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打主意

孫承宗哀嘆,米柱則是高興,這些人真是奇怪,明明有利可圖,卻是瞻前顧後,典型的目光短淺,見利忘義,見小利而忘義,見大利而惜身。

發行國債,還怕有風險,這些‘人真是膽小到了極點,這麼膽小,爲什麼不捧着卵子走路,掉了可不好。

米柱想起後世,什麼戰爭國債、基建國債、強制國債,只要你想得到的國債都有,這是國家利用其信譽迅速集資的大好方法,後世天下第一強國米帝,幾乎是靠國債活着,這麼大好的集資方式,他們居然不用,米柱只好感嘆,坐失良機,坐看金山銀山從眼前流失。

不過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大明的國家信用,可以說沒有,流官制度可以防止官員坐大,但是人走政息成爲常態,張三絕不會爲李四埋單,在這種政治氣侯之下,怎麼可能有人信任朝廷,購買朝廷的國債,而且利息這麼低,這年頭有錢的人,都放高利貨、印子錢、驢滾利,這纔是暴利,二釐五的息,不如放在地裡爛了算了。

可能朝廷也有他的顧慮,擔心賣不出去,反招人笑話。

好比私人錢莊發行的銀票,有人認領,大量使用,大明皇家銀行一張自制的銀票,半個大明都在用,最大面值五千兩,見票即提,無任何手續費,無任何火耗,成爲大宗交易,官場行賄,最受歡迎的東西,他們憑此,可以撬動十倍的槓桿,做出潑天的生意,這朝廷發行的無人問津,真心讓官員們汗顏。

米柱道:“既然一三策大人看不眼,只有第二策了。”

孫承宗道:“韓閣老的意思是,不能低於一百五十萬,四大市舶司,年入不低於十萬。”

四大市舶司才年入四十萬,這偷稅貪污也太狠了。

米柱道:“沒有賺頭誰肯搞?孫大人,在大明誰人可以一次性拿出一百萬給朝廷應急?更何況海關尚未建成,四大市舶司各行其事,有沒有三十萬,不好說呀!何不讓私家經營,事成後朝廷安享成果,何樂而不爲?”

米柱一直在打海關的注意,戶部是正在籌備國稅局和海關局,但成績並不是很理想,大臣們沒有通過新稅法,皇帝也不敢下中旨直接的通過,因爲這是當今勢力最強大的官商集團,老虎屁股摸不得。

加上現在兩個地方大戰,堪稱內憂外患,只好暫緩。

國稅局可以不急,始終是肉爛在鍋裡,但是海關則不同,每年不知流失了多少的銀兩,被市舶司這幫人貪污了多少,以目前形勢看,搞海關的抯力最小,有成功的可能。

孫承宗道:“市舶司不是內廷的人部門,何必問內閣呢?”

這句話問出了問題的關鍵,連韓爌他們都在詫異,三大市舶司,名義上歸各省布政使司,實際是由是太監們掌管,油水都讓太監佔了,是皇室金花銀的主要來源。

本朝沿襲前朝之制,市舷司管理海外諸國朝貢和貿易事務,置提舉一人,從五品,副提舉二人,從六品,屬下吏目一人,從九品。提舉,或特派,或由按察使和鹽課提舉司提舉兼任。市舶司隸屬於布政司。因此,稅收大權完全掌握在布政司等長官手中。

市舶司從管理系統上說是屬於各省布政使司,可自永樂後,實際掌管市舶司的大多是宦官,稱提舉市舶司太監。起初市舶司太監僅是監督市舶司之事,以後事權擴大,最終控制市舶司的大權,這是內廷與外廷爭權的一次勝利。

雖然市舶司前期設立時並沒有多少油水,只是負責接待來往貢使。可是到了後期,隨着貿易的出現便開始有了空子,市舶司的官員通過各種非法手段從中獲利,而且數額極其龐大,因此,市舶司的官缺成了人人爭搶的香餑餑。

既是內廷的部門,只要皇帝一句話,加上強大的海上力量,他們可以爲所欲爲了,爲什麼要花一百萬買下?不但皇帝不理解,內閣也覺得詭異,事出尋常必有妖?想佔奸商們的便宜,先防被他們佔便宜。

