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崇禎要滅清

華夏人民共和國有了一位王爺,而且這位王爺在遙遠的外邦搬回了大把大把的金子,這事情想瞞都瞞不住,

人總是喜歡炫耀自己的所見所聞,在炫耀的過程中,總是喜歡誇大其詞,原本是運了四噸黃金回來,離開了緬甸行省到四川、廣西一帶就變成了十噸黃金;到了湖廣和長安不知不覺就變成了百噸黃金;到了北京城,已經變成數百噸黃金,讓聽得人都覺得天雷滾滾,一時半會被雷得說不出話來,

誰都知道這數字絕對有問題,但大家都在傳運了黃金回來,那自然不會出錯,而且這量,只怕也不在少數,

崇禎流口水了……當然不是在大庭廣衆或者私下流口水,而是說他此刻真的是羨慕嫉妒恨了,

大明的財政一直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好不容易進行改革之後,財政情況有所改觀,但總是有種沒辦法進行揮灑的感覺,就如同就如同戴了……咳,總是就是施展不出來,別提多麼揪心了,

“海外黃金如此多嗎,”崇禎很糾結的聞了聞黎落,

“黃金自然哪裡都有,多寡而已,”黎落非常平淡的回答到,

“那我們爲什麼不能出海,”崇禎真的很糾結,

“除非我們可以避開南方共和國海軍的封鎖,”黎落也很無奈,

“我們就這樣憋屈的,看着共和國越來越大,而我們卻只能緊緊跟在後面,日日自危,”崇禎真的有點呆不住了,

“不能南下,北上便是,據臣在倭國的細作彙報,倭島的銀礦和金礦,似乎也挺豐富的,便宜了鄭芝龍和滿清,不如便宜我們自己,再則,這滿清雖然已經沒有了黃臺吉,但隨着小皇帝福臨繼位,暫時算是安定了下來,同時也念念不忘要攻打我們,這次我們對共和國用兵,本來若是沒有他們拖累,或許我們也可以收復一些失地……”黎落據實回答道,

“是啊,放着他們不管確實不是一件好事,回頭,讓國會給出一個章程,我們應該好好討論討論,如何把這礙事的政權和民族,給徹底消滅掉了,哼,清,水德,明,火德,好大的志氣,”看得出來,崇禎對‘清’字也是耿耿於懷,

對於共和國在海外賺到了大批的黃金什麼的,國會的議員們也是知道的,崇禎自從正式改革了行政模式之後,一般非重要情況也開始很少上朝,主要是在家裡陪陪小孩子,讀一下書報什麼的,如今既然來參加議事,那麼唯一的答案,就是又有什麼事請需要宣佈,

而這個時候能夠宣佈的,自然是和共和國賺了一筆黃金這件事情有關,

果然,崇禎一上臺,就對所有人說到:“聽聞我們的鄰居,在最近賺了一筆不菲的收入啊,八萬兩黃金,這是我們錦衣衛得到的確切數字,各位,對此有什麼看法,”

“皇上,財政艱難,擠不出錢建立一支海軍了,再說,這茫茫大海,我們又缺乏海圖,出海那根本就是抓瞎,一個不好全部賠了進去,那就不好了,”財政部部長可憐兮兮的起來說到,

似乎,他以爲崇禎又要建立一支遠洋船隊,試圖突破共和國的海上封鎖,

“我並非想要出海探索,而是前不久我們對共和國開戰的時候,各位有沒有想起來,誰tmd趁着這個時候,來撩撥我們,”崇禎此刻也鬱悶,或者說對這羣不能領會自己意圖的臣子有點不滿,

“這韃子自從有了海船之後,自海上往返倭島、朝鮮半島和大陸之間,卻是如同蒼蠅一般讓人覺得噁心,”軍部部長楊昌嗣說到,

“說起來,我們最近有多少艘海船,那些海船,以及上面的海軍,能夠和滿清打水戰不,”崇禎又問了一個問題,

“我們最近的火器工藝,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大口徑火炮的鑄造方面,無論是射速還是威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進步,微臣有自信,在海上對轟的情況下,我們的火器可以完勝韃子,但白刃戰方面就……”科技部部長孫元化回到,這位徐光啓的得意門生,也算是他老人家留給大明的遺產之一,

雖說,他本人此刻還活得好好的……

“我們的海軍已經多次在近海與走私商人交戰,無論是操炮還是近戰都已經算是百戰精銳,”楊昌嗣起身回答道,

“海船方面倒是有二十多艘,只可惜沒有寶船級別的存在,只怕很難威懾得到對方的船隊,考慮到要留下一批作爲緝私船,若是要對韃子開戰,那麼能夠調動的船隻,不超過十五艘,”海軍司令鄭成功起身回答道,

