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

早些時候多次提及,大秦的主要戰鬥力其實不是英勇赴死的戰士,也不是一馬當先的將軍。

構成秦國無雙戰鬥力的根本,就是火器,威力強大的火器。

不遜色於強弓射程的火銃,而且還是連發的,六連發之後運氣好就是在弓箭的射程範圍內連續射殺六個敵人。同時若是這樣的火銃集中使用,那就是貨真價實的彈幕,不怕死的可以試試過來,一般沒幾個人能夠在彈幕下存活。

中等距離,則還有手雷和燃燒彈兩種輔助火器,在秦軍,一個專業的投擲兵必須要把手雷丟出去五十米以上纔算合格。而一個普通的火銃兵,則至少要丟出去三十米的距離。想象一下,在三十米外,天空突然掉下密集的手雷,然後在敵人的陣地之中爆炸開來,這會造成多麼慘重的損傷?要知道,秦軍使用的火藥,可不是那種落後的黑火藥。

遠距離,那自然也是不怕的,最傳統的拿破崙炮,迫擊炮是偏近距離炮擊的手段,採用的是開花彈威力無雙。遠距離大規模轟炸的話,有專門的加農炮和沒良心炮。後者的損壞參數比較大,但勝在威力十足,前者則是模仿紅夷大炮,也就是艦載加農炮的規模鑄造而成,爆炸規模比沒良心炮差一些,但射程比沒良心炮要遠上一些。

如此遠程、中程,中近程都有了應對的手段,在正常的情況下,敵人根本沒有打過來的可能性。

近戰呢?自然是必備的三菱軍刺,相應的訓練書在第四層就有,是士卒必學的一門搏鬥技術。搭配軍體拳使用,近戰張弘斌有自信可以最大優勢的戰勝敵人。

秦國的強大,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火器之上。

那麼,若是火器被別人所仿造,並且製造出差不多的火器與自己戰鬥怎麼辦?這是所有人都擔心的事情,畢竟武藝有天賦的限制,精銳的人必然很少。但火器射擊製造業的問題,只要有技術有足夠的資源,火器就能夠大量打造出來。

大秦不過佔據了整個陝西、大半個山西和四川一府之地。後兩個地區還是剛剛佔領下來,暫時還指望不上。

緊靠陝西一地的資源,畢竟是非常有限的,與大明這個龐然大物比,卻是完全沒有可比性。

所以,大家一直很擔心,若是自己這邊的火銃,落入了大明的手中,該怎麼辦?以大明雄厚的財力和資源,他們可以調動更多的士卒,武裝更多的火器。到時候真的和大明打起來,大秦凶多吉少。

故而,大家都在看着張弘斌,希望他能夠帶給大家一些信心。

此刻,張弘斌就在大家的面前,他看到了所有人眼中的希冀,看到了盼望。

在心中,他默默的嘆了口氣,這幫傢伙,太拘謹於現狀,視野太狹隘了。或許,是自己帶來的變化太大,以至於他們忽略了許多關鍵性的問題。不否認,或許還是大明天朝上國的威懾在內。

大明?一個日落西山的王朝,而崇禎是他的送葬者。

少年皇帝,從未學習過帝王心術的皇帝,從開局的幾個烏龍,就導致了自己父親和哥哥好不容易換回的一絲優勢毀於一旦。東林黨代表萌芽狀態資本家利益也沒有錯,後世資本主義國家裡面,那些政客的背後哪個不是大資本家?

奈何,封建時代玩這一招,外部環境又不允許大明過渡到資本主義,所以只能夠悲劇了。

“大家看看,我如今手裡拿着的,是一杆火銃。”張弘斌在親衛那裡,接過了一杆火銃。

“這是在一個特殊的地方購買的魯秘銃,比我們自產的火銃要差一些,正因爲這樣,我纔拿來和大家說道說道。”張弘斌指了指火銃,這是系統超市那裡買來的魯秘銃。

“這把火銃的構造,和大明常用的鳥銃比起來,有什麼區別?首先就是材料,其採用的是優質的鋼材,而大明的鍊鋼技術尚有待提高,哪怕比我們大秦的鍊鋼技術也大有不如,在現階段,我們大秦的鍊鋼技術,甚至生產這把魯秘銃的勢力還要優秀。

鋼材不過關有什麼後果?放多了火藥說不定第一發就直接炸膛,放少了沒威力。

其他部分呢?我們使用的是燧石打火,大明的鳥銃使用的是火繩。我們的火銃在下雨天依然可以使用,而大明的下雨天就沒辦法使用了。我們採用的是米尼彈,而大明採用的是鉛彈,射程方面,我們甩掉了大明好幾條街。

是不是還有什麼被忽略的,是的,還有生產的效率。我們的工坊纔有二百多人在製造軍火,其中製造火銃的只有一百多人。但就是這一百多人,每天可以製造火銃三百多杆。同等人數,大明那邊每天一杆都製造不出來,他們需要花費十天的時間,才能夠製造出一百杆的火銃,所以他們不得不投入更多的工匠。

大家是不是意識到了什麼,你們以前一直忽略的問題?

