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趕赴江陰

要建一座皇宮,絕不是把宮殿建得高大宏偉一點就行。它有太多的講究,大到每座宮殿的形狀、分佈的位置、長寬的尺寸;小到屋頂雕飾、琉璃瓦的顏色,地磚的數目,都有嚴格講究。

特別是前朝的三大殿尤爲重要,象金鑾大殿必須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而且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國家政權至高無上。

黃振林根據《周禮.考工記》、《禮記》、《易經》等古籍所記載,詳加考究,與工部的的官員和大匠一起,日夜趕工設計。

除了宮城的設計外,黃振林還從軍事角度向秦牧進言:“太平門扼要鐘山,控制北郊,此地自六朝以來,向爲兵家必爭之地。鐘山是蟠龍,太平門東側因處於龍脖子上,不能開鑿護城河,是整個京城防禦最薄弱的地方,臣建議在太平門外修築兩個要塞,扼守太平門,以增強太平門的防禦能力。”

劉猛之前選擇攻打太平門,正是因爲太平門沒有護城河,防禦最爲薄弱的原因,因此黃振林提出在太平門外加建要塞,立即就得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同意。

宮城還沒開建,太平門外的要塞就先開建了。

歷場大戰,前後俘虜了十多萬敵軍,這回可派上用場了。

秦牧下令將所有俘虜押到金陵,供工部役用,如此可省得向百姓徵勞役,還可以爲戶部省下一大筆開支。

這些事,自有手下的大臣去打理,秦牧很快就離開了金陵,放舟直下江陰。

如果說金陵是江南的首腦,那麼江陰就是的脊樑。

這次戰役,殲敵最多的地方不是安慶。不是馬鞍山,更不是金陵,而是江陰。

江陰也爲此付出的沉重的代價,六十日的江陰保衛戰中,犧牲的百姓足有十多萬,幾乎家家有戰死之人,很多家庭甚至全部犧牲。

爲了那些爲捍衛民族尊嚴而壯烈犧牲的英魂,爲了那不屈的民族之魂,秦牧必須親往江陰主持大祀。

“屍山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城未肯降。寄予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望着滾滾東去的大江,秦牧心中感慨萬千。

原來的歷史上,江陰堅守了八十一日,最終陷落,全體江陰百姓或是自盡,或是被殺,最後只剩下幾個人躲在枯井中逃過這場浩劫。

然而因爲最終滿清統治了中國,江陰那不屈的精神沒有得到弘揚,所有人都白白犧牲了。

爲了這場大祀。秦牧把禮部尚書堵胤錫,侍郎覃秋白都帶來了,另有要楊慎等十多位官員隨行,由秦明祚率三千人馬沿岸隨行護衛。

覃秋白原是進士出身。擔任過弘光朝的禮部郎中,對各種大禮很熟悉,聽了秦牧的感嘆,他謹慎地問道:“秦王。這次大祀,遵循何種規格,還請秦王示下。臣等好提前籌備。”

秦牧想了想說道:“若是沒有合適的規格,你們就以高規格擬定一個國祭吧。以後大秦的每位君主,登基的第一年必須親自到江陰、揚州兩地舉行大祀,否則他就沒有資格繼承我大秦的皇位。這就算是本王的第一條祖訓吧;

另外,每年的祭祀活動,禮部尚書必須親自來主持;每屆文舉武舉,所有上榜的文武進士,什麼雁塔題名之類的就免了,必須全部到江陰和揚州來拜祭、宣誓,纔有資格放官。以示不忘國恥,不忘民族之苦難,弘揚我華夏堅貞不屈的精神。”

“秦王,這.........”覃秋白根本沒想到秦牧會把祭祀的規格定得這麼高,有點目瞪口呆。

“你還有疑問嗎?”

