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口水大戰

崇禎十七年的春季,黃河以北的形勢風起雲涌,自正月初李自成派前鋒部隊渡河攻佔山西平陽之後,河津、稷山、滎河等州縣也相繼失陷,大順軍所到之處,各個府縣的守軍多是望風而降。

當初制定戰略時,顧君恩讓李自成進佔陝西,經營關中,再以關中爲根基旁掠三邊以資兵力。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經營關中”。

但聽說前鋒勢如破竹,山西明軍不堪一擊之後,李自成決定省去“經營關中”這四個字。

他命權將軍田見秀及自己的夫人高桂英及六政府中的大部分一把手尚書官留守長安。自己則率30萬大軍於正月初八日,開始了東征之旅。

隨同出征的不僅有大順軍主要將領,還有大順新朝的各部侍郎等要員,如宰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及顧君恩,喻大猷、宋企郊、鞏焴、張璘然、李振聲、楊玉林等六政府官員。

帶這些文官出征,用意很明顯,那就是打下哪個地方,就要接手治理哪個地方,甚至是要接受大明全部江山的治理權了。

大將劉芳亮率領偏師沿黃河北岸東進,先佔領河南北部三府,而後由南而北推進,向保定進軍。

李自成與劉宗敏一路爲主力,數十萬大軍號稱百萬雄師,旌旗遮日,金戈如林,夾泰山壓頂之威一舉擊破山西西南重鎮汾州。河曲、靜樂等城相繼而下。

李自成不但親自激勵士氣,號召大順軍將士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還大力開展招降工作。大軍未到。先傳檄勸降,宣稱仁師所到之地,不淫婦女,不殺無辜,不掠資財,秋毫無犯。但兵臨城下,不許抗違,第一銃要印官出迎。第二銃要鄉紳投服,第三銃要百姓跪接,如關閉城門,上城拒守,破城之日,盡行屠戳,寸草不留。

這一招效果很不錯。沿途的州縣都不敢抵抗,大開城門,百姓也多在家門口準備香案,跪迎李自成,同時家家都要在大門上貼“順民”二字;

你不“順”我就先給你三刀,把“順”字拆開來看,右邊是一個“頁”。從“頁”的字都與頭面有關。本義:人頭。

人頭上架着三把刀,這就是”順“了,大概李自成就這麼理解”順“字的。

拿下汾州一帶後,李自成緊接着大舉北上晉中,於二月中旬逼近太原城,而原來在陝北掃蕩明軍殘餘的李過這時也按照李自成的部署抽調兵力,由葭州渡河,擊潰防守黃河的明軍官兵,以絕太原之援。

太太東控井陘,南接沁水。接壤平陽,西北鄰延綏,是山西省會,也是大明重兵駐防的戰略重鎮。

但此刻太原城內守軍卻已不多,且軍心渙散,巡撫蔡懋德與傅山爲了安定軍心,炮製了一份貼子,大肆宣揚大順軍姦淫擄掠。又編造“馬在門內難行走,今年又是弼馬溫”的謠言來安撫軍心民心。

這名話大有玄機,馬在門內爲“闖”,意思是跟着李闖是沒出路嘀。而今年剛好又是猴年。弼馬溫終是要被壓在五指山下嘀。

還別說,傅山這一招也挺管用,百姓還就信這些,於是呼,太原軍民在巡撫蔡懋德與傅山領導下,和李自成死磕起來。

傅山是太原附近的陽曲人,他是名聞天下的學者,哲學、醫學、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等無所不通。極受人敬仰。

傅山知道,光靠吐點口水是淹沒不了大順軍的,爲保家鄉不被大順軍佔領,他一晝夜急奔五百里到保定向代皇帝親征的李建泰求援。

可李建泰是什麼貨色,他若是有膽就不會在保定遲疑不前了,傅山沒來之前,他就已經向崇禎上表宣稱:賊勢大,不可敵矣。願奉皇太子南去。

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了,李建泰還有膽率軍增援太原?

傅山再三懇求,李建泰就是不理,傅山氣得痛哭流涕,含憤而去,更詭異的是,崇禎這時不知聽信了誰的讒言,竟下旨解除堅守太原的蔡懋德巡撫一職,讓郭景昌接任。

新任巡撫郭景昌來到固關,聽說大順軍所向披靡,嚇得停在固關不敢再進一步,三邊總督餘應桂也按兵不動,觀察形勢。

太原城中的蔡懋德雖被解職,但仍繼續與布政使趙建極等人積極籌劃守城事宜,李自成遣人持牌招降,蔡懋德擊碎降牌,擒斬勸降使者,以示堅守太原的決心。

李自成得知使者被斬,勃然大怒,親自指揮大軍攻城,太原守軍雖少,但在蔡懋德感召下,將士用命,殊死抵抗,這一仗打得非常慘烈,驍將朱孫訓、牛勇等一次次地擊退大順軍的進攻。

