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更戍法

更戍法可以避免將領專權割據,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的後果,是軍隊的戰鬥力嚴重下降。

在古代,軍隊作戰多用各種陣形,需要士兵與將領密切配合,同時將軍也要非常瞭解士兵的紀律好壞,戰鬥力高低才行。

否則你發出一個命令,士兵執行能力有限,根本沒辦法及時按指令轉變陣形,立即就露出巨大的破綻,成爲敵人突破的缺口。

司馬安說道:“陛下,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軍功授爵制使先秦橫掃六合,但到明朝張居正重施此策,不但未能取得成效,反而成爲邊將謀私的手段,殺良冒功者層出不窮。

由此可見,不管什麼樣的政策,關鍵是看它合不合時宜。隨着世異時移,以前的良法,可能會變得弊端重重;而以前弊端重重之法,也有可能會變成良法。”

秦牧聽了不禁點頭道:“司馬學士所言甚有道理。”他也覺得,宋代的更戍法還真有可取之處。

司馬安接着說道:“宋代之更戍法,使兵無常帥,帥無常師,這對防範將領因領一軍過久,而形成專權乃至尾大不掉的非常有效。而此法最大的弊端,是導致軍隊戰力大減。

若是以前,無論你如何改良,更戍法都難以避免軍隊戰力下降的弊端。但如今卻大不一樣,隨着六九式步槍的逐步裝備軍隊,我軍的作戰形式勢必因此改變,再不是象以前那樣,注重陣法配合,步騎協同等等。

槍兵的訓練,更加簡單,作戰時號令也大大簡化,只要士兵體能跟得上,能熟練操作槍支,基本上就行了。

如此,所謂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弊端,對戰鬥力影響也就不大了。也就是說,在宋代行不通的更戍法,到了我大秦,卻能把它的利發揮出來,而又能讓它弊降到最小。”

確實,熱兵器與冷兵器的作戰模式,有着巨大的差異;

冷兵器時代,沒有一兩年的訓練,只能算是烏合之衆。

熱兵器時代,無論是訓練還是指揮,其實都簡化了很多,受更戍法的弊端影響自然也就小。

“陛下,宋代以禁軍分駐京師與外郡,內外輪換,定期回駐京師,冠以駐泊、屯駐、就糧等名目。通常出戍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江南、淮南、兩浙、荊湖、川峽、廣東等地戍軍,以三年爲期輪換。

出戍邊遠條件惡劣地區的軍兵,以半年爲期輪換。朝廷臨時任命戍軍統兵將官,如此兵不知將,將不識兵,易於控制。

再看明代之京營,因長駐京城,久無戰事,糜爛不堪,空有二三十萬大軍,真有戰事卻不堪一擊。如果實行更戍法,內外輪換,如此對保持軍隊戰鬥力很大的幫助。”

秦牧說道:“如此內外輪換,耗費巨大,恐怕也難以長久施行。”

“陛下,主要是換將就可以了,至於士兵內外輪換,每次數量無須太多。南京駐軍,每三年輪換一至兩萬即可,如此便不至於所有京畿駐軍都不堪一擊。”

只要定期換將,連帶着把商人勾結將領的問題也解決了。

秦牧說道:“這樣吧,司馬先生先擬個詳細的章程出來,讓大臣們討論一下,看看還有沒有什麼補充的。”

“是,陛下。”

秦牧其實一直以爲,就小心防範着,在用將方面,都是搭配着用,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策,實行將領定期輪換,這是勢在必行的。

另外,一但戰爭平息,象蒙軻、馬永貞這些將領,肯定是要回南京的,不可能繼續讓他們“辛苦戍邊”。

司馬安接着說道:“陛下,隴右戰事已經平定,還請陛下早日班師回西京。一來,關中兵力過於空虛,讓人擔憂。二來下雪之後,後勤轉運越發困難,大軍長駐蘭州,會造成極大的負擔。”

能順利解決固始汗這個心腹大患,進軍青藏,不光是秦牧,所有大臣都大鬆了一口氣。

至於西域的準噶爾和河套的奇他特,隨着大雪降臨,這個時候再大舉興師討伐已經不現實。

西域其實秦牧並不太急,留幾年都沒關係,巴圖爾汗大肆摧毀葉爾羌汗國時期建的清真寺,強制當地百姓改信黃教,這點秦牧是樂見其成的,讓巴圖爾先折騰着也不錯。

至於河套的奇他特,秦牧也不打算再自己去征討。

馬永貞與蒙軻在漠南整編了近五萬蒙古兵馬,剿滅諾爾布後,總得找點事給他們幹,這五萬大軍得先找由頭拉出去征戰一兩年,由僉事官大力洗腦再說。

還有青藏的高一功,也會整編吐蕃各部青壯成軍,你平白無故的把這些青壯拉下高原,不好。做強盜還知道找個“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的理由呢。

