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副校長叫做米夫,他和校長拉狄克不同。
拉狄克更像是一位學者,不怎麼管理學校的事務,米夫則工於心計,擅長拉幫結派,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裡頗有權勢。
在學校裡,他負責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讓學生定期的進行思想彙報。
從中國留學生那裡,米夫對林子軒有所瞭解,他覺得像林子軒這樣的中國資本家不可能傾向於布爾什維克的蘇俄。
所以,他對林子軒格外警惕,一直在暗中關注林子軒的行蹤。
直到林子軒和顛覆分子扎米亞京會面,米夫終於確認了林子軒資產階級奸細的真面目。
他把林子軒的詳細情報向上級彙報,絕不能讓組織被林子軒矇蔽。
然而,讓他失望的是上級部門根本沒有重視他的情報,反而讓他該幹嘛幹嘛。
米夫同志很受傷,但作爲一名堅強的布爾什維克戰士,他沒有那麼脆弱,他要和敵對分子做頑強的鬥爭。
這次針對林子軒的事件正是他一手策劃。
他舉行這個座談會的目的是爲了揭發林子軒的真面目,讓敵對分子無處藏身。
爲此,米夫從他的小團體內安排了三個他較爲器重的中國留學生。
如果林子軒在座談會上讚頌蘇聯,他安排的人就會把林子軒和扎米亞京勾結的消息說出來,當場揭穿林子軒的面具。
如果林子軒不贊成蘇聯,那正中米夫的下懷,他安排的人就會嚴厲的批判林子軒。
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個資產階級反動派打倒,讓學生們看清楚此人的嘴臉。
最終的效果不錯,米夫很滿意。
在副校長辦公室裡,他對那三位批判林子軒的中國學生給予了表揚。
這三人是他非常看好的中國學生,最重要的是聽話。
米夫並不滿足於只是擔任一個學校的副校長,他有着更大的抱負,蘇聯的大革命已經結束,他沒有趕上關鍵的時候。
但在中國,波瀾壯闊的大革命纔剛剛開始。
米夫爲能夠揭穿林子軒的真面目而興奮,他把座談會上的情況遞交了上去,本以爲會得到讚揚,卻沒想到依然沒有引起上級的重視。
蘇聯的情報部門不認爲一位中國的小說家能夠危害到蘇聯。
你們會後悔的!
米夫在心裡發泄道,其實他也認爲林子軒掀不起什麼風浪,他有點立功心切了。
誰都沒有想到,米夫的話應驗的那麼快。
僅僅過了一年,林子軒的小說《1984》在西方出版,蘇聯的情報部門開始後悔了。
隨着時間的推移,蘇聯國內的狀況和小說中的描述驚人的相似。
不少文學評論家認爲這一切都起源於1926年。
正是林子軒在1926年的一次蘇聯之行,以小說家敏銳的眼光察覺到了蘇聯國內出現的問題,從而做出了預言式的描述。
這是小說家的天賦,他們往往能通過細小的問題推演出未來的世界。
很多科幻小說家都有類似的天賦,林子軒無疑是其中最爲傑出的一個,他描述了一個國家政權演變的過程。
蘇聯當局對這本小說恨之入骨,非常後悔當初放任林子軒離開。
他們發動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批判,特別是在中國,蘇聯對林子軒和《1984》實行了長達數十年的抨擊。
他們想讓林子軒收回小說版權,不允許在西方出版。
但被林子軒拒絕了。
這是一位小說家和一個國家的抗爭。
永遠不要低估一位小說家的能量,在這個世界上,政權可以更迭,任何人都會死去,然而,文字只要寫出來,就不容易抹去。
回到1926年,米夫只是在心裡抱怨一下,便放下了林子軒。
遠在哈爾濱的林子軒無法預料以後會發生的事情,他和馮程程一起來到呼蘭縣。
呼蘭縣在哈爾濱的郊區,松花江北岸,兩地距離並不遠。
這是一座普通的東北小縣城,一條呼蘭河橫貫西部地區,養育着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如果沒有蕭虹,沒有那部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印記的《呼蘭河傳》,或許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座小縣城的存在。
這就是小說家的影響力。
《呼蘭河傳》是蕭虹對於故鄉的記憶。
她寫出了一個北方小城鎮單調的美麗,人們的善良與愚昧,有諷刺,也有幽默。
開始讀時感覺輕鬆,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它更像是一篇敘事詩,或者一幅風俗畫,亦或者是一串悽婉的歌謠。
和魯訊對於故鄉農民的批判不同,也異於《邊城》對於湘西風俗和人物的追憶。
蕭虹的《呼蘭河傳》採用女性的視角,用散文的筆觸娓娓道來,儘管悽婉,儘管憂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
這正是她被稱爲天才女作家的原因所在。
在民國時期,能夠稱爲天才女作家的並不多,也就是丁靈和張愛靈可以相比較。
其他女作家或許同樣傑出,但在作品的靈性上,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上,在別具一格的文筆上能夠和她們相提並論的很少。
馮程程不明白林子軒爲什麼來到這座小縣城,林子軒只說是過來郊遊。
只是這座小縣城實在是太普通了,沒有什麼景緻可看,不過只要是兩人一起遊覽就好,不必分在什麼地方。
林子軒對照着《呼蘭河傳》中的描述尋找,有點探訪名人故居的意味。
或許蕭虹的記憶有偏差,也或許是文學加工的需要,呼蘭縣和小說中不太一樣,他找了好久才找到蕭虹生活的張家大院。
他沒有貿然尋找蕭虹,而是以遊客的身份和張家人攀談起來。
在這座偏僻的小縣城,沒有人認識來自上海的大文學家,他們只是覺得這位先生和太太很有氣質,想必是大戶人家出身。
張家在呼蘭縣是個大家族,生活較爲富裕,人多嘴雜。
林子軒根據記憶很快鎖定了蕭虹的家庭。
在這一時期,蕭虹的母親已經過世,有一位繼母,她的父親時常不在家,蕭虹在縣第一女子初高上學,平時住校,只有假期纔會回來。
在張家人的介紹中,蕭虹似乎並不是一個乖女孩,心比較野,一直想到哈爾濱上學。
林子軒和馮程程來到蕭虹所在的中學,在學校外邊看着裡面的學生。
片刻之後,他和馮程程離開了呼蘭縣,返回了哈爾濱。
他來過,看過,就已經足夠,並不一定真的要見面,以後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