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耿直徐光啓

和救世軍的歡慶相比,遠在朝廷的徐光啓卻是愁眉不展。

此刻他已經入閣,雖然不是首輔大臣,但也算是堂堂的徐閣老了。崇禎對他還算信任,或許是因爲自己曾經擔任過他的講師的關係。只是皇帝對自己的信任也未必是一件好事,至少周圍的同僚會嫉妒自己。

若說自己和他們是一派的,那或許還沒有什麼。鬱悶就鬱悶在這裡,徐光啓根本不屬於任何一派,他是新興格物派的代表人,算是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存在。他加入基督教,成爲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同時還在傳教士的幫助下繪製了大明的疆域圖和萬國坤輿圖,只希望皇上能夠認識這個世界的真正樣子。

他創造了曬鹽法,對火器也有研究,比如致力於改良魯秘銃和佛朗機炮等。

奈何,他和這個時代的文人格格不入,或者說他代表的是華夏的利益,而這個時代的文人都有屬於他們代表的階層,哪怕太監也代表着帝權,唯獨沒有代表華夏的。

文人之間的派系,實際上差不多都相近,故而可以有同盟的時候。哪怕是和太監,都有同盟的契機。但是徐光啓的華夏派太大氣,大氣得要犧牲太多的小我,而這個小我卻是各個派系最不希望付出的。

結果很簡單,徐光啓自稱爲內閣成員開始,就被下面的各個派系不斷的參奏,不斷的魔化他。實際上就是針對他受洗的這件事情,硬說他和紅番洋鬼子勾結,要禍亂顛覆華夏什麼的。

崇禎也不過是一個孩子,實際上他和張弘斌同一歲,最悲催的是他不是重生者。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根本不知道應該相信誰,又應該質疑誰。看着大家都針對徐光啓開炮,就算心中堅定認爲徐光啓是可信任的,但三人成虎的作用下,心裡終於是對徐光啓產生了懷疑。

不過就算這樣,至少現階段徐光啓還是安全的,只要他規規矩矩的,基本上崇禎不會動他。

但徐光啓,卻是準備要做一番大動作。而這番大動作的來源,卻是救世軍那邊。

在這裡又不得不提起一下,白水四友其實都各有來歷,比如關刀就是徐光啓的再傳弟子,前段時間則收歸門牆。關刀在陝西也就有了一個任務,就是把救世軍的一舉一動都彙報給徐光啓。

而黎落則是錦衣衛系統的,他去參加科考,同樣有着屬於他的政治任務。墨染和林松同樣有着他們背後的勢力,他們也承擔着不同的政治任務,但實際上與黎落和關刀的情況差不多。

通過關刀,徐光啓已經瞭解到了救世軍的一舉一動,包括近段時間已經打下同州城的消息。

眼看着一個州就這樣陷落,而且也證明了救世軍具備了攻城略寨的能力,那麼救世軍就不是一直流寇,乃是一夥真正的反軍了。流寇尚可認命地方的軍隊進行剿滅,但是反賊,那可就必須要傾盡全天下的軍隊去剿滅了。哪怕這段期間後金的把北直隸的地盤都給打下,也得把救世軍滅掉。

攘外必先安內,每個朝代的通病,後金再兇猛也是蠻夷,不過是蘚芥之痛,反賊勢力在小也必須剿滅,因爲他們的目標是大明的江山!這個時代最悲催的是,還沒有人看清楚後金的意圖,誰也不知道他們的目的不是南下劫掠,但話又說回來,實際上後金勢力的諸多將領也不知道。

後金哪怕是黃臺吉本人也沒有想過後金可以奪得天下,奈何順利入關之後,看到大明的抵抗能力如此虛弱,而且在高呼‘爲大明報仇’的口號之後,那麼多的順民加入到了自己的隊伍之中。好吧,後金當時只怕也不得不承認,在自己的兵鋒之下,這些順民根本沒有抵抗的能力,之所以喊着‘爲大明報仇’的口號加入自己,不過是爲了讓自己投靠蠻夷的名聲好聽一些。

說了那麼多,要闡述的就一個觀點,那就是徐光啓在確認救世軍爲反賊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不能夠再和這些同僚同流合污了,否則大明的江山,可真的要玩完了。

只是他就是不明白,爲什麼這些同僚明明都意識到了這點,卻沒有像皇上說明這件事情?他卻是不知道,當資本主義萌芽,士人代表的利益從皇權變成了地方士紳商人之後,皇權和朝廷是否更替,已經看得很淡了。這是一個連儒商都被創造出來的時代,你還能要求這幫商人代言人們怎麼做?

反正不管朝廷怎麼變化,只要張弘斌沒有表現出要剝奪富商士紳特權的表現,那麼士紳和富商就不會真正和他爲敵。而這一點上,張弘斌控制得很好,以至於現在富商和士紳都沒有能夠和他撕開臉皮。

作爲代言人的士人,自然也得到指示,再加上也涉及到他們的利益,故而一切都是那麼的風平浪靜。

徐光啓在第二天就奏報了,先是把兵部的那部分同僚全部參了,並且把自己收集到的情報稟報給了崇禎。按照這份情報,整個同州已經陷落,救世軍已經發展爲三萬正規軍,而且有可能明年開始針對西安府進行全面攻擊。

