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西京的政治考量

當初秦牧頒旨定三京制,分置南京、北京、西京之時,朝野上下都沒有多少反對的聲音。因爲這有歷朝慣例在。

拋開遼、金、元這些遊牧民族的國家不算,就是唐、宋、明三朝,也都有兩京或四京。爲了加強統治,大秦設三京也不爲過。

但當秦牧頒旨,要將太廟、社稷壇、皇陵都設在西京時,立即遭到了很多官員的反對。特別是江南的官員,因爲這已經威脅到了他們切身的利益。

起初頒旨置西京,實際上是有名無實,大家自然沒有多在意。但如果將太廟、社稷壇、皇陵都設在西京,那事實上等於西京纔是首都了。

皇帝居南京,太廟、社稷設在西京,此舉不但歷朝未有,而且讓很多官員產生了疑慮,擔心秦牧說居南京只是個幌子,將來西京的宮殿建好之後,便會遷往西京,畢竟太廟、社稷都在西京,這是江山社稷的象徵,向來都是設於皇城之內的。

江南的官員當然不願意遷往殘破的關中,這會損及他們切身的利益,直白地說,在江南他們是主場,到了關中他們就是客場了,別的利益且不說,到時在朝爲官,想回趟老家都難。

但在此事上,秦牧力排衆議,決意要將太廟、社稷壇、皇陵置於關中。這並非單純是因爲玄機子風水之說所影響。對此,秦牧有着更深層次的政治考慮。

養心殿裡,內閣首鋪司馬安爲這件事,親自求見秦牧,司馬安沒有一力反對此事,但他作爲首輔,必須問個清楚。

關於自己的考慮,秦牧也沒有隱瞞他,徐徐地說道:“南京確實太偏南了,很不利於對西北的控制。置西京如果只是有名無實,對控制西北意義也不大。而西北,有明一代,向有兵庫之稱。大明之亡,陝西民亂也是最大的禍因,對此,司馬先生應該不陌生。”

秦牧這麼一說。司馬安大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他還是追問道:“秦王確無意遷都西京?”

秦牧搖頭道:“不會,關中殘破,從唐朝開始,就不足以支撐帝都用度,如今更不行。如果本王真有意遷都。那也是遷來北京,而不會選關中。”

“如此甚好,只是把太廟與社稷另置,終究是前所未有之舉,秦王打算如何說服朝中衆臣?”

秦牧答非所問道:“南京自古繁華地,民風失於綿軟,加上後世之君長於深宮婦人之手。難免缺失之剛健。縱觀歷朝歷代,守成之君莫不如此。這是本王最爲擔心的。本王縱然規定後世之君必須三五年巡狩西北兩京一次,但只怕本王百年之後,後世之君未必會再將當回事。”

當初,秦牧規定三到五年必須巡狩西北兩京一次,一是爲了穩定西北,就象清代的皇帝前往木蘭圍場避暑狩獵一樣,通過此舉。強化一系列的宗教、文化、政治、經濟的交流,增強對西北的控制力。

二來也是讓後世那些長於深宮的君主,多出去走走,感受一下西北的雄風,讓自身增加一點健朗之氣。別長年悶在深宮之中,溺死在女人的肚皮上。那樣的君主,是不可能有什麼大作爲的。

但再強大的皇帝。也只能管生前之事,就算以祖制定下這樣的規矩,後世的君主也一定會陽奉陰違,以各種理由把所謂的祖制掏空;

想當年。朱元璋定的祖制不夠多嗎?但後世的君主真正執行的有幾條,別的不說,象太監不得干政,還立了鐵牌置於宮門,結果如何?有明一代,太監不但干政,而且權勢足以與外廷抗衡,這在歷代是極其少有的。

所以,秦牧深知所謂的祖制,是不足以爲憑的,但把太廟、社稷、皇陵置於關中後,那就不一樣了。

如此一來,後世的君主想不去巡視都難,除非你連祖宗也不要了,社稷也不管了。象嘉靖皇帝30年不上朝,但卻不能不祭祖。象朱棣,你可以造反,卻不能不謁陵。

總之,把太廟、社稷、皇陵置於關中,就是逼着後世之君,必須走出去。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一路過去,只要不是昏庸到極致的君主,路上看多了,對民生總會有些感觸。

到了二十一世紀,訊息那麼發達的時代,上層還需要不時到基層走走,才能瞭解基層的真實情況。這個時候,那就更加需要了。總之,逼着君主出去巡視,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事情。

另外太廟、社稷、皇陵在關中,平時朝廷就必須加強關中的防務,否則關中若亂,太廟、社稷、皇陵被毀,誰擔當得起這樣的責任?

