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搶劫的理論依據

說老實話,徐州人最近這些年過得很苦,尤其是跟淮安府的人比起來,那是相當的苦,邳州這邊還可以說是因爲運河改道的緣故,但整個淮安府的富庶,那可是好幾百年的傳承了,畢竟這裡雖然是江北,但某種程度上也能算是江南的組成部分之一,連雲港可就是在淮安府之中的,在宋慶那個時代中,這些地方都被算進了江蘇省之內,算是富裕地區。

跟這些富裕地區比較起來,徐州當然屬於窮地方,同樣也是小地方,這也是宋慶那個碧波池開辦起來之後,會在徐州很快風靡的原因,因爲這不光是一種高質量的生活體驗和享受,更加代表了徐州這個窮地方老百姓的尊嚴,他們哪怕沒錢進碧波池享受的,也會將這地方當成是徐州的地標性建築物,出去都會跟外鄉人宣傳,我們徐州也有這麼個好去處。

百姓窮困的地方,土匪自然也就跟着窮困起來,這其實是個連續循環附帶的概念,畢竟土匪是以搶劫爲生的,當你搶劫的地方全都是窮人,你就算把他家全都搶光了,也搶不到多少東西,更何況這些窮人還都是從小練武的,你搶他家的鍋碗瓢盆還行,但你如果敢搶走他家那隻蘆花雞,保不齊一家子都抄傢伙跟你拼命,因此在徐州做土匪也是蠻拼的……

貧窮當然會讓人不滿,但跟那些普通百姓們不同,土匪們對此更加不滿,百姓們儘管日子過得不怎麼樣,但總歸還是老實本分,哪怕他們都會些武藝,但卻沒有人用這種技能去獲取什麼,直到宋慶逐漸崛起之後,纔給了不少人用武力獲得財富的機會,而土匪們一直都在用這種方式獲得財富。卻因爲本地區的貧窮而始終不能過的很好,他們在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用最危險的方式工作,最終無法獲得應得的財富數量。他們的不滿纔是最爲強烈的,遠遠超過那些老實本分的百姓。

而讓他們不滿的主要地區,就是淮安府,確切的說是淮安府的江湖人,徐州的江湖人跟周邊地區也都是有交流的,南邊的鳳陽府就不說了,自從出了朱皇上,十年倒有九年荒,那地方比起徐州來更加窮困,沒事還總跑去徐州求當地同行接濟。面對比自己更加窮苦的人們,徐州土匪們表現得非常大度,當然也不會對他們有什麼意見,相反倒是挺同情那地方的。

西邊的河南也是差不多情況,生活水平比起鳳陽府來好不了多少。何況那地方還有個很能折騰老百姓和官員的王爺,徐州人對於河南人的生存狀況也非常同情,同樣也就不會有什麼意見,只要不過來騷擾他們,搶他們的飯碗就行。

北邊的山東相對富裕一些,但跟徐州其實也差不多,兩邊都是出猛人的地方。誰都不會怕誰,而且對方也沒什麼值得他們覬覦的東西,雙方經濟實力沒多大差別,因此心態上也都比較平衡,至少不會有什麼因妒生恨之類的心態出現。

唯一的問題就在東邊,東邊的淮安府雖然比起江南各處來差些。但放到江北甚至整個北方,都能算得上是難得的富庶之地,不光是臨海那邊海船走的勤快,運河上的槽船同樣也是大賺特賺,加上那些私鹽販子四處運動。完全就是個小江南的景象,哪怕是在淮安當土匪的,都要比臨近的徐州土匪們闊綽許多,這讓武力強盛的徐州土匪們怎麼咽的下那口氣?

從前雖然生氣,但因爲淮安府太大,面積遠遠超過徐州,對方的土匪人數也多,加上那些同屬江湖人物,下手更加狠辣的私鹽販子,徐州這邊雖然武力強盛,卻也不敢去招惹對方,人家的土匪都是跟官府勾搭在一起的,你敢過去搶飯碗,先不說能否打得過當地同行和私鹽販子,哪怕你就是僥倖打贏了,對方也還有官兵圍剿這一招,到時候還得老老實實的退回去。

