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華島方圓十多裡,曾葫蘆狀懸在海外,距離大陸二十里之遙。然而當近百艘海船組成的龐大船隊出現在附近時,只看到一片安靜的海域。
沒有清軍船隻迎上來,吳平透過千里鏡看去,島上連一個人影都沒有看到。
這是什麼情況?難道是清軍放棄覺華島不成?吳平和李彥直面面相覷,簡直不敢相信。
凡是瞭解遼東明清之間歷次戰鬥的都知道,覺華島對遼西走廊意義之重要。
覺華島距離陸地只有二十里,從覺華島出兵不到一個時辰便能抵達陸地。
大明在遼西和滿清對峙之時,便是以覺華島和對岸的寧遠城曾犄角之勢。滿清若是進攻寧遠,明軍便可以從覺華島出兵,繞道清軍後面,斷其糧道,襲擊其腹部。
而存儲在覺華島的糧食又可源源不斷的供應寧遠守軍。天啓年間,袁崇煥守寧遠便是靠着寧遠覺華島抵擋住了老奴帶領大軍狂攻,重創了後金兵使得老奴重傷。
當然覺華島也有極大的缺陷,春夏秋三季,二十里寬的海面足以構成天塹把清兵擋在島嶼之外。可是冬天,因爲渤海海水鹽度太低,卻是會結冰的,一到冬季,整個海面結冰,覺華島便和大陸連在了一起,滿清騎兵可以順着冰面直接攻上島嶼。
天啓六年正月,努爾哈赤帶領八旗兵六萬攻打寧遠之時,派出騎兵主力履冰馳進,從靺鞨口登岸,攻入覺華島糧城,燒掉明軍屯儲的所有軍糧,明遊擊將軍金冠戰死,是爲覺華之戰。
所以,覺華島對遼西,對寧遠的意義,實在太過重要。而現在透過千里鏡,竟然看不到有清軍駐守,這讓吳平如何不驚奇。
船隊徑直向着覺華島駛去,先頭的船隻已經繞過覺華島北端在靺鞨港停靠,港口內空空蕩蕩,連一條小船都沒有。士兵們從船上下來直撲碼頭,登上了覺華島,整個島嶼竟然空無一人,昔日的糧城破破爛爛,早已荒蕪不堪。
原來,清軍早就放棄了覺華島!
“覺華島的意義便是和寧遠鼎足而立,抵禦滿清。而現在吳三桂率領關寧軍投降了滿清,整個遼西包括山海關都是清軍的領地。而整個北方的明軍早就不復存在。沒有了敵人,覺華島自然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
島嶼貧瘠,沒有沒有河流無法灌溉,百姓也無法在此耕種。在大明時,是把這裡當作屯糧和水軍的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糧食通過海路運到覺華。而現在,沒了敵人,覺華島也失去了其價值,若是駐軍的話耗費重大,滿清對此不重視,吳三桂帶領軍隊入了關,自然沒人願意住在這裡。“
在島上巡視了一番,李彥直忍不住發出了嘆息。
“不過清軍放棄了覺華,到是便宜了咱們!”吳平笑道。不需要苦戰便佔據了島嶼,獲得極佳的後方基地,對接下來的任務意義重大。
“靺鞨港可以停泊大船,島上建築雖然荒廢了兩年,收拾收拾勉強能住。咱們可以以覺華島爲根基,出兵攻打寧遠和山海關,控制住整個遼西走廊!”
清軍是放棄了覺華島,可是在關外卻有相當的駐軍。若是明軍攻佔了寧遠城,清軍勢必會反應過來。畢竟遼西走廊溝通着北京和滿清東北關外老家,若是遼西走廊被明軍佔據,北京的滿韃回東北的話便只能選擇向北翻越燕山山脈,繞道蒙古返回東北。多花費時間不說,道路還十分難走。
所以可以想象,一旦明軍出現在遼西走廊,一旦寧遠被明軍攻下,清軍必然會發起反撲。
而覺華島懸在海外,以強大的船隊控制着海面,可以成爲穩固的後方基地。當然這是建立在海面不結冰的時候,若是到冬天海面結冰,清軍可以隨意沿着冰面踏上島嶼,覺華島的地理優勢將不復存在。
不過現在纔是三月份,距離冬天結冰還有大半年的時間,而這麼長的時間,聊城明清兩軍的戰鬥早就結束,到時清軍早就被趕出了關內。
留下了部分軍隊及船隻駐守覺華島,由李彥直指揮負責修繕島上營房倉城碼頭,大部分軍隊並未久留,而是在吳平的指揮下向北面的海岸駛去。
根據已知的情報,關寧軍主力都被滿清調入關內作戰,遼西一帶根本就沒有什麼駐軍。而吳三桂關寧軍的家屬,便分佈在從山海關到寧遠這一狹長的遼西走廊之中。
很多人都以爲明亡時吳三桂是山海關總兵,事實上他的官職是寧遠總兵,負責守衛的是寧遠城而非山海關。
吳三桂手中的關寧軍是世代軍戶,每一個士兵都有家屬,所有家屬加起來也有十多萬人。崇禎十七年順軍渡過黃河攻向北京時,奉崇禎的聖旨勤王之時,吳三桂已經做出了放棄關外土地的打算,把數萬軍隊以及關外的十多萬家屬都撤進了山海關。
事實上正是因爲要撤退家屬,耗費了大量的時間,這也導致了吳三桂無法及時援救北京,當北京城破之時還遲遲未到北京城。
可是僅憑山海關內永平府數縣之地根本無法安置這麼多人,而且永平府內都是有主之地。所以等到佔領了北京之後,滿清朝廷決定,吳三桂所部軍隊家屬還是返回原來的寧遠一帶,耕種着遼西走廊的軍田。不過他們已經不再是軍戶,而變成了普通的百姓。
在山海關外的遼西走廊,有着着數十萬上百萬畝的耕地,都是關寧軍的軍屯地,原先因爲明清之間常年作戰的原因,這些耕地大都荒蕪,現在吳三桂降清,遼西再也沒了戰爭,這些土地自然不能再任由它們荒蕪,正可以用來供養昔日關寧軍的家屬。
關寧軍主力在吳三桂的帶領下入關爲滿清征戰,老弱的士兵被遣散爲農,滿清朝廷在遼西設錦州府,在廣寧、寧遠等地設縣,派遣流官進行治理。而寧遠城也從昔日軍城變成了普通的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