是的,就是鄭成功,鄭芝龍的兒子,

眼看鄭芝龍已經完全變成了韃子的爪牙,身爲兒子的鄭成功在勸說無果的情況下,果斷帶着五艘海船背叛了鄭芝龍,前來投靠大明,經過考覈,而且經過實際比試之後,鄭成功以十七歲的弱齡擔任大明海軍司令,這些日子下來,也算是幹得非常的稱職,

“韃子和鄭芝龍有多少艘海船,”楊昌嗣提問到,

“保守估計大小船不少於三百艘,”鄭成功苦笑道,

“多也沒什麼意義,尤其是那些主要用於白刃戰的小船,讓我們的海船直接撞過去,可以撞死一大批的,”黎落一直在旁邊,這是他第一次在正式場合提出意見,

“陛下的意思,是要攻打倭島,”到了這個情況下,若還反應不過來,那就是傻子了,

能夠進入國會的,豈會有傻子,

“聽說倭國有不少黃金白銀,便宜了韃子真的沒問題,”崇禎饒有興致的問到,

“據調查,倭國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山的儲藏量都非常的豐富,各地大大小小的礦藏也不少,”黎落給予數字支持,

“說起來,不是說韃子和倭人幹上了嗎,具體怎麼樣了,”有人立刻想起了,之前似乎有過這樣的報告,

“朝鮮半島,如今已經是韃子的地盤,裡面的皇族已經死絕,倭島也不樂觀,這些韃子可是什麼都幹得出來,在倭島可是殺了不少的倭人,雖然我不管倭人是死是活,但看着他們被韃子那麼屠殺,也稍微有點於心不忍,聽說過包括倭國的天皇,以及幕府的徵夷大將軍在內,都遷徙到了陸奧,甚至有可能會轉移到蝦夷(北海道島)那邊,”黎落非常平靜的回答道,

“死了不少吧,”有人當成新聞來聽,

“倭人保守估計原本有一千萬人的話,如今有個三百萬人倖存下來就不錯了,而且這三百萬人裡面,只怕還有八成是娘們,嚴格來說是營.妓或者韃子府裡的侍女什麼的,”黎落笑道,

“那在倭國的韃子,大概有多少,”楊昌嗣總算是問了一個嚴肅的問題,

“不超過三萬人,”黎落回答道,

“幹了,”所有議員你看我我看你,交頭接耳的討論了快五分鐘,這才齊聲回答道,

看着他們總算是點頭,崇禎這才滿意的笑了笑,按照他原本的想法,若是真的不給通過,他就動用今年度的皇權,不惜一切,把韃子給滅掉,當然,順便把鄭芝龍也處理一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面,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兵分兩路攻打朝鮮半島和倭國,我們的南方被共和國封鎖不假,但是我們還有北方,我們要把倭國和朝鮮半島,變成我大明的後花園,然後,我們會南下對南直隸,也就是如今的大吳國動手,甚至在有必要的情況下,把福建和廣東給收復回來,如此三分天下(還不知道魏國已投降),好歹我大明也不至於要太擔心共和國的攻打,”崇禎當着所有人的面,把未來的戰略構想說了出來,

而很明顯的是,大家也覺得很有道理,所以這個構想幾乎沒有更改,就順利通過了,

至於當務之急,自然是迅速組建一支船隊和兩支陸戰部隊,船隊要負責被一支陸戰部隊運送到倭島,然後就看陸戰隊的自由發揮,另外一支則是在遼東出發,度過鴨綠江直接攻入朝鮮半島,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滅清,

是的,對於大明來說,那個政權太礙事了,

國會通過之後,在短短的時間天時間裡,整個大明就如同一臺精密的機器一般,迅速運轉了起來,一個先進的政治模式,使得所有的事情都變得更加的高速起來,短短五天的時間裡,包括船隊和兩支部隊,都迅速準備妥當,輜重也準備妥當,只等開拔的命令,

兩支軍隊,一支爲盧象昇所領,直接對倭島上的韃子進行戰鬥;另外一支由馬祥麟指揮,負責對朝鮮半島進行攻略,同時還有一支水軍,以鄭成功和以前的趙王爲主,負責對付在大海上游弋的滿清,以及鄭芝龍的船隊,

任務已經明確,輜重已經到齊,隨着崇禎在點將臺的一聲高呼,衆將帶着本部人馬,朝着點將臺上的崇禎深深的敬了一個軍禮,然後轉身開拔,

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11章 礙事的閹人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39章 強勢的反擊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93章 黃臺吉之殤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51章 電話誕生日
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35章 流寇遇流氓第12章 泄憤變宣戰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68章 銀行那些事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11章 礙事的閹人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147章 晉升爲人父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91章 新婚小登科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80章 海軍要出航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38章 解決的方法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57章 不對等戰鬥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138章 張弘武反擊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38章 告緬甸國書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39章 強勢的反擊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93章 黃臺吉之殤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51章 電話誕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