米柱現在算是米利堅商行和大明皇家銀行的代表人物,爲皇帝斂財的頭號佞臣,他的厲害大夥兒是領教了。

米柱道:“自此以後,所有市舶司由銀行負責運營名曰海關,咱們將會設置更多的海關,由一海關總局負責,海關也必須交稅,以十一稅爲準,由國稅局負責徵收。”

這意味着籌備中的海關局還沒有出世,就私有化。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這世界始終是金字塔結構,少數精英份子掌控天下,米柱是在仿效後世米帝那邦奸商,密謀將國家資產私有化。

在打倒一個利益集團之前,先摧生一個利益集團,這纔是最佳的改革方案。

孫承宗他們都明白一點,市舶司是掌握在太監手中,但地方布政使司分潤着巨大的好處,大明官員俸祿極低,不弄些外快,飯都吃不飽,所以市舶司之利被地方分潤,上面在獲得可觀的冰敬碳敬之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現在米柱的意思是明顯,讓內閣承認將這一部分利益割給銀行,以後就是銀行的,銀行擁有專營權,銀行除了交稅,與地方和朝廷沒有多少關係了。

現在也可以這樣解讀,皇帝是米利堅商行和大明皇家銀行的最大股東,皇帝在收權,這才爲花一百萬買下三大市舶司創造合理依據,這是開口費,一旦開了這金口,以後海關就與朝廷沒有什麼關係了。

當然海關也是要稅的,不過只會由國稅局徵收,與地方沒有什麼關係了。

大佬們都知道,東南海商利潤是有多麼豐厚嚇人,大明的禁海政策讓他們有“合理不交稅”的理由,開海之後又用盡各種辦法偷稅漏稅,皇家對這一切是知道的,但又無可奈何,大明水師比之海商們戰鬥力是戰五渣。

但自從招安了李旦之後,皇家擁有了東亞最強大的艦隊,他們有了收拾這幫人的力量,所以皇家決定出手了。

這對內閣也有好處,他們先收一百萬開口費,以後十分之一歸國庫,這是他們難以拒絕的提議。

反正皇家、內閣都有好處,損害的地方豪商們的利益,內閣認爲有得談。

米柱也不是奸臣一個,他這樣做也談不上損害國家利益,大明一直執行禁海政策,對海洋缺乏征服和開拓精神,在大航海時代,分不到一杯羹,讓一些西方撮爾小國乘虛而入,拉開了距離,在稱霸全球的方面步步領先。

你不行我上,你不干我幹,所以米柱決定單幹,率領一個利益集團拋開朝廷,自己單幹。

他們開拓海外市場,必須有一個強大的前進基地,他們己擁有(呂宋和寶島),在海外運返大明的物資又該如何進入大明,控制市舶司就十分有必要了。

而且控制了市舶司,他們也可以杜絕走私和增加稅收,爲大明供血,所以米柱決定國稅局一步步來,他們的力量和時機,正是控制海關的大好時機。

一旦控制了海關,他們的力量從陸地延伸向海洋,暢通無阻,力量爆發式增長,也爲大明向海外擴張創造了條件。

所以米柱砸下巨資,分潤好處,也要拉內閣下水。

葉向高、韓爌、劉一燝、孫承宗四位閣老,他們才智高絕,是這個時代精英中的精英,他們的眼光和能力都是官員中最強者,但是礙於時代的侷限性,是無法與米柱這個站在巨人肩上的擁有上帝視覺的人物相比。

相關三百八十年,這己不是相差幾個時代的問題,在見識方面,等於相差一個緯度,所以在他們眼裡,相當難以解決的事,在米柱眼裡,根本不是什麼事。

更重要的是米柱有皇家的支持,皇家的支持,最爲重要,而且他們也承諾交稅,不會被窩裡放屁--獨吞,所以這也打消了內閣的不少顧慮。

有錢大家掙,這纔是王道。

米柱不在米利堅和大明銀行任職辦公,但作爲第二大股東,最具有影響力的大佬,在別人還沒有知道的情況下,他再次爲兩大組織制訂了新的戰略方向。

孫承宗道:“其它幾位大人原則上是同意了,但還有幾個問題?一:原有的市舶司官員屬吏該如何安置?”

