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故伎重演

阿巴泰是大清國第一個陣亡在鄭家軍麾下的郡王,其餘陣亡的還有汗八旗正黃旗旗主祖澤潤、鑲黃旗旗主劉之源、正白旗旗主石廷柱、鑲白旗旗主巴彥以及正紅旗旗主吳守進,還有就是懷順王耿仲明,更加讓人恐怖的是,駐守遼東的阿巴泰率領的十五萬八旗軍,被斬殺達到了十二萬人,包括廣寧、義州等地駐守的八旗軍,已經不足三萬人。

這對於皇太極來說,是難以承受的打擊。

皇太極嗅到了一股危險的味道,這是來自於大清國的味道。

崇禎九年成立的大清國,迄今整整十年的時間了,最初成立時候的大清國,如日中天,可隨着鄭家軍的崛起,大清國就走上一條坎坷磨難的道路,首先是遼南逐漸的失去控制,接着是入關作戰的八旗軍幾次遭遇鄭家軍的打擊,損失慘重,而如今已經成爲大明朝廷唯一軍隊的鄭家軍,開始進攻遼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八旗軍損失十二萬餘人。

不用多想,鄭家軍下一步的行動都是明確的,那就是要進攻遼河,一旦遼河被鄭家軍掌控,那麼瀋陽和遼陽等地就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了。

五十三歲的皇太極,感覺到自己真的是老了,這種淒涼的感覺,在遼東戰報傳來之後,愈發的濃烈,他沒有第一時間召集滿人權貴議事,這個時候商議有多大的作用,這些滿人權貴,想到的就是拼命和廝殺,從來沒有爲大清國的未來想過。

此時此刻,皇太極想到的是范文程。

范文程趕赴大政殿的時候,內心同樣是悲涼的。

范文程與洪承疇之間的關係不錯,儘管兩人相處的時間不是很長。

洪承疇的確有學識,整體氣質表現也不錯,算是漢人之中較爲突出的人才了,在大清國,這樣的漢人是非常少見的。

范文程作爲大清國的第一漢人。深受皇太極的器重,可惜的是,其他的滿人權貴,對他范文程就不是那麼客氣了。夫人都差點被豫親王多鐸搶去了,也正是因爲心中憋屈,故而范文程能夠與洪承疇很好的相處。

其實洪承疇剛剛歸順大清國的時候,范文程是很擔心的,害怕洪承疇搶去了他的風光。不過范文程很快發現這樣的情況不可能出現,皇太極根本不相信洪承疇,說起來也是皇太極高瞻遠矚,之所以力勸洪承疇歸順,不過是想着打擊大明朝廷,絕無重用洪承疇的意思。

同病相憐的情況之下,范文程迅速與洪承疇走進了,隨之他發現,洪承疇的確有能力。

可惜這一次,洪承疇永遠的留在了遼東的寧遠。

范文程不可能不想到自身。八旗軍在遼東慘敗,損失達到了十二萬人,這是大清國成立以來,甚至是後金開始崛起以來最爲慘重的失敗了,接下來還會有什麼樣的失敗,誰又能夠預料到,鄭家軍的強悍,怕是八旗軍不能夠阻擋的。

皇太極召見的目的,范文程很清楚,就是要在如此危機的時刻。爲大清國找到喘息的機會,可這個任務太難了,鄭勳睿可不是朱由檢。

硬着頭皮進入到大政殿的時候,范文程第一次感覺到無力和頭皮發麻。

皇太極的臉色很不好。白中帶着青色,可見也是被遼東的戰報給打懵了。

拜見皇太極之後,范文程低頭站在下面,沒有主動開口說話。

“文程,朕找你來,是爲了遼東的事宜。朕痛惜遼東的十二萬八旗軍,更是痛惜沒有聽進洪承疇的話語,想不到鄭勳睿的胃口如此之大,朕不知道這個鄭勳睿是什麼樣的人,我大清國的滿人驍勇善戰,從未懼怕過任何的困難,爲什麼遇見這個鄭勳睿,就毫無辦法了,朕不相信,朕要親自會會這個鄭勳睿,看看他究竟是如何的厲害。。。”

