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風口浪尖(三)

火辣辣的太陽灼烤着大地,地平線上一隊錦衣怒馬的隊伍正疾駛在荒涼的官道之上。鮮豔的旌旗、嚴整彪悍的護衛隊這一切都是爲了守護隊伍中央的一兩乳白色的馬車。馬車中坐着的正是我們的首相大人孫露。只見孫露身着一身紫色常服正倚在馬車的牛皮坐塌上看着車外飛馳而過的風景。那日她在內閣召開完緊急會議安排完各部的工作後便即刻起程趕赴災區視察了。與她一同前來的還有吏部尚書史可法和禮部左侍郎陳子龍。

外頭雖然是豔陽高照可裡頭卻陰涼得很,看似不大的馬車其內部卻很寬敞。就算是六人一同乘坐也不會覺得擁擠。更別說馬車上要裝了最新研製的避震器,因此就算是在普通的官道上行駛也不會象其他馬車那樣把人顛得五臟六腑都差點吐出來。有了如此舒適的馬車使得孫露等人免受了不少旅途顛簸之苦。從南京到開封旅途雖是遙遠但有孫露這麼個妙齡女郎相伴旅途卻也不顯得寂寞。要知道史可法和陳子龍可都是當世博學多才的鴻儒。一番借引經據典、古喻今的評析時世讓孫露感觸頗深。而孫露又是“雜學”廣泛天文、地理、科學、藝術等等都有涉獵。加之孫露一向本着在天文學家的面前談政治,在政治家面前談科學,在科學家面前談商業的原則進行“學術交流”。再加上其對中國歷史和世界史的認識比之在坐的兩人要系統完整的多。因此在交談當中孫露特殊的切入點總能讓史、陳二人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這麼一來二去之後現在的史可法和陳子龍對他們的首相大人可是刮目相看的很啊。

孫露對於歐洲歷史的簡述更是讓陳子龍打開眼界。雖然身處隆武內閣已經兩年有餘,但他卻從未有機會同孫露如此近距離輕鬆的交談過。孫露談笑風生的風度以及廣博的知識都讓陳子龍驚訝不已。因爲在此之前在陳子龍等人的心目中孫露一直只是一個粗通文墨,懂些奇門歪道的武將罷了。卻沒想到眼前這女子各國曆史也有如此深厚的瞭解。陳子龍今天還是第一次如此係統的認識四方衆夷的歷史。比起世面上流傳的地理雜記、獵奇小說和紅毛傳教士的介紹來。孫露親自口述的歷史更具有連貫性。從漢朝與匈奴之戰,到匈奴西遷大秦(羅馬)帝國崩潰。從蒙古西征到後來南宋的覆滅。從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3000人馬征服明朝的大計到後來英西加萊海戰。好象冥冥中就有一根看不見的繩子將東西方的歷史串聯了起來。三人一路這麼天南地北的海侃下來也解了不少煩悶。

然而進入豫東重災區後陳子龍就再也沒見過孫露露笑容。她的臉龐始終都繃得緊緊的。就象現在的孫露眼見着洪水過後四周一片淒涼的情景她那雙黛眉不由又緊緊鎖在了一起。於是陳子龍不禁側了側身子安慰道:“首相大人,事已至此也就不必過於傷心。畢竟朝廷已經盡力了。”

孫露聽罷這才收會了心思感嘆道:“咳,這開封在歷史上無論是人爲還是天災都多次決口過。我們在進攻開封時忽略了靼子會狗急跳牆炸堤壩放水淹開封。因此百姓遭此大難我等也難辭其糾啊。百姓們現在一定心痛不已吧。”