後牛勇被炮擊中死亡,士氣受挫,在這生死關口,蔡懋德請求晉王朱求桂拿出糧餉激勵士氣,可朱求桂這狗孃養的只拿出3000兩銀子,弄得守城官兵憤憤不平。

恰好此日狂風大作,拔樹揭瓦,入夜之後風勢愈來愈大,呼嘯不止,李自成乘勢發起猛攻,一舉奪取南關。

大南門守將張雄棄守出投降,並放火燒燬城樓,南城上一堞樓內貯藏有火藥數十籠,火藥被引爆,如天崩地裂,聲震全城,緊守城頭的太原衛千戶陳嘉琦及其弟陳嘉貴皆被炸死。

四城守軍望見南面城門樓起火,知道城已失守,便一鬨而散。

黎明時分,大順軍由南門殺入太原城,中軍副總兵應時盛持矛與大順軍展開巷戰,掩護蔡懋德突圍未遂,二人退至三立祠,蔡懋德力竭被俘懸樑縊死,應時盛亦縊死其中。

晉王朱求桂逃出城外,被追回後投降了李自成。

老朱家又有一個子孫成了光榮的大順軍將領。

李自成大舉進攻山西的時候,崇禎皇帝下了自己登基後的第六道罪己詔:朕嗣守鴻緒。十有七年,深念上帝陟降之威,祖宗付託之重,宵旦兢兢,罔敢怠荒,乃者災害頻仍,流氛日熾,忘累世之豢養。肆廿載之兇殘國。赦之益驕,撫而輒叛,甚至有受其煸惑,頓忘敵愾者..........

崇禎這道罪己詔很長(筆者就不全文引用了),也很懇切,主要是向天下官民解釋了自己這些年不得不加賦的苦衷,請百姓理解他;

同時對李自成等人的叛逆行爲表示嚴重關切。並提出嚴正交涉。承諾只誅李自成、張獻忠這兩個首惡,號召叛軍將士棄暗投明,有能擒李自成、張獻忠者,仍予以侯爵之賞。

作爲迴應,李自成也在太原發布了《永昌元年詔書》:上帝鑑觀,實惟求瘼。下民歸往,只切赤蘇。命既靡常。情尤可見,粵稽往代,爰知得失之由;鑑往識今,每知治忽之故。茲爾明朝,久席太寧,浸弛綱紀。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恆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李自成這道詔書同樣挺長,與崇禎的罪己詔針鋒相對,嚮明廷發出最後通牒。其內容主要是指斥明廷的黑暗腐朽。申明大順朝取代明朝的正義性,合理性。同時號召全天下的小夥伴們服從新朝號令,一起推翻黑暗的大明朝。

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在這份詔書中提到了“君非甚暗,臣盡行私”。意思是說崇禎這個皇帝不算很昏庸,而把責任推給了大明的整個官僚集團。

和崇禎嚴厲斥責他的言詞一對比,李自成的詔書反而顯得更懇切,更具感染力。

崇禎除了指責李自成、張獻忠是白眼狼外。着重解釋自己的苦衷,但到此時還不肯宣佈取消各種攤派,按照他的邏輯,征斂重重都是爲了百姓。

這樣的罪已詔只是空談己罪。卻沒有實質行動,讓百姓看到他的誠意。怎麼能贏得百姓的信賴與同情呢?

而李自成沒有去指責崇禎,反而說“君非甚暗”,轉而將矛頭指向整個腐朽的官僚集團,這一招非常高明,很顯然,提出“君非甚暗”李自成內部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因爲崇禎登基以來確實算得上兢兢業業,克勤克儉。直接去指責崇禎反而會讓天下人感覺他的話沒有依據。

而且這也間接表明了自己的委曲,皇帝還是不錯的,有這樣的皇帝我本樣是不想反明的,奈何全天下的官吏都壞透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啊。

而且把矛頭指向大明的官僚還有另一層好處,天下的小民想法往往很簡單、很直接,誰向他們攤派,誰向他們加稅,他們就認爲誰是壞人。

直接去向百姓收稅的當然不會是皇帝,而是各地的官吏,李自成將矛頭指向這些人,會讓天下的小民覺得李自成同學很實在,說到點子上了,這當然更能取信於民。

崇禎不但在軍事上連連失敗,就連這場口水戰可以說也完敗了。

這場口水戰導致天下百姓更向心向大順,更多的人認爲他是李世民那樣的皇帝了,進而紛紛倒向大順朝。

效果如此之佳,李自成又馬不停蹄地北上,連破忻州、代州,唯獨寧武總兵周遇吉奮起反抗,結果也戰死了。

同時李自成先派遊兵進入故關,攻取大名、真定以北。

自己則親率大軍沿着邊防線東犯,攻陷大同,巡撫衛景瑗、總兵朱三樂死。代王及其宗室幾乎死光。

大順乘軍勝進犯宣府,總兵姜瓖迎降,巡撫朱之馮死。賊兵遂犯陽和,由柳溝逼近居庸關。

居庸關是京師西面門戶,此關一但失守,京城將暴露在李自成兵鋒之下........