想要不退回去也行,那你就得做好殺官造反的準備,佔山爲王跟殺官造反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最多時不時來隊官兵過來圍剿你,見你是塊硬骨頭不太好啃,估計也就放棄掉了,不會真的跟你過不去,你如果比較懂事會鑽營的,雙方還能夠達到相安無事,甚至有些將領專門養着土匪,以保持自己這支力量存在的必要性,就比如說現在的宋慶……

但你如果真的跟官兵明目張膽開打,尤其還是越境過去打,那性質就完全不同了,官兵保證會把你剿滅掉,一波不行兩波,兩波不行三波,反正基本上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你要是大股匪徒還好,最後朝廷實在是打不動了,弄不好給你弄個將軍的名號招安,但徐州這邊的土匪都是小綹子,根本別指望有這種待遇,最終結果就是個死,或者死在戰場上頭,或者被朝廷給抓住,在監獄裡頭住上些日子,最終給你來個開到問斬,明正典刑,弄不好還有上縣誌供萬民唾罵的待遇呢。

只不過這一切的一切,如今全都不存在了,因爲如今徐州最大的勢力,同樣也是朝廷在徐州最大的軍頭宋慶,旗幟鮮明的站在他們一邊,當然也可以說是他們給人家宋將軍打下手,但無論是哪種說法,宋慶都將帶着他們進攻淮安府了,那些從前只能老遠看着流口水,卻不能上前吃哪怕半口的肥肉,只要這次順利的話,都將成爲他們口中的美食。

此情此景,徐州的土匪不知道等了多少年,有些上了歲數的在接到消息趕來途中,那都是淚流滿面的,時不時就要飽含熱淚的跟年輕人說:“你們還年輕,這是趕上好時候了,咱爺們兒等了多少年,總算是等到搶淮安府的時候了!”

將近兩千人的隊伍集結起來,場面不可謂不浩大,當然之前邳州也曾經有過這種場面,那是胡捷在招攬四千兵馬練兵的時候。只是那些臨時招募起來,還沒來得及怎麼訓練的兵馬,根本比不上這次的集合,如今暫時佔據邳州衛大校場。等待聆聽宋慶宋慶講話,除了一千名狗營的精銳騎兵之外,其餘的都是徐州各個寨子裡面精挑細選出來的悍匪,兩股強大力量湊到一起,其氣勢可想而知,反正胡捷是相當羨慕,因爲他的兵馬不光打不過狗營的人,連那些土匪估計都打不過。

當然,這次出兵的不光是狗營和土匪,他邳州衛也派了八百人跟出去撿便宜。其中一百是種子兵,如今都已經成爲小軍官了,其餘七百都是最近操練時候表現還算不錯的,也都得到了這次很難得的出征機會,據說爲了爭奪這個差事。營地裡面還差點打起來,最後很多人都是通過比武才選拔上了,總算進入到了這個三千人上下的報復性搶劫大集體當中。

除了徐州本地人之外,沒人比邳州衛的兵馬更知道宋慶有多厲害,畢竟雙方是交過手的,而邳州兵被宋慶打瘋了,不光是邳州衛這邊。就連城裡頭現如今都知道這個魔神一樣的人物,如今有這個大人物帶隊搶劫,他們沒理由不興奮。

萬衆矚目之下,宋慶再次站到了高臺之上,只不過這次講話跟之前不同,沒有那種對未來充滿希望。或者說是打算拯救什麼的豪氣,而是殺氣騰騰,甚至滿懷怨念的那種,爲此宋慶甚至不惜犧牲了自己長久以來不敗戰神的名頭,指着身上的傷疤道:“都看見了。老子這趟去南京,差點被當地那些土賊殺掉,我也不怕告訴大夥兒,那邊有個姓楊的大人物跟我爲難,這趟我從打出了南京城,就是被人追殺過來的,但我身邊就帶了二十幾個人,對方卻出動了兩千多號,一路從南京城北面,把我攆到了揚州,若不是我手下弟兄救援及時,說不定這趟就交代在外面了,宋某做事從來講究現世報,等不得十年之久,既然老天爺賞臉,讓我重新到了邳州,又召集了你們這些兄弟,那我現在就要報仇,淮安府就是第一站,那姓楊的有不少買賣在這裡,只要打下來了,大家夥兒都能分到,跟着就是揚州和鎮江,最後打到南京去,讓那姓楊的知道老子是誰!”

