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多爾袞的勝出

bookmark

進攻的戰略部署是非常明確的,二十萬大軍從遼東發起進攻,渡過遼河之後,直接攻打瀋陽,劍指大清國的都城,至於說遼陽、鞍山、蓋州、海州和耀州等地,由駐紮在遼南的兩萬大軍予以牽制,大軍一旦攻克瀋陽,則會兵分兩路,一路朝着遼陽進攻,配合駐紮在遼南的軍隊,拿下遼陽等地,另外一路大軍則朝着撫順、薩爾滸以及鎮北關一帶攻擊前進,不管追到什麼地方,都要徹底剿滅八旗軍,徹底打垮大清國的政權。

這個作戰的部署,與遼東之戰有類似的地方,也有關門打狗的意思。

大清國的滿人原來其實是女真部落,而女真部落分爲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北山女真,其活動的區域非常廣闊,一直延續到外興安嶺以北的廣大地方,努爾哈赤以建州女真爲基礎,基本整合了所有的女真部落,隨着不斷的征伐,其活動的區域逐漸朝着遼東的方向轉移,到皇太極創建大清國之後,由女真部落發展的滿人權貴集團,幾乎全部搬遷到瀋陽的周遭,而北邊的大部分地方,包括外興安嶺以北的大片區域,則由於地處貧瘠、氣候極其嚴寒,基本被拋棄了,這些地方或者被效忠和臣服大清國的蒙古部落控制,或者成爲荒無人煙的地方。

鄭勳睿御駕親征的地方,以安東州至耀州一帶爲主,徹底剿滅大清國在這裡創建的政權,接着朝着北方的原海西女真控制的區域開進,最遠將到達原北山女真所控制的地域。

這一大片的區域,幾百年之後被其他國家侵佔,鄭勳睿當然要牢牢控制這一大片的區域,讓其在大明王朝的牢牢控制之下。

戰鬥廝殺最爲主要的地方。將集中在安東州至瀋陽這一帶,而大清國所有的主力,也分佈在這一帶。

當初多爾袞和阿濟格等人建議遷都。八旗軍退出瀋陽,前往開原甚至是鎮北關以北的安東州。目的也就是企圖控制原海西女真的地盤,憑藉熟悉地形的優勢,休養生息,伺機再起。

鄭勳睿不會給大清國如此的機會,他需要做到的就是斬草除根,除掉大清國政權之中的滿人權貴,在這些地方重新建立起來大明王朝的統治。

正月出徵,正是氣候極其嚴寒的時候。北方的氣溫更低,往往在零下幾十度的溫度,大清國的滿人權貴絕對想不到明軍會在這個時候發動排山倒海的進攻。

鄭勳睿也清楚,冬季出征,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會很多,朝廷大軍所依靠的火炮和毛瑟槍,在極低的溫度之下,恐怕是難以發揮出來最大效果或者殺傷力的,不過時間不能夠繼續拖延,眼看着大清國內部權力的爭鬥就要塵埃落定。到時候掌握權力的滿人權貴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鄭勳睿是無法預料的。

大清國受到欺凌的漢人,早就期盼朝廷大軍出兵了。這些漢人的境況極其的悲慘,已經到了活不下去的境地,最近一段時間,滿人權貴之間陷入到權力博弈之中,暫時沒有誰想到繼續壓榨漢人,可一旦權力鬥爭告一段落,漢人的日子將更加的不好過。

多重的原因,促使鄭勳睿做出了決定,在瑞元五年的正月出徵。

鄭勳睿很是謹慎。他知道大自然的威力,要求二十萬大軍違背大自然的規律。以血肉之軀來抗擊冰天雪地,這不是很明智。除非是戰鬥廝殺到了異常緊要的關頭,否則還是要按照正常的規律來推進戰鬥廝殺的進程。

大的戰略部署方面,有一些關門打狗的味道,但是在戰鬥廝殺推進的方面,鄭勳睿是按照一步一個腳印的辦法推進,首先進攻遼河,在完全佔領遼河之後,大軍朝着瀋陽開進,戰鬥過程之中把握最好的戰機,但不強求加快行軍速度,或者是採取奇襲的方式。

