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摧枯拉朽

readx;燃燒一天一夜的大火終於撲滅,數萬軍民完成十餘萬具屍體的清理掩埋,立刻遵照戰前編整序列,分批進駐瀋陽城,在數以千計的大小頭目號令下,懷着滿腔希望,開始清理廢墟,修復城牆,重建家園。,

根據朱大帥發佈的嘉獎令,參戰軍民每人均獲得十兩白銀和百畝土地的嘉獎,連長以上軍官獎勵100兩白銀和三百畝土地,十萬民夫可在徹底收服遼東之後自行選擇是否留下,東江新軍和浮山軍各分出一個師和兩個騎兵團,組建遼東軍,長期駐守瀋陽。

經過遼陽和瀋陽的兩次大戰,留守遼東的韃子武裝力量十不存一。

代善等近千名後金貝勒各部貴族不是自殺就是被砍下腦袋,老老少少上千具屍體,統統集中於西門外的石灰坑燒成灰燼,絕望之下縱火點燃的皇宮被明軍將士迅速撲滅,整個皇宮連同數十年劫掠而來的金銀珠寶和巨量物資落入朱道臨手裡。

號稱百萬軍民的遼東後金政權,徹底被打斷脊樑。

朱道臨和麾下將校根據各種情報和殲敵數量反覆推算,發現佔據遼東的韃子軍民頂天了也不到四十萬人,其中青壯約爲十五萬,從軍者約爲八萬左右,其中三萬餘騎被黃臺吉帶到千里之外的宣大一線,留守遼東的韃子兵不到五萬人。

歷經金州和九連城突襲戰、蓋州殲滅戰、遼陽和瀋陽攻城戰、渡口伏擊戰等毀滅性的打擊,這五萬留守兵力基本消滅,近十五萬韃子爲之殉葬,高達十餘萬人遼東漢人奴隸不是投降歸附就是四散而逃,僥倖逃脫和分佈於山野之外的韃子兵已經不到萬人,定居遼東各地和荒野深山的韃子平民約在十萬至十五萬之間,其中韃子軍民聚集最多的是瀋陽東面兩百里的建州衛。

本着的原則,休息兩天的八萬大軍再次行動起來,前往西面八方清剿韃子餘孽的八個騎兵團也被召回。

朱道臨親領浮山軍第一師和三萬名武裝起來的遼東籍青壯,坐鎮瀋陽,對周邊數十里範圍內展開拉網式清剿,護衛方圓五十里內的良田和漢民寨堡,指揮五萬餘遼東籍民夫重建瀋陽城。

西線總指揮郭中駿率領東江新軍第二師、歸附的兩萬遼東漢軍和五萬遼民返回蓋州,守護數十萬畝即將收穫的糧食,並與留守金州衛的歷易良所部和北海艦隊金州分艦隊一起,密切監視錦州方向的關寧軍,隨時對可能從錦州方向回援的韃子兵和蒙古兵展開打擊。

戰力最強的東江新軍第一、第三、第四和新編第五師共四萬將士開赴西北方遼河東岸的靜遠堡、平虜堡和榆林堡,剿滅沿途韃子殘餘之後沿着長城一線佈防,扼守通往大草原和遼西北部的咽喉重地,對回援遼東的黃臺吉所部展開阻擊。

姜玉龍率領的兩個海軍陸戰師開往瀋陽西南65公里的常勝堡,扼守遼河下游的長城一線,與東江新軍南北呼應。

已進駐遼陽待命的朝鮮五萬兵力兵分兩路,一路折而向北,攻打女真老巢建州,一部留守遼陽,清剿周邊的韃子殘餘。

爲激勵朝鮮官兵,朱道臨允許他們自行分配包括人口在內的一切繳獲,戰事結束將再次獎勵三十萬兩白銀或等價武器裝備。

崇禎七年,八月初五。

朱道臨率領十萬大軍佔領九連城、寬甸、莊河口、金州、蓋州、遼陽、瀋陽等大半個遼東的捷報傳至京城,崇禎皇帝和滿朝文武震驚之後半信半疑,均不敢把這個驚天消息對外發布。

誰也不知道其實早在三天之前,鎮守錦州和寧遠一線的關寧軍已經悄悄出發趁火打劫,祖大壽親率的打劫前鋒被朱道臨麾下大將郭中駿堵在遼河下游的三河口西面,眼巴巴看着東岸一對對裝備精良凶神惡煞的新軍騎兵四處遊弋而不敢前進一步。

八月初七,下午。

朱道臨麾下驍將韓玉虎率領五百精銳騎兵押送代善、碩託、黃臺吉夫人博爾濟吉特、布爾布泰等上千顆後金將領顯貴的人頭、五十枚金油十五面後金八旗的旌旗大纛趕到京城,整齊排列於午門之外,終於打消了崇禎皇帝和朝中文武的深重懷疑,引發京城百萬軍民排山倒海的歡呼。

