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六章:和平演變

騎車步兵之後纔是騎兵隊伍,之所以安排他們跟在後面行軍,主要原因是一萬六千騎兵連攜帶的備用馬,一共三萬餘匹。

三萬匹餘馬一路上拉屎,那規模哪裡小得了,老百姓根本來不及時把馬糞撿走,要是單車步兵跟在後面豈不是會跌得滿身都是馬糞?

馬糞乃是農家肥,騎兵隊伍過境後用不着三天,沿途村鎮的老百姓就會把糞便收集起來留着肥田了。

沿途軍民、官宦都瞧見了騎兵和騎車步兵的區別,用不着吃草料還能夠跑在騎兵前面,讓更多人對單車心嚮往之。

大軍行走的路線周邊州城府縣已經被染指,整個京畿之地的軍屬家庭已經達到四萬。

“紅旗軍”在京畿之地大量贖買、侵佔田畝交給軍屬、屯民、農民耕種,並且收取一半收成承包所有的稅費。

按月給予耕種五十畝土地的屯民、農民五斗雜糧六百文錢,作爲回報,這些家庭必須出一個男丁參與三天一次的軍事訓練、每天晚上到就近的掃盲班學習大半個時辰。

“開民智、興民權”談何容易,黃漢採取的方法是通過教育提高農民的知識面,通過軍事訓練把一盤散沙的農民凝聚在“紅旗軍”周圍,讓所有人感覺到集體的力量。

如此做法已經過去了三五年,最早被染指的永平府地區已經這樣滲透了七八年,事實證明卓有成效。

最明顯的效果就是當地的地主老財一而再再而三減租減息,被動還是主動不去探討。

總而言之,地主老財如果不這樣做,原本的佃戶就會不再租種他們的土地,導致他們手裡的田畝荒蕪。

大部分地主需要給官府上交田賦,如果沒有產出豈不是需要倒貼銀子養手中的良田?

嚴格地講,明朝其實沒有誰是奴隸,佃戶更加不是,乃是自由民。

在沒有“紅旗軍”撐腰之前,地主老財都有默契,他們形成了強大的團體共同進退,膽敢跟主家談減租減息的佃戶會被定性爲刁民。

他們如果不肯租種主家的田畝,在附近也就無法找到肯接受他們的主家,最後不得不攜家帶口遠走他鄉,因此只能逆來順受。

這幾年情況截然不同,已經發展成爲被喚醒提高了覺悟的農民形成了強大團體,擁有了話語權。

他們在旗衛唆使下共同進退,跟地主公平談判,如果地主不答應減租減息,他們的田畝就有可能找不到人耕種。

這其實不算做土地革命,用不着劍拔弩張。

而是擁有大量田畝的“紅旗軍”這個集體的力量爲佃農撐腰,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敢於進行勞資談判而已。

黃漢不會讓農民被盤剝得山窮水盡走投無路,也不走極端,同樣不把地主逼得傾家蕩產。

俗話說,貧窮生歹意,富貴長良心,視富人爲仇敵那是變態的,最終會嚴重傷害國家的根本,導致國家更加貧窮。

富人的合法土地理所當然獲得合理收入,一成田地裡的產出作爲地租乃是底線,不可以再逼迫地主減租。

農民安定則社會安定,京畿之地農民有了盼頭,特別是用不着上交朝廷稅賦,只需承擔“紅旗軍”本色的薊州、天津衛、登萊、永平府地區,升斗小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他們當然感念“漢江郡王”的恩德,“紅旗軍”過境用簞食壺漿來形容毫不爲過。

和平演變是黃漢所願也!爲此不僅僅控制輿論導向從軍事上、政治上下手,還在引導大明資本進入“紅旗軍”體系。

大明的資本外流已經愈演愈烈,不少有名氣的私人作坊紛紛往海邊“紅旗軍”染指的城池遷移,有些乾脆漂洋過海去了“漢江省”。

陝西、河南、山西、湖廣、四川基本上收不到稅賦,直接的惡果就是江南的稅賦越加越多。

這個時代即便是錦繡江南也難以承受自然災害,洪水、颱風肆虐一次,也會導致大量小業主、自耕農破產,同樣變成流民遍地。

況且“紅旗軍”體系大量進口到了原產地印度的優質棉花,又由於規模化大生產提高了工作效率,技術革新提升了棉布的寬度和質量節約了成本。

“紅旗軍”體系生產的棉布成本價已經比松江府的產品足低了一小半,只要黃漢鬆口來一次降價促銷,江南恐怕要有十幾萬和織布相關的產業工人會失去工作。

目前的市場還沒有飽和,暫時用不着打價格戰,黃漢保持了剋制,可是每一年體系內都會增加幾十萬產業工人,而大明由於戰亂頻繁導致購買力下降。

使得松江府出產的布匹大量銷售到了“紅旗軍”體系,黃漢本着肉爛在鍋裡的原則做事,一直督促體系內竭盡所能組織紡織品外銷。

爭奪了廣南國、大越國、小呂宋市場後已經在謀求歐洲市場,如今體系裡生產的塗桐油防腐的寬幅帆布已經成爲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最歡迎的商品之一。

隨着棉布產量與日俱增,接下來不得不採取降價銷售的模式,是不是擊垮江南製造業造成惡果也得一分爲二看待問題。

技術革命就是爲了獲得產量更大、質量更好、成本更低的產品,棉布乃是生活必需品,大明衣不遮體者何其多也。

棉布價格要是能夠下降三成,會導致多少孩子用不着成天光着屁股滿地跑?愛美的大姑娘是不是可以添一件花衣裳?