“首相大人過慮了,從我們這些天視察下來的結果看來各地地方官府救治難民都很及時啊。說實話我朝還沒有過如此迅速細緻的救護過百姓呢。首相大人這次的表現堪比古時管仲等良相啊。”一旁的史可法也跟着附和道。這點他倒沒有故意奉承孫露。若是在以前正義凜然士大夫們不在朝堂之上爭論個十天半個月是難以拿出一個切實有效的方案的。因此以明朝低效率的官僚作風要象現在這樣迅速作出應急措施幾乎是難以想象的。

“救助百姓是我們這些臣子理所當然的職責沒什麼好誇耀的。可是別忘了朝廷還向老百姓和天下的士子們承諾過五年計劃啊。如今河南等地突遭此劫,三年的心血頃刻盡毀。朝廷這次要想兌現這五年之約還真是任重而道遠啊。”孫露擺了擺手道。

史可法和陳子龍聽孫露這麼一說不由也低下了頭。是啊,這次的洪災不但毀去了河南等地剛剛恢復生機的農業。同樣也耗費了國庫大量的銀錢。以現在的情況想要兌現當年的“五年計劃”確實異常的困難。於是史可法清咳了一聲開解道:“首相大人多心了。如今朝廷能安然挺過這次的難關已經是祖宗保佑了。相信百姓們一定會理解朝廷的難處。再說朝廷這些年所使的良政也是有目共睹的。這麼說來也不算是朝廷失約啊。”

“是啊,況且這次各地商業協會都捐助了不少錢糧用來救災。不少鉅商還認購了那‘國債’。這還多虧了首相大人出馬才能如此順利的讓商賈們出錢出力以助朝廷呢。”陳子龍也跟着接口道。那日召開緊急會議時所有的大臣都爲救災錢款傷透了腦筋。然而孫露卻自信的當衆保證說會在三天之內籌集到救災所需的錢款。並提出發行國債的計劃。一開始有些人還懷疑過孫露是否真的能在三天之內籌集到上千萬的款項。然而當三天後孫露將價值二千多萬元的錢糧擺在衆人面前時便不再有人敢懷疑我們孫首相的能力了。

其實陳子龍到現在都沒搞明白孫露是怎樣籌到如此多的錢的。難道真的是因爲孫露身爲商業協會的總會長那些商賈們對她就惟命是從。說給錢就給錢,說給糧就給糧嗎?還有那“國債”咋一看起來有點象以前朝廷印發的“寶鈔”。但又有所不同好象還涉及到“債券股”什麼的。陳子龍實在搞不懂那些商賈們的東西。但他知道一點那就是眼前這女人動動嘴皮子就能誆來金山銀山。可算得上是大明名副其實的財神。光憑這點說她是良相一點都不爲過。

孫露一聽陳子龍提起了國債臉上不禁閃過了一絲詭異的笑。三天內籌集到二千多萬元錢糧的背後是什麼。只有孫露自己心裡清楚。卻聽她從容的一笑回答道:“那裡,所謂國債,國債。就是國家欠的債。終究是要還的。這事我們還是以後再談吧。陳大人,不知禮部這次發給德川幕府的國書準備得怎樣了?”

“首相大人請放心。朱侍郎他們一定會準時按照大人的要求發去國書給德川幕府的。”陳子龍恭敬的回答道。在內閣會議上當衆位大臣們得知荷蘭人和倭人一同走私槍支火炮給滿清後無不憤慨不已。但憤怒歸憤怒,史可法等人始終認爲現在朝廷應該採取隱忍的態度。待到平定中原之後再給倭人和紅毛夷來個秋後總算帳。可孫露卻當場做出了一個令人詫異的決定。她要求禮部即刻準備一份國書發往倭國。

這份國書一方面斥責德川幕府身爲大明藩屬國未能約束本國百姓私通靼虜走私軍火。要求其交出首犯永泰次郎,驅逐駐倭國的所有荷蘭人。以及賠償明國戰爭損失費300萬兩白銀。另一方面還敦促德川幕府遵照《東印度羣島貿易聯合聲明》所示“開國通商”。開放下田,箱館兩港通商,明國國民可在通商口岸租地自行建樓。並要求在長崎設立明國大使館。規定明國國民在倭國無論所犯何罪均得交由明國大使館自行處理等等條款。若說這前面幾條還算在情理之中。可後面幾條就連陳子龍自己看看都覺得有些無理取鬧。那德川幕府能同意嗎?!

