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名臣之路

米柱這麼一威脅,孫承宗立即服軟,說道:“米伯爵,有事好商量,何必如此?”

米柱道:“孫大人且說一說,爲什麼本官就得交稅,其它人就不用?難道本官就比其它人低了一等,還是特別傻什麼的?孫大人但有開支,就打內帑主意,內帑的錢,就是大風吹來的?連文武百官都不交稅,唯有皇帝交了,人欺負到這份上,說大人一句欺善怕惡,還不服氣?”

孫承宗爲之氣餒,他說道:“米大人身爲國家重臣,自然應該爲國家和朝廷盡心盡力……。”

米柱反問:“國家重臣就下官一人?享受朝廷帶來榮光的,就我米氏一族?米利堅交了這麼多稅,反而成衆所矢之,大人收了潑天的好處,卻絕無任何保護米利堅的政策,還美其名曰公正廉明?趕明兒,下官回米利堅總部向股東們道歉,是米柱腦子進水了,又被驢踢了,白白交了這麼久的智商稅,以後就不交了。”

孫承宗道:“米大人何至於此?俸祿的事好商量,你們要銀子還是胡椒,一句話的事。”

米柱道:“沒事!今日咱就收胡椒好了。”

孫承宗道:“米大人今日是來消遣本官來了?”

米柱道:“只是爲了討一個公平而己!”

明代戶部因爲宰相制度的廢除,其機構職掌與權力遠過以往歷代,真正成爲管理國家財政、經濟的最高機構,戶部在六部中的地位僅次吏部居第二位,各行省布政司使在任免上屬於吏部,但在業務關係上與戶部聯繫更密切,等於是戶部的屬員,有明一朝,曾有多位內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銜,如正德年間大學士王鏊等即曾兼戶部尚書銜,雖屬虛銜,但亦可見出明代戶部在整個國家機器中的重要的地位,孫承宗這位計相在朝廷中的發言權是極大。

孫承宗自任地官之後,就將夏原吉視爲偶像,平生學習的榜樣。

永樂二十二年8月12號這天,對於鼎盛時期的大明王朝來說,是一個異常沉重的日子,因爲這天,在位於蒙古高原榆木川的明軍大營裡,明軍主帥大明帝國的掌舵人——永樂大帝朱棣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按說朱棣一生,可謂是轟轟烈烈。他在位22年,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五次親征漠北,平定安南之亂,派遣鄭和六下西洋,樁樁件件都是彪炳千秋的大事,可作爲人生大贏家的朱棣,卻是帶着遺憾走的。史官記載:當年在榆木川,彌留之際的朱棣,滿眼悔恨。最後,他拼盡了全力,說出了心裡話:“夏原吉愛我”之後,才咽的氣。

那夏原吉這個人是誰呢?他和朱棣又有什麼關係,有何魅力讓皇帝說出這話?

永樂大帝朱棣駕崩三天之後,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接到了密報。當時的他非常緊張,這是爲什麼?因爲他雖然是太子皇位的法定繼承人,但是他還有一個實力強勁的對手,也在惦記着皇位。而這個人,就是朱棣生前最喜歡的另外一個兒子朱高煦。自古皇權之爭,一子錯是滿盤皆落索,這就是朱高熾緊張的原因。當時留給朱高熾的時間已經不多了,那又該怎麼辦呢?

在形式如此緊張的時刻,朱高熾卻令人意外地去了一趟監獄,釋放了一個人。而這個人正是朱棣臨終之前提到的那個人夏原吉。兩代帝王,爲何都在自己人生的關鍵點,都想起了這個人。

夏原吉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傳奇經歷,履歷非常簡單,從洪武年一直到宣德年,歷經五朝,他都在戶部任職。那麼這麼一個人,爲什麼兩代帝王在關鍵時刻都會想到他呢?原因就是縱觀整個明王朝,夏原吉是一個奇蹟的存在。

明朝歷史二百五十多年了,卻換了八十六個戶部尚書,平均每個就是幹了兩年多,有的只幹了幾個月,但是夏原吉這一干,卻是27年。而這27年來,他竟然主要還是在洪武和永樂年間,這纔是奇蹟的根源。

