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過後,林子軒總有一種到嘉興跑一趟的衝動。
他想到嘉興的南湖上轉轉,見證一下歷史,不過最終他忍住了,他的膽子並不大。
1921年7月23日的晚上,他開車送馮程程回家。
在經過望志路的時候,因爲人多,車速不快。
有兩個人從他的車前經過,路燈下看的不是很真切,但他覺得其中一個人似曾相識,好像在那裡見過。
車子的窗戶是打開的,他聽到那個人說話時帶着湖南口音。
林子軒從車窗探出頭去,只看到兩人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你在看什麼?”馮程程好奇的問道。
“可能是看錯了。”林子軒搖了搖頭。
他不知道的是那次會議最開始不是在嘉興開的,而是就在上海的法租界,幾日後才移到嘉興南湖繼續進行。
他不確定自己看到的是誰,之後就忘掉了這件事。
隨着《上海假日》的開拍,林子軒忙碌起來,他有點後悔來演這個男主角了。
但杜予以前只拍過新聞片,故事片這是第一次。
新聞片不需要搭建佈景,不需要考慮演員的表演,不需要應付雜七雜八的瑣事,只需要拿着攝像機在那裡拍攝就可以了。
所以像上海影戲公司這種家族式的小公司才能夠應付。
如今要拍攝故事片,各種問題就暴露了出來。
即便準備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在正式拍攝的時候還是疏漏不斷,浪費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
主要是上海影戲公司職員的能力不強。
他們原本是但杜予的親戚家人,只是因爲新鮮好玩或者混口飯吃就進入了公司,並沒有專業的技能,一切都依靠但杜予一個人在支撐。
說到底,還是沒有經驗,不夠專業。
如果只是拍攝一部粗製濫造的故事片,也沒有關係,隨便糊弄過去就行了,可這是《上海假日》,這是林子軒心目中的經典。
他絕不願意毀掉這部電影。
於是,劇組內的爭執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但杜予也想拍攝好這部電影,可現實的情況就是如此,他沒有一個專業的團隊,連他自己都不是專業的,一切都在摸索之中,拍攝進度極爲緩慢。
《上海假日》是夏天的戲份,時間跨度爲一天。
如果拖延到秋天和冬天,那將是一場災難。
林子軒覺得自己不應該拍攝《上海假日》,應該讓但杜予先拍攝《海誓》,練練手,積累經驗,再拍攝《上海假日》。
可是,拍攝已經開始了,只能在混亂中繼續下去。
在此期間,殷明竹的表現非常出色。
她自己設計了公主的服飾,揣摩劇本,還想出了幾個公主表達情感的小動作。
因爲是默片,不用背臺詞,只要口型差不多就好了,所以整部電影就靠演員的形體表演來帶動情節,表情和動作尤爲重要。
在這方面,林子軒和殷明竹有着不小的差距,這個女孩子似乎是個天生的演員。
按照後世電影圈的說法,那就是林子軒被壓戲了。
因爲《羅馬假日》太過經典,所以林子軒在演戲的時候刻意模仿影片裡格里高利派克的表演,但效果不佳,看起來有些矯揉造作,不夠自然。
不過因爲他是投資人,也沒什麼人指出來。
後來還是殷明竹大膽的說了出來,還配合他反覆的練習。
林子軒意識到這是一部東方電影,不用去模仿西方演員的做法,只要做回自己就好了,東方男人的深沉含蓄,並不比西方男人差。
雖然還是無法和光彩照人的殷明竹相比,但勉強算是過關了。
林子軒決定以後再也不演電影了。
當然不是說不投資電影,這是個暴利行業,只是恐怕不會再和上海影戲公司合作了。
但杜予是個人才,可這種家族式的電影公司沒什麼發展前途,除非但杜予做出改變,否則很難做大做強。
可依照目前的情況,短期內但杜予還認識不到家族企業的侷限性。
或許他認識到了,卻不想改變。
畢竟自家人值得信任,容易合作,在公司的起步階段有很大的幫助。
可一旦公司發展起來,就會牽扯到利益糾葛,親情和利益的矛盾會毀掉一間很有前途的公司。
經歷了這次糟糕的電影拍攝,林子軒不想等着但杜予做出改變,那樣會錯失中國電影公司最佳的發展時期。
或許等到幾年後,中國的電影公司就會遍地開花,競爭激烈。
他要在中國電影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佔據領先地位。
以他來自後世的眼光,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林子軒找人瞭解了一下當下的電影行業,結合腦海裡的資料,他找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做張時川。
張時川是寧波人,六歲那年父親去世,於是就來到上海投奔舅父經潤三學生意,在經潤三經營的華洋房產公司當上一名小職員。
1913年,美國商人依什爾和薩佛到上海接辦了亞細亞影戲公司。
他們很賞識張時川,就聘請他擔任顧問並主持製片業務,這一年張時川才二十一歲。
亞細亞影戲公司是中國最早的外商投資的製片機構,曾經拍攝過短片《西太后》。
公司有資金和拍攝設備,給了張時川接觸電影拍攝的機會。
於是,張時川組建新民公司承包了亞細亞影戲公司的編劇、導演、僱用演員等工作,完成了多部短故事片的拍攝。
新民公司還創下了同演員簽定合約的先例,對演員在具體拍攝期間的要求有非常明晰的規定,具有了專業電影公司的雛形。
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膠片來源斷絕而結束攝製工作。
亞細亞影戲公司即告歇業,新民公司也隨之解體。
1916年張時川又和朋友合夥辦起了幻仙影片公司,將文明戲《黑籍冤魂》搬上了銀幕。
不過因爲資金鍊斷裂,導致幻仙影片公司關門歇業。
接下來的幾年,張時川離開電影行業,做過不少工作,但都沒有起色。
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正式開業,總資本500萬元,不到半年贏利達50萬元,隨後開業的幾家也獲利頗豐。
一時間,交易所的數量以月遞增。
張時川看到股票交易所的美好前景,在富商岳父“皮貨大王”何永昌的資助下,準備開辦股票交易所,命名爲“大同日夜物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等待執照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