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黃臺吉之殤

這是一個從冷兵器到熱兵器進化的一個時代,很多人依然保留着最初級的火器對戰知識。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火炮開路,然後利用排隊槍斃法攻擊敵人。畢竟底火還沒有開發出來,可以連發的火銃沒有開發出來,當然左輪火銃不算。

雙方在一個平坦的官道上相遇,而且大明還是撤退的途中,自然不可能修築防禦工事,實際上他也沒有這個概念。

而滿清最大的優勢是什麼?那就是他們有騎兵,而且還是一人兩馬甚至是三馬。

自從研究出了開花彈,黃臺吉也知道大清的騎兵不適合攻城,那麼就把野戰的實力發揮到極致好了。配備火銃那是必然的結果,但是火銃只能單發,而且不容易填充彈藥,所以只能取消。

隨即他想到了用左輪火銃,實際上這個很早以前就有投入使用,但效果不是特別好,畢竟左輪手銃的射程太小,幾十米就算有馬匹的加速,也完全可以被對方射上兩發子彈,更別說對方是密集型的攻擊,想要躲避可不容易。

如何提高射程,又增加破壞力?

於是他想到了火炮加上騎兵這個模式,因此火炮騎兵就這樣誕生了。

這玩意和坦克差不多,就是沒有衝鋒槍輔助,僅僅依靠一門主炮來支撐攻擊。不過不要緊,一門可以在馬上使用的火炮,不需要太大,三十斤左右就好。大明如今的冶鋼技術,自從得到了大量的倭國工匠之後頓時提升了許多,產量跟不上不要緊,反正大清能戰之兵本來也沒有多少。

經過一番試驗,這種三十二斤的馬上小鋼炮就誕生了。事先裝好彈藥和火藥,在奔襲出去的同時,瞄準對方扣動燧石機關引燃火藥,把炮彈發射出去。就這樣的小鋼炮,有效射程高達一百米,藉助馬匹的衝力,很快就能夠在對方射擊之前到達,然後把炮彈發射出去。

炮彈採用的是開花彈,進入敵人陣地立刻爆炸開來,造成爆炸傷害。黃臺吉甚至使用了三班倒的做法,把九百人分成三批進行輪番轟炸,確保對敵人陣地的炮擊延綿不斷。

而這種騎兵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那就是爲了能夠攜帶這三十二斤的小鋼炮,馬匹不能繼續承擔太大的壓力,故而騎士的身上,最多是棉甲或者紙甲,沒辦法穿鋼甲。換言之,這種騎兵的防禦很弱,隨時都有可能會被敵人射殺。

還有另外一個缺陷,那就是炮兵發動衝鋒之後,轉身之後馬力就會耗盡,進而馬匹回程的速度會很慢,而且很難繼續發動第二次衝鋒。畢竟馬匹不僅要承擔一個人和一個火炮的壓力,而且還要承擔炮擊產生的後坐力。也就是說,雖然是三班倒的轟炸,但按照滿清現階段所擁有的火炮騎兵數量來說,只能是輪上一次而已。

九百發炮彈,能夠炸死多少就是多少,沒辦法繼續擴大戰果了。

不過真正到了戰場上,到了這一步也足夠了,三次轟炸之後,己方的火銃兵也已經開始擺開了陣勢,完全可以和對方進行對射。雙方都沒有戰壕和防炮洞,所以捱了滿清如此攻擊的明軍,此刻真的是苦不堪言。

缺乏熱武器戰場保護意識,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坦克還沒有出現的時代,他們太小看了騎兵的作用。可以說,在坦克出現以前,騎兵依然維持着半死不活的戰爭之王稱號,甚至日本侵華時期,日本欺負華夏缺乏重武器,也光明正大的組建了不少騎兵,華夏陝西地方武裝也有類似的騎兵武裝。

火炮加上騎兵的搭配,不過是一種常見模式罷了,奈何大明的工匠還沒有想出來而已。但話又說回來,如今的大明要弄到合格的馬匹還真不太容易,再加上火器的威力得到證明之後,大明對精銳騎兵也開始慢慢沒了興趣,畢竟這玩意太浪費錢了,結果如今才知道,這玩意依然有用,而且有大用!

不過,這個學費,還是太高了……

“師長,我們的人支持不住了!”錦衣衛監軍急急忙忙的來到了馬祥麟的身邊。

“我們的炮兵準備得怎麼樣了?”馬祥麟不急不緩的問到。

他或許也心急,但是身爲一個上位者,一個師的師長,他必須要帶頭保持鎮定,否則一切都完了。

“已經準備妥當,但是對方的火炮似乎也架設完畢了!”監軍急忙說到。

“開炮迎擊,以延緩對方騎兵爲主,讓前線第十二營的將士退下來,讓二十三營頂上去!記住,瞄準對方的馬匹,給我狠狠的打!”馬祥麟立刻下達了命令。

“遵命!”馬祥麟身邊的副師長立刻下去下達了命令。

火炮開始射擊,在雙方陣地中間射擊。巨大的轟鳴聲,嚇壞了那些戰馬,死亡的威脅讓它們沒辦法全力衝鋒。第二十三營迅速換下了第十二營,並且第一時間進行了射擊。好歹,總算是把要開炮的數百名敵軍給擊斃。

“讓我們的人回來,讓我們的火炮儘快進行掩護!”黃臺吉大叫一聲。

“殺寇!”偏偏就在這個時候,不遠處的森林裡面,殺出了一支部隊,那是閻應元的那個營。

本來他應該是最先要撤退的,畢竟他們營只剩下五十名士卒可以戰鬥。但閻應元卻說韃子說不定會在什麼時候追上來,不如在回來的路上設下埋伏,然後在對方攻打大部隊的時候,驟然殺出,說不定可以立下奇功!