“臣不敢。”

楊慎悄悄望了秦牧一眼,秦牧神態中不經意間散發出來的威儀越來越強烈了;

繡以金龍的黑底王袍,莊重而深沉,大氣而嚴肅,進一步把他身上的威儀放大;

以至於高居禮部侍郎的覃秋白在他淡淡的反問之下,也不禁誠惶誠恐。

“江陰不但是反抗滿清統治最激烈的城市,也是江南第一座樹起我大秦旗幟的城市,意義不同一般,秦王定下這樣的祭祀規格自有道理,臣表示贊同。”楊慎這番話有點撥覃秋白的意思。

在楊慎看來,現在天下未定,而且接下來很快就要面對福建的隆武所謂的“正統”,這次祭祀的意義便不僅是告慰死者,還有爭取天下民心的重要意義在內。

所以秦牧不但要到江陰祭祀,回頭還要到揚州祭祀,把規格定高些,實不爲過,這有利於迅速收攏江南、乃至整個天下的民心。

大船順流而下,乘風破浪速度飛快,隨行的船隻有二十多艘,船上旌旗飛舞,甲士持戈而立,供衛四周。

禮部尚書堵胤錫和覃秋白等禮部官員退到下層商擬祭祀禮儀了。

剩下楊慎、顧君恩等十來人,各據几案,分列而坐,几案上分別擺着幾樣點心,一壺清茶。

坐在上首的秦牧和聲說道:“各位別光是看着,把點心都吃了吧,天下戰亂未平,百姓飢寒交迫,咱們可不能浪費,這些點心就是咱們的午餐了。”

在生活上,秦牧一向還是比較節儉的,手下的文武大臣自然也跟着效仿,很少有大肆鋪張的情形出現,用點心代替午餐,對楊慎等人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大家吃了些點心之後,斟上茶來,顧君恩便先說道:“秦王,鄭芝龍至今還滯留在崇明島,在臣看來,他已是進退兩難。鄭芝龍投降滿清,我們有他寫給洪承疇的書信爲證,這次他悍然對我水師發起進攻,更是最好的證明。秦王這次到江陰,極有可能把他驚走,所以臣以爲當先派人前往崇明島,若能招降鄭芝龍自是最好,若其不肯,秦王不妨趁機宣佈他降清的罪行,然後興師討伐。”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顧君恩嘴上說是討伐鄭芝龍,其實上就跟當年燕王朱棣打出“清君側”口號是同一個意思。

“嗯,確實有必要先派個人去崇明島,不管鄭芝龍願不願降,都不能再留他在崇明島了,否則我軍水師就難以離開靖江,全力支援廬州和淮安,對接下來的戰事極爲不利。各位大臣覺得派誰去崇明島合適?”

宋獻策猶豫了一下,出來答道:“秦王,臣願往。”

秦牧頷首道:“好,既然宋卿主動請纓,那就由你去吧。此去頗有兇險,宋卿自己要小心。”

“秦王愛護之情,臣感激不盡,秦王放心,臣定當盡力而爲。”

定下出使人選後,喻大猷說道:“鄭芝龍降清,主要是想保住鄭家海上之利,由此可知,就算鄭芝龍嘴上答應歸附,也必定會死保大利不失,秦王要真正掌握鄭家艦隊,幾無可能;

因此,臣以爲不管鄭芝龍答不答應歸附,都應該儘快兵發廣東,對福建形成三面合圍之勢,這樣福建就成了甕中之鱉,到時再發兵討伐鄭芝龍,可保不留後患。”

喻大猷所說的後患,指的不是鄭芝龍,而是隆武,先從陸上把福建與其他省份隔斷,再發兵討伐鄭芝龍,掃除隆武賴以生存的土壤,到時隆武無處可走,只有自去帝號一途。

當然,隆武也可以隨鄭芝龍跟到海上去。

但這樣一樣,隆武的影響力就會降到最小。

而且鄭芝龍是降清的“漢奸”,隆武跟着他,等於是往自己臉上抹黑,更難以得到百姓的認同,到那份上,隆武也不足爲患了。

秦牧端起茶杯,累呷一口,接下來緊要的確實是讓隆武自去帝號了,否則有他在,那些忠於前明的人,就會前赴後繼,不斷地與秦國爲敵。秦國便很難集中精力對付北邊的韃子。

ps:這兩天太冷清了,必須出來吼一吼了,求各位兄弟多多支持。

.

