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大國

南洋軍最高統帥部派兵斬首式的襲擊阿格拉堡堪稱空前壯舉,他們幹掉了英國人的教官和工匠,將他們殺得心驚膽寒。

但是在戰略層次,好像又是無用功了,因爲南洋軍大舉進逼加爾各答,讓他們驚慌之極,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他們選擇與莫臥兒人合作,正式的結盟,他們不可避免的獲得了英國人的技術。

相反因爲南洋軍襲擊莫臥兒人,讓對方知道了火槍的厲害,知道了與世界先進力量的差距,所以加快了火器化進程。

莫臥兒帝國步兵一直不如其騎兵那樣著名,在建立帝國的過程之中,發揮次要又次要的作用,但還是在整個軍事體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莫臥兒帝國步兵中大多數都是裝備很差的農民或市民,應當地***軍官或印度教頭人徵召而出戰。唯一的專業步兵是火繩槍手。在莫臥兒歷史的早期,僅僅有四分之一的輔助騎兵或常備步兵裝備有火繩槍,其餘的大部分是步弓手,或者以木匠、鐵匠、運水工的身份服務。

在他們開國之時,也有一些士兵徵募自俾路支斯坦的荒山之中,其主要以徒步射擊的方式作戰,並以駱駝機動。在阿克巴統治期間,很多宮廷中的人員也會被歸類爲步兵。

這些人包括:看門人;從馬賊和盜匪中徵募的特殊警衛人員;大部分從今天拉賈斯坦徵募的徒步送信人;皇廷劍衛;皇廷摔跤手;皇家奴隸;負責搬運雜物的人。所有這類人中,最有特色的“步兵”莫過於負責守衛女眷的武裝女兵了。

莫臥兒步兵主要負責攻城作戰的任務,這些戰鬥在很多莫臥兒戰役中都有重要地位。莫臥兒步兵的裝備十分混雜,火繩槍是備受喜愛的裝備,甚至軍事精英也如此,阿克巴大帝就是槍法高手之一,他可以使用火繩槍打獵。

在印度溼熱多塵的環境下,這種槍械被證明比燧發槍械要更可靠。除此之外,印度的步兵也會裝備短劍、盾牌、各式各樣的長矛、匕首、弓箭,甚至有時還有弩。中亞細亞威力強大的複合弓在一千年前就已經爲印度人所知了,但這種弓卻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地的氣候。因此,一種類似中世紀英格蘭長弓的單體弓被廣泛使用,雖然其效率相對低下,在印度***中,一種防水的更適合印度氣候的複合弓被髮展了出來。

莫臥兒帝國軍隊的武器,是火槍和冷兵器相互結合,但是他們的戰鬥力並不低,一路從中亞山口殺入,縱橫次大陸,成爲了印度歷史上第三個可以統一這個地方的人。

他們一開始只有騎兵和步兵,後來增加了炮兵,在進入印度之後又加入地方特色,擁有了一支南亞最強大的戰象部隊。

現在經過四代人的努力,他們終於是統一了次大陸,是時侯着手處理西夷人的時侯了,要對付西夷人,就必須擁有西夷人的武器,這叫以夷制夷。

他們暗中與葡萄牙人交過手,發現在船堅炮利的西洋人面前,他們什麼機會也沒有,都是被吊打到跪的結局,這一次南洋軍襲擊阿格拉堡,他們最精銳的禁衛軍與敵人交戰,也是被吊打的結局,這讓他們對於火槍的渴望變得灼熱了。

所以纔會重金再次拉攏英國人,葉可亮敏銳的發現,莫臥兒步兵中火槍手的比例大大增加了,他們的火槍不是南洋軍的對手,但在較近的距離,威力並不比南洋軍的火槍遜色,一樣可以殺死敵人。

所以葉可亮在面對敵人強大的兵鋒之下,纔會顯得特別的小心,退回了薩格爾島,進入了對峙狀態。

葉可亮用兵,一向以穩爲主,一向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他在摸不清對方底細之時,不會貿然出兵。

對面的莫臥兒大軍,相當嚇人的樣子,因爲對面的莫臥兒人擁有一支強大的戰象部隊,這戰象部隊儘管不是最重要的,但戰象卻是莫臥兒軍隊中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

軍用大象中大多數是負責搬運貨物和火炮的母象;數量較少的公象被訓練以用於作戰。西方觀察家和南洋軍一直傾向於貶低戰象在戰爭中的作用,特別是北暹羅沙墩府一戰,三百戰象毫無作用,還差點淪爲笑柄。