討伐奇他特和巴圖爾就是不錯的理由。討伐完這兩個,再找其他敵人。

是以,解決固始汗之後,秦牧再帶幾萬大軍留在蘭州意義就不大了。

秦牧點頭道:“那司馬學士就安排一下班師的事宜吧。”

“是,陛下。”見皇帝沒有再遠征西域或河套之意,司馬安暗暗鬆了一口氣。

這次戰爭,事關國運,大秦開國未久,皇帝親征是必然的。

縱觀歷朝歷代開國之初的一兩代君主,一有大戰事多數選擇親征。這是因爲正統尚未深入人心,沒有幾個皇帝敢把幾十萬大軍交給一個將軍。

打輸了不用說,打贏了主帥的威望就蓋過皇帝,這種高功高震主的將領沒有幾個有好下場。

遇上李世民那樣的明君,李靖滅東突厥後,還得隱退過着幽居的生活,徐達也一樣,李文忠甚至差點進不了長城。

所以,開國之初把幾十萬大軍交給一個將領,幾乎是逼他們造反。秦牧這次親征,朝中大臣沒有過多反對,也正是這個道理。

不過司馬安擔心他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繼續親征河套或西域。見他從善如流,司馬安起身時不禁深深一拜。

秦牧突然想起一件事,又叫住他道:“司馬學士。”

“不知陛下還有何吩咐?”

“皇家蒙學之事,司馬凱主持得力,進展頗爲喜人,朕心甚慰,朕心甚尉吶!”

如果秦牧誇他,司馬安一定會戰戰兢兢,但誇他兒子,沒有什麼比這更讓司馬安更高興的了,只不過他不會表現出來而已:“陛下,犬子年輕魯莽,能爲陛下辦事,那是他莫大的福氣,陛下萬萬不可誇他,以免慣出他驕逸之性。”

“哈哈哈,這個朕倒不擔心,有司馬學士教導,朕相信他是知道進退的,這次的差事辦得確實好,朕總不能有功不賞。朕如今有個新的想法,想辦幾個專教數理化的學院,此事便一併交給司馬凱來辦吧。”

“數理化?”司馬安一臉疑惑,不知皇帝這又要唱哪出。

當然,皇帝不時冒出些新奇玩意來,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如果不是事涉兒子,他還懶得管這麼多呢。

關於工科人才培養,秦牧不打算再拖下去,但由於師資的缺乏,也不可能一次辦太多學院,先辦一兩個,以後再慢慢擴辦。

至於辦學的錢,秦牧不是崇禎,他要弄這點錢,絕不是什麼難事,現在皇家的產業中,光是香皂廠的收入,辦幾所學院都綽綽有餘了。

他是考慮到此事可能會遭到孔孟弟子的反對,所以才把司馬安拉來頂缸。

司馬安鬼精的人,自然想到了這種可能,但無論如何,讓兒子與皇帝綁在一起,對司馬安是有益的,所以他也就裝着不知:“陛下,若是覺得犬子可用,臣自然不敢反對,只是犬子年少無知,若是出了什麼差錯,只怕.........”

“好了,你不用擔心,能出什麼差錯?正因爲他年輕,才需要多多歷練,不是嗎?”

“是..........是的,陛下。”

ps:拜求月票,年度作品票,2015開始這幾天,無論是月票還是年度作品票,都是關鍵,再拜求票!請兄弟姐妹多多支持!