因爲在洪武年間,貪污六十兩以上的銀子就要被砍頭的,乞丐皇帝朱元璋不僅是嚴刑峻法,對於貪腐行爲嚴加懲戒,還出土了很多規定來防止貪污。

可是夏原吉竟然在洪武和永樂年間,一直掌管着戶部這個直接跟錢打交道的部門,這簡直就是奇蹟中的奇蹟。那他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夏原吉,湖南湘陰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幸虧他的老丈人鄭菊隱招他入贅做女婿,他才得以“力學養母”。此人一生最大的優點,那就是爲官清廉,雖然從29歲起就在戶部任職,跟錢糧打了一輩子交道,他卻從不沾半點便宜。

朱棣在駕崩之前一年,發動了他一生當中的第五次北征。是人都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錢糧。由於接連辦了幾件大事,當時的國庫有點空虛了。而夏原吉又不願意把壓力轉嫁給百姓,便苦苦諫阻,可是,這卻讓朱棣非常生氣,朱棣龍顏大怒,一氣之下把夏原吉下了詔獄,還派錦衣衛去抄了他的家。

這抄家卻抄出了一個情況,堂堂的戶部尚書,家裡只有布衣、瓦罐,壓根就找不出一件像樣的東西,甚至發現戶部尚書家裡邊連個傭人都沒有,這就是夏原吉執掌戶部近30年,而不倒的原因。

一個人一時不貪很容易,可是要一生都清廉卻很難。但是夏原吉卻守住了自己的底線。當然,要想做到歷五朝而不倒,僅僅是爲官清廉,那還不夠。要知道,有明君纔能有能臣,如果君不明,不能夠識別人才,那人才就不會發光,都會被壓制,而且還要有能力,能爲皇帝解決財政田賦問題,讓皇帝幹什麼都沒有後顧之憂,這纔是長盛不衰的理由。

孫承宗事事以夏原吉自比,自從他掌管戶部之後,大明財政確是前所未有的好,好像走上了一條良性循環的道路,但是這一切,又好像與他這個戶部尚書沒有什麼關係,他一直蕭規曹隨,比之前任,他沒有多做什麼,只是少拿少伸手。

但是要作爲一代名臣,又豈是少拿少貪就可以做到的?財政改善,主要增長點是,米柱幾次抄家行動,又有米利堅商行的強勢崛起,他這戶部尚書任上所爲,除了讓戶部貪墨亂伸手風氣得到改善之外,做的真心不多,這讓立志有一番作爲的孫承宗十分鬱悶。

今日米柱上門,公然威脅,他居然是無能爲力,這讓他十分無奈,地方商業日盛,稅收卻是日減,地方豪強富者愈富,地方貧者愈貧,有不少淪爲人奴僕者,此乃歷朝歷代亡國之兆呀!

孫承宗癯然而驚,正是下值之時,他卻夜不歸宿,在值房之中掌燈,憤筆疾書,寫下歷代皇帝最痛恨的--萬言書。

皇帝爲什麼討厭萬言書,當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可是狠狠修理了一頓好“虛詞失實、巧文亂真”的侍部侍郎茹太素。

在朱元璋主政的洪武八年前後,全國各地接連發生了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民間傳說太白星已在白天出現在空中。朱元璋認爲這是玉皇大帝對他的警告,便特意下了一道詔令,讓朝臣和百姓上書議論朝廷政策的得失,以便改正。

刑部侍郎茹太素爲人耿直,他聞訊便不顧忌諱,專門寫了含有五點建議的奏章。按說,遵照皇帝的要求上書提建議,並無過錯。只是這貨竟然就此寫了一萬七千多字。這天早朝,茹太素畢恭畢敬把奏摺呈了上去,朱元璋接到手中一看,又是厚厚一本。就直皺眉頭,心裡很不高興,老大的不爽。

因爲他多次提出奏事應開門見山,反對咬文嚼字。朱元璋雖然懶得看茹太素的奏章,但已經呈上來了又不好不看,就隨手遞給中書郎王敏讓他念來聽。中書郎唸到一萬六千多字,朱元璋還沒聽出個頭緒來,忍不住怒斥道:“虛詞失實、巧文亂真,朕甚厭之!於是朱元璋喝令殿前校尉把茹太素拖下殿去,先痛打二十大板。

就在狠揍茹太素之後,朱元璋命令制定了行政文書規範,“頒示中外,使言者陳得失,無繁文”。他自己也身體力行,現存朱元璋的許多重要指示,乾脆就是口語,鄉下老太太都能聽得懂記得住,這在歷代皇帝中極少見。制度加榜樣,不着邊際、不負責任的議事方式逐漸改變,使得明一代公文比較簡練有骨,行政效率較高。

這後來還有一段故事,朱元璋修理了這貨一頓之後,這纔想起,畢競是自己叫人家寫的,人家巴巴寫了這麼多字,結果是屁股遭了罪,朱元璋便宴請了這貨,席間說道:“金盃同你飲,白刃不想饒。”

這意思是說:今天我跟你一起飲酒,但是我手裡掌着生殺大權,你如果有什麼過錯,我是不會饒恕你的!