同時上奏的還有第二件事,那就是科舉即將召開,徐光啓希望崇禎參考救世軍的科考模式,改革當前的科舉制度,畢竟在他看來,一個考中並且外放爲官,結果還得靠師爺來幫忙才能夠處理政務的科考取材制度,那是非常荒唐的。

“徐卿,你所上奏的內容,可否屬實?”崇禎鐵青的臉,死死的盯着徐光啓。

徐光啓也聽出了一些問題,以前崇禎稱呼自己,那都是‘愛卿’,如今卻是直接稱呼自己爲‘徐卿’這就是一種明顯疏遠的意思。顯然,自己給出去的這份情報,給崇禎打擊太大,讓他有些怒不可遏了。

“微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同州已經淪陷,而賊寇已經發展爲反賊,若是再不行動,大明危矣!”徐光啓叩拜。

“臣彈劾徐光啓胡言亂語,擾亂朝堂!兵部一直接受地方的消息,同州至今是大明治下,救世軍也一直是流寇,更是龜縮在黃龍山不敢出動。再則,既然救世軍是一夥流寇,別說攻城器械,只怕武器都很難湊齊,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攻下同州城?

就拿之前兵部奏報所言,陝北比較出名的王嘉胤部來說,麾下數萬人乃男女老幼皆在其中,可戰者不足二萬,大多以農具甚至棍棒爲器,大軍所致以人數壯其聲勢,實虛張聲勢。說起來,前段時間新軍還大破了老回回部,殺了三千人俘虜了五千老弱婦孺呢!”立刻就有御史跳了出來彈劾徐光啓,甚至爲了增加可信度,把最近並不的奏報都拿出來說了。

“臣彈劾徐光啓,崇洋媚外加入蠻夷宗教不說,甚至還要推翻華夏曆法,以西洋曆法重新編訂曆法,乃視祖宗家法爲不顧!再則,他提出要參考流寇的取材辦法來改革科考,這是讓朝廷選拔出一批怎麼樣的人才?一夥流寇?!

再則,科考制度自訂立開始,從未進行改變,此番若是改變,豈非有違祖宗之法?”好吧,有一個跳了出來,而且死死的拉着‘祖宗家法’四個字不放。

崇禎若是反駁,那就是說自己不孝,畢竟連自己也無視了‘祖宗家法’;若是贊成,那麼這個臣子彈劾的就是正確的,那麼徐光啓就有罪必須要接受處罰。恩,萬惡的‘祖宗家法’。

更多的人跳出來,實際上他們都有着必須要維護的階級利益,比如兵部的人和他們是一派的,比如同州的那些官吏之中有自己一派的人。既然組成了政黨,除非是證據確鑿,否則自然是要力保的,否則一個黨員都幫不了的政黨,還有誰會加入?

徐光啓卻是直接捅了馬蜂窩,他是直接把朝廷上面的朝廷都給得罪了。就算還有少數同情他的,此刻也不敢發話,畢竟少數派往往是死得最快,也是最無助的一批。

“皇上,老臣一心只爲大明的中興,不奢求任何個人榮辱。皇上可以直接問罪老臣,但老臣的奏言,還望皇上三思啊!若救世軍真的已經成爲一支反軍,那麼威脅到的,可是我大明的根基啊!”徐光啓不求什麼,只是不斷的磕頭,不斷的磕頭……

崇禎開始猶豫,他相信徐光啓的人品。

“皇上,且不說地方沒有奏報,只說如今也沒有來自錦衣衛的奏報不是?既然兩者都沒有奏報,難道不能夠說明地方其實什麼事請都沒有嗎?”首輔終於是站出來補刀了。

他針對的問題很尖銳,那就是身爲皇帝欽軍的錦衣衛,沒有任何奏報。

這一下,崇禎真的火大了,認爲徐光啓是真的想要譁衆取寵,爲此甚至不惜損壞朱家的祖宗家法。

那麼,就保你不得了!

剩下的事情就好說了,徐光啓被革職查辦,貶到登州,沒有貶到嶺南已經算是看在以往的情誼上面了。

徐光啓下課,對於那些想要爭奪內閣位置的勢力來說,是一件好事,尤其這蓋子捂住了,大家的利益也就得到了保障。於是一切皆大歡喜,大家繼續過着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日子。

唯有徐光啓,在離開金鑾殿時,回頭朝着大殿的方向磕了三個響頭,默默的離開了。

消息傳到了崇禎的耳中,善變的崇禎終於還是有些心動,把錦衣衛指揮使叫了過來……

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132章 隔岸觀虎鬥第65章 進擊的艦隊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67章 敵人在哪裡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6章 密會的本因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11章 礙事的閹人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93章 黃臺吉之殤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9章 免勞勿相送第77章 驚聞與抽獎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142章 瘋狂的彩票(上)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16章 黎落要救駕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83章 強勢要陝西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133章 流寇式手段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63章 敵蹤的真相
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132章 隔岸觀虎鬥第65章 進擊的艦隊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67章 敵人在哪裡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46章 公務員考試(完)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107章 對外族的奸詐第40章 加速電研究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6章 密會的本因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11章 礙事的閹人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42章 公務員考試(一)第93章 黃臺吉之殤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7章 驚聞新皇斃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9章 免勞勿相送第77章 驚聞與抽獎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142章 瘋狂的彩票(上)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25章 稱帝無底線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8章 走前的瑣事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16章 黎落要救駕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83章 強勢要陝西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94章 發現了澳洲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133章 流寇式手段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33章 孔氏的謀算第63章 敵蹤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