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控制力

米柱肯定不會學朱元璋那樣,凡事都攬上了身,大權獨攬,忙個半死,但也不會學那些懶得要死的,什麼都不管,還美其名曰:無爲而治。

米柱給手下們設定了權限,他們可以在權限之內放手而爲,但超出了權限,就必須由他這總督負責處理,這樣才能體現出他的權威。

南洋軍是軍政分離,各司其職,不會出現大明那一種誰人勢大,手就伸過界的事出現,一旦有人伸手過界,米柱絕對不會手軟。

像是安全局、國社黨、王輔軍校、米利堅董事會這些東西,米柱絕對不會假手於人,讓人幫忙處理。

現在米柱收到一大好消息,那就是段皇后生了,頭胎得子,無負南京鷹揚衛段氏能生之名,這對於皇帝朱由校和大明帝國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皇帝龍顏大悅,封段皇后之父爲松江候,這可是少有的殊榮,一般而言,皇后尚在又得寵,纔可以生前封侯,一般是死後追封。

令米柱有些感慨的是這孩子還是叫朱慈燃。

原版朱由校二十歲崩,無子傳於五弟信王,其實他是有後代的,長子朱慈燃,懷衝太子,生母張皇后,生下就是死胎;次子朱慈焴,悼懷太子,母皇貴妃範氏,早夭;三子朱慈炅,獻懷太子,母皇貴妃任氏,天啓六年六月甍,有三子,都是養不大,皇宮其實是一個極其險惡的地方,在這裡生活不容易呀。

米柱早有安排,在京城,在宮裡傳出了消息之時,他就讓父親米禮義獻上賀禮一份,這是米利堅商行百分之一的股份,這小孩子一出生,就是大明帝國繼承人,而且擁有了巨大的財富。

在皇宮之中,即使是太后、皇后,也是有例錢的,更不用說是皇子,花多少錢,是有規定的,不能亂花的。

皇帝喜添皇子,葉向高率文武百官以大禮參拜,上表具賀,大明帝國後繼有人,這可是普天同慶的大事,朝廷己準備一個盛大的慶祝活動。

朱由校喜上眉梢,走路帶風,特別是收到米柱的賀禮後,更加高興,他說道:“小寶有這伯父,以後就不愁沒有錢花了?”

段柳枝訝異道:“伯父?”

朱由校眉飛色舞道:“當日在慈慶宮紫雲殿,朕還是皇孫,話是皇孫,卻在先皇選侍之下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朕當時與維新相遇,意氣相投,歃血爲盟,結爲異姓兄弟,相約終生扶持……。”

段皇后道:“皇上與米伯爵結拜,這大不妥吧?”

朱由校道:“當時維新是這麼說的,在朕的堅持下,維新才同意,幸好如此,纔有後面的諸番際遇,想不到我朱由校,普通之才,與歷代先皇萬萬不能相比,卻成就歷代先皇未嘗之夙願,全靠維新父子傾力扶持。”

段皇后道:“臣子不是應該全力的扶持皇上吧?”

朱由校道:“話雖如此,但是放眼整個朝廷,能知道皇家也缺錢,也要花錢,既不貪污又往內帑送錢的,也就維新兄了。”

米柱在朝中爲臣,肯定是不有維新兄之說,但米柱遠在南洋,主政一方,朱由校有一種感覺,以後米柱不會回來了,他這算是故人之情了吧?

以前米柱在朝中,始終不免有幸進佞臣之嫌,但是他離朝外出之後,大臣們對他的稱讚,就沒有停過,至於米柱才幹了一個月,對他的工作評價就好到了天上去,彷彿這位置是專門爲米柱而設,只有他一個人做得下去,他現在的聲望,不跌反升,有領袖羣臣的威勢也。

段皇后道:“說的也是。”段皇后不像朱由校一般,有什麼兄弟之情,他們是天家,自古天家無情義,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君臣不明,其實是大忌。

朱由校道:“梓潼不要不以爲然,你知道維新送的禮有多厚嗎?這百分一的份額,你賣一百萬也有人爭着要,你這個當孃的,未必及兒子有錢。”

段皇后驚道:“這麼多?”