盧象昇當時就對他說道:“這個策略或許可行,但未必需要你們這個被打殘了的營”。

閻應元搖了搖頭,回答到:“非也,正是我們被打殘了,沒什麼人了,才應該是我們去?我們人少,可以更隱蔽的躲藏起來,若是去得人多了,憑着滿清對遼東的熟悉,對戰場的敏感程度,他們難道就不會發現我們?”

盧象昇最後還是拗不過他,只能讓他試一試,並多次囑咐,讓他若是有什麼不對勁,立刻退回來。

心裡,卻是知道真的發生了什麼,只怕閻應元也未必會退回來。

閻應元的擔心得到了印證,滿清不僅追了過來,還造成了明軍四個營被打殘打沒,差點就攻擊到了殿後部隊的中軍。眼看對方的炮兵即將開始射擊,閻應元知道自己不能夠躲下去了,立刻帶人殺了出去。

“殺寇!”閻應元一馬當先,手持火銃在馬匹上就那麼衝了出去,朝着中軍敵人統帥所在發射了過去。

他也不知道自己打中了誰,但他只知道,自己必須要繼續戰鬥下去。

於是他拔出了腰間的兩把左輪手銃,開始了第二輪射擊。他身後的五十名士卒,也是紛紛在開了一槍之後,把火銃丟到一邊,紛紛拿出了左輪手銃進行射擊。

滿清在簡單的慌張之後,倒也迅速進行反擊,一輪射擊下來,也造成了三十多人的墜馬,士卒生死不知。

閻應元左腹捱了一槍,卻沒有滾下馬,眼看雙方距離那麼近,他拿出了腰間的兩個手雷,拔出拉環之後,朝着敵軍所在狠狠丟了過去。

然後,只覺得胸膛又是一痛,整個人就跌落馬下。

五十個人,此刻已經沒有一個安好,運氣好或許還有一口氣,運氣差的話……

但他們這次突襲,是效果拔羣的!畢竟炸死射殺了二百多名滿人士卒,而且最開始閻應元的一槍,好死不死的,居然射中了在中軍指揮的黃臺吉。

黃臺吉當時只覺得有人吶喊,掉轉頭想要看看是誰,卻不想額頭一痛,卻是不省人事了。

說來也活該,若是他不轉頭,憑着他頭盔兩側的護翼,他未必會被爆頭,但這個世界沒有第二次機會,所以他死了。還沒有看到滿清的徹底崛起,看到滿清統一華夏,就這樣死掉了。

就如同歷史的情況一樣,還沒有看到大清盛世,就被明軍的火炮給轟傷,然後重傷不治而死。只是,死亡的時間,被稍稍提前了一些。不過要說倒黴,大概就是多爾袞那廝,原本可以攝政的,如今是隻能看着黃臺吉的兒子坐上皇位,成爲真正意義上的皇帝了……但按照滿清現階段的情況,這個皇帝真的還能夠當下去嗎?

黃臺吉死了,這對滿清的軍心影響很大,更別說隨着中軍的指揮官一倒,一直用望遠鏡觀察着戰場情況的馬祥麟,頓時吩咐下去,讓士卒們大呼:“賊酋死了!”

很多士卒回頭一看,得,黃臺吉倒地不起……這下事情大發了!

馬祥麟讓士卒迅速堆了上去,火炮趁着這個機會不斷朝着對方陣地進行轟炸。

莽古爾泰知道事不可爲,爲了保存大清元氣,只能下達了撤軍的命令。

眼看清軍退走,馬祥麟也總算是鬆了口氣,暗道回去一定要告訴軍部,研究這種騎兵火炮的製造方法!

突然,他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快,快去看看我們的勇士!”

不需要他說話,早就有人前去查看閻應元一行人的情況了。

結果遺憾的發現,五十人只怕都陣亡了。好不容易發現了閻應元的屍體,只想着把他從馬匹身下拉出來,好歹帶回去收斂一下,入土爲安也好。

“呃……”卻不想,閻應元被拉出來之後,發出了一聲輕微的呻吟。

“閻營長還活着!醫務兵!”拉他出來的士卒紛紛擡起頭來,朝着本部人馬大喊一聲。

“他還活着……太好了!醫務兵,快去!”馬祥麟聽聞,頓時高興的高呼起來。

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133章 流寇式手段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57章 慈善演唱會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12章 秦軍再入川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114章 張才的戰爭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77章 驚聞與抽獎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77章 驚聞與抽獎第48章 大炮初面對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37章 有家歸不得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41章 新商品區域
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55章 要自立免談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133章 流寇式手段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90章 火燒盛京城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33章 華夏級球賽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57章 慈善演唱會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133章 大明的宣戰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12章 秦軍再入川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64章 幣制的改革第146章 二王新狀況第114章 張才的戰爭第14章 這下別想跑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97章 變強的明軍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71章 張弘武出名(上)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54章 年度總結會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77章 驚聞與抽獎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67章 討論新鹽政第57章 吐蕃軍出動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128章 居然是慘勝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77章 驚聞與抽獎第48章 大炮初面對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37章 有家歸不得第33章 什麼是義軍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41章 新商品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