但印度人卻指出三到四頭戰象就可以拖動一門巨型的迫擊炮,在其他情況下需要400—500人才能實現。儘管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一頭大象吃的和15頭駱駝一樣多。

在阿克巴年間所著的阿克巴實錄中,也讚揚了戰象在莫臥兒軍隊中的巨大作用:“這種了不起的動物體型巨大,力如山脈;而且和獅子一樣富於勇氣,作戰兇狠。一個有作戰經驗的印度本地人會認爲一頭好的戰象的價值等同於500匹戰馬。他們還認爲如果這頭象被幾個無畏的火繩槍手驅趕,其作戰的威力還會翻倍。”

在南亞地區,戰象的使用十分普遍,就像後世的坦克,戰象的主要作用似乎是充當集結點,或者展示軍隊旗幟的平臺,或者僅僅是讓指揮官能夠站的足夠高以觀察戰場的形式,雖然最後的一點可能會令軍隊的指揮官處於危險之中。不過南洋軍就指出,“在雙方軍隊交戰的情況下,騎在戰象的身上就好像把自己豎起來給所有人當靶子一樣”。

在產大象的南亞地區,這些皇帝土王們都熱衷於使用大象,作爲運輸或者炫耀武力的東西,查罕傑也喜歡使用戰象,他描述了莫臥兒帝國戰象攻擊敵人騎兵的情形:它擊垮了很多戰馬並使得騎手不得不徒步逃走。這些巨大的野獸很難殺死,儘管它們可能很容易被驅趕。”

爲了獲得更多的戰象,查罕傑拋棄了那種認爲在廄裡培育戰象不吉利的舊觀念。他設置了很多象圈,由各地的治安團長負責訓練這些野獸。戰象的訓練一般開始於10歲,這包括使他們熟悉火繩槍發出的噪音,確保不會讓火槍聲將嚇到,他們將火繩槍手和弓箭手安置在象背上,甚至有一些具裝甲的戰象揹負着小型火炮作戰。

南洋軍是南亞諸國勢力之中,唯一沒有使用戰象的軍隊,作爲大炮至上的信仰者,他們認爲,火炮一轟,沒有什麼肉長的東西可以擋得住,直接的將之秒成渣了。

不過南洋軍的後勤部隊是有大象的,他們與當地人或者象馬店簽下協議,由他們幫助南洋輸送物資,在南亞的崇山峻嶺,叢林草地之間,活躍着大量這樣的隊伍,不過他們並不是南洋軍的一員,而是僱傭人員,與南洋軍擁有的只是僱傭關係。

打仗打的是後勤,火器部隊對後勤依賴更高,當年唐軍遠征小勃律(阿富汗一帶),出現了一萬大唐遠征軍,必須使用三十萬民伕運送物資的局面,而且還不夠用。

南洋軍可是沒有這麼龐大的民佚隊伍,所幸南洋河道縱橫,他們最強大的又是海軍,他們可以通過海運水運解決後勤問題,而當他們深入陸地攻擊之時,只好將運送業務承包給當地的馬幫和象幫,支付了不少錢,但南洋軍以爲這遠勝於抓民膚和強拉壯丁運送物資。

當然,南洋軍也不一定全使用銀子或糧食支付,他們攻佔了一些敵人的城市,繳獲了大量的土地、奴隸,這些也是財富,他們的支付方式之一。

葉可亮看見敵人聲勢浩大,擁有這麼多大炮和戰象,他這便決定轉攻爲守,先掂量一下對方的成色再說。

莫臥兒王朝是他們屹今爲止,所面對的最強大的陸地大國,無論是領土面積,軍事力量、國家資源等等,都是最爲強大的。

他們控制的土地近四百萬平方公里,所以纔有資格叫次大陸,轄下人口不低於五千萬,在當今世上,只有大明、奧斯曼可以相比,而且他們不是帝國夕陽,日落西山,而是還算是崛起的擴張期,他們立國百年,歷四代帝皇,十年前才攻佔孟加拉邦,與緬甸接壤,兵鋒直指加爾各答。

他們的上層建築還沒有開始驕奢淫逸,墮落無能,軍隊也沒有腐敗,民間也相對穩定,沒有什麼民怨沸騰,大規模的起義,除了那些心懷鬼胎的土王們,他們基本可以一致對外。

這樣一個敵人,其實並不好對付,但南洋軍依舊將他們列入敵人一塊,準備攻佔,十年不成就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他這皇帝頭銜之中必須包括印度皇帝,或者將這裡當作封地,封給他的兒子,自從有了兒子後,米柱的想法又有了改變,以前是弄權弄錢弄女人,現在有了新的奮鬥的意義。