關中防備加強了,那麼對西北的震懾力和控制力也就強了,這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帝王居於南京對必然減弱對西北的控制的弊端。

這些深層的原因,司馬安也能想到了,不用秦牧再一一點明。而瞭解秦牧的心思之後,也更加確定他不會大動干戈,執意遷都西京了,這下司馬安算是放心了。

“此事,就有勞司馬先生了。”秦牧淡淡地說道。

秦牧意思是讓司馬安大略地把自己的意思透露出去,以打消大臣們擔心遷都西京的疑慮,減少阻力。

司馬安拱手答道:“吾王既然心意已決,臣自然會全力支持吾王。”

秦牧淡淡一笑,不再討論此事,至於司馬安說什麼只要自己下定決心,就會全力支持,這種話聽聽就好,別當真。就這件事而言,司馬安覺得可行,纔會支持,如果他覺得不行,他纔不會違心附和呢。

“秦王,北伐有功將士的名單基本審覈清楚了。不過臣建議,先賞賜中下層將領以及士卒即可,兩班文武大臣,還是等吾王正式登基之時,再一併封賞吧,此事如此處置,臣覺得較爲妥當一些,不知吾王以爲如何?”

秦牧點了點頭,這樣確實更好,要不然自己還沒登基,對手下的封爵未免不合時宜,封得低了,大家心裡不高興,封得高了,自己這個王的地位尷尬。

倒不如登基之時,再一併封賞,如此也省事得多,相信高級將領以及六部大臣都能理解的。

“此事就按司馬先生的意思辦吧。”

有關封爵,秦牧打算效仿明朝,異姓最高封爵爲公。王爵唯有大功於朝之人,死後方可追封。

生前還是不要封王的好,因爲一但達到了“王”這個稱謂,在民衆的潛意識裡就代表着能稱霸一方了,這樣對大秦的統治會造成許多不穩定的因素。

“對了秦王,山西的奏上遞上來了,山右八家,共抄出黃金18八萬,現銀590萬兩.......”

“這麼少?”秦牧插嘴問了一句,山右八家以暴利起家,個個富可敵國,據傳光是範永鬥,家資就有幾百萬兩,這八家加起來,怎麼會這麼少呢?

司馬安微笑道:“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珍玩珠寶,另有土地七千頃,商鋪房產三百多處,茶葉四萬斤,食鹽二十三萬擔,各類商品未及詳細統計。”

秦牧這才頷首表示認可,八家是大商人,現銀肯定不少,不過壓在貨物上的錢也不少,現銀加貨物合算起來,這就對得上數了。

他欣然說道:“如此甚好,八家裡通外國,資敵養寇,必須嚴懲,男丁便在山西就地問斬吧,讓其他晉商們有個教訓,以免今後再發生這樣的事情。女子則押來京城,將來一併賜予有功將士爲婢妾。”

“是,秦王。”

對這樣的奸商,秦牧是不會手軟的,不誅九族已經是法外開恩了。

總的算下來,抄山右八家,又得了幾百萬兩,差不多夠賞賜有功學士了,秦牧心裡高興啊!

當然,更大的期待是,抄沒整個北京滿城,會得到多少收穫呢!

ps:十月天氣新,舉國同歡慶,昊遠在此祝大家國慶快樂!

還有,每個月開局很重要,所以再次給大家磕頭,求保底月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希望在大家的支持下,十月份有個更好的成績向大家彙報!

謝謝大家,國慶快樂!

