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週刊》把林子軒的專訪先發出來是想試探美國讀者的反應,如果讀者能夠接受中國人作爲封面人物,那麼再刊登吳佩浮的專訪就有了底氣。
此時的《時代週刊》還沒有後世那麼強勢,也要爲了銷量遷就讀者的閱讀興趣。
如果這一期的銷量下降,就說明大多數美國讀者對於來自中國的消息漠不關心,如果這一期的銷量大增,意味着讀者對那個古老國度懷有好奇。
如此《時代週刊》以後就可以多報道一些來自中國的消息。
這一期《時代週刊》的銷量很不錯,雖然沒有暴漲,卻也有着明顯的增幅。
雜誌社經過調查發現增長的銷量來自於生活在美國的華人,這些華人看到有中國人進入美國的主流媒體,都比較激動。
這從側面反映了華人在美國嚴峻的生存狀況,那就是不被美國的主流社會所接納。
這篇有關林子軒的專訪在美國華人中傳播很廣,林子軒被認爲是中國人的驕傲,當然,那首英譯版的《沁園春》被很多華人吐槽。
張康任把原版的《沁園春》寫出來,刊登在華人社區的中文小報上,才爲這首詞正名。
在美國的華人看了這篇報道和這首《沁園春》不由得感慨萬千,他們想象着祖國的壯麗山河,希望中國能夠早日統一,強大起來。
和美國華人的激動不同,在中國,這篇專訪引起了軒然大波,特別是在文化界和思想界。
因爲這是中國人在美國主流媒體上的首次亮相,中國的媒體非常重視。
在美國的中國記者用電報把《時代週刊》專訪的全文發回了國內。
兩日後,包括上海的《申報》和《新聞報》,天津的《大公報》和北平的《晨報》等中國的主流媒體都轉載了這篇對林子軒的專訪。
普通讀者認爲林子軒爲國爭光,這是好事,紛紛爲林子軒點贊。
但在文化界和思想界卻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因爲這篇專訪把林子軒塑造成了思想界的鬥士,而他們成了專訪中的反派人物。
沒有人喜歡成爲反派人物,所以他們認爲這是林子軒對西方媒體說謊了。
他們有證據證明林子軒所言不實。
就以專訪中所寫的林子軒引領了文學革命這一條來說就不是事實,陳獨繡首先表示不同意,他和胡拾纔是這場文學革命的領軍人物。
1915年,他創辦《新青年》的時候林子軒中學還沒畢業呢。
當他和胡拾、魯訊等人提倡白話文的時候,林子軒在美國留學,根本沒有參與其中。
他認爲林子軒對於新文化的貢獻微乎其微,只是被吹捧起來的一個虛假偶像。
他批判林子軒是想竊取新文化的成果,向外國記者說謊,是小人行徑,文壇敗類。
www⊙тt kΛn⊙¢Ο
陳獨繡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他和胡拾、魯訊等人才是新文化的先行者,林子軒和郭沫偌則屬於第二批次,後來的青年作家如沈叢文等則是第三批次。
在中國文壇這個排資論輩的地方,這篇專訪誇大了林子軒在中國文壇的影響力,自然會引起這些老資格的不滿。
事實上,林子軒在介紹中國新文化的時候提到了這幾位的成就。
尤其是對胡拾和魯訊,給予了重點介紹。
但西方記者在專訪中只是提了這兩人的名字,沒有介紹兩人的成就,還排在了林子軒的後面,好像是林子軒的追隨者一樣。
至於陳獨繡,根本連提都沒有提,這就難怪陳獨繡非常不滿意了。
至少魯訊和胡拾露臉了,他直接就被忽略了啊。
這主要是陳獨繡後期轉戰思想界了,在新文學上沒有多大的貢獻,胡拾寫了第一本白話文詩集《嘗試集》,魯訊寫了《吶喊》小說集,這都是實打實的成就。
陳獨繡炮轟林子軒,開啓了新一輪的論戰模式。
胡拾和魯訊的跟隨者也不滿這篇專訪,紛紛跟進,發起了一撥批判林子軒的小高潮。
中國思想界的學者更是不滿作爲反派的地位,你林子軒成爲了西方人眼中的英雄,我們成了阻礙中國思想解放的罪人,這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他們要求林子軒向西方記者說明真實的情況,道歉認錯。
如果不瞭解這個時代中國文化界和思想界的情況,看到報紙上連篇累牘的批判文章,一定認爲林子軒罪大惡極,惹起了衆怒。
實際上,這不過是中國文化界和思想界的常態而已。
說來說去,都是爲了爭那一點虛名。
只要有人出名了,就會有人攻擊和打壓,這是中國文壇的怪現狀。
他們以爲讓林子軒承認錯誤,西方人就會承認他們的地位,他們也能像林子軒一樣享譽世界,再不濟也能在中國混混名聲。
如果林子軒剛穿越那會碰到這麼大的陣仗,興許就被唬住了。
然而,這幾年來他經歷了不少論戰,明白中國文化界和思想界這些人是什麼德行,早已見怪不怪了。
所以,林子軒只是給魯訊和胡拾等人寫了幾封信,解釋了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至於其他人,就讓他們鬧去吧。
說句不客氣的話,以林子軒如今在文壇的地位,根本沒必要理睬那些小雜魚,平白的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無論他們怎麼吵,林子軒的聲望只會越來越高,讓他們望塵莫及。
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趁着《時代週刊》在美國引發的熱潮,他要把新文學叢書趕緊推銷出去,或許能夠引起美國讀者的興趣。
林子軒寫信給賽珍珠和鬱達浮催稿,冰欣就在美國,不用擔心。
這時候,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林羽堂寫信給他,想要翻譯魯訊的《吶喊》小說集,也不提和出版社談分成的事情了。
林羽堂說是在美國留學,實際上一直在德國上學,他通過轉學分的方式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學位,其實他在哈佛大學沒上多久。
他對林子軒在美國的影響力並不清楚,就以爲林子軒是騙子。
他是語言學博士學位,不大看得起林子軒經濟學學士的學位。
這次看到《時代週刊》的專訪,他才真切的感受到林子軒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是貨真價實的世界級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