“跟着大人報仇,管他什麼姓楊的姓牛的,只要敢跟大人爲難,咱就殺他全家!”

狗營的人首先鼓譟起來,宋慶在他們眼中是神,如今他們的神被人家追殺了一路,狼狽不堪逃回來,報仇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同時他們也有種輕視,兩千多人都沒奈何宋慶二十多人,對方得廢柴到什麼程度?這種土雞瓦犬般的烏合之衆,他們殺過去根本沒什麼難度,尤其是在揚州北邊打過一場的那三百多人,更是對敵人的戰力有過深度瞭解,早就已經跟其他人講過,大家都知道根本不存在什麼戰鬥力相當的敵人,有的只是一羣等待他們去宰殺的豬羊,報仇也只是件輕鬆的事情。

演講結束,根本沒有絲毫停歇,三千人馬立刻分作幾隊,向着宿遷方向進發,沿途開始搜索各處的土匪窩點,這些資料胡捷已經全部都掌握了,胡指揮使雖然一直都混邳州,但對周圍各處的情況還也算比較瞭解,畢竟在這地方混,總歸要跟周圍各處的人打交道,而淮安府又是有名的魚龍混雜,一不小心就可能會招惹到大傢伙,必須要小心從事才行。

只是從前那些不能夠去招惹的大傢伙,今天卻都是他們搜索的目標,徐州過來的人還好,從前在邳州衛的那些人都是鬥志昂揚,專門搜索那些以往聊天時候經常出現的名單,而他們名單中的頭一號就是宿遷的頭號悍匪張湯。

剛一聽說張湯這名字時,宋慶腦海中浮現的是漢朝那個很有名的廷尉,不過宿遷的張湯卻不是做官的,而是專門坐地收錢的,甚至比那些風來風去的馬匪來錢更加快捷,因爲整個宿遷的買賣基本都被他一個人壟斷了,從前所有能夠跟他競爭的江湖人物,都被他逐漸幹掉,除了那些不定期出現的馬匪之外,再沒有人能夠招惹他,馬匪們自然也知道這是大人物,同樣不會來跟他搶食,只是在比較周邊的一些地區生存,其餘主要來油水的地盤,全部都被張湯壟斷掉了。

張湯的後臺就是南京城裡那位楊管事,正因爲靠上了楊管事,他才能夠跟本地的官府勾結上,最初時候的作用還只是防備官兵圍剿,出事之前他總能夠得到消息,但後來就不止是這樣了,因爲官兵跟他混熟了之後,根本不會去對付他,反倒是雙方合作發財,甚至直接聯手去搶劫那些普通的商隊,張湯的買賣也就越做越大,最後發展到坐地分賬。

所謂坐地分賬很好理解,凡是從他地盤過的,都要主動過去上交一部分銀子,否則的話不光是商隊保不住,連性命說不定都要在這裡搭進去,已經在本地形成了不成文的規矩,甚至發展到官民百姓都很清楚,就是沒人去管的地步。

張湯也成功的變成了張老虎,誰都要叫上一聲虎爺,包括那些衙門裡面的衙役,同樣也要如此稱呼,否則自己身上的官皮都未必能夠保得住他們,甚至連當地的縣太爺,也要跟他處好關係,不然任上只怕頗多掣肘。

享受這種便利的同時,張湯也要將自己的收入拿出很大一部分來,交給每隔三月過來收賬的南京楊家人,他腦子倒是足夠聰明,知道自己今時今日的地位從何而來,因此在這上面從來不敢耽擱,數量上也是隻多不少,算是讓楊管事比較滿意的,對於這種對方勢力裡的中堅力量,宋慶當然要下全力對付,也讓淮安府其他勢力看看他宋參將的厲害。

