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勇將

米柱道:〞趙率教何在?”

趙夢麟背後一身穿魚鱗甲四十五左右壯漢道:“末將在?”

米柱道:“孫總鎮認爲你才德俱佳,是負責西協副總兵人選,你有什麼看法?”

趙率教道:“多謝大人栽培,末將定不負大人所望!”

趙率教祖籍河北薊陽,高祖父趙升遷居靖虜衛,任指揮僉事。萬曆十九年,率教中武進士,任甘州都司,後因功多有委用,歷任碾伯營遊擊、靖虜衛參將、延綏參將。後來因被人彈劾而被罷官。薩爾滸之戰後,朝拜發佈詔書讓被罷官而養有家丁的將領帶兵到前線立功,因此趙率教率衆隨叔祖趙夢麟出征,後轉薊鎮,分鎮古北口。

這位欽差大臣的威風,他是見識到了,一重鎮總兵,說免就免了,他在熊廷弼、袁應泰等手下聽用過,還沒看見過這麼厲害的狠角色,他又是天子近臣,當朝伯爵,朝野後臺大了去,這樣的人不投,更待何時?

米柱敢這麼幹,是因爲他老爹乃東北戰區總司令,沒有薊遼督師之名,卻有督師之權。

薊遼總督,全稱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節制順天、保定、遼東三撫,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嘉靖二十九年設薊州總督,次年改爲薊遼總督。

薊遼是一個地理概念,指的是今天京城,經山海關一線到錦州直至遼河的地區。

本朝初期,朝廷在薊遼一帶間遣重臣巡視,或稱提督。

嘉靖二十九年,因蒙虜患而置總督薊州、保定、遼東軍務,鎮巡以下,悉聽節制。

嘉靖三十三年,移總督駐密雲,轄順天、保定、遼東三巡撫。巡撫駐薊州,防秋之日改駐昌平,而總督遂定設不革,萬曆九年,加兼巡撫順天等府地方,萬曆十一年,除兼巡撫順天等府地方,可以說是最權重的地方總督。

現任總督由原兵部尚書王象乾遙領,他由兵部尚書位乞退,時值皇帝有意改革遼東和薊鎮軍制,皇帝有意米禮義,然後者資歷不夠,他只好讓王象乾遙領,等米禮義資歷夠了,立即接手。

米禮義接手,是致力於軍事改革,也致力於收拾危害到大明安全的建奴和察哈爾部,還沒有整頓到薊鎮,現在米柱直接免了李懷信,也不算越權,不算米禮義這一塊,光是他欽差大臣之身份節制薊鎮,便可以這麼幹。

他當場擼了總兵,任命了總兵和副總兵,也沒有人梗議,米柱在營門口說話,他的四千大軍則是進駐大營,看見這些士兵一水板甲和火槍,衆將大爲豔羨:“不愧爲天子親兵呀。”

米柱進入大營,三屯營的官兵也集結完畢,接受他的檢閱,這些士兵,共有一萬三千人,一千騎兵,一萬二步卒,騎兵尚好,由一個叫滿桂的蒙古人指揮,隊列整齊,士氣高昂,部隊中過半爲蒙古人,而這些步卒,則是一般,身穿鴛鴦戰襖,分爲火銃兵、刀盾兵、長槍兵和弓箭手幾個大陣,老的少的都有,不像那些僱傭兵,清一式青壯漢子。

米柱高踞主席臺,來回踱步,這些兵,稱不上精銳,只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因爲是衛所兵,世代相傳,兵屯合一,這成色未免有些不足。

反之他一邊的四千大軍,一水板甲火槍,都是精壯小夥,精神奕奕,士氣高昂,橫豎成一線,一看就知是精兵。

米柱依規矩拿花名冊點兵,他看見部隊中老弱佔了一半,知道這不少是吃空響臨時叫人頂替的,他也不點破,他也不指望靠這些兵爲他打仗。

米柱大聲道:“本官東廠錦衣衛提督米柱,奉聖命提督薊鎮以應蒙古寇患,望三軍諸將,全力配合,有敢不配合工作,莫怪本官翻臉無情。”

衆將官齊聲道:“喏!”

米柱道:“孫總兵,薊鎮本月的俸祿響銀可是發了!”

