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儒家新學說

要說顧炎武,原名顧絳,炎武二字是仰慕文天祥和王炎午的爲人這才改的.

按說應該是清軍入關之後才改的名字,不過誰知道在這個時空卻是早早的改了。不過就算提前改了名,也阻擋不了這個著名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的成長規律,更別說此刻他還擔當着監督黨的黨魁一職。

顧炎武年輕時在江浙一帶求學,也曾經加入過復社,受到當時的正統儒家的影響,考慮問題的角度往往放在世家大族上面,故而剛剛在共和國考取公務員的時候,實際上張弘斌並不是很待見他。說到底,那個時候的顧炎武,還是太年輕了點,棱角還沒有磨礪乾淨,思想更是轉不過彎來。

近幾年,隨着共和國統一華夏,隨着世界慢慢展現在他們的眼中,隨着各國的歷史發展資料源源不斷填充進圖書館裡,顧炎武也開始反思,過去自己所學,是否就真的適合現階段的華夏。

當他突然產生這個想法的適合,他也曾經害怕過,因爲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離經叛道’了。

然而,隨着孔氏一族的種種陰謀曝光之後,過去的信仰被徹底擊碎,在沉淪之中,他不得不反思儒家該如何去從?

共和國不興儒家,但並沒有排斥儒家,甚至張弘斌也多次在文化交流會上,言明儒家是華夏的傳統文化,其起源和本質來說,對於國家的治理,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設有很大的意義。

聽得出來,張弘斌是真的重視儒家文化,但卻不提倡公務員過度的鑽研儒家文化。

顧炎武也不是一個愣頭青,更不是完全沒有接觸過政務的白衣書生。他心裡非常清楚,張弘斌就是希望公務員能夠務實,真真正正的爲百姓做實事。而治民卻是一個需要多種學識才能夠做好事情,儒家在這方面僅僅給出一個理想,卻給不了任何人可以吃飽飯的乾貨。

心中掙扎了很久,顧炎武不得不虛心向已經退休在家的徐光啓進行討教,因爲他聽聞早些時候,徐光啓在家中試着整理過去的儒家學問,要認真還原儒家學問的本色。

在以前,這種行爲是被士人們口誅筆伐的,但如今顧炎武卻是知道,這纔是儒家的希望。

只可惜,徐光啓的身體雖然算不上差,但也好不到哪裡去,主要體現在精神上已經沒有那麼旺盛了。故而他每次到徐家請教學術問題,徐光啓都讓他在自己的書房裡面看以前整理好的稿子,而顧炎武在看完之後,再整理好自己的疑問,挑選最關鍵的幾個問題,在徐光啓精神還好的情況下提問。

幾個月下來,也是大有收穫,儒家真本在一老一少的共同努力下開始完善,開始成型。

這是戰國時代的儒家真本,而且還是專門標註了標點符號,方便後人閱讀的最新版本。但這個版本或許適合戰國時代,或許適合以前的封建主義朝代,但絕對不適合共和國。或者說,這份真本的時代觀已經有點落後了。

徐光啓已經沒有精力繼續修改,這也是他一直沒有發佈的原因。而在那個時候開始,顧炎武接過了這個艱鉅的任務,開始結合新時代的學說知識,以及手中的儒家真本,小心翼翼的將其糅合在一起,讓它變得更加的潮流,更加的實用。尤其是實用這點,顧炎武很清楚,只有實用纔是張弘斌最關心的。

在一切完成之後,結合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放在當代而言,就是注重於環境和人類共存的問題。說到底,就是可持續發展這個必須要被重視的新課題。

於是,在確定好了稿件,並且經過徐光啓的認可和潤筆之後,正式在日報進行刊登。

最後,甚至被張才發現,直接申請前去治理黃河兩岸水土流失嚴重的問題。當然,顧炎武此刻還不知道這點。

終於,在某天按照日常的習慣,在崗位上認真工作的時候,皇家親衛找到了他告訴他陛下有請。

那一刻,顧炎武並沒有害怕,也沒有欣喜若狂,只是默默的整理好手頭上的工作並與同事交接好任務,然後這才整理好衣服發冠,跟隨着親衛進入了皇宮,面見聖上。

“臣顧炎武,見過皇上!”共和國不興跪拜,顧炎武也就沒有下跪,只是拱手鞠躬行禮。

“愛卿不必多禮,隨便坐下便可!”張弘斌指了指兩側的椅子說到。

“謝陛下!”顧炎武謝恩之後,便找了一張椅子坐了下來。

“聽聞愛卿最近在研究適合當代國情的儒學?”張弘斌也沒有廢話,直接進入了主題。

“臣乃儒生,自幼苦學儒家學術,不忍看到儒家被打落凡塵,最後爲國民所不齒。只好潛行苦讀先賢文章,只希望能夠找出一條適合共和國需要的儒家學術。”顧炎武進言到。

“那麼,你找到了嗎?”張弘斌笑盈盈的問到。

“尚未能夠稱得上是找到,但臣對新時代的儒家學問,只有兩大點看法。”顧炎武拱手致歉。

“說來聽聽!”張弘斌倒是來了興致。

“其一,人與自然的和諧,也就是儒家天人合一的引申,說穿了就是國家要繁榮富強,首先不能忽略人與自然的微妙關係。不能夠因爲求發展,就過度的開發自然環境,破壞大自然的和諧,進而導致人類本身也深受其害;其二,便是建設健康的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的社會。共和國大興工商,百姓日益趨利而無所不用其極,儒家的用途,在於引導,在於把已經越來越歪曲的價值觀給糾正回來。”顧炎武如是說到。

這番言論,卻是讓張弘斌直接汗顏,怎麼感覺突然回到了未來,在傾聽領導人在宣佈政治決定的意味?

能夠把儒家學術搞到這個地步,這未免也……算了,就爲這兩個言論,張弘斌直接給跪了……

到了這一步,也不需要廢話什麼,難得還記得一些未來的思想,索性拿出來和顧炎武說了起來。卻不想,這些未來大能提出的政治觀點,讓顧炎武如沐甘霖,瞬間找到了奮鬥的對象。

看着他那已經有點入魔的樣子,張弘斌只能鼓勵,讓他積極去探索,積極去考證。

不管如何,這次的談話,顧炎武算是收穫豐富,張弘斌也多少有點收穫。以前自己當草民,這些東西和自己沒什麼關係,但當自己來到了這個時代,成爲了皇帝,卻不得不開始正視這些東西起來。

如此算來,倒也有點天意弄人的意味。

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16章 奪下白水縣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2章 隨身的系統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65章 進擊的艦隊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48章 遊子回家了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4章 明順的密議(上)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132章 隔岸觀虎鬥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09章 地盤又大了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45章 公務員考試(四)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83章 呼喚起血性
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16章 奪下白水縣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2章 隨身的系統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65章 進擊的艦隊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48章 遊子回家了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8章 張才被綁架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4章 明順的密議(上)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156章 華夏國戰詔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132章 隔岸觀虎鬥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09章 地盤又大了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45章 公務員考試(四)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16章 越王島定名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81章 臺灣我來了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83章 呼喚起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