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十面張網

劉之綸和方正化率領人馬回京後得到了厚賜,劉之綸高升禮部尚書兼職文淵閣大學士入閣了。

兵部尚書一職委任給了崇禎無比欣賞的楊嗣昌,這一次不是虛銜而是實授。

因爲崇禎跟楊嗣昌討論當前局勢之時,楊嗣昌奏對“四正六隅、十面張網。”

四正六隅是以陝西、河南、湖廣、江北爲四正,這裡的江北跟後世不同,是指中都鳳陽北,四位巡撫責任到人負責進剿。

延綏、山西、山東、江南、江西、四川,爲六隅,這裡的江南乃是中都鳳陽南,沒有過大江,負責這六個地方的巡撫以守好轄區爲第一任務,在做得到的情況下協剿。

四個主攻、六個主守加起來正好是十個巡撫協同作戰,是謂十面之網。

三邊總督洪承疇、五省總制盧象升兩位能打的封疆大吏隨賊所向,專司征討,中心思想是將流動作戰的農民軍堵截幷包圍,然後加以消滅。

這個辦法一經楊嗣昌提出,崇禎當即便拍板同意了楊嗣昌的這個計劃,拉着他的手感嘆道:“朕用卿恨晚矣!”

於是乎,楊嗣昌上奏崇禎,想要完成四面張網圍追堵截流寇的大計劃,還得增兵十四萬,加餉二百八十萬兩。

崇禎就是個頭腦容易發熱的年輕人,他信任誰那是真掏心窩子,認爲楊嗣昌才幹堪比黃漢,就不遺餘力進行扶持,當場答應了加派剿餉,沒幾天就下旨安排實施。

大明全境“因糧均賦”,每畝加派米六合,以每石折銀八錢徵解,另每畝又加徵銀一分四釐九絲,田賦加派達三百三十萬兩。

楊嗣昌有才華嗎?他的執政措施正確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楊嗣昌不足以使得大明擺脫內憂外患走向中興,連穩住局勢都夠嗆。

他的才能太具備侷限性,因爲是官僚世家出身,楊嗣昌從小錦衣玉食,眼睛裡瞧不見升斗小民。

他根本沒有意識到流寇之所以屢剿不止的根本問題是農民活不下去了。

他提出增加剿餉,短期內大明增加了兵馬錢糧能夠打好幾仗,如同垂死之人打了一針嗎啡,可以使得幾個月內貌似形勢一片大好。

過了藥效後,大明過不下去的農民會更加多,納稅人大批逃亡,大明稅賦大量減少會更加虛弱。

大明財政要收到手剿餉加派的三百三十萬兩白銀,地方官府不加收雙倍以上根本無法完成這個任務,大地主、達官貴人不買賬,加稅會分攤到已經難以爲繼的自耕農手中。

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更多青壯年鋌而走險殺官造反,流寇接下來會更加壯大。

還有一條也很重要,楊嗣昌此人不識人,更加談不上知人善用,他居然舉薦大忽悠熊文燦取代皇帝已經不信任的盧象升爲五省總督。

能打有擔當的盧象升被明升暗降,當上了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從二品左布政使,沒幾日就遠赴大西南任職。

承宣佈政使絕對是個文官,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由此可見崇禎極度不滿盧象升對待唐王的態度,再也不肯他領兵。

把盧象升放去雲南擔任地方官也是因爲鎮守雲南的沐家對大明忠心耿耿,徵南將軍黔國公沐天波麾下有精兵猛將。

中都、河南戰場將要換上的剿寇主將之一是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吹牛者熊文燦。

此舉真是害人害己,害己乃是因爲熊文燦主撫,跟楊嗣昌對待流寇要強硬,寧可殺錯覺不放過的方略背道而馳。

楊嗣昌不相信流寇,一定要殺之而後快,原因是當時擔任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的老爹楊鶴採取“招撫爲主、追剿爲輔。”的策略以失敗告終。

流寇都是混賬王八蛋,他們欺負老實人,在被官軍打得難以爲繼之時騙取楊鶴信任接受招撫,恢復元氣後又紛紛揭竿而起,使得楊鶴因爲圍剿流寇不力,被崇禎下獄論死。

老爹的前車之鑑,楊嗣昌豈肯重蹈覆轍?對付流寇就是一個字“殺!”。

然而他不會用人,推薦的第一大員熊文燦就跟他唱反調。

歷史上直接的惡果就是張獻忠得到了喘息之機,降而復叛,使得直接十面張網計劃付之東流,使得熊文燦因此被朝廷緝拿下獄最後殺頭。

用人應當如履薄冰,知人善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崇禎被袁崇煥忽悠委以重任就是害人害己,楊嗣昌在大明最重要的節點舉薦大忽悠熊文燦擔任五省總制,害人害己還誤國誤民。

楊嗣昌接下來還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重用左良玉給予了“平賊將軍”頭銜,使得左良玉在幾十、上百總兵官中脫穎而出,成爲了大明僅有的八個掛將軍印的總兵官之一。