第125章 呂督師也想歸附大西王第440章 撥刀相向酒內情第113章 奪取袁州第411章 兵貴神速第974章 發現之旅第956章 亮了第71章 棍影翻飛第1041章 白龜池第1019章 最長一夜(一)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899章 留個暹羅作點綴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692章 一個條件第38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95章 回贛南第1078章 這裡的黎明亂糟糟第889章 天山省第194章 洗劫江南第710章 潤物細無聲第71章 棍影翻飛第987章 皇帝突然變了第336章 稅率.軍功授爵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4章 驚魂一刀第987章 皇帝突然變了第520章 東海大戰(一)第389章 出兵雲貴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1122章 驚變第689章 迷途的狼第788章 胡馬窺臨洮第724章 重大戰略第245章 湯若望第792章 擒賊先擒王第146章 秦牧和紅娘子勾搭上了第685章 過年不容易第141章 給張獻忠來頂綠帽?第980章 日本生變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935章 這是危機嗎第1163章 夜騎高加索第1108章 提高福利第474章 穎上行第148章 李定國斷尾求生第55章 大姑娘上花轎第667章 時也勢也第305章 水師之戰第760章 幕後財團第690章 哀兵必勝第1082章 爭分奪秒第42章 一個希望第855章 出獵第988章 軟實力第149章 重返瀏陽第329章 傳國玉璽第907章 暹羅殘兵第43章 變相土改第825章 詩聯(上)第99章 誓師第481章 妖精打架魔鬼來第592章 吳三桂之死第539章 久別情濃第752章 被迫撤離第454章 螯拜遠遁第814章 直搗黃龍第1013章 鬼船第153章 飲鴆止渴第829章 玄奘和鑑真第94章 婚禮之變(5)第100章 江右門戶失守第712章 破城第697章 兩頭忙第188章 搶銀子嘍第569章 上山容易下山難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282章 亂局第428章 那一團火焰第1114章 帝有恙?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932章 中亞第一場血戰第431章 一派腥風捲怒濤第457章 我的伍長第736章 別有洞天第816章 工科第292章 血濃於水第580章 落烏嶺遇鬼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374章 天威莫測第690章 哀兵必勝第541章 船頭閒話平虜策第650章 八部聯軍第63章 戎馬倥傯第402章 殿試第120章 要挾第154章 一夜嗷嗷叫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1167章 北巡第597章 王大當家的投名狀第1036章 輿論導向第14章 初見卞玉京
第125章 呂督師也想歸附大西王第440章 撥刀相向酒內情第113章 奪取袁州第411章 兵貴神速第974章 發現之旅第956章 亮了第71章 棍影翻飛第1041章 白龜池第1019章 最長一夜(一)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899章 留個暹羅作點綴第854章 修路計劃第692章 一個條件第386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95章 回贛南第1078章 這裡的黎明亂糟糟第889章 天山省第194章 洗劫江南第710章 潤物細無聲第71章 棍影翻飛第987章 皇帝突然變了第336章 稅率.軍功授爵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4章 驚魂一刀第987章 皇帝突然變了第520章 東海大戰(一)第389章 出兵雲貴第318章 大戰泗州第1122章 驚變第689章 迷途的狼第788章 胡馬窺臨洮第724章 重大戰略第245章 湯若望第792章 擒賊先擒王第146章 秦牧和紅娘子勾搭上了第685章 過年不容易第141章 給張獻忠來頂綠帽?第980章 日本生變第240章 擴軍備戰第935章 這是危機嗎第1163章 夜騎高加索第1108章 提高福利第474章 穎上行第148章 李定國斷尾求生第55章 大姑娘上花轎第667章 時也勢也第305章 水師之戰第760章 幕後財團第690章 哀兵必勝第1082章 爭分奪秒第42章 一個希望第855章 出獵第988章 軟實力第149章 重返瀏陽第329章 傳國玉璽第907章 暹羅殘兵第43章 變相土改第825章 詩聯(上)第99章 誓師第481章 妖精打架魔鬼來第592章 吳三桂之死第539章 久別情濃第752章 被迫撤離第454章 螯拜遠遁第814章 直搗黃龍第1013章 鬼船第153章 飲鴆止渴第829章 玄奘和鑑真第94章 婚禮之變(5)第100章 江右門戶失守第712章 破城第697章 兩頭忙第188章 搶銀子嘍第569章 上山容易下山難第824章 有人攪事第282章 亂局第428章 那一團火焰第1114章 帝有恙?第234章 三個倒黴蛋第932章 中亞第一場血戰第431章 一派腥風捲怒濤第457章 我的伍長第736章 別有洞天第816章 工科第292章 血濃於水第580章 落烏嶺遇鬼第680章 風動廣西第374章 天威莫測第690章 哀兵必勝第541章 船頭閒話平虜策第650章 八部聯軍第63章 戎馬倥傯第402章 殿試第120章 要挾第154章 一夜嗷嗷叫第316章 我寂寞,我冷.....第1167章 北巡第597章 王大當家的投名狀第1036章 輿論導向第14章 初見卞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