然體系內產品的棉布降價三成,體系內的織布廠還能保持一成至兩成的毛利,而松江布不僅僅得不到利潤,還得虧本至少一成,肯定會直接導致大量手工壓花、紡紗、織布、印染作坊倒閉。

如果江南出現大量織工失業,大明朝廷更加雪上加霜。

此消彼長,再過個兩三年,崇禎皇帝的財政有可能枯竭,而大發展中的“紅旗軍”體系肯定是繁榮富強。

黃漢擁有少了奴性的知識青年軍人五十萬,擁有領先時代的槍炮、戰船,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是夢想,全取大明、全球殖民爲時不遠。

大航海時代再也不會缺席了偉大的漢民族,漢語、方塊字、唐詩宋詞會傳遍南北美洲。

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五百五十一章:殺奔荊州第六百九十四章:不要命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七百九十一章:狗咬多鐸第七百三十六章:伏屍百萬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三百三十五章:景陽鐘聲第三百一十五章:狼窩堡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第六百七十三章:奪取偏頭關第三十三章:鳥銃第七百七十八章:傻鳥第三百三十二章:浪得虛名第七十一章:殷勤第一章:崇禎二年第十六章:暗箭難防第七百七十四章:聽天由命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六百八十三章:戰意盎然第四百四十章:秋季攻勢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一百七十二章: 豎子不足爲謀第三百二十六章:繼續北上第八百零四章:背鍋俠第二百二十八章:韃子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機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試第一百零三章:羅家寨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隊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奸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四百八十四章:過於自信第五百六十七章:遼西暗戰第六百三十一章:孫傳庭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瀋陽第二百三十章:拿下蒙古包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六百三十六章:權衡再三第一百九十七章:走一步看一步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五百九十八章:明爭暗鬥第五百六十三章:不知所蹤第六百三十八章:殺一儆百第七百零六章:目無王法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七百三十三章:無賴精神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國第四百零五章:心事重重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八百八十四章:末路狂飆第五百五十一章:殺奔荊州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五百零九章:餓殍枕藉第七百五十四章:形勢一片大好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八百九十六章:巴拿馬第六十六章:抓狂第三百七十章:全完了第九十六章:鳥銃手第三百零八章:繳獲豐厚第八百四十章:人心惶惶第八百二十九章: 尷尬第二百零八章:貴人來第五百一十六章:嶄露頭角第二百一十四章: 討要公道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義第一章:崇禎二年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四百二十四章:奪島之戰第八十九章:再來遵化第三十三章:鳥銃第六百二十章:橫刀自盡第六百四十四章: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五百八十五章:乾瞪眼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四百五十五章:燕北大捷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圍第三百五十章:金州營地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五十七章: 遵化大捷第二百六十四章:陰霾散去第三百章:跨海襲擊第四百七十四章:細菌戰開始第六百七十三章:奪取偏頭關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四百七十二章:衝灘登陸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七百七十章:別來無恙第三百七十七章:無往而不利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五百七十七章:“活秦檜”陳洪範第九百零四章:蠢如豬第六十二章:天使來了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
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五百五十一章:殺奔荊州第六百九十四章:不要命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七百九十一章:狗咬多鐸第七百三十六章:伏屍百萬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三百三十五章:景陽鐘聲第三百一十五章:狼窩堡第六百一十三章:一鬨而散第六百七十三章:奪取偏頭關第三十三章:鳥銃第七百七十八章:傻鳥第三百三十二章:浪得虛名第七十一章:殷勤第一章:崇禎二年第十六章:暗箭難防第七百七十四章:聽天由命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六百八十三章:戰意盎然第四百四十章:秋季攻勢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歷史第一百七十二章: 豎子不足爲謀第三百二十六章:繼續北上第八百零四章:背鍋俠第二百二十八章:韃子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機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試第一百零三章:羅家寨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隊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奸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四百八十四章:過於自信第五百六十七章:遼西暗戰第六百三十一章:孫傳庭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瀋陽第二百三十章:拿下蒙古包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五百二十章:何以爲報第六百三十六章:權衡再三第一百九十七章:走一步看一步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五百九十八章:明爭暗鬥第五百六十三章:不知所蹤第六百三十八章:殺一儆百第七百零六章:目無王法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七百三十三章:無賴精神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國第四百零五章:心事重重第八百六十六章:異域揚威第八百八十四章:末路狂飆第五百五十一章:殺奔荊州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五百零九章:餓殍枕藉第七百五十四章:形勢一片大好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八百九十六章:巴拿馬第六十六章:抓狂第三百七十章:全完了第九十六章:鳥銃手第三百零八章:繳獲豐厚第八百四十章:人心惶惶第八百二十九章: 尷尬第二百零八章:貴人來第五百一十六章:嶄露頭角第二百一十四章: 討要公道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義第一章:崇禎二年第二百三十七章:以血還血第四百二十四章:奪島之戰第八十九章:再來遵化第三十三章:鳥銃第六百二十章:橫刀自盡第六百四十四章: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五百八十五章:乾瞪眼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四百五十五章:燕北大捷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圍第三百五十章:金州營地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四百六十一章:屢剿不絕第五十七章: 遵化大捷第二百六十四章:陰霾散去第三百章:跨海襲擊第四百七十四章:細菌戰開始第六百七十三章:奪取偏頭關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四百七十二章:衝灘登陸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七百七十章:別來無恙第三百七十七章:無往而不利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五百七十七章:“活秦檜”陳洪範第九百零四章:蠢如豬第六十二章:天使來了第八百二十一章:損兵折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