閱讀請。。

第18章 亂世匪蹤第857章 仁者愛人第226章 全城狂歡第89章 會昌千戶所第1133章 遠方的消息第429章 戰略武器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860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183章 洞庭煙雨醉鶯歌第940章 速度第49章 老馬識途第214章 口水大戰第1142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088章 快刀斬亂麻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293章 雲巧兒值六千萬兩第924章 李白的故鄉第1087章 被動主動第575章 血色浮空雲飛揚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934章 莫臥兒王朝第1096章 指鹿爲馬第1121章 冰凌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第763章 戰前閱兵(上)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第640章 募兵的疑慮第604章 多爾袞之死第189章 咱們吃煎餅,一直吃第845章 堂審(上)第97章 反,還是不反?第430章 孤城一片催戰雲第144章 有刺客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57章 快刀斬亂麻第384章 月下燈前第908章 大破鬼見愁關第1151章 啓發第395章 建個皇家書院吧第130章 大混戰(三)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462章 思想不能落後第493章 做了再說第695章 西班牙之野望第805章 白登嶺第223章 重設軍事體制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473章 古代的閱兵式第987章 皇帝突然變了第580章 落烏嶺遇鬼第274章 血戰中的小人物第413章 牡丹花下死第710章 潤物細無聲第570章 夜襲九連城第994章 外使覲見第78章 流言蜚語第62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第745章 梅子黃時雨第881章 他們會飛第1082章 爭分奪秒第982章 謀求駐軍第593章 南北之憂第801章 蘭州失守第689章 迷途的狼第259章 遺落戰境第740章 風暴在醞釀(二)第969章 佛光反擊第801章 蘭州失守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997章 秦淮夜話第92章 婚禮之變(3)第337章 四川攻略第477章 聲東擊西第353章 雨花臺下賊成擒第1137章 閃擊第845章 堂審(上)第457章 我的伍長第948章 二手武器第1156章 戰爭與平和第1055章 獲獎後第106章 煙花之惑第1051章 嫁妝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251章 南有嘉魚第298章 政治訛詐第574章 兵臨盛京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300章 四川大亂第787章 馬永貞的計策第750章 春風不度玉門關第1031章 湘妃上殿第949章 黑色第302章 風雨暗金陵第789章 滿城皆兵第201章 突破董小宛的心防第356章 殺人的理由第467章 女真後面是蒙古
第18章 亂世匪蹤第857章 仁者愛人第226章 全城狂歡第89章 會昌千戶所第1133章 遠方的消息第429章 戰略武器第586章 城下血戰第860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183章 洞庭煙雨醉鶯歌第940章 速度第49章 老馬識途第214章 口水大戰第1142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088章 快刀斬亂麻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293章 雲巧兒值六千萬兩第924章 李白的故鄉第1087章 被動主動第575章 血色浮空雲飛揚第984章 介入的理由第934章 莫臥兒王朝第1096章 指鹿爲馬第1121章 冰凌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第763章 戰前閱兵(上)第962章 扶不起的阿三第640章 募兵的疑慮第604章 多爾袞之死第189章 咱們吃煎餅,一直吃第845章 堂審(上)第97章 反,還是不反?第430章 孤城一片催戰雲第144章 有刺客第926章 海如風要挺進印度第161章 崇禎的陽謀第57章 快刀斬亂麻第384章 月下燈前第908章 大破鬼見愁關第1151章 啓發第395章 建個皇家書院吧第130章 大混戰(三)第244章 國之不亡,黨爭不斷第462章 思想不能落後第493章 做了再說第695章 西班牙之野望第805章 白登嶺第223章 重設軍事體制第929章 革囊渡河第473章 古代的閱兵式第987章 皇帝突然變了第580章 落烏嶺遇鬼第274章 血戰中的小人物第413章 牡丹花下死第710章 潤物細無聲第570章 夜襲九連城第994章 外使覲見第78章 流言蜚語第62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第745章 梅子黃時雨第881章 他們會飛第1082章 爭分奪秒第982章 謀求駐軍第593章 南北之憂第801章 蘭州失守第689章 迷途的狼第259章 遺落戰境第740章 風暴在醞釀(二)第969章 佛光反擊第801章 蘭州失守第314章 淪亡之因第1014章 懦弱者的怒火第997章 秦淮夜話第92章 婚禮之變(3)第337章 四川攻略第477章 聲東擊西第353章 雨花臺下賊成擒第1137章 閃擊第845章 堂審(上)第457章 我的伍長第948章 二手武器第1156章 戰爭與平和第1055章 獲獎後第106章 煙花之惑第1051章 嫁妝第933章 盛世華章第512章 東海艦隊第251章 南有嘉魚第298章 政治訛詐第574章 兵臨盛京第70章 李香君的錦囊妙計第300章 四川大亂第787章 馬永貞的計策第750章 春風不度玉門關第1031章 湘妃上殿第949章 黑色第302章 風雨暗金陵第789章 滿城皆兵第201章 突破董小宛的心防第356章 殺人的理由第467章 女真後面是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