誰知這貨,在接過金盃、鞠躬致謝以後,立刻按着朱元璋的詩韻吟了兩句詩:“丹誠圖報國,不避聖心焦。”

朱元璋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是在大庭廣衆之下,他又不便發作。這兩句詩也確實是夠尖刻的,意思是說:我以一片忠心報效國家,但是對皇上並不懼怕。

第134章利令智昏第103章偷襲第950章奇襲重鎮第259章嚴刑第794章進退維艱第450章攻擊靶子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40章整頓東廠第939章內外交困第953章堅決抵抗第617章馬來往事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212章女戰神第771章京城形勢第988章千秋大計第614章勝利第587章天下正中第841章利益構成第471章蒙古名族下第148章鑽營第638章勢成第25章不可逆轉第406章爭鬥第984章攻入其城第668章控制力第758章大計第608章雞肋之地第35章封賞第554章兩難第813章巧舌如簧第733章野心第389章開打第671章和親第324章新形勢第487章歐洲局勢第1034章放逐第507章換將第618章攻打柔佛第672章圖謀爪哇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828章西洋聯盟第198章新婦第11章大才第795章宴會第913章封鎖不力第430章秦良玉第273章災情慘重第432章大殺招第198章新婦第717章靈魂第769章舌戰羣臣第516章整合第737章追殺第524章佈署第290章文青第197章洞房花燭夜第749章帝國黃昏第733章野心第468章拖時間第810章暗箭傷人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545章亂成一團第194章接新娘第703章爪哇新局面第505章調整第825章軍心大亂第744章大國第989章扶持印奸第277章蓄勢第736章突襲第284章選秀第972章形勢大好第814章不相爲謀第779章後悔第62章收伏老將第985章穩定局面第588章代表第688章登陸爪哇第834章反擊戰略第312章不給面子第960章拉攏戰俘第926章隔離對手第750章上帝之鞭第219章番薯第982章拔除爪牙第1038章大陸強權第980章帝國處境第295章處理意見第968章臨危傳位第49章挖人第741章肆虐第306章爭執第425章曹隨歸來第200章小小分岐第172章分蛋糕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88章擴大一衛第583章國宴第615章李旦南下第932章佯攻
第134章利令智昏第103章偷襲第950章奇襲重鎮第259章嚴刑第794章進退維艱第450章攻擊靶子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40章整頓東廠第939章內外交困第953章堅決抵抗第617章馬來往事第47章殺奸謝天下第212章女戰神第771章京城形勢第988章千秋大計第614章勝利第587章天下正中第841章利益構成第471章蒙古名族下第148章鑽營第638章勢成第25章不可逆轉第406章爭鬥第984章攻入其城第668章控制力第758章大計第608章雞肋之地第35章封賞第554章兩難第813章巧舌如簧第733章野心第389章開打第671章和親第324章新形勢第487章歐洲局勢第1034章放逐第507章換將第618章攻打柔佛第672章圖謀爪哇第641章馬來半島風雲第828章西洋聯盟第198章新婦第11章大才第795章宴會第913章封鎖不力第430章秦良玉第273章災情慘重第432章大殺招第198章新婦第717章靈魂第769章舌戰羣臣第516章整合第737章追殺第524章佈署第290章文青第197章洞房花燭夜第749章帝國黃昏第733章野心第468章拖時間第810章暗箭傷人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545章亂成一團第194章接新娘第703章爪哇新局面第505章調整第825章軍心大亂第744章大國第989章扶持印奸第277章蓄勢第736章突襲第284章選秀第972章形勢大好第814章不相爲謀第779章後悔第62章收伏老將第985章穩定局面第588章代表第688章登陸爪哇第834章反擊戰略第312章不給面子第960章拉攏戰俘第926章隔離對手第750章上帝之鞭第219章番薯第982章拔除爪牙第1038章大陸強權第980章帝國處境第295章處理意見第968章臨危傳位第49章挖人第741章肆虐第306章爭執第425章曹隨歸來第200章小小分岐第172章分蛋糕第1004章雙方必爭第88章擴大一衛第583章國宴第615章李旦南下第932章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