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

換屆完畢,不僅僅是以舊代新,同時還是一次權力的變更。

爲了均衡各方勢力,有時候比如省長這個職位,就必須要進行大規模的變動。原本從下面副省長提拔上來的,很有可能不能夠繼續在本地擔任省長,而是要到別的地方擔任省長職位。運氣好的自然從二三線的省份調到繁華的一線省份;但也有運氣差的,從一線省份的副省長,調到三線省份擔任省長,給人一種明升實降的意味。

比如擔任山東省省長的楊鶴,雖然沒有因爲換屆而被迫退休,但也不得不從山東調動到歸化(原印尼)省擔任省長職位。這樣一來管轄的土地和自身的地位似乎提高了不少,但是一個是二線省份的山東,一個是偏僻遠離大陸的東南亞,此間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

不過很多人都看得出來,楊鶴這屆省長職位是屬於養老性質的,五年後他就要退休了,很難再有資格升級爲國級領導。而想他這樣,在換屆之後並沒有退休,但實際權力卻被削減的,也有不少,大部分來自大明原本的地盤。

然而就算國家那麼安排,他們也沒什麼好抱怨的,要知道國會議長都退下來了,他們這些先是在大明的統治下連任了兩三屆的時間,按照年紀本來已經足夠退下來了,只是他們才併入共和國,總不能就這樣退下來,否則只會顯得共和國待人涼薄。再給他們一屆的任期,這本來就已經很過分了,還想要在富庶的地方任職,那就太不合理了。

到了不同的地方,就意味着要應付不同的風俗人情,地方情況等各種問題,所以這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又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問題,而這些小問題,基本上都圍繞着金錢產生。

這些問題最終會被報到地方財政局,小問題會被地方財政局處理,中等以及大問題會上報。而財政部接收到這些上報上來的問題之後,中等問題他們會進行討論後進行處理,大問題卻不得不上報給國會,讓國會討論審批才能夠通過。

比如有人要修建一座三峽級別的大壩,涉及到許許多多的問題,那就需要國會來討論解決。畢竟一則它涉及到的不僅僅是財政的問題,還有許多民生問題;二則涉及金額太大,財政部無權直接做決定,否則財政部大花特花,國家運營還要不要了?赤字財政可不是什麼好事,過度的發售國債更是一個不可取的行爲,更比說這國債還沒人幫忙買單。

但話又說回來,就算有人幫忙買單也沒用,自己又不設置什麼美聯儲這樣的機構,把貨幣和金銀銅分割開來,然後說貶值就貶值說升值就升值,通過貨幣的匯率進行搶奪別國的金錢。

共和國出色的經濟和豐厚的國庫,還是給這次換屆帶來了莫大的好處,至少被判定爲可行性的建議,都得到了最好的貫徹,地方的經濟和民生會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獲得更高的進步。這些剛剛升遷的傢伙們,爲了能夠得到下屬們的認可,那可是非常賣力的進行學習與規劃,最多就是苦了那些底層的小公務員們。

軍官們也在抓緊時間,對自己的新部下進行磨合。實際上從總體來說,軍隊的建設已經完成,大量的軍校建立讓每一名軍官,哪怕是一個排長,都能夠得到最好的軍事教育。配合政委的幫助,就算上級的旅長、師長甚至是軍長找到了變動,整體的戰鬥力也不會有明顯的下降。

最重要的是,所有軍官的知識都差不多是一脈相承,故而要適應新的部下並不算太難。

也多虧了這羣兢兢業業,敢於犧牲的軍人們扼守住了關隘,以至於幾次想要趁着換屆過來佔便宜的大順帝國?軍隊,最終都鎩羽而歸,甚至局部還擴大了一個縣的地盤。

完好的機制其實也是很好的,若張弘斌一開始就以霸道統一天下,那麼地方很難保證能夠如鐵桶一般。

自古君王用霸道,結果很快就會被對方麾下的謀臣名將找到突破口,然後使得戰況又不得不拖上幾年,如此年復一年的打來打去,到頭來吃虧的不過是我華夏百姓而已。

張弘斌若是沒來,自崇禎元年開始的農民起義就會星火燎原一般蜂擁而起,遍佈全國各地。戰亂持續十七年,整個華夏大地至少七成的百姓死於戰亂。最後大順就算建立了,麾下的人馬也有限,部隊裡面大部分是老弱婦孺,否則就是不合格的將士,在一片石被滿清和吳三桂聯軍擊敗,開啓了滿清入關,爭霸天下的序幕。

在這之前,滿清人口太小,別說大明的人,就算他們自己,也是隻打算當個強盜不斷壯大自己,不管叩關幾次,不管兵臨北京城下多少次,他們也僅僅是當強盜,還沒有奪取大明江山的心思。在他們的眼裡,那個時候的大明,還是太強了。

但崇禎十七年之後,大明的國力被內戰消耗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到處都缺乏抵抗滿清的實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滿清纔看到了統一江山的希望,讓昔日五胡亂華般似曾相識的場面,再次出現在華夏大地。

那麼,如今呢?