而湖廣的秦牧一面關注着京師風雲,一面還要爲突發的鼠疫傷透了腦筋。

第7章 妾家住洞庭第768章 孤獨的闖入者第473章 古代的閱兵式第1098章 隔岸觀火第500章 窮途末路的螯拜第541章 船頭閒話平虜策第1052章 葡萄牙的內部榷商第942章 皇家足球隊第895章 有錢腰板硬第225章 從善如流第603章 兵臨燕京第717章 突然多了一個省第760章 幕後財團第767章 沒有退路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367章 同仇敵愾第888章 滅國功臣第492章 殿上發難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842章 賑災預案第225章 從善如流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507章 蘇州工業區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235章 暗箱操作第197章 夜宿湘江第837章 一縷濃香一股溫暖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221章 東方紅第383章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483章 女人的問題第675章 揚帆啓航第978章 西南的變化第600章 僉事發飆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1072章 大逃亡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908章 大破鬼見愁關第288章 艱難的決擇第459章 莫教美人空幽怨第675章 揚帆啓航第543章 殿上納降第793章 獵虎計劃第505章 王夫之的唯物論第1077章 歐洲心臟第1095章 莫臥兒宮變第94章 婚禮之變(5)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507章 蘇州工業區第1053章 沒有籌碼的談判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507章 江南山漸青第76章 張獻忠何去何從第381章 三司會審第859章 解凍前夕第550章 雷霆震怒第1012章 英勇的阿三第1030章 舉國泱泱第98章 何惜一身罵名第862章 吹風第486章 含煙帶露蓮心顫第648章 太僕寺卿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1079章 巴黎之心第468章 開放包容的政策第53章 甕底游魚第422章 風雪滿滁州第764章 戰前閱兵(下)第294章 風起雲涌第918章 小心通貨膨脹第660章 登基大典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975章 爭執第807章 迎頭痛擊第104章 步步驚心(一)第10章 一箭四雕第1063章 七寸第855章 出獵第332章 賢良淑德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1138章 決戰羅姆套第888章 滅國功臣第788章 胡馬窺臨洮第670章 南京郊野麗人同行第625章 科爾沁內亂第823章 太廟獻俘第437章 滁水大捷第1162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967章 避而不戰第75章 必須有真正的嫡系第576章 崩坍的大清門第114章 三十萬大軍一座城第461章 關中和山東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82章 月佬來了第739章 風暴在醞釀(一)第896章 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第181章 子嗣問題
第7章 妾家住洞庭第768章 孤獨的闖入者第473章 古代的閱兵式第1098章 隔岸觀火第500章 窮途末路的螯拜第541章 船頭閒話平虜策第1052章 葡萄牙的內部榷商第942章 皇家足球隊第895章 有錢腰板硬第225章 從善如流第603章 兵臨燕京第717章 突然多了一個省第760章 幕後財團第767章 沒有退路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367章 同仇敵愾第888章 滅國功臣第492章 殿上發難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842章 賑災預案第225章 從善如流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507章 蘇州工業區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235章 暗箱操作第197章 夜宿湘江第837章 一縷濃香一股溫暖第939章 威名中亞第221章 東方紅第383章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483章 女人的問題第675章 揚帆啓航第978章 西南的變化第600章 僉事發飆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1072章 大逃亡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908章 大破鬼見愁關第288章 艱難的決擇第459章 莫教美人空幽怨第675章 揚帆啓航第543章 殿上納降第793章 獵虎計劃第505章 王夫之的唯物論第1077章 歐洲心臟第1095章 莫臥兒宮變第94章 婚禮之變(5)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507章 蘇州工業區第1053章 沒有籌碼的談判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507章 江南山漸青第76章 張獻忠何去何從第381章 三司會審第859章 解凍前夕第550章 雷霆震怒第1012章 英勇的阿三第1030章 舉國泱泱第98章 何惜一身罵名第862章 吹風第486章 含煙帶露蓮心顫第648章 太僕寺卿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1079章 巴黎之心第468章 開放包容的政策第53章 甕底游魚第422章 風雪滿滁州第764章 戰前閱兵(下)第294章 風起雲涌第918章 小心通貨膨脹第660章 登基大典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975章 爭執第807章 迎頭痛擊第104章 步步驚心(一)第10章 一箭四雕第1063章 七寸第855章 出獵第332章 賢良淑德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1138章 決戰羅姆套第888章 滅國功臣第788章 胡馬窺臨洮第670章 南京郊野麗人同行第625章 科爾沁內亂第823章 太廟獻俘第437章 滁水大捷第1162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967章 避而不戰第75章 必須有真正的嫡系第576章 崩坍的大清門第114章 三十萬大軍一座城第461章 關中和山東第796章 封狼居胥第260章 仗劍渡長江第82章 月佬來了第739章 風暴在醞釀(一)第896章 沒有硝煙的貨幣戰爭第181章 子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