米柱道:“能者留下,劣者裁減,被裁的人會有豐厚的離職補償,按每年補償三個月算。”

孫承宗認可了這一點,他說道:“明人不說暗話,地方布政使司在市舶司還是有不少好處的,如何保證地方的利益呢?”

米柱道:“海關會成立一個專門基金,每年會有收入百分之五的收入轉入地方,作爲地方官員的福利補貼。”

這一點,相當人性化,相信地方官員會在事不可爲的情況下被迫接受,以前們好處,讓幾位大佬們獨吞了,現在好了,官員們大家平分,幾位大佬即使再是不滿,也沒有辦法,也鬧不起來。

第235章不甘屈服第76章經略遼東第93章開戰在即第32章搶人第832章重鎮遇襲第992章新的形勢第1005章爭奪要地第997章結盟不成第249章真禁海第131章搶錢利器第68章奸商第972章形勢大好第763章回家第468章拖時間第697章敗勢己成第701章推薦第56章獵物第896章雨夜突擊第550章秘密英雄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266章喪心病狂第667章誠意十足第119章明君第81章葉赫與建奴的恩怨第162章搶先告狀第330章遼北風雲第790章後房夜話第994章超前理念第746章第298章婚禮第124章項目招標第339章賞賜第262章艦隊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398章大局第14章漸入佳境第841章利益構成第259章嚴刑無題第848章地位第766章皇帝心思第770章君臣相得第580章大典第611章大計第136章第984章攻入其城第124章項目招標第928章柳暗花明第777章針鋒相對第731章亞洲強權第731章亞洲強權第388章成都被圍第996章佈局美洲第668章控制力第886章改組部門第896章雨夜突擊第323章立後大典第1章自殺的秀才第594章濠江風雲第233章抵達第8章計策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874章誰當老大第215章呂宋王族第862章另類敵人第596章動手第956章危機突發第565章進退第375章新的目標第322章權臣第199章以和爲貴第745章外強中乾第920章父子相見第135章搶奪第763章回家第715章第123章東廠大神第609章攤牌無題第297章納滕妾第704章獨立政體第871章徵兵第773章謀取第533章交鋒第298章婚禮第912章分化第3章逃婚第731章亞洲強權第457章白城第250章激烈對抗第592章擊垮第743章大軍出動第408章守護神第411章反殺第1028章平凡生活第727章前線堡壘第777章針鋒相對第83章反殺第508章勇將
第235章不甘屈服第76章經略遼東第93章開戰在即第32章搶人第832章重鎮遇襲第992章新的形勢第1005章爭奪要地第997章結盟不成第249章真禁海第131章搶錢利器第68章奸商第972章形勢大好第763章回家第468章拖時間第697章敗勢己成第701章推薦第56章獵物第896章雨夜突擊第550章秘密英雄第645章兵敗如山倒第315章天作之合上第266章喪心病狂第667章誠意十足第119章明君第81章葉赫與建奴的恩怨第162章搶先告狀第330章遼北風雲第790章後房夜話第994章超前理念第746章第298章婚禮第124章項目招標第339章賞賜第262章艦隊第1015章太子難做第398章大局第14章漸入佳境第841章利益構成第259章嚴刑無題第848章地位第766章皇帝心思第770章君臣相得第580章大典第611章大計第136章第984章攻入其城第124章項目招標第928章柳暗花明第777章針鋒相對第731章亞洲強權第731章亞洲強權第388章成都被圍第996章佈局美洲第668章控制力第886章改組部門第896章雨夜突擊第323章立後大典第1章自殺的秀才第594章濠江風雲第233章抵達第8章計策第1039章世界霸權第874章誰當老大第215章呂宋王族第862章另類敵人第596章動手第956章危機突發第565章進退第375章新的目標第322章權臣第199章以和爲貴第745章外強中乾第920章父子相見第135章搶奪第763章回家第715章第123章東廠大神第609章攤牌無題第297章納滕妾第704章獨立政體第871章徵兵第773章謀取第533章交鋒第298章婚禮第912章分化第3章逃婚第731章亞洲強權第457章白城第250章激烈對抗第592章擊垮第743章大軍出動第408章守護神第411章反殺第1028章平凡生活第727章前線堡壘第777章針鋒相對第83章反殺第508章勇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