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陣斬色楞

歷史上洪承疇松山敗績形成之時,小十萬明軍紛紛奪路而逃,清軍隨後掩殺抓了幾萬俘虜,殺了一兩萬明軍,而清兵居然只傷亡一二百人馬,就可見一斑。

憨子以下八百多騎兵參與截殺效果槓槓的,本來就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韃子兵又被幹掉了千把人,色愣很不幸被憨子和麾下的士官們發現了。

因爲這個大臺吉身邊簇擁着幾十個韃子騎兵與衆不同,最起碼這些人都有鐵甲在身,瞧上去比其他韃子的軍容整齊多了。

於是乎,憨子直領的百總都瘋狂了,因爲他們的主將憨子發現了敵酋早把他乃是第二營主將,不是一個普通騎兵戰士忘到了九霄雲外,此時如同着了魔一般死咬着色愣的幾十人窮追不捨。

黃漢曾經很嚴肅地警告爲了憨子的安全特設的這個百總,如果不能約束主將衝得太靠前,那麼所有人就必須爲主將的安全負責,如果憨子有個三長兩短,所有人都別歸隊了。

這個百總的猛士、勇士、軍士都懂了,家主這是含蓄地告訴大家丟了主將所有人都會被斬首,因此警告他們不要回營免得挨軍法。

見主將猛打猛衝,所有的戰士都不敢疏忽大意,一個個打馬如飛爭取超越憨子,還好這個把總都是騎乘阿拉伯戰馬,都是騎術一流的騎兵士官,杜絕了憨子一個人在戰鬥的可能性。

色愣的親兵衛隊當然弓馬嫺熟,胯下戰馬都是精選的良駒,這場追逐戰可謂旗鼓相當,只不過由於韃子馬力比明軍追兵的馬力透支得厲害,漸漸的就有人被憨子趕上一斧子砍落馬下。

憨子不太喜歡抓俘虜,是嫌麻煩,抓了俘虜就得看管,就會影響殺敵效率,一斧子剁了敵人多省事?

況且黃漢一直認爲身首兩處的敵人才能夠信賴,舉手投降的保不準還會包藏禍心。

家主對待韃子、建奴是這個態度,麾下將士們當然紛紛效仿,因此每戰都是首級砍得多,俘虜少之甚少。

逃竄的色愣人馬越來越少,追來的明軍逐漸增多,色愣在馬力漸漸不支之時乾脆不跑了,他調轉馬頭帶着十幾個心腹衛兵發動了決死攻擊。

迎戰的是憨子和跑在最前面的二十幾位猛士,就在蒙古人接近到了二十步之時,憨子一直沒捨得用的兩柄飛斧連續脫手,目標當然是色愣。

這個已經四十幾歲的臺吉雖然身手不錯,只不過年歲不饒人,來回奔馳的時間太長有些體力不支,面對迎面而來的飛斧,他果斷揮舞蒙古刀格擋,只是沒想到飛斧的力道太猛,色愣身子一歪差一點墜馬。

當第二柄飛斧接踵而至之時,剛剛穩住身形的色愣來不及反應,被飛斧結結實實剁在胸口栽落馬下。

見主將栽了跟隨色愣決死衝鋒的韃子紛紛撥馬偏離方向避免對衝,即便如此還是有超過一半人被明軍斬落馬背,最後只有三五人得以逃之夭夭。

偃旗息鼓的蘇布地比叔叔好命,帶着幾百人馬跑了。

有可能因爲他才三十出頭,一般情況下韃子軍中衣服光鮮年紀大的肯定是將領,越老官兒越大,色愣就是吃了年紀一大把的虧,被明軍認定是主將,因此丟了性命。

喀喇沁左翼的過冬營地基本上沒有了像樣的抵抗,因爲兩個臺吉孤注一擲,選擇不成功便成仁,把族裡能夠組織的青壯年男人都帶去碑子山奔襲明軍,營地裡即便有男人也是老的老小的小。

從倉皇逃回的三百多族人口中得知兩個臺吉被明軍打敗不知去向,族裡的老少爺們兒立刻選擇上馬逃竄,因爲草原法則不會留下他們的性命。

合兵一處的明軍騎兵殺入營地範圍後只留下兩個百總人馬監視這片區域,等待步兵前來接管。

其餘人馬一刻也不耽擱繼續追擊逃敵,因爲追殺一騎最少能夠繳獲一匹戰馬,說不定這些韃子還匆匆忙忙揣了金銀財寶呢。

五路人馬,僅僅是一營和二營像模像樣打了一場會戰,其他三營基本上都是一路勢如破竹一路掩殺,超過五百韃子的有規模反擊都沒有出現。

喀喇沁左翼的主力被打掉後,方圓三百里的部落都成爲了待宰的羔羊。

成建制的韃子騎兵已經不存在,小部落的酋長得知兩個大臺吉戰敗,色愣戰死,蘇布地下落不明,他們只有幾十、百十控弦人哪敢造次。

能夠逃跑的立刻遷徙,跑不了的發現明軍出現在營地附近,紛紛帶着族中青壯年跪求准許他們投降。

這些有奶便是孃的韃子根本殺不完,接受小部落投降是必由之路,只要投降的部落就必須選擇一半十六到三十歲的控弦人來明軍中效力。

這個條件很仁慈,因爲年齡的限制,十六歲以下三十歲以上的韃子男子能夠全部留在自己的部落,加上一半青壯年,部落的戰鬥力和生產力不會遭受巨大損失。

況且明軍今年根本不索要牛羊馬匹進貢,只不過規定死了,被擊潰的色愣和蘇布地的人馬投奔宣告投降的部落之時,部落酋長必須抓捕或者斬殺他們後送明軍檢驗。

送來一顆首級或者一個俘虜,明軍會給予一石麥子的獎勵。

如果不要麥子可以換三十瓶“醉不死”高度白酒,如果敢隱匿逃來的敗兵,滅族!