鄭勳睿很清楚,此番戰鬥廝殺的目的,是徹底擊垮大清國的政權,徹底滅掉大清國,二十萬大軍將要遭遇到的抵抗是犀利和殘酷的,不管是滿人權貴,還是八旗軍,都將拼死搏殺,不死不休,而且戰鬥持續的時間可能很長,畢竟安州以西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幅員遼闊、人煙稀少的地帶,一旦八旗軍的殘餘撤退到這些地方,作戰就將變得零散和漫長了。

鄭勳睿的確把握住了機會,多爾袞與濟爾哈朗的權力博弈,已經到了最爲關鍵的時刻,此時濟爾哈朗已經顯露出來退縮的跡象。

多爾袞需要感謝豪格的愚蠢,否則他也沒有那麼容易,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面,就佔據了博弈的絕對優勢,特別是豪格在掌控滿八旗之中鑲白旗的時候,做出的一系列的事情,讓鑲白旗的軍官軍士憤怒,多爾袞是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趁機剝奪了豪格對正白旗的掌控。

儘管濟爾哈朗在議政會上面反對多爾袞提議的鑲白旗旗主的人選,導致鑲白旗的旗主暫時空缺,但這樣做得到最大好處的還是多爾袞,在暫時沒有旗主的時候,鑲白旗所有的軍官軍士,包括旗人,將多爾袞視爲理所當然的旗主,鑲白旗所有的事情,都是多爾袞做主。

這樣的局面,濟爾哈朗是無法控制的。

多爾袞本來以爲,濟爾哈朗聯合豪格,能夠形成巨大的力量,這是他短時間之內無法抗衡的,畢竟兩人掌控了滿八旗之中的正藍旗,鑲藍旗和鑲白旗,而且正藍旗是滿八旗之中上三旗之一,地位尊崇,想不到豪格此人頭腦太過於簡單,讓濟爾哈朗根本無法依靠。

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多爾袞開始了多方的活動,利用自身在大清國的影響力,在滿人權貴之中的權威,逐漸取得大部分滿人權貴的支持。

至於說濟爾哈朗,則是在這場關鍵的較量之中,慢慢的處於劣勢。

代善一直都是作壁上觀,對這些博弈不聞不問,不過代善也曾經在議政會上面說過一席話,大概的意思就是做任何的事情,不能夠損害大清國的利益等等。

多爾袞明白代善的意思,其實代善對他與濟爾哈朗之間的博弈,是看的很清楚的,代善的意思是爭鬥告一段落之後,不管接下來誰掌控權力,都不能夠毫無原則的算計和打壓對方,以至於大清國在這樣的打壓和算計之中分崩離析。

多爾袞絕不會這樣做,他很清楚自身的權力來自於什麼地方,若是大清國都分崩離析了,那他掌握的權力也沒有多大的作用了。

明軍開始大規模的朝着遼河的方向集結,這個情報表現大明朝廷的進攻即將開始。

大政殿,一場特殊的議政會召開了,四大輔政大臣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和豪格,以及大清國的郡王、貝勒和貝子等滿人權貴悉數都參加,剛剛十一歲的皇上福臨同樣也參加這一場的議政會,因爲這次的議政會非常的關鍵。

議政會主要商議抵禦明軍進攻的事宜。

濟爾哈朗提出八旗軍必須按照先皇的安排,在遼河以東嚴陣以待,抵禦明軍的進攻。

濟爾哈朗的這個提議,得到了代善的支持。

多爾袞也不會反對,他馬上就要掌控大清國的實際權力了,若是在這個時候提議放棄大清國的都城瀋陽,遷移到開原或者是安慶州等地,那麼滿人權貴必定是反對的,他多爾袞的威望將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不過在如何排兵佈陣方面,爭議非常激烈。

濟爾哈朗建議八旗軍的主力悉數集中到遼河以東,抵禦明軍,多爾袞表示了明確的反對。

多爾袞反對的理由也是充足的,遼南的明軍不能夠忽視,若是八旗軍的主力全部都集中到遼河以東,則明軍可以在遼南展開大規模的進攻,讓八旗軍顧此失彼,所以防禦應該是整體的,遼河以東以及遼南全部都要展開大規模的防禦。

