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爲解分歧羣策羣力各抒己見實業方略

雖說夏日的腳步尚未臨近,酷熱的天氣卻已在五月的南京初顯猙容了。不過對於香江商業協會上層的老爺們來說,國會的情況遠比窗外炎熱的天氣更能炙烤人的精神。事實上,打從這一屆國會召開之日起與香江商業協會有關幾項重要議案便接二連三地被國會否定。從未在國會上遇到任何阻撓的嶺南財閥們自然是咽不下這口氣。因而在中途休會期間,商業協會一邊以堅決地態度力挺這幾項爭議頗大的議案,另一邊則在私下裡利誘拉攏。然而這錢是花不少,人情也沒少賣,可得到的效果卻是相差甚遠。甚至目前的情況比之第一輪國會之時還差了不少。面對如此差強人意的結果,商業協會上層在處罰了相關責任人之後,商業協會在京城的所有骨幹也在第一時刻齊聚在總號議事堂之中。

相比那日會