還未等陳子龍開口詢問。一旁的史可法卻也忍不住率先向孫露問道:“首相大人,這次的國書是不是寫得苛刻了些。大明對於藩屬國一向以和爲貴,以德服人。從未有過向藩屬國所要賠償的事情。以屬下看斥責一下就算了。至於那銀兩和開國通商就算了吧。那德川幕府頒佈鎖國令也有幾十年了怕是不會同意的吧。”

“是啊,首相大人。這倭國在名義上雖是大明的藩屬國。但兩國之間也發生過多次戰爭。壬申之戰後兩國更是交惡不斷。後又有倭寇不斷滋擾我大明東南沿海。朝廷這次以宗主國的身份斥責於它恐怕不會有什麼效果。”陳子龍怕孫露不瞭解倭國同明國的實際關係連忙補充道。另一方面他和史可法一樣也覺得大明身爲宗主國向藩屬國索要銀兩是有失天朝風範的。畢竟按照原有的朝貢體系宗主國就是一家之長,要有身爲家長的氣度。要向藩屬國顯示其的德政與富庶。

孫露看着兩人的態度不禁在心中莞爾一笑。心想:苛刻?後面還有更苛刻的呢。現在的孫露還真怕德川家光那隻縮頭烏龜答就此應了這次開出的條件。於是她坦然的回答道:“本相原本就沒指望德川家光同意啊。”

孫露的一席話讓陳子龍和史可法驚訝得面面相窺起來。難道首相大人還有進一步的措施嗎?該不會是想興師問罪於東瀛吧。這個時候還出兵藩屬國是不是太兒戲了些啊。越想越覺得心驚膽戰的兩人剛想進一步探聽孫露的口風時馬車忽然停了下來。車外穿來了一陣莊嚴的號角聲。孫露等人此行的目的地終於到了。只見孫露衝着二人從容的一笑道:“兩位大人下車吧。可別讓大家久等了。”

當孫露和史可法、陳子龍下車時外面的大道上早已熱鬧非凡了。官道兩旁站着一排整齊的衛兵將四周圍觀的百姓隔離了開來。這些百姓都是在聽說有大官要來視察後自發前來看熱鬧的。與其說他們是來迎接京城來的大老爺。不如說是想看看那個傳說中的女首相究竟張什麼樣子。於是在一片好奇目光的注視下孫露友好的揮手朝衆人打了個招呼。這一特殊的舉動立刻便引來了四周百姓一片起鬨般的歡呼聲。

只見一旁身着戎裝的王興帶領着部分軍官以及開封附近的大小官員一同上前迎接道:“帝國第一軍團軍團長王興帶領開封文武官員參見首相大人。”

“諸位將軍大人免禮吧,”孫露極有風度的迴應道:“本相這次代表朝廷前來視察河南救災事宜。大家還是免了那些虛禮一切從簡吧。”

此時卻見王興一咬牙跪地請罪道:“司令你處罰我吧。都是我這軍長無能打開封城打了那麼久。又讓靼子炸了河堤,讓鄉親們遭瞭如此大的罪。”

孫露見罷眉毛一挑大聲呵斥道:“王興你這是幹什麼。還不快給我站起來!有這個精力下跪不如上河堤隨將士們多背幾個沙包。不如去江北多殺幾個靼子呢。要說有責任那也是我孫露的責任。我本想關門打狗的。每想那狗靼子卻狗急跳牆了!在此我孫露向各位鄉親們請罪了。”說罷孫露對着周圍的百姓就是深深一揖。