崇禎皇帝看過上千顆韃子人頭,又在東廠、錦衣衛和兵部職方司等各級主官協助下細細驗過韃子皇室的金油八旗大纛,情不自禁之下淚流滿面嚎啕大哭,隨後抓起東江新軍從老賊努爾哈赤陵墓中挖出特別奉上的九龍璽,在同樣喜淚橫流的八大勳貴和內廷太監簇擁下不管不顧跑回宮中,來到祖宗牌位之下哭訴祭奠。

崇禎七年,八月初九。

大明鎮海伯、東江新軍總兵官兼海防總督朱道臨率領東江新軍和麾下水師收復遼東的喜訊,連同賜封朱道臨爲靖國公的詔書頒行天下。

八月十九,回援老巢的黃臺吉所部及蒙古各部八萬騎兵越過遼河,分成南北兩路向吳季誠所部鎮守的靜遠堡和郭中駿率部鎮守的東昌堡發起猛烈進攻。

經過一天一夜的激烈交戰,吳季誠部和郭中駿部先後放棄長城一線有利陣地,狼狽後撤,被仇恨燒紅了眼睛的韃子各部不依不饒,窮追猛打,雙方的慘烈混戰直到黎明時分才停止。

連續奔馳半個多月又經歷一天一夜苦戰的韃子軍隊,終於成了強弩之末,很快陷入二十萬大明軍民的包圍之中。

八月二十,下午。

朱道臨毫不留情地斬殺黃臺吉派來談判的多鐸貝勒和包成先、羅錦繡兩名漢奸,下令對包圍圈中的韃子各部展開全面進攻。

傍晚時分,明軍衆多的火炮仍在轟鳴,數以萬計的明軍將士踏着遍地屍體,一步步縮小包圍圈。

企圖自盡的黃臺吉等七名賊酋紛紛被親衛四名架走,在數千死忠前赴後繼的保護下掉頭向西瘋狂逃跑,付出死傷大半的代價險險殺出重圍,倉惶渡過遼河逃向茫茫草原,在大明騎兵不依不饒的追擊之下,多爾袞、嶽託、阿齊格等賊酋先後斃命,最後活下來逃出生天的韃子和蒙古兵將不到千人。

經此一戰,黃臺吉帶回來的八萬大軍死傷近半,絕望之下紛紛扔掉武器跪地投降,被當成衝鋒炮灰的五萬蒙古騎兵更是死傷慘重,十不存二。

八月二十一,上午,隨着朱道臨一聲令下,倖存的兩萬餘後金韃子和蒙古殘餘不是被集體射殺,就是被積憤多年的遼東民衆砍下頭顱,後金政權自此灰飛煙滅,遼東全境再次回到大明皇朝統治之下。

八月二十五,崇禎皇帝的嘉獎詔書送達瀋陽,任命東江新軍主將吳季誠爲遼東都司,賜龍虎將軍;任命東江新軍副將張義軫接任東江鎮總兵官,率部駐紮朝鮮義州城;任命東江新軍副將李玉鳴爲金州衛指揮使,其餘數十將校均獲晉升,分別擔任已壯大到八萬將士的遼東駐軍各級主官。

八月三十,朱道臨遵從皇帝詔命,率領郭中駿部三個新編師和姜玉龍部兩個海軍陸戰師由陸路開赴山海關,行至錦州城下忽然發動,迅速擊潰並擒獲出城戒備的關寧軍五千官兵。

姜玉龍率領的一萬海軍陸戰將士高喊“奉旨討逆、繳械不殺”、“只拿主將、餘者不問”的口號衝入城中,郭中駿率領三萬將士迅速對錦州城展開包圍。

在震天響起的槍聲威懾下,城中守軍一片混亂,大勢已去的祖大壽等十餘將校在得到姜玉龍“繳械不殺、押送京城交皇上問罪”的承諾後棄械投降,剛押出城外就被不認賬的朱道臨盡數處死,然後誅滅三族。

至此,即將被朱道臨舉薦爲山海關總兵官的姜玉龍率部進駐錦州,對名義上高達八萬官兵、實際上只有兩萬可戰之兵的關寧軍進行整編甄別。

隨後一個月,姜玉龍等率部逐一清點祖大壽等數十名將校的財產,以皇帝的名義貼出佈告,將高達百萬畝的土地平均分給被祖大壽家族奴役多年的平民百姓。

留守寧遠城的吳襄父子接到密報,魂飛魄散,搶在朱道臨大軍到來之前,捲起所能攜帶的金銀細軟,攜帶數十親眷和八百家丁棄城南逃,哪裡知道老將歷易良率領的海軍陸戰第四師已乘船抵達山海關以北二十里列陣等候。

兩天之後,走投無路的吳襄父子被迫投降,父子輛效法負荊請罪的典故,赤坦上身揹負荊棘向朱道臨低頭叩拜。

崇禎七年,九月初五。

朱道臨和已被皇帝任命爲登萊總兵官的心腹大將郭中駿率部進駐山海關,對精選出來的兩萬五千名關寧軍進行最後整編,將繳獲的關寧軍武器盔甲盡數拿出重新裝備,交給他保舉爲南陽總兵官的吳襄繼續率領,三日後開赴中原圍剿叛亂。

九月二十一,靖國公朱道臨率領麾下數十名功勳卓著的將領和兩萬功勳精銳,抵達京城,在百萬軍民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進入德勝門,穿過熙熙攘攘歡聲如潮的街道,在朝中百餘文武恭恭敬敬的陪同下,來到午門之外向崇禎皇帝叩首報捷。

ps:謝謝山青盈大大的打賞,謝謝友20100322、醉酒也逍遙大大的月票!