多爾袞之所以提出來這樣的建議,其內心是有打算的,他與濟爾哈朗的權力博弈已經到了最後也是最爲緊要的關頭,這個時候他必須一鼓作氣,奪取大清國真正的權力,若是這個時候放鬆了,將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抵禦明軍進攻方面了,那麼濟爾哈朗很有可能趁勢反撲,導致他多爾袞前面的諸多努力白費了。

另外的一個原因,就是多爾袞認爲,如今正是氣候最爲嚴寒的時候,明軍在這個時候展開進攻,不符合常理,天寒地凍的情況之下,大軍展開攻擊會面臨無數的困難,所以明軍這個時候其實是擺出來戰鬥的架勢,其真正的目的在於威懾,其進攻的時間肯定會推後。

基於這樣的考慮,多爾袞認爲奪取大清國實際的權力,是最爲重要的事情,至於說如何的抵禦明軍,他內心有打算,但這些打算能夠真正實施,需要他完全掌控權力。

多爾袞與濟爾哈朗的爭論非常的激烈,濟爾哈朗咬定的就是先皇做出的部署,多爾袞則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說明。

這一場的爭論,最終以多爾袞獲勝告終,議政會委託多爾袞全面負責抵禦明軍進攻的事宜。

多爾袞終於掌控了大清國實際的權力。(。)

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122章 勸阻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982章 戰遼河(4)第277章 秦良玉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237章 反間計第503章 監軍第693章 篤定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3章 黑子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94章 會試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382章 必須搬遷第547章 乾淨利落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10章 東林黨第720章 上下不一致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362章 撤兵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560章 宿命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40章 辛苦自知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646章 微服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57章 奧妙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10章 東林黨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279章 預料之中第588章 痛心(1)第354章 不可大意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26章 淡定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545章 提前預計第472章 凝聚力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807章 第二次的掙扎第38章 遊歷的準備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122章 勸阻第323章 突破口第17章 縣試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96章 揣摩第39章 小私心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393章 利誘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864章 爆發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362章 撤兵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81章 說親第264章 不高興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558章 急轉直下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211章 出乎預料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123章 面聖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265章 亂攤子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128章 沒商量第92章 京城第591章 初顯身手
第647章 好大的氣勢第814章 必勝的信念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122章 勸阻第471章 第一個建議第982章 戰遼河(4)第277章 秦良玉第600章 洪門錢莊第942章 平靜中的不平靜第237章 反間計第503章 監軍第693章 篤定第160章 家中來人第461章 肯定不甘心第3章 黑子第532章 高陽之戰(5)第613章 洪門錢莊發威第94章 會試第537章 狂妄的代價(1)第382章 必須搬遷第547章 乾淨利落第542章 狂妄的代價(6)第154章 重要任務第10章 東林黨第720章 上下不一致第43章 理想與現實第362章 撤兵第31章 堪比少年甘羅第560章 宿命第104章 其中關節第247章 內心感慨第419章 後悔無門第195章 絕望的戰鬥第40章 辛苦自知第485章 痛苦的顛覆第257章 湖廣告急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646章 微服第578章 被計劃的婚姻第57章 奧妙第806章 心態的微妙變化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10章 東林黨第445章 炮兵營和神機營第279章 預料之中第588章 痛心(1)第354章 不可大意第996章 孤注一擲第548章 盼望的戰機第198章 喜得貴子第474章 巡按御史第26章 淡定第759章 最殘酷的戰鬥第545章 提前預計第472章 凝聚力第936章 科舉之爭第807章 第二次的掙扎第38章 遊歷的準備第179章 提前準備第477章 勝利導致的變化第695章 及時的建議第819章 降到冰點的失敗(2)第122章 勸阻第323章 突破口第17章 縣試第507章 都沒有想到(1)第953章 依舊狂妄第762章 無奈的掙扎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96章 揣摩第39章 小私心第383章 祭拜河神第393章 利誘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864章 爆發第621章 襄陽失陷(4)第362章 撤兵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758章 遼南的收穫第81章 說親第264章 不高興第349章 甕中捉鱉第558章 急轉直下第829章 重要的決斷第436章 各懷心思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239章 震怒與輕視第211章 出乎預料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123章 面聖第995章 皇上的固執第789章 碰釘子的第265章 亂攤子第165章 選擇正面對決第492章 連鎖反應第595章 周延儒的無奈第447章 一萬對十一萬第128章 沒商量第92章 京城第591章 初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