滿清已經滅亡,全國人口比崇禎元年的時候,居然提升了十萬人。這還是不斷的戰亂之下,被統計出來的結果。根據人口普查的結果,陝西原本人口一度下降到了天啓七年的15%,然後提升到了天啓七年時期的300%,陝西、山西和四川的人口增長速度都非常的快。

國家也沒有因爲戰爭而變得破敗不堪,相反一個個國家在刺激下不斷的改革,不斷提升自己的國力,更不斷的建設。從今年度的財政報告上可以看出,今年度的財政收入,居然是天啓七年大明收入的五十倍有餘。

在建設中統一華夏,在避免內戰之中統一華夏,這就是張弘斌的主張。

最重要的是,通過這個方法,可以第一時間處理世家帶給這個國家的影響,不斷的弱化,分化最後路人化世家的作用和影響力。張弘斌那個時空的十年動亂怎麼來的,其實就是舊官僚主義、老牌世家開始爲自己的利益進行申訴和反抗,進而纔有了那個動亂,結果就是世家大族幾乎被消滅掉,並扶持了一批紅色世家出來。

當新興的世家利益,和國家利益掛鉤,就算沒辦法消除世家對國家的影響,他們的身份也會告訴他們,事情不能夠太過分。畢竟他們和國家的利益,已經結合在了一起,分則兩害,合則兩利,誰也離不開誰了。如此,國家的統治纔得到了鞏固。

張弘斌沒有這個煩惱,世家的問題已經解決,百姓已經開化,在輿?論引導下也開始疏遠世家。世家失去了社會的輿?論影響力,失去了對知識的壟斷,他們要麼就只能轉型,要麼就只能消失。不同的是,這個消失,不會給國家帶來太大的變亂,也不會存在太強烈的後遺症。

三個月的時間,這是新上任的官員們,迅速適應政務工作所需要的時間。

從辛勤的學習者,又變回了在辦公室裡面指點江山的存在,下屬們也認可了這個領導,默默的完成領導的吩咐。

國會也適應了工作,墨染開始履行自己的議長職責,國家在穩定的進行發展,敏銳的記者們甚至發現,換屆之後,國家的總體實力,無論是在民生教育這種軟實力方面,還是在軍隊武器這種硬實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於是有一天,報紙上提出了疑問:“國家已經強大到了可以直接碾壓大順帝國的地步,而李自成的大順帝國依然存在民心尚未收攏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到底要何時,纔要動手一統江山?什麼時候,才能夠讓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只存在一個聲音?”

這兩個提問不僅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報社也迎來了大量的評論和相關文稿。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關於如何一統江山的各種提議和相關內容,成爲了時下最流行的一個話題。

只是誰也不知道,從一開始,報社就是在國家的故意引導下,纔會發出這樣的提問的。

畢竟報紙是國家的咽喉,自然是不能夠讓它脫離自己的控制的。

初步的目的已經達到,不僅讓百姓們產生了期待國家一統天下的心理,同時也吸引了李自成的注意力。他們的人或許會不斷戒備各個邊境地區,生怕張弘斌派人自四面八方殺過去,一口氣霸道的把他的江山給奪了。

在這個基礎上,軍隊的確是進行了一系列的調動。

東海遊弋的軍艦開始變多,也多次靠近過各沿海港口;邊境的士卒開始進行集結,訓練的程度被提升了起來。各地物資似乎都在調動,開始朝着邊境二線城市運送。

這一切,都給人一個想法,那就是:共和國似乎打算要決戰了!

第145章 挖李巖牆角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30章 人心不易得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122章 六連珠火銃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57章 不對等戰鬥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122章 六連珠火銃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114章 張才的戰爭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142章 瘋狂的彩票(上)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65章 進擊的艦隊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96章 朱存媛獻方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
第145章 挖李巖牆角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130章 人心不易得第54章 傳統與迷信第122章 六連珠火銃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86章 晉王張弘武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138章 青樓大整頓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31章 救世軍整合第57章 不對等戰鬥31章 明末足球賽中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132章 該瞎還得瞎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122章 六連珠火銃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23章 曆法的改革第81章 靈臺縣會盟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114章 張才的戰爭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8章 開幕式前夕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71章 貿易協約訂(下)第26章 最終的決戰(1)第30章 把楊洪逼反第144章 王二戀愛史第154章 崇禎的奪權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18章 仔細逛超市第142章 瘋狂的彩票(上)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20章 全都給砍了第27章 虎頭山攻防(下)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44章 瘋狂的彩票(下)第4章 敲定了買賣第60章 疑似穿越衆第73章 繼承的條件第34章 稅收的重要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65章 進擊的艦隊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95章 皇子們開局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145章 新鈔大普及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102章 神機營威武第66章 月內下一府第6章 顧炎武見聞(上)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88章 徐光啓約談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96章 朱存媛獻方第90章 且忍辱負重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63章 第一代火器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