朱由校道:“這一聲伯父,叫得不虧吧?小寶有這伯父罩着,不用怕沒有錢?就可惜了長平生了個兒子,如果是女兒,立馬就把婚事定了。”

段皇后道:“我們都還年輕,還有機會是不是?”這樣的關係,必須套勞了纔是。

大明皇族高高在上,但皇族也有皇族的規矩,在開國以後,他們就很少與大臣結爲親家了,像這種米家這種門派巨閥,他們根本不會也不可能與皇室成親。

這一點,作爲皇帝的朱由校身處其中,也覺得無奈,作爲皇帝,天下第一家,他們應該可以盡情挑選,沒有什麼忌諱纔對,他必須作出改變纔對,爲了自己的孩子,他也必須這麼幹。

皇家生子,其實是一個多月前的事了,這時代沒有電話電報,即使是用飛鴿傳書,傳到了這裡,也是半個月之後了,其時米柱在大城辦公,現在他返回了新家坡,立即上表恭賀。

在內心裡,他與朱由校是有好友之情,好友生子,實是人生大喜事,他也爲之高興不己,想及皇宮之中爾譎我作,皇子要成功長大成人,並不容易,他又上表,推薦李天華爲太傅,這位天下知名劍客,保命功夫一流,既爲太傅,就會全力以赴的教導這皇子。

當然,米柱也會想想辦法,幫這朋友一把,他定然不會讓這朋友無後而傳位朱由儉這二愣子。

原本是因爲客氏這因素,朱由校無後,米柱己成功的剷除了這一危險因素,皇宮裡鬥爭得厲害,爲了皇位那是可以不擇手段,米柱又怎麼敢保證,沒有新的勢力和敵人冒出來呢?

不過米柱既然己轉戰南洋,所能做的就十分有限,他遠在南洋,手卻伸到了宮裡,這其實是大忌,如果別人這麼對米柱,必定會招來他的反噬。

米柱的事務繁忙,表面上的工作量就很大,還有運營安全局,籌建王輔軍校,籌建國社黨,這些都是大事,必須由他親自負責。

這些都是大事要事,他不想自己的帝國被人覬覦,被人取而代之,就必須建立這些機構,因爲在他當上南洋軍統帥那一刻開始,他就差不多是孤家寡人,他的先知優勢也不明顯了,他不知誰人忠誠,誰人奸詐,他要對付的是內外之敵。

米柱東廠起家,東廠的特務性質比錦衣衛還強,他對於監視人,控制人,相當有心得,也對這一切瞭然於心,知道怎麼的幹,怎麼的做,所以這方面的事一直由他在掌控,可以這麼說米柱在所有掌兵大將的身邊,都有臥底,知道這些人的動向。

米柱特務出身,註定喜歡用特務的方式去辦事,他本來是文靜的一個人,現在幹這工作久了,他是變得陰柔冷峻了,幾乎與他親近的人都覺得他冷峻,沒有讀書人應有的溫文爾雅,反而是像鷹一樣鋒利冷峻。

他在南洋這裡成立的王輔軍校和國社黨,纔是他的大殺器,他可以通過軍校,與這些軍官們建立良好的私人關係,也有溝通橋樑。

人事大權掌握在他手中,沒有入讀過軍校,就沒有獲得優先晉升的機會,在以後,他將是桃李遍天下,軍中俊傑,都是出自於他的門下,還有誰人可以憾動他的地位?

優秀的苗子,他就會吸收進入國社黨,這個以他爲黨魁的秘密團體,只在中低級軍官中招人,他們如同後世的骷髏會,結盟之後共同扶持,相互幫忙,最終成爲這國家和社會的核心精英,擁有了這些東西,他的地位纔會穩固如泰山也。

所以現在米柱恨不得一天工作二十四小時,就是爲了完善這東西,一旦有了這些東西,他的位子纔會穩,纔會對一切有了強烈的掌控。

他未必要做皇帝,但他要掌握的權力,遠比皇帝大,大明的皇帝,皇權不下縣,內閣和朝廷大臣,諸多的制肘,米柱在一開始就在避免這些東西,他要確保,這天下打出來了,還是他的天下,還是他說了算。