是的,那就是技術,製造火銃所需要的技術,以及製造火銃的模式問題。

我們是什麼模式,姑且不詳細說明,但我們的技術,卻遙遙領先於大明。正因爲這先進的技術,所以我們可以高效率,而且高品質的製造出更多更優秀的火器。

同時,我們具備的還有更先進的設計理念。我們並不抑制工商,尤其對工這一塊,我甚至多次鼓勵發明創造,努力革新技術。於是,我們有了連發火銃,可以連續射擊六次的先進火銃。在未來,我們會有更加先進的火銃,威力更可怕的火銃,甚至有更多的火器和新式武器。

記住我的一句話: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而這點就是大明直接忽視的。

看看大明的那些匠戶,他們過着什麼日子,他們努力付出又可以拿到什麼?大明的工匠制度,大明的政治環境,決定了他們的科學技術永遠沒辦法迅速的發展起來,而我們卻是在這方面,越走越遠,越走越快!

只要我們的技術,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一直把所有的敵人甩在身後,那麼我們就可以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何也?敵人的火銃可以在三百步外發射,那麼我們就發明出五百步外發射的火銃。對方的火銃只能夠發射一次,那麼我們就連續發射五十次,甚至可以在一秒鐘射出六千多發彈藥。到時候,甚至被稱爲陸戰王者的騎兵,也得黯然退出歷史的舞臺,因爲他們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

技術,我們要在技術上不斷的領先我們的敵人,我們要在科學領域上不斷的創造出新的成果。長此以往,我們大秦才能夠變得更加的強大,更加的富強!最終站在世界之巔,讓曾經所謂的天朝上國,成爲歷史文獻裡的一段記載!”張弘斌揮舞着手中的火銃,激情澎湃的對所有人嘶吼到。

也就是這個時候,很多人才意識到一個自己忽視了很久的問題,那就是技術的差距。

是的,在技術層面上,大秦已經遠遠甩掉了大明。

以前還覺得大明是天朝上國,自然有着強大的資源,但是如今想來,對方資源是多,但是缺乏技術,只怕造出來的火銃也是大打折扣的存在。雙方採用一張設計圖紙,其結果是敵人的火銃打出一百步,自己可以打出一百五十步,那麼在一百五十步外,自己就是完虐敵人的存在。

更別說對方的生產模式非常落後,正如張弘斌所言,十多天才能夠生產一百多杆火銃,而且還是不合格的火銃。自己這裡一天三百多杆,在持久戰的情況下,自家的火銃可以源源不斷補充到前線,而對方資源再多,造不出足夠的火銃補給前線的士卒,到最後依然是隻能承受慘敗的下場。

是了,自己以前擔心太多,也忽視太多了!

或者說,是帶來這種變化的秦王殿下太壞了,他在讓所有人習慣他的節奏,讓所有人習慣大秦的變化速度,偏偏不告訴自己這些人,自己這個速度其實遠遠超過了外面任何一個國家的速度。

驀然回首,看着昔日的強國被自己一一甩在了身後,大秦百姓們頓時紅光滿面,激動不已。

“大秦萬歲!”不知道誰大叫了一聲。

“大秦萬歲!”更多人在大吼。

會議,也在這一刻,完美落幕,而張弘斌也知道,自己昔日種下的種子,在這一刻已經開始萌芽,並且進入茁壯成長的階段。未來,這顆嫩芽會成長爲多麼巨大的巨樹,連張弘斌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9章 從娃娃抓起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48章 遊子回家了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4章 明順的密議(上)第1章 保寧府新貌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65章 進擊的艦隊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26章 強悍第六層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61章 藏兵死定了
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13章 十日取半壁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9章 從娃娃抓起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1章 三少爺活了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48章 遊子回家了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42章 張才的自立第58章 來場震撼的第135章 收編其部屬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124章 強勢的碾壓第4章 明順的密議(上)第1章 保寧府新貌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109章 成就陝西王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32章 攻打蒲城縣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65章 進擊的艦隊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106章 莫小看英雄第9章 張才的自救第125章 東南亞易旗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5章 商品大好評第126章 強悍第六層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89章 盛京將淪陷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12章 漢人又強了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50章 明年下長安第61章 藏兵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