逃亡的敗兵確實需要尋找遇到的部落投靠,因爲沒有糧食沒有蒙古包過夜誰都堅持不了幾天,最後出現了內訌。

敗兵未必都是三三兩兩,也有百十人一起逃竄的團伙,小部落遇上這些敗兵當然不敢接受,不僅僅是畏懼“紅旗軍”的軍令,還擔心這些人喧賓奪主。

最後居然有些已經投降“紅旗軍”的小部落被敗兵打了主動去尋找明軍爲他們報仇雪恨。

接下來在吃了虧的小部落輕騎兵帶領下,追逐喀喇沁左翼敗兵更加有了效率。

下手強搶了族人小部落後得到了戰馬、糧食、肉類等物資的補充後自認爲能夠逃過追殺的敗兵,往往被熟悉環境和習性的族人跟蹤追擊根本無法擺脫。

第一章:崇禎二年第八百三十五章:選擇第七百九十章:宣泄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二百三十五章:韃子應戰第一百三十三章:點將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籃打水第二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一百零三章:羅家寨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豔第五百八十一章:被畏罪自殺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臉面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銀銅幣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六百八十四章: 朕需要大炮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一百一十三章:爆發邊緣第六百九十九章:一網打盡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蠻了第七百二十七章:平遼第一戰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鬧餉第八百四十八章:殺良冒功第四百五十六章:成功第五百九十四章:光榮犧牲第一百二十九章:中計第一百九十三章:豐收在望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九百三十二章:廣左福地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三百二十八章:表決也可以這樣玩第九百一十六章:架空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五百八十三章:腐朽得發臭第六百二十一章:亢奮第一百七十一章:顏如玉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一百八十六章:躺着中槍第七十一章:殷勤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閉內三關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六百六十九章:寧武關第三百零五章:復州攻防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十章:遭遇戰第五百二十七章:滅了朝鮮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銀銅幣第四百章:暗戰第八百六十二章:收復交趾故土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報復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六百四十四章: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八百六十八章:離心離德第一百四十一章:證據確鑿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圖索驥第七百五十六章:勢大難制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二百七十一章:順水推舟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獵場第三百三十三章:遺民淚盡胡塵裡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暴動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三百三十六章:官升右都督第六百三十六章:權衡再三第四十七章:上賊船第七百六十二章:心急如焚第七百八十章:戰鬥第八百六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一百零二章:揭過去了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一百二十三章:南門有活路第七百八十三章:香港島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七百八十章:戰鬥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二百三十八章:騎兵對衝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四百四十一章:請旨出擊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七百四十二章:誤會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一百六十九章:衆志成城第六百二十三章:跳邦接舷第二百五十章:不離不棄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七百六十三章: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鍊鋼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四百四十三章:戰死沙場第四百二十六章:《江戶條約》第七百四十六章: 閻應元
第一章:崇禎二年第八百三十五章:選擇第七百九十章:宣泄第三百八十一章: 東平侯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二百三十五章:韃子應戰第一百三十三章:點將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籃打水第二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一百零三章:羅家寨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豔第五百八十一章:被畏罪自殺第六百三十九章: 沐猴而冠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臉面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銀銅幣第八百六十七章:各憑本事第六百八十四章: 朕需要大炮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一百一十三章:爆發邊緣第六百九十九章:一網打盡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蠻了第七百二十七章:平遼第一戰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鬧餉第八百四十八章:殺良冒功第四百五十六章:成功第五百九十四章:光榮犧牲第一百二十九章:中計第一百九十三章:豐收在望第五百一十四章:人善被人欺第九百三十二章:廣左福地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三百二十八章:表決也可以這樣玩第九百一十六章:架空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五百八十三章:腐朽得發臭第六百二十一章:亢奮第一百七十一章:顏如玉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強食第一百八十六章:躺着中槍第七十一章:殷勤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閉內三關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六百六十九章:寧武關第三百零五章:復州攻防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十章:遭遇戰第五百二十七章:滅了朝鮮第二百九十八章:如鯁在喉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銀銅幣第四百章:暗戰第八百六十二章:收復交趾故土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報復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六百四十四章: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八百六十八章:離心離德第一百四十一章:證據確鑿第八百九十五章:按圖索驥第七百五十六章:勢大難制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懷鬼胎第二百七十一章:順水推舟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獵場第三百三十三章:遺民淚盡胡塵裡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暴動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三百三十六章:官升右都督第六百三十六章:權衡再三第四十七章:上賊船第七百六十二章:心急如焚第七百八十章:戰鬥第八百六十四章:趕盡殺絕第一百零二章:揭過去了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一百二十三章:南門有活路第七百八十三章:香港島第二百五十四章:捨命不捨財第七百八十章:戰鬥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二百三十八章:騎兵對衝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四百四十一章:請旨出擊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七百四十二章:誤會第二百二十一章:草原廣闊第一百六十九章:衆志成城第六百二十三章:跳邦接舷第二百五十章:不離不棄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七百六十三章: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鍊鋼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四百四十三章:戰死沙場第四百二十六章:《江戶條約》第七百四十六章: 閻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