孫祖壽道:“回大人!都發下了,薊鎮決無拖欠軍響之舉。”薊鎮畢竟是天子腳下,吃空響和剋扣軍響沒有其它地方這麼嚴重,但也是僅此而己,大明衛所軍,早己完全爛透了,只是一個固有的制度支持着推動着他們往前行,一旦有了事,要打仗,纔會知道他有多麼的糜爛不堪難擋一戰,但壞起事來,卻是非常的大。

所以連米禮義改革,都是逐步推進,先遼鎮後薊鎮,逐步推進,確保萬無一失,抯力小一些。

因此,米柱決定,在這方面也是掙一隻眼,閉一隻眼,在這幾十年,基本己形成一慣例,要打仗,先練兵,他也決定這麼幹。

米柱道:“很好!本官輕騎前來,沒有什麼禮物,二十萬石糧食,安排發下去?”

孫祖壽問:“可是下月軍糧?”

米柱道:“皇帝陛下賞賜!”

孫祖壽等忙跪下道:“皇上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米柱道:“孫總鎮當知,皇家軍的發俸方式與其它各軍不同,這二十萬石糧食由皇家軍後勤人員發放!”

孫祖壽道:“末將對此,心悅誠服!”

以前明軍各鎮糧響,由戶部轉至各鎮兵備道,兵備道轉發各級軍官,層層盤剝,最後到士兵手中有多少,就不得而知。

現在吏治腐爛,貪賄成風,不貪污就幹不下去的地步,有的上司,直接向你伸手,而正直的,冰敬碳敬是不少,軍官們不吃空響,喝兵血,侵佔田產,真心活不下去,正真如戚繼光都不免吃空響,否則,那裡有錢孝敬朝中大佬,那裡會保得住位子。

而皇家軍,由內帑轉大明皇家銀行,由皇家銀行代發,基本不經軍官之手,免了被盤剝之苦,響爲兵之血,被軍官上司盤剝,他們敢怒不敢言,但如果一羣開錢莊的盤剝他們,這可就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結果。

皇家軍成立一年多了,無一士兵投訴軍響少了,也沒有撫卹金被少發挪用之舉。

孫祖壽道:“大人此舉,末將心悅誠服。”

米柱道:“當官的不管錢了,只怕會有許多不便吧?”

孫祖壽道:“軍官不管錢,就可以更加專心的工作!”

米柱道:“當官的俸祿也低了點!”

孫祖壽嚇了一跳,忙道:“不低了!不低了!”

米柱道:“高薪養廉,皇上有意在東廠成立一反貪局,那時再亂伸手,莫怪刀子不利乎!”

這些朝中大事,孫祖壽可不敢指摘,他說道:“大人遠道而來,下官等準備了酒席,爲大人接風洗塵。”

米柱道:“本官肚子也是餓了!”

孫祖壽忙欠身道:“大人這邊請!”孫祖壽東郊長陵衛出身,因勤習弓馬,考中武進士而投身軍旅,他領兵有方,治軍嚴明,卻是不擅應酬,也不喜官場上迎來送往這一套,所以一直升遷不快,能由普通一守備升至副總兵,實屬意外。

萬曆四十二年,經指揮使付振商舉薦,孫祖壽調任薊鎮標營都司。到任後,薊鎮總兵劉曰梧對他說:“聽說你長於文學,現在治軍有什麼特長?“

孫祖壽回答說:“作爲武臣,要通過軍隊來安定國家,熟練使用弓箭、刀槍是基本功,每天要出操訓練,寫詩撰文是陶冶情操的業餘愛好。“

當場演練射箭,十發九中;用槍演練重扎,槍洞四周1寸左右的硬木都被他的槍鋒鏇下。

劉總兵看得精神煥發,稱讚他是文武雙全的國家棟梁。當時,鬆棚路有一強盜,以一杆槊使得出神入化而遠近聞名。萬曆四十五年,這股強盜竄入孫祖壽的防區,孫祖壽與敵交鋒,強盜用槊來刺,孫祖壽並不躲閃,展臂讓過槊鋒,緊緊夾住槊杆,抽刀砍其臂膀,嚇得強盜棄槊而逃。孫祖壽打了勝仗,被提升爲遊擊將軍。

康熙元年,孫祖壽任薊遼鎮參將,李懷信到任後,與他意氣相投,任命他爲副總兵,分管西協,他認爲做官至此,己是盡頭頂峰了。

因爲總兵一級,沒有兵部尚書點頭,誰也當不了,李懷信能當,是因爲王象乾任命,王象乾現在遙領薊遼總督,卻是不再管事,孫祖壽是李懷信親信,又不懂吹捧奉迎,還能有什麼機會?