左良玉有多壞衆所周知,彈劾他的摺子多不勝數。

不識人的楊嗣昌根本漠視左良玉殺良冒功、燒殺搶掠乾的壞事比流寇還要多,委以重任。

而歷史上,就在十面張網的關鍵時刻,左良玉收受賄賂故意放跑了張獻忠,導致楊嗣昌苦心經營的十面張網計劃功虧一簣。

這纔有了以後的張獻忠奇襲襄陽,使得心力交瘁的楊嗣昌又驚又氣死於任上,這又是用錯人害人害己的經典案例。

總而言之,現如今的大明有“紅旗軍”接管了山西、宣大四百餘萬饑民,京畿之地沒有被建奴再次禍害,大明朝廷的日子比歷史上好了許多。

只不過因爲缺席了孫傳庭,高迎祥和他的主力還在,這彪鐵甲騎兵的奔襲能力遠強於內地明軍。

直接導致襄陽、南陽過早的被流寇鑽了空子,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纔等等得到了大量錢糧、武器、金銀財寶和十幾萬體力不錯的青壯年。

流寇的實力遠強於歷史,現在正兵分四路攻城略地,張獻忠再次越過大別山地區往中都突進,已經接近到了揚州西一百餘里的儀真縣。

故土難離的高迎祥又率領主力進入陝西,一直打到漢中現在正在往川北挺進,意圖禍害天府之國。

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奪登州城第四百八十一章:皇帝惦記着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四百二十一章:猛士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樓臺第二百七十章:飽以老拳第八章:林子太大第五百五十九章:封建教條第六百三十章: 以死謝罪第十六章:暗箭難防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八百九十三章:東南亞第二十章:發財了第八百三十五章:選擇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快人心第七百四十五章:千刀萬剮第六百二十二章:發財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協同第七百六十二章:心急如焚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八十章:齷蹉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二百一十四章: 討要公道第六百八十九章:飛行軍第十七章:三屯營第四百零二章:做加法第六百一十五章:爭奪南海第九十六章:鳥銃手第五十章:“兵堅強”第四百二十九章:不夜城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臉面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佈陣第八十七章:守備營第四百九十二章:坤興公主第二百六十三章:神佛庇佑第八百三十六章:硬碰硬第六百八十四章: 朕需要大炮第三百零一章:結硬寨打呆仗第四百零四章:餿主意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一百五十章: 鬧大鬧僵第九百五十章:受挫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四百一十二章:趕繒船第五百六十二章:暗殺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奸第五百五十四章:家族蒙羞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第一百一十九章:龍顏大悅第九百五十三章:圍住高迎祥第四百五十六章:成功第一百七十一章:顏如玉第四百八十六章: 進京第五百七十九章:獅子搏兔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第三百八十六章:大淩河城攻防戰第五百六十三章:不知所蹤第九百三十四章:臺灣島納入版圖第四十七章:上賊船第八十章:齷蹉第四百二十章:點兒背第二百九十章:抄家第八百四十八章:殺良冒功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第一百零一章:歸來第六百三十六章:權衡再三第五百九十三章:同室操戈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援軍第六百二十九章:五年平遼第四百一十一章:氣餒了第一百零六章:抓舌頭第六百五十二章:朔州城第七百三十章:活捉張存仁第八百四十六章:化爲焦土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四百四十五章:五搶行動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九百一十九章:最漫長的一夜第六百六十一章:聲西擊東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響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六十四章: 破網第三百七十七章:無往而不利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百九十四章:秘密戰線第二百五十章:不離不棄第四百五十四章:震懾
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奪登州城第四百八十一章:皇帝惦記着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編錦衣衛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六百二十六章:連搶帶賺第四百二十一章:猛士第四百四十九章:煙塵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譁然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樓臺第二百七十章:飽以老拳第八章:林子太大第五百五十九章:封建教條第六百三十章: 以死謝罪第十六章:暗箭難防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讀聖旨第八百九十三章:東南亞第二十章:發財了第八百三十五章:選擇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快人心第七百四十五章:千刀萬剮第六百二十二章:發財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協同第七百六十二章:心急如焚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訪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八十章:齷蹉第四百一十章:首戰告捷第二百一十四章: 討要公道第六百八十九章:飛行軍第十七章:三屯營第四百零二章:做加法第六百一十五章:爭奪南海第九十六章:鳥銃手第五十章:“兵堅強”第四百二十九章:不夜城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臉面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佈陣第八十七章:守備營第四百九十二章:坤興公主第二百六十三章:神佛庇佑第八百三十六章:硬碰硬第六百八十四章: 朕需要大炮第三百零一章:結硬寨打呆仗第四百零四章:餿主意第三百一十六章:掘壕圍金州第六百四十七章:流水不腐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視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一百五十章: 鬧大鬧僵第九百五十章:受挫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五百三十九章:大事第四百一十二章:趕繒船第五百六十二章:暗殺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奸第五百五十四章:家族蒙羞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第一百一十九章:龍顏大悅第九百五十三章:圍住高迎祥第四百五十六章:成功第一百七十一章:顏如玉第四百八十六章: 進京第五百七十九章:獅子搏兔第五百七十五章:保安州第三百八十六章:大淩河城攻防戰第五百六十三章:不知所蹤第九百三十四章:臺灣島納入版圖第四十七章:上賊船第八十章:齷蹉第四百二十章:點兒背第二百九十章:抄家第八百四十八章:殺良冒功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第一百零一章:歸來第六百三十六章:權衡再三第五百九十三章:同室操戈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援軍第六百二十九章:五年平遼第四百一十一章:氣餒了第一百零六章:抓舌頭第六百五十二章:朔州城第七百三十章:活捉張存仁第八百四十六章:化爲焦土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風頭第四百四十五章:五搶行動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九百一十九章:最漫長的一夜第六百六十一章:聲西擊東第六十五章: 打哭了第六百四十三章:拉得出打得響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六十四章: 破網第三百七十七章:無往而不利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百九十四章:秘密戰線第二百五十章:不離不棄第四百五十四章: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