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隔岸觀虎鬥

消滅了滿清,又消滅了倭國,大明的氣勢空前膨脹.若非知道還不是共和國的對手,只怕早就發兵山西了。

說真的,根據黎落的彙報,崇禎也好國會也罷,每天都能夠聽到共和國在哪裡哪裡開疆擴土,又在哪裡哪裡賺了多少多少錢的消息,搞得每個人都心癢難搔,奈何就算想要分一杯羹,又怕沒有這個實力。

尤其當共和國消滅了西夷聯合艦隊,把別人三百艘戰艦打得落花流水的消息傳來,頓時讓叫囂開戰的少數派沒了聲音。大明的海軍或許不錯,但他們也不會自大到,可以和一直虐亞洲勢力的西夷交戰,更別說完虐西夷的共和國海軍了。

不過自從新大陸的消息傳來,再加上經過黎落的打聽,確認了自日本到新大陸的航道,崇禎已經決定,派出一支不對,到新大陸那邊探索一番,最好直接在那裡定居下來,如此也算是爲大明開疆擴土了。

至於派誰去,那基本上也可以確定。

共和國派誰去?那自然是皇族的親王甚至是皇子!

那大明的王室子弟甚至是皇室子弟也不少吧?派去就是了!

新的遠征船隊正在組建,甚至再有一兩個月左右,海軍就要開始出發,去那未知的新大陸探險。

卻不想,這個時候得到了準確,或者說已經可以確認,僞順吞併了僞吳,又一個新的巨無霸誕生。如今整個華夏就四個勢力,一個是共和國,一個是大魏,一個是大明,最後一個是大順。當然,按照大明的說法,他們纔是正統,其餘三個,不過都是僞朝而已。只是三個僞朝佔據了大明原本國土的65%以上,崇禎這個當皇帝的,其實也是很沒臉見列祖列宗。

也不是不想奪回來,奈何大吳佔據最肥的南直隸,錢多的要死,士卒更是有二十萬之巨,每一個甚至都配發了火銃和手銃,甚至手雷也配發了三枚。每一處鎮守部隊,甚至還有近百門的火炮,要對付大吳,首先就要和他比比看,誰的錢多……沒辦法,大明當時的錢,似乎的確沒有大吳的多。

那麼和大魏打如何?如今很明顯的是,大魏似乎已經臣服於共和國,雖然還沒有合併,但似乎也不遠了。作爲藩屬國,若是攻打大魏,其實和直接對共和國宣戰是一個意思。到時候兩路夾擊,到底能不能取勝真的很讓人擔憂。

至於和共和國開戰……對方直接在天津登陸,相信一天之後北京就要易主了……就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很多人在建議,建議遷都到瀋陽。至少,那裡是內陸,別人要登陸也不是那麼容易。

只是那裡雖然是滿清的故都,但早就被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就算還有一些老舊沒有倒塌的城牆,來告訴大家這裡曾經有一座都城,但如今在裡面居住的百姓,不超過一千人。說是一個城,還不如說是一個有殘破城牆的村子。

遷都去那裡,感覺還不如向共和國直接投降。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至少沒人提出搬遷到倭島這種腦殘的想法。或者說,誰敢那麼說的話,估計下個月的遠洋探險部隊,裡面絕對有他的一份子。不是喜歡到他鄉麼,就讓他到新大陸玩玩好了,反正若是有了據點也需要一些官吏。

本來打算過兩年,等大明的國庫肥一些再開始動手。

卻不想如今僞吳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以至於整個僞吳的防禦進入了低谷。最重要的是,僞順只怕也沒辦法第一時間整合新地盤的財富,故而要迅速投入到戰爭之中,不會太容易。

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若是這樣的機會不出兵,簡直是對不起自己。

經過了深思熟慮,同時又在國會上討論了兩次之後,大明決定對大順宣戰,至少也要把南直隸奪回來!

大軍開始整備,爲首的是孫傳庭和馬祥麟,而盧象昇和洪承疇則被調去邊境,確保在戰鬥過程中,共和國和僞魏不會順便插手這個戰役。

鄭成功也不是沒有事情,他要在南直隸周圍的海域遊弋,確保沒有任何海船可以出海。同時也肩負着一個重任,那就是繞開南直隸的邊境守衛,把南下的大軍,送到敵軍腹地!是的,直接把大軍送到敵人後方,然後撕開一個口子,並不斷把戰果擴大!

