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茶種的戰爭(2)

這不是第一次舉辦這樣的公開會議,但是對於很多百姓來說,這樣的會議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

每一次,都是非常重大,彷彿事關國運的大事纔會召開。可以說這次召開會議,很多人就想到了這次事情,只怕和國運有很大的關係。於是自然是興趣大增,開始想辦法找點小道消息,看看皇帝陛下到底要說些什麼內容。

他們不會懷疑張弘斌這番會議的意義,因爲前幾次的會議都證明了,他們有一個高瞻遠矚的皇帝陛下,一個共和國利益至上,華夏通報利益至上的皇帝陛下。對於許許多多的共和國百姓來說,其實更多的是想說一句話:“陛下,有什麼吩咐你說,我們做!”

不否認,張弘斌的權力是歷朝歷代皇帝最低的,至少算是前無古人。但是他的威望,尤其是國民的威望之中是最高的。說是盲目崇拜也好,還是他個人的魅力也罷。如今張弘斌要百姓勒緊褲腰帶把錢都捐出來,以他的人格魅力至少會有99%的人相應。

擴音器進行初次調試完畢之後,張弘斌登上了演講臺。這可不僅僅是在長安體育館進行廣播了,由於等級的提升,無線電技術已經開始出現,張弘斌的這番演講,將直接傳遞到安裝了無線電廣播器的每一寸土地上。當然,別的地方已經專門通知過了,讓他們準時打開播放器。

很多地方不需要政府組織,百姓聽說陛下要宣佈些事情,都第一時間圍在了喇叭旁邊等待。若是沒有位置的,周圍的院牆,甚至是樹木的枝幹上都能夠坐上幾個。

“各位同胞,各位子民,朕乃華夏人民共和國皇帝張弘斌,現在朕只希望各位能夠安靜下來,因爲朕有一些話,要和大家說說。這不僅僅是我共和國的百姓的事情,還是我華夏子民共同應該履行的義務。”張弘斌先是說了一句開場白。

原本他很想說‘我’,但是就在前不久,身爲行政部副部長,有望在下下屆成爲部長,同時也是執政黨黨魁的肖遙上書諫言,說皇帝若不成‘朕’似乎有損威嚴,有傷國體什麼什麼的。而且也得到了不少國會議員的認可,張弘斌本來覺得親民也不錯,畢竟他本來就是在一個你沒有皇帝的時代生長起來的。奈何他這個時代依然有皇帝,而且皇帝就是他自己,那好吧……注意點就是了。

“以前吧,都是我華夏的禮儀之邦,客人來了要好好招待,免得丟了國體。記得漢朝的時候,尤其是東漢末年,那個時候匈奴已經沒多大勢力了,完全屬於漢朝的依附勢力。然而這樣的勢力,經常南下打草谷,燒殺搶掠我們華夏。打得過,那就滿載而歸,打不過就直接稱臣。漢庭呢?別人既然稱臣了,我們也是禮儀之邦,就接受了吧?

虛弱的時候,別人就進貢,用草原上最廉價的一些東西,運到洛陽給天子,天子高興,上了一大堆的金銀珠寶。你們可知道,別人若是把那些東西賣了,也就價值這些珠寶某一個的十分之一那麼多錢。換言之,漢庭的回禮,居然比他們的貢品還要珍貴得多。

啊,或許很多人就說‘我們是禮儀之邦嘛,不這樣怎麼能夠顯示我們的強大?’我呸!那些匈奴人拿了珠寶回去,只怕還笑漢庭傻x呢!

這不,別人原本虛弱得很,只要努力一點別人就完蛋了,結果呢?不僅給了別人休養生息,結果還給了別人變強的本錢,別人以內附臣子的身份,拿着這些金銀珠寶換成銀子,換成戰略物資,第二年繼續打草谷。結果漢庭就這樣一次次的,爲了自己的虛榮,用同胞們的生命,同胞們的血汗錢去爲敵人的入侵買單。

這樣的朝廷,偏偏還不是一個兩個,大明還好一些,不和親不割地姑且算是有骨氣。但是對待外邦來朝,卻也是直接犯二,倭國甚至有所謂的‘朝貢貿易’的說法,意思就是通過朝貢,來獲得平時幾輩子都賺不到的利潤。記得還有一次,兩個倭國的船隊都冒充使臣前來進貢,最後卻是被大臣發現了真相。看看,別人都把我華夏當傻x,我們還在爲所謂的四海臣服而沾沾自喜?

如今,朕當了皇帝,你覺得朕還會允許這樣犯二的行爲繼續出現?

朕且向全國通告,我華夏人民共和國,不割地不和親不接受內附臣服。我們的面前只有,也只能有兩種存在:已經被我們征服並且吸收進來的存在;尚未來得及征服或還沒有完全吸收的存在!”張弘斌帶着對舊禮教的不滿,高聲呼喊道。

或許這一刻,有許許多多的儒家子弟都會大呼:“斯文掃地,不爲人子!”

但更多的是百姓的歡呼,因爲他們有一個強勢而不會犯二的政府。

“好了好了,我知道大家這一刻都很激動,但是還是希望各位冷靜一下。因爲這,還不是朕今天要說的重點。”張弘斌讓他們激動了一分鐘,這才擡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前不久,大順把葡萄牙人趕出了澳門,我華夏境內再也沒有洋夷作威作福,這的確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奈何根據最新的情報局消息,這羣葡萄牙人在臨走的時候,蒐羅了許許多多的茶種並帶走了。根據可靠的情報,他們很有可能是打算在非洲或者印度地區,試着種植茶葉。

說到底,他們的老家距離我華夏很遠很遠。與其走那麼遠的路來購買茶葉,還不如在就近一些的地區進行栽種,這樣運輸起來也更方便一些不是?最重要的是,隨着貿易政策的改革,我們出售的茶葉不會那麼便宜,對方既然覺得在華夏賺不到那麼多的錢,自然要另外想辦法賺取更多的錢。

問題就出來了,你們在我這番話裡面,看出了什麼,我給你們五分鐘的時間思考!”張弘斌沒有直接解答什麼,而是提出了一個讓人莫名其妙的問題。

有人疑惑有人莫名其妙,有人試着解答,有些人自以爲似乎知道了些什麼,更是有少數人笑而不語。

五分鐘的時間,其實真的不算太長,尤其是沉浸在思考之中的人們來說,這不過是一晃眼的問題。

終於,皇帝陛下的聲音,再次傳了出來……

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145章 挖李巖牆角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75章 把荷蘭滅了第5章 明順的密議(下)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32章 救民如救火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77章 人智有窮時
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7章 和老爹坦白第145章 挖李巖牆角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68章 共和國反擊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75章 把荷蘭滅了第5章 明順的密議(下)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52章 可持續發展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43章 低調的處理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32章 救民如救火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3章 好貨人人想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56章 進軍小插曲第24章 建黨那些事第113章 魏國近代化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74章 張氏家族會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62章 知識是力量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89章 張府的家宴第85章 春香的逆襲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61章 自產的火銃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37章 家人短相聚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88章 大明有悍將第77章 人智有窮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