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992章 天堂與地獄第140章 宿命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58章 府學第376章 平衡術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308章 談判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612章 王鐸的擔憂第403章 桃花運第753章 大氣的部署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720章 上下不一致第128章 沒商量第324章 山陰幫第756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2)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25章 柳隱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502章 恐金症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470章 定奪和離間第256章 不幸言中第555章 覈查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85章 相互考證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317章 秦良玉的來信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454章 陰差陽錯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352章 節節勝利(2)
第277章 秦良玉第787章 勸服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166章 慘烈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877章 重裝騎兵的覆滅(2)第266章 需要小心第345章 蓬萊閣第489章 老將出馬第883章 致命的商議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986章 多爾袞的頓悟與無奈第809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86章 必須改變第503章 監軍第342章 親自指揮第817章 自負的代價(3)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480章 鬥而不破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673章 剿餉第158章 戰馬第594章 自我陶醉第28章 初步規劃第581章 孫傳庭的困難第476章 張溥的收穫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46章 有容乃大第115章 當值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118章 下定決心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66章 慘烈第887章 小問題大奧妙第95章 民有三苦第741章 段宗奎的作用(2)第366章 拉攏和挑撥第867章 怎麼也想不到第884章 命該如此第987章 絕對想不到第832章 各方的準備第39章 小私心第569章 京城故事(3)第992章 天堂與地獄第140章 宿命第564章 醒悟太遲第879章 不甘心的梟雄第696章 終於立功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58章 府學第376章 平衡術第536章 總有意外第308章 談判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612章 王鐸的擔憂第403章 桃花運第753章 大氣的部署第601章 出乎預料第720章 上下不一致第128章 沒商量第324章 山陰幫第756章 敲牛皮糖的戰鬥(2)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327章 預知危險第691章 不易察覺的變化第25章 柳隱第175章 火炮的作用第944章 萬國來朝(2)第882章 登基稱帝(3)第683章 陳新甲的心思第680章 調整俸祿第502章 恐金症第644章 秦淮河的聚會第189章 太過分了第313章 責任重大第470章 定奪和離間第256章 不幸言中第555章 覈查第406章 文人的酸氣第30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928章 必須精準分析第85章 相互考證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38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701章 低頭就是出路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586章 規矩就是規矩第317章 秦良玉的來信第16章 瘋狂的甘薯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454章 陰差陽錯第481章 不會上當第35章 慎獨和家風第363章 兩極分化第352章 節節勝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