確定了基本攻勢之後,大軍開始整備,並且開始裝船。原本用於遠征探險的物資,剛好可以用於這次戰爭,至於遠洋探險的事情,自然是要被擱置一段時間了。

大明要對大順出手的消息,自然也傳到了共和國。

魏國甚至也得到了消息,並且派出了使者詢問張弘斌,要不要對福建或者廣東動手?若要動手的話,陸地方面魏國將盡力配合。意思很明確,還需要共和國海上針對廣東沿海地區進行攻擊,以牽制對方的部分實力。

魏國經過共和國的培訓,戰鬥力姑且也算有一些,使用的是自動步槍,多少也配備了一些輕機槍和衝鋒槍。火炮方面也有大口徑的迫擊炮,甚至教會了他們使用沒良心炮。後者的威力甚至比重炮還要厲害,奈何射程有點讓人抓狂。

國會上,也有民衆代表表示,共和國的根還是華夏,統一纔是正理,對外擴張,還不急於一時。故而,難得這是一次機會,就算直接對大明開戰,都未嘗不可。

只是經過財政部和行政部的討論,確認了這次戰役,共和國不會出兵。

是的,共和國不會插手這次大順和大明之間的戰爭。原因很簡單,一則共和國本土的人力物力又進入了一個消化階段,二則現階段最主要的重點,是如何消化大魏這個新地盤,將其徹底融入共和國。大魏和共和國不同,它還殘留着很嚴重的封建勢力,包括舊士紳和大地主。大魏允許土地私有,共和國規定出了居住用地,其他的土地則是國有。故而若是直接合並,必然會挑起這些勢力的不滿,甚至會影響到本土因爲其他原因沒辦法反抗的舊有勢力。

按照國會的預定,必須是要等到三年後,當這些老舊勢力的官員或者升遷或者退休,新的官吏充斥整個共和國的時候,纔是最佳的吞併時機。到時候,就算魏國會混亂,共和國本土也不會有任何影響。國會也好,還是那些民衆代表也罷,他們都希望本土不會出事,這樣纔不會傷及他們的根本利益。國會有時候就是那麼坑爹,畢竟每個議員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利益,故而有些時候,不得不妥協。

至於三年後,魏國出現反抗的情況,可以由魏國親自充當這個惡人,進而減少共和國接手後的麻煩。哪怕大家都知道,是共和國指使的,但在大環境下,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在折基礎上,共和國在三年的時間內,不會對外作戰。換言之,除非敵人打上門來,否則魏國也好,共和國也罷,都不會對外戰鬥。至少,不會有涉及增加地盤的戰鬥。

只是完全不作爲,那也是不可能的。

故而共和國決定,隔岸觀虎鬥,看着大順和大明開戰,但同時在必要的時候,登陸山東或者廣東,綁架一批人口,以填充共和國的人口不足。對於現階段的共和國來說,人口是永遠不足的。在這個前提下,共和國不會佔領一城一地。

國會討論結束,自然由專門的渠道,通知了駐守在海南島和臺灣島的海軍。他們第一時間開始做好了準備,等待着這場戰役的開始。

同時,大明也完全了前期的準備,大軍開始登船!

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0章 迷失在荒漠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72章 鬱悶並幸福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15章 百姓的怒吼(下)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67章 敵人在哪裡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75章 把荷蘭滅了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36章 天外帝王石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96章 朱存媛獻方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
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51章 電話誕生日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92章 滿清也善戰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41章 新商品區域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66章 無畏戰列艦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0章 迷失在荒漠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99章 張獻忠中計第93章 挖義軍牆角第11章 有客海上來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108章 沒死補一槍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13章 崇禎的決斷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44章 公務員考試(三)第54章 系統到四級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69章 對王族裁定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73章 別小看大海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65章 暗流在涌動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29章 最終的決戰(4)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72章 鬱悶並幸福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15章 百姓的怒吼(下)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120章 領地的教育第74章 反賊的噩夢第6章 王二初接觸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67章 敵人在哪裡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51章 大移民計劃(上)第75章 把荷蘭滅了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72章 張弘武出名(下)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85章 沒法淡定了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8章 買下李定國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87章 準媳婦徐慧第119章 陸海大作戰第36章 天外帝王石第66章 痛定方醒悟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39章 緬甸的亡國第147章 茶種的戰爭(1)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79章 人才的培養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24章 異常的火爆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43章 瘋狂的彩票(中)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55章 提議建歐盟第96章 朱存媛獻方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36章 土司大叛亂第87章 總攻進行時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6章 密會的本因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122章 1640年大事件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86章 藩王始解封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