誰知米柱強勢捧他上位,他應該算了米柱門下了吧?

米柱道:“孫大人,令郎現在何處高就?”

孫祖壽道:“慚愧!犬子在昌平家中耕讀,文不成武不就,估計是一田舍翁的結果。”

米柱道:“讓他去馬祥麟將軍帳下聽用,說本官安排的?”

孫祖壽大驚,忙道:“大人如此厚待,末將如何敢當?”

第219章番薯第352章廠督威風無題第399章水西風雲第704章獨立政體第671章和親第498章皇城夜宴第281章搜查第38章東廠老大第229章朝儀上第273章災情慘重第747章轉變第750章上帝之鞭第874章誰當老大第135章搶奪第535章兵臨城下第152章利慾薰心第688章登陸爪哇第563章魂歸大明第376章不擴大化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114章流浪的人第355章爭端第872章蓄勢待發第570章國稅第484章新形勢第546章大軍困境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617章馬來往事第372章迅速應對第421章悲喜劇第790章後房夜話第964章戰略要地第851章忽悠第420章罪己詔第241章力量壯大第190章道德君子第737章追殺第568章偏激第316章天作之合下第944章穩妥之見第798章他鄉故知第996章亞盟第405章忍辱第411章反殺第55章朝廷大勢第133章極品琉璃第18章新帝登基第766章皇帝心思第842章開國大典第80章七寸第231章新年第650章圍攻王城第963章兵臨德里第1007章大戰開始第115章改革第967章強大海軍第724章縱橫捭闔第926章隔離對手第555章戰略第396章有驚無險第123章東廠大神第485章李旦進京第563章魂歸大明第141章皇家銀行雛形第560章輝煌勝利第105旗開得勝第109章大慘敗第378章斂財妙計第866章欣欣向榮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654章入主第316章天作之合下第897章收復失地第837章制度第215章呂宋王族第915章當衆威脅第296章意料之外第188章爭端第929章脫險第25章不可逆轉第1026章走向平凡第429章善後督辦第869章交易第357章意氣相投第630章懷疑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385聞風而逃第250章激烈對抗第560章輝煌勝利第418章大捷第570章國稅第61章名將歸心第45章國家安全局第934章新局通第402章爭取第352章廠督威風第881章艦隊東來第843章登基大典第101章設局
第219章番薯第352章廠督威風無題第399章水西風雲第704章獨立政體第671章和親第498章皇城夜宴第281章搜查第38章東廠老大第229章朝儀上第273章災情慘重第747章轉變第750章上帝之鞭第874章誰當老大第135章搶奪第535章兵臨城下第152章利慾薰心第688章登陸爪哇第563章魂歸大明第376章不擴大化第440章最後的土司城第114章流浪的人第355章爭端第872章蓄勢待發第570章國稅第484章新形勢第546章大軍困境第1014章天家難事第617章馬來往事第372章迅速應對第421章悲喜劇第790章後房夜話第964章戰略要地第851章忽悠第420章罪己詔第241章力量壯大第190章道德君子第737章追殺第568章偏激第316章天作之合下第944章穩妥之見第798章他鄉故知第996章亞盟第405章忍辱第411章反殺第55章朝廷大勢第133章極品琉璃第18章新帝登基第766章皇帝心思第842章開國大典第80章七寸第231章新年第650章圍攻王城第963章兵臨德里第1007章大戰開始第115章改革第967章強大海軍第724章縱橫捭闔第926章隔離對手第555章戰略第396章有驚無險第123章東廠大神第485章李旦進京第563章魂歸大明第141章皇家銀行雛形第560章輝煌勝利第105旗開得勝第109章大慘敗第378章斂財妙計第866章欣欣向榮第806章憂慮的王威第654章入主第316章天作之合下第897章收復失地第837章制度第215章呂宋王族第915章當衆威脅第296章意料之外第188章爭端第929章脫險第25章不可逆轉第1026章走向平凡第429章善後督辦第869章交易第357章意氣相投第630章懷疑第664章人善被人欺第385聞風而逃第250章激烈對抗第560章輝煌勝利第418章大捷第570章國稅第61章名將歸心第45章國家安全局第934章新局通第402章爭取第352章廠督威風第881章艦隊東來第843章登基大典第101章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