所以南洋軍將莫臥兒王朝列入征服名單,在今年的大計劃之中,他們有四大目標,一:遊說大明,籌備建國;二:印度次大陸攻略;三:對抗西夷人東進;四:探索澳洲外海,尋找更多的島嶼,建立防禦圈,作爲前哨。

新年之後的十五天,米柱抵達了孟加拉灣的薩格利島。

第69章說客第601章呂宋攻防戰中第913章封鎖不力第986章朝廷矛盾第608章雞肋之地第75章不俗亮相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512章浮萍上第414章攻打第809章豐厚待遇第741章肆虐第493章鞏固內部第624章南洋號第103章偷襲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480章前朝秘聞第430章秦良玉第179章準備籌辦第729章帝國危機第420章罪己詔第1011章封關鎖國第580章大典第800章無可耐何第336章建奴內訌第732章東窗事發第914章重拳出擊第133章極品琉璃第99章官不聊生第743章大軍出動第792章談判第520章反目第105旗開得勝第378章斂財妙計第561章歡天喜地第665章騎師第411章反殺第989章扶持印奸第369章不死不休第24章山雨欲來第1018章印度皇帝第794章進退維艱第909章身陷困境第289章赴宴第961章神靈轉靈第482章進度如期第229章朝儀上第213章呂宋第360章賊心不死第341章偷襲無題第596章動手無題第1008章大敗而回第350章百年大計第704章獨立政體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976章戰成平手第90章追殺第708章破城第978章征伐策略第982章盤算第202章招安條件第528章告狀第62章收伏老將第24章山雨欲來第686章成親日第937章佔據第697章敗勢己成第714章艦隊歸來第492章國家利益第990章徐徐圖之第864章貨幣第993章地區老大第376章不擴大化第139章銀行第259章嚴刑第861章發展第736章突襲第1022章父母苦心第507章換將第502章改變策略第553章前無去路第1030章蝗商餘孽第121章受歡迎第682章改變第931章再次勒索第992章相互扯皮第831章攻防轉換第420章罪己詔第692章炮擊巴達維亞第800章無可耐何第556計劃第464章遼東巡撫第132章暴利工具第502章改變策略第551章未來政策第254章出征第462章塞北局勢第390章攻敵第152章利慾薰心
第69章說客第601章呂宋攻防戰中第913章封鎖不力第986章朝廷矛盾第608章雞肋之地第75章不俗亮相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512章浮萍上第414章攻打第809章豐厚待遇第741章肆虐第493章鞏固內部第624章南洋號第103章偷襲第1019章印度皇帝第480章前朝秘聞第430章秦良玉第179章準備籌辦第729章帝國危機第420章罪己詔第1011章封關鎖國第580章大典第800章無可耐何第336章建奴內訌第732章東窗事發第914章重拳出擊第133章極品琉璃第99章官不聊生第743章大軍出動第792章談判第520章反目第105旗開得勝第378章斂財妙計第561章歡天喜地第665章騎師第411章反殺第989章扶持印奸第369章不死不休第24章山雨欲來第1018章印度皇帝第794章進退維艱第909章身陷困境第289章赴宴第961章神靈轉靈第482章進度如期第229章朝儀上第213章呂宋第360章賊心不死第341章偷襲無題第596章動手無題第1008章大敗而回第350章百年大計第704章獨立政體第431章不成功的家宴第976章戰成平手第90章追殺第708章破城第978章征伐策略第982章盤算第202章招安條件第528章告狀第62章收伏老將第24章山雨欲來第686章成親日第937章佔據第697章敗勢己成第714章艦隊歸來第492章國家利益第990章徐徐圖之第864章貨幣第993章地區老大第376章不擴大化第139章銀行第259章嚴刑第861章發展第736章突襲第1022章父母苦心第507章換將第502章改變策略第553章前無去路第1030章蝗商餘孽第121章受歡迎第682章改變第931章再次勒索第992章相互扯皮第831章攻防轉換第420章罪己詔第692章炮擊巴達維亞第800章無可耐何第556計劃第464章遼東巡撫第132章暴利工具第502章改變策略第551章未來政策第254章出征第462章塞北局勢第390章攻敵第152章利慾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