皇太極有些失控,臉上露出一絲的紅暈,說話也開始激動起來。

范文程的身體微微發抖,他從未見過皇太極出現如此的神情,以前不知道遇見多少的困難和壓力,皇太極始終都是鎮定的,從未失態。

或許是感受到自身的失態,皇太極閉上了眼睛,不再說話。

大政殿陷入到寂靜之中。

范文程終於艱難的開口了。

“皇上一定要保重龍體,大清國不能夠沒有皇上的支撐。。。”

“不要說這些了,朕感覺到老了,無能爲力了,朕記得那個鄭勳睿,是萬曆四十三出生的,迄今也不過三十歲的年紀,如此的年輕,爲何有着撼天之能力,朕曾經藐視天下的英雄,可是面對這個鄭勳睿的時候,真的是不敢自大了。。。”

這一次,范文程沒有開口,他清楚皇太極的脾氣,在皇太極身邊這麼多年了,他也知道皇太極此刻說的是內心的話語,自己還是不要開口貶低鄭勳睿,再說這個鄭勳睿的確是厲害。

皇太極發完了感慨之後,很快進入到了正題。

“文程,鄭勳睿親率大軍征伐,目的就是想着滅掉我大清國,遼東之戰,朕已經感覺到巨大的危險,如今的八旗軍,總兵力不過二十萬人,其中的滿八旗和蒙八旗不足十二萬人,儘管從兵力上面來說,包括從戰鬥力方面來說,八旗軍依舊是最爲驍勇的,可朕就是沒有了以往的自信,你說說,如今的情形之下,朕該如何的應對,我大清國該如何應對。”

范文程內心有些發苦,如此重大的問題,他真的是不敢輕易開口的,就算是皇太極召集滿人權貴商議,他也絕不會無話找話說,可他沒有想到的是,皇太極居然沒有召集滿人權貴商議,而是單獨找到他了。

范文程爲自身感覺到可悲,也爲皇太極感覺到悲涼。

皇太極的確是一代梟雄,可惜就是身邊的謀臣太少了,那些滿人權貴,上戰場廝殺的確是不錯的,可是在權謀方面,還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皇太極儘管有着異常傑出的能力,但一個人也是想不到那麼多的。

他范文程的學識不高,放在大明朝廷,根本不算什麼,不要說見到皇上,就算是見到巡撫大人或者知府大人就很不錯了,可就是他這樣一個學識不高的漢人,居然成爲了皇太極的第一謀臣,這不能不說是極大的諷刺。

沉默了好一會,范文程開口了。

“皇上,奴才斗膽了。”

“想到什麼就說,朕赦你無罪,朕和你單獨商議,就是因爲這個原因,那些滿人權貴,在戰場上廝殺是不錯的,可說到權謀方面的事宜,朕真的難以依靠他們。”

范文程擦去了額頭上的冷汗,咬着牙開口了。

“奴才以爲,爲今之計,還是找到大明朝廷議和。”

皇太極微微搖頭,臉上露出了苦笑的神情。

“這一點朕早就想過了,排開滿人權貴不說,那個鄭勳睿,會給我大清國機會嗎,再說如此情況之下的議和,鄭勳睿就算是答應了,提出來的條件若是過於的苛刻了,朕能夠接受嗎,大清國能夠接受嗎。”

范文程很是無奈,可他還是要堅持自身的意見。

“奴才以爲,通過議和的方式爭取一些時間,是最好的辦法,皇上說的不錯,此番的議和與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鄭勳睿和大明朝廷恐怕會提出來諸多苛刻的條件,可只要他們同意議和,一切就好說。”

一聲輕輕的嘆息傳來,皇太極的聲音也傳來了。

“文程,你這是權宜之計,朕要是處在鄭勳睿的位置上面,肯定是不會答應的,不過如今,也只有這個權宜之計了,朕再問你,派遣誰擔任使者前去議和。”

這一次范文程倒是沒有猶豫。

“奴才以爲禮親王殿下可以承擔此重任。”

代善進入到大政殿的時候,臉上的神情同樣不好看,這段時間以來,不少的滿人權貴到他的府邸去發牢騷,痛斥八旗軍在遼東的慘敗,就連多爾袞和多鐸等人,也是頗有微辭,這讓代善很是鬱悶。

作爲當年的四大貝勒之一,代善領教過皇太極的手段,也深知皇太極是有着雄才大略的,諸多滿人權貴的抱怨,皇太極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隱忍未發,是因爲如今正是關鍵時刻,大清國的滿人需要高度的團結,不能夠出現內訌,否則大清國真的沒有希望,滿人也不可能有什麼未來了。