大明君臣還以爲米柱在爲大明打拼呢,其實現在的南洋,己經和這大明沒有什麼關係了,他們運送出來的人口和各種物資,米柱都是有爲此而付錢的,他視作這是一種貿易方式。

對!這是一種貿易方式,是雙方都互惠互利的,並不是打工,在離開了大明之後,米柱不會爲任何人打工。

以前他沒有這麼強的底氣,但是現在,他控制了北暹羅之後,兵鋒所指,整個中南半島也盡在他的兵鋒之下,他可以說是制訂了糧價了。

控制了南洋的糧價,其實是有資格和大明討價還價的,南洋軍需要大明,大明同樣需要南洋軍,米柱完全有把握,即使是大明像以前一樣實行國家性政策禁海,他也可以從大明那裡獲得足夠的物資,那個時候,損失的肯定是大明朝廷,而不是他這個南洋之主。

大明禁海二百年,吃虧的其實是大明朝廷,富了一大幫海商們。

第546章大軍困境第992章新的形勢第255章新朝大事第523章有權就用第488章關係第343章計中計第370章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83章反殺第28章宮變上第230章朝儀下第886章改組部門第253章春第794章進退維艱第361章新稅法第169章風起雲動第59章楚黨入夥第395章重騎無敵第177章籌劃第749章帝國黃昏第950章奇襲重鎮第615章李旦南下第957章亂成一團第117章遼東轟動第427章交易第898章戰後追捕第356章盟友第801章豬隊友第825章軍心大亂無題第801章豬隊友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22章帝皇家第793章無力第186章新三巨頭第221章番薯皇帝第866章欣欣向榮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702章遠航艦隊第41章換帥第649章形勢大好第284章選秀第503章新戰法第829章日子難過第397章戰後第34章登基第189章朝廷爭議第752章擴散第704章獨立政體第205章納妾第383章欽差抵達第519章雙方佈局第944章穩妥之見第621章新家坡第522章升官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506章提督出征第213章呂宋第916章逃離第989章扶持印奸第371章朝廷應對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905章柳暗花明第474章新生命第67章封關第362章財政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228章出頭第29章宮變下第839章還債方式第433章出兵第712章特效藥第855章狡猾第798章他鄉故知第224章布西南局第665章騎師第70章出關第109章大慘敗弟663章戰略調整第447章驚世大勝第137章交鋒第674章洗劫第752章擴散第705章策略第159章以小制大第831章攻防轉換第156章拿人第959章錯誤決定第55章朝廷大勢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230章朝儀下第915章當衆威脅第919章成功解救第746章第314章協議第56章獵物第703章爪哇新局面第35章封賞第171章扔蛋糕
第546章大軍困境第992章新的形勢第255章新朝大事第523章有權就用第488章關係第343章計中計第370章第1012章天家無私事第83章反殺第28章宮變上第230章朝儀下第886章改組部門第253章春第794章進退維艱第361章新稅法第169章風起雲動第59章楚黨入夥第395章重騎無敵第177章籌劃第749章帝國黃昏第950章奇襲重鎮第615章李旦南下第957章亂成一團第117章遼東轟動第427章交易第898章戰後追捕第356章盟友第801章豬隊友第825章軍心大亂無題第801章豬隊友第875章皇帝不輕鬆第22章帝皇家第793章無力第186章新三巨頭第221章番薯皇帝第866章欣欣向榮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702章遠航艦隊第41章換帥第649章形勢大好第284章選秀第503章新戰法第829章日子難過第397章戰後第34章登基第189章朝廷爭議第752章擴散第704章獨立政體第205章納妾第383章欽差抵達第519章雙方佈局第944章穩妥之見第621章新家坡第522章升官第214章呂宋行政區第506章提督出征第213章呂宋第916章逃離第989章扶持印奸第371章朝廷應對第543章邊城大戰四第578章無所不用其極第905章柳暗花明第474章新生命第67章封關第362章財政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228章出頭第29章宮變下第839章還債方式第433章出兵第712章特效藥第855章狡猾第798章他鄉故知第224章布西南局第665章騎師第70章出關第109章大慘敗弟663章戰略調整第447章驚世大勝第137章交鋒第674章洗劫第752章擴散第705章策略第159章以小制大第831章攻防轉換第156章拿人第959章錯誤決定第55章朝廷大勢第678章生氣的李旦第230章朝儀下第915章當衆威脅第919章成功解救第746章第314章協議第56章獵物第703章爪哇新局面第35章封賞第171章扔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