第899章 留個暹羅作點綴第750章 春風不度玉門關第57章 快刀斬亂麻第774章 塞上秋來第737章 你們也是金子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937章 各自謀算第652章 入陝祭陵第1026章 柳如是的建議第662章 西班牙人偷襲第85章 贛南的秋天來了第1143章 給我一個解釋第224章 翩躚佳人逐波來第696章 遇上就打第99章 誓師第928章 橄欖枝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523章 東海大戰(四)第431章 一派腥風捲怒濤第219章 未雨綢繆第714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1144章 伊斯法罕第47章 雲巧兒的菜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312章 黃石磯之戰第1156章 察裡津要塞第316章 不思報國反成仇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768章 孤獨的闖入者第633章 救人心切第1116章 陰雨天第1148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148章 李定國斷尾求生第312章 黃石磯之戰第916章 戰備調整第950章 戰爭藝術第1054章 時代鉅變第992章 你願嫁給我嗎第334章 鄭芝龍的心思第1021章 最長一夜(三)第31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26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63章 戎馬倥傯第585章 多鐸突圍第513章 天一閣第393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897章 前塵第362章 誰知女兒心第852章 悄然變化第468章 開放包容的政策第614章 螯拜來了第365章 我讓你飛第799章 青藏未來第632章 西京的政治考量第373章 抄家第1115章 陰霾籠罩第643章 心機第858章 新的產業第614章 螯拜來了第787章 馬永貞的計策第719章 呂宋大拓荒第950章 戰爭藝術第1117章 太子遇刺第834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1039章 趁熱打鐵第402章 殿試第695章 西班牙之野望第622章 修史的重要性第447章 又值烽煙四起第884章 佛道第1154章 內憂外患的奧斯曼帝國第410章 奇兵突擊第90章 婚禮之變(1)第617章 文化價值觀輸出第858章 新的產業第1024章 雷霆雨露第1130章 形勢大變第89章 會昌千戶所第819章 更戍法第1048章 里斯本第178章 雲巧兒的身世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第727章 內閣第1018章 死地第173章 長沙見聞第381章 三司會審第383章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136章 神兵天降破長沙第194章 洗劫江南第1099章 奇葩部隊第249章 香君,小宛,怎麼辦?第532章 葡萄牙使者第276章 剃髮令第131章 大混戰(四)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
第899章 留個暹羅作點綴第750章 春風不度玉門關第57章 快刀斬亂麻第774章 塞上秋來第737章 你們也是金子第499章 必然出現的裂痕第937章 各自謀算第652章 入陝祭陵第1026章 柳如是的建議第662章 西班牙人偷襲第85章 贛南的秋天來了第1143章 給我一個解釋第224章 翩躚佳人逐波來第696章 遇上就打第99章 誓師第928章 橄欖枝第496章 計退羣綸第523章 東海大戰(四)第431章 一派腥風捲怒濤第219章 未雨綢繆第714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397章 白鐵審案第1144章 伊斯法罕第47章 雲巧兒的菜第669章 午門外的悲喜劇第509章 寧波印象第312章 黃石磯之戰第1156章 察裡津要塞第316章 不思報國反成仇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768章 孤獨的闖入者第633章 救人心切第1116章 陰雨天第1148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148章 李定國斷尾求生第312章 黃石磯之戰第916章 戰備調整第950章 戰爭藝術第1054章 時代鉅變第992章 你願嫁給我嗎第334章 鄭芝龍的心思第1021章 最長一夜(三)第317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706章 衆說紛紜第265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004章 驛路新政第63章 戎馬倥傯第585章 多鐸突圍第513章 天一閣第393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897章 前塵第362章 誰知女兒心第852章 悄然變化第468章 開放包容的政策第614章 螯拜來了第365章 我讓你飛第799章 青藏未來第632章 西京的政治考量第373章 抄家第1115章 陰霾籠罩第643章 心機第858章 新的產業第614章 螯拜來了第787章 馬永貞的計策第719章 呂宋大拓荒第950章 戰爭藝術第1117章 太子遇刺第834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1039章 趁熱打鐵第402章 殿試第695章 西班牙之野望第622章 修史的重要性第447章 又值烽煙四起第884章 佛道第1154章 內憂外患的奧斯曼帝國第410章 奇兵突擊第90章 婚禮之變(1)第617章 文化價值觀輸出第858章 新的產業第1024章 雷霆雨露第1130章 形勢大變第89章 會昌千戶所第819章 更戍法第1048章 里斯本第178章 雲巧兒的身世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第727章 內閣第1018章 死地第173章 長沙見聞第381章 三司會審第383章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136章 神兵天降破長沙第194章 洗劫江南第1099章 奇葩部隊第249章 香君,小宛,怎麼辦?第532章 葡萄牙使者第276章 剃髮令第131章 大混戰(四)第646章 草原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