底下的老百姓見狀連忙全體跪了下來連聲告謝口稱孫露爲青天大老爺。眼看着這架勢孫露的眉頭不由一皺回頭看了看一旁陪同的官員。心想這該不會是他們事先安排好的吧。果然那些官員們各個都面露喜色。看來還真是來唬自己高興的呢。這也難怪那些剛剛上任的地方縣官們各個都希望能在首相面前有所表現以求得到首相大人的賞識。如今這麼好的表現機會他們又怎能放棄呢。孫露在心中嘆了口氣上前親自扶起了幾個百姓大聲說道:“鄉親們,都快起來吧。我本來就愧對你們了。如何能再受你們一跪啊!”

孫露這麼一扶一旁的老爺們見狀便順着杆兒往上爬起來,也跟着將老百姓一一扶起。這下週圍口稱青天的聲音卻更爲響亮了。受寵若驚的老百姓們歡欣鼓舞着將孫露等人簇擁向了朱仙鎮的大本營走去。眼看着那些老百姓質樸的表情孫露心中不由一陣的感嘆。

一路上孫露詳細的問訊了開封周圍各縣的受災情況。不知不覺中很快就來到了朱仙鎮的難民營。比起幾天這裡顯然整潔了許多。一旁剛剛上任沒多久的杞縣縣令帶着孫露等人蔘觀了糧倉、粥廠、醫院等等衆多設施。就在此時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孫露的身後響起了:“孫姐兒。”

孫露猛的一回頭,只見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了她的眼前。只聽她驚喜的叫道:“鳳兒,原來是你啊。”

【……】@!!

()

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17節 國會(一)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第34節 戰敗者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25節 大投資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21節 山海關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35節 仲夏之夜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16節 分歧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30節 歐洲之行第4節 公試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13節 巾幗英雄161 多爾袞錦袍藏書信多爾博救父忙點兵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一節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三十七節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46節 結束與開始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2節 貿易與私掠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八節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21節 支援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17節 暗戰(三)第二十一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二節第38節 兩京風雲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23節 君與臣(上)第4節 狗熊?英雄?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26節 虎狼之師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16節 前夜(上)第八節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10節 江左諸府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31節 蜀中大西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34節 百舸爭流第二十三節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三十七節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44節 蕙露軒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
第1節 帝都風雲(一)第17節 國會(一)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第34節 戰敗者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21節 徐州雪夜(上)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16節 紅夷橫行黃金海岸使團終抵第勒尼安第25節 大投資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21節 山海關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35節 仲夏之夜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16節 分歧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30節 歐洲之行第4節 公試第290節 病榻前禹軒動真情 聞挑釁楊太爺訓女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13節 巾幗英雄161 多爾袞錦袍藏書信多爾博救父忙點兵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一節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三十七節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46節 結束與開始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151 察哈爾求援中華朝李定國進抵葉爾羌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282節 韃靼衆部連手結盟 蘇赫巴魯算盤落空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2節 貿易與私掠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八節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21節 支援67 臻盛世奧斯曼稱雄中西使共遊蘇伊士第17節 暗戰(三)第二十一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二節第38節 兩京風雲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23節 君與臣(上)第4節 狗熊?英雄?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26節 虎狼之師第307節 定協約華俄定疆域 復皇命世澤勸好友第16節 前夜(上)第八節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58 南安普敦龍困淺灘市長衙門親王赴會第10節 江左諸府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259節 黃首相試探繼承權 鎮海公言明國會意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31節 蜀中大西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132 吃一箭紅毛長一智憂出路九酋嘆現狀第349節 欽差邸所互論案情 馮貴夜見粵國夫人第337節 接風宴百官互試探 攔馬車主事告密情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34節 百舸爭流第二十三節第14節 歷史的界線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18節 再戰松山(中)第308節 阿曼灣中奧軍對峙 拉克沙中英軍遭遇第三十七節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44節 蕙露軒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