第329章 末路第382章 話劇第452章 回家的流寇第339章 制度第218章 戰而勝之第241章 衚衕知來了第468章 各部進攻(三)第232章 擴張第279章 鏖戰鬆錦(四)第384章 遠方的人第284章 獠牙(上)第14章 跑圈第285章 獠牙中(3)第330章 迴轉第274章 城池拉鋸(三)第195章 對臺(上)第239章 邳州事(上)第60章 生意興隆(上)第12章 上任第287章 戰後第315章 敗九成第44章 城南第446章 文宣隊的事情第242章 閱軍4第27章 再戰第347章 邳州城的錦衣衛第308章 田英第260章 鎮東將軍4第244章 畏罪自盡第417章 反擊第387章 這裡是徐州?第409章 火銃對火銃第472章 突圍(二)第35章 聯絡(上)第80章 升遷(下)第101章 士氣第276章 鏖戰鬆錦一(3)第303章 輿轎第205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160章 再聚第156章 收兵第196章 對臺(中)第99章 風聲鶴唳(二)第390章 女兒身第24章 鬥狠第71章 要報仇第70章 你擋我路了第234章 商業調查第49章 操練問題第314章 平度州第342章 意外衝突第315章 敗九成第455章 戰爭準備第419章 授勳第163章 升賞第281章 王堅的奮鬥(下)第48章 大人物第23章 花太歲第373章 試探第301章 公主第387章 這裡是徐州?第235章 招兵買馬第297章 再入京師(上)第183章 搶功第278章 鏖戰鬆錦(三)第327章 海路進軍(下)第47章 善後第30章 構想第363章 北返(三)第265章 追擊第448章 準備第143章 大戰再起(二)第108章 安定門(下)第307章 失陷(下)第237章 第一批火銃3第403章 對陣第163章 升賞第268章 大戰多鐸(下)第137章 野狗(二)第278章 鏖戰鬆錦(三)第292章 血戰大淩河(二)第416章 車輪戰第293章 血戰大淩河(三)第373章 試探第411章 想當戰兵第450章 圍而不打第273章 城池拉鋸(二)第447章 徐州好第315章 敗九成第447章 徐州好第223章 斷其羽翼(上)第124章 瀝血(一)第95章 北上勤王(一)第187章 野女真第100章 風聲鶴唳(三)第324章 東江鎮第260章 鎮東將軍4第312章 交鋒(上)第132章 失散第466章 各部進攻(一)
第329章 末路第382章 話劇第452章 回家的流寇第339章 制度第218章 戰而勝之第241章 衚衕知來了第468章 各部進攻(三)第232章 擴張第279章 鏖戰鬆錦(四)第384章 遠方的人第284章 獠牙(上)第14章 跑圈第285章 獠牙中(3)第330章 迴轉第274章 城池拉鋸(三)第195章 對臺(上)第239章 邳州事(上)第60章 生意興隆(上)第12章 上任第287章 戰後第315章 敗九成第44章 城南第446章 文宣隊的事情第242章 閱軍4第27章 再戰第347章 邳州城的錦衣衛第308章 田英第260章 鎮東將軍4第244章 畏罪自盡第417章 反擊第387章 這裡是徐州?第409章 火銃對火銃第472章 突圍(二)第35章 聯絡(上)第80章 升遷(下)第101章 士氣第276章 鏖戰鬆錦一(3)第303章 輿轎第205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160章 再聚第156章 收兵第196章 對臺(中)第99章 風聲鶴唳(二)第390章 女兒身第24章 鬥狠第71章 要報仇第70章 你擋我路了第234章 商業調查第49章 操練問題第314章 平度州第342章 意外衝突第315章 敗九成第455章 戰爭準備第419章 授勳第163章 升賞第281章 王堅的奮鬥(下)第48章 大人物第23章 花太歲第373章 試探第301章 公主第387章 這裡是徐州?第235章 招兵買馬第297章 再入京師(上)第183章 搶功第278章 鏖戰鬆錦(三)第327章 海路進軍(下)第47章 善後第30章 構想第363章 北返(三)第265章 追擊第448章 準備第143章 大戰再起(二)第108章 安定門(下)第307章 失陷(下)第237章 第一批火銃3第403章 對陣第163章 升賞第268章 大戰多鐸(下)第137章 野狗(二)第278章 鏖戰鬆錦(三)第292章 血戰大淩河(二)第416章 車輪戰第293章 血戰大淩河(三)第373章 試探第411章 想當戰兵第450章 圍而不打第273章 城池拉鋸(二)第447章 徐州好第315章 敗九成第447章 徐州好第223章 斷其羽翼(上)第124章 瀝血(一)第95章 北上勤王(一)第187章 野女真第100章 風聲鶴唳(三)第324章 東江鎮第260章 鎮東將軍4第312章 交鋒(上)第132章 失散第466章 各部進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