故而代善在諸多滿人權貴抱怨的時候,說了一些制止的話語。

接到聖旨,代善絲毫沒有耽誤,立即前往大政殿。

代善已經六十二歲了,在滿人之中來說,這個年紀算是高壽,不知道有多少的滿人,年紀輕輕就命喪戰場,更多的滿人因爲身處惡劣的環境之中,英年早逝,要不是父皇努爾哈赤的拼殺,以及皇太極的繼承,讓大清國定都瀋陽,讓諸多滿人權貴的生活逐漸安定下來,恐怕他代善也活不到這個年紀。

年紀大了,最想的就是穩定。

進入大政殿僅僅半個時辰,代善就離開了,進入大政殿的時候,代善臉上的神情是平和的,可是離開大政殿的時候,代善臉色是鐵青的。。

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604章 心上心下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47章 震撼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20章 心思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772章 閃電戰(2)第211章 出乎預料第94章 會試第430章 很順利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345章 蓬萊閣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504章 重大決定第475章 張溥的目的第620章 襄陽失陷(3)第884章 命該如此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58章 府學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563章 天助(2)第784章 閃電戰(14)第526章 羣英會(1)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294章 何去何從第210章 文震孟的驚詫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871章 歸宿(1)第619章 襄陽失陷(2)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306章 理想主義第110章 籌備婚事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895章 朕爲主宰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124章 徐光啓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588章 痛心(1)第260章 兵敗第102章 用人三法第619章 襄陽失陷(2)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742章 難得的決心第95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4)第365章 伏筆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679章 自找無趣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410章 毛瑟槍第865章 通州之戰第53章 搬遷第71章 憂慮第774章 閃電戰(4)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216章 內訌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354章 不可大意第500章 腹背受敵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468章 同心第320章 阿炳爺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468章 同心
第556章 改變部署第274章 沒有出路第375章 皇太極的睿智第314章 搭建班子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823章 沐天波的猶豫第604章 心上心下第511章 被打消的念頭第47章 震撼第700章 不容樂觀第20章 心思第567章 京城故事(1)第549章 也是必然第772章 閃電戰(2)第211章 出乎預料第94章 會試第430章 很順利第725章 天妒英才(1)第723章 沙盤演練第744章 鄭勳睿的無情第638章 面對選擇第345章 蓬萊閣第790章 權力佈局第504章 重大決定第475章 張溥的目的第620章 襄陽失陷(3)第884章 命該如此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58章 府學第352章 節節勝利(2)第903章 御駕親征第408章 內部的震動第563章 天助(2)第784章 閃電戰(14)第526章 羣英會(1)第907章 致命的分析第905章 折斷扁擔戰術第294章 何去何從第210章 文震孟的驚詫第121章 鍛鍊之意第851章 人心已經散了第871章 歸宿(1)第619章 襄陽失陷(2)第255章 歷史重演?第767章 家和萬事興的道理第954章 意志的較量第676章 官紳一體納糧第1000章 瀋陽之戰(4)第306章 理想主義第110章 籌備婚事第267章 出其不意第914章 不惜一切代價第170章 目標動搖第895章 朕爲主宰第869章 定鼎京城(2)第223章 文震孟的努力第731章 開封陷落(1)第124章 徐光啓第402章 水落石出第588章 痛心(1)第260章 兵敗第102章 用人三法第619章 襄陽失陷(2)第868章 定鼎京城(1)第697章 收復襄陽府城(1)第627章 不同的態度第394章 不一般的算計第742章 難得的決心第95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4)第365章 伏筆第585章 情報署的職責第898章 海上征伐目的第679章 自找無趣第623章 襄陽失陷(6)第212章 全面部署第630章 本性如此第63章 鄉試內簾官第856章 北進之利劍出鞘第410章 毛瑟槍第865章 通州之戰第53章 搬遷第71章 憂慮第774章 閃電戰(4)第652章 還是風花雪月第216章 內訌第611章 以退爲進第748章 成事不足第552章 危險的建議第886章 不一般的內閣制第991章 奇襲安樂州(2)第900章 東印度公司的覆滅第354章 不可大意第500章 腹背受敵第353章 節節勝利(3)第703章 上面的擔憂第678章 殺一儆百第468章 同心第320章 阿炳爺第433章 以假亂真第468章 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