第458章 楚梅的奇遇第169章 陰謀詭計第4章 恍然如夢第89章 疑惑第333章 一切好商量第164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383章 背叛的代價第487章 大局已定第473章 執念第241章 神鬼怕惡人第150章 皇帝的無奈第324章 總督衙門第173章 日新月異第13章 及時的告誡第478章 喜得麟兒第231章 致命的死穴第342章 即墨蔣家第313章 牽馬第339章 北上青島衛第439章 戰雲瀰漫第303章 薦將第329章 抱團取暖第459章 如夢如幻第183章 明朝國旗第117章 深山裡的農機廠第34章 欲速則不達第177章 天恩浩蕩第237章 願不願意第251章 走向海洋第124章 樂在其中第444章 變局第439章 戰雲瀰漫第4章 恍然如夢第240章 神兵天降第458章 楚梅的奇遇第187章 募兵公告第230章 誰是冤大頭第25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7章 調整策略第105章 老子很累了第362章 城西大營第356章 回報第423章 幕後推手第295章 瀛洲的由來第225章 緣分第322章 戰爭與商人第349章 格殺勿論第42章 初見小影第480章 秣馬厲兵第152章 閹黨的凝聚力第462章 再回瀛洲第416章 旗幟第487章 大局已定第68章 回家過年第509章 連聞噩耗第49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49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70章 激怒第93章 蓄謀造勢第400章 掌控第121章 鐵器作坊的產出第169章 陰謀詭計第463章 南下和北上第483章 宏偉藍圖第394章 通報第280章 大明帝國疆域第247章 亂刀捅死老師傅第247章 亂刀捅死老師傅第114章 利益糾葛第440章 硝煙滾滾第211章 千頭萬緒第421章 一波未平第243章 亂世用重典第272章 職責第48章 出水蓮第155章 購書狂第498章 反戈痛擊第415章 供不應求第209章 艱難的選擇第274章 整軍會議第169章 陰謀詭計第153章 意外之得第160章 有錢任性第10章 一個比一個狠第161章 買黃金第91章 全面提速第65章 大計劃第471章 分道揚鑣第180章 待人以誠第360章 兩不耽誤第500章 苦果第72章 付出與回報第182章 論勢第60章 人才匱乏第405章 試射第223章 鬥志鬥力第249章 瞞天過海第366章 魂飛魄散第375章 皇帝的煩惱第437章 虛虛實實
第458章 楚梅的奇遇第169章 陰謀詭計第4章 恍然如夢第89章 疑惑第333章 一切好商量第164章 計劃沒有變化快第383章 背叛的代價第487章 大局已定第473章 執念第241章 神鬼怕惡人第150章 皇帝的無奈第324章 總督衙門第173章 日新月異第13章 及時的告誡第478章 喜得麟兒第231章 致命的死穴第342章 即墨蔣家第313章 牽馬第339章 北上青島衛第439章 戰雲瀰漫第303章 薦將第329章 抱團取暖第459章 如夢如幻第183章 明朝國旗第117章 深山裡的農機廠第34章 欲速則不達第177章 天恩浩蕩第237章 願不願意第251章 走向海洋第124章 樂在其中第444章 變局第439章 戰雲瀰漫第4章 恍然如夢第240章 神兵天降第458章 楚梅的奇遇第187章 募兵公告第230章 誰是冤大頭第25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7章 調整策略第105章 老子很累了第362章 城西大營第356章 回報第423章 幕後推手第295章 瀛洲的由來第225章 緣分第322章 戰爭與商人第349章 格殺勿論第42章 初見小影第480章 秣馬厲兵第152章 閹黨的凝聚力第462章 再回瀛洲第416章 旗幟第487章 大局已定第68章 回家過年第509章 連聞噩耗第49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49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70章 激怒第93章 蓄謀造勢第400章 掌控第121章 鐵器作坊的產出第169章 陰謀詭計第463章 南下和北上第483章 宏偉藍圖第394章 通報第280章 大明帝國疆域第247章 亂刀捅死老師傅第247章 亂刀捅死老師傅第114章 利益糾葛第440章 硝煙滾滾第211章 千頭萬緒第421章 一波未平第243章 亂世用重典第272章 職責第48章 出水蓮第155章 購書狂第498章 反戈痛擊第415章 供不應求第209章 艱難的選擇第274章 整軍會議第169章 陰謀詭計第153章 意外之得第160章 有錢任性第10章 一個比一個狠第161章 買黃金第91章 全面提速第65章 大計劃第471章 分道揚鑣第180章 待人以誠第360章 兩不耽誤第500章 苦果第72章 付出與回報第182章 論勢第60章 人才匱乏第405章 試射第223章 鬥志鬥力第249章 瞞天過海第366章 魂飛魄散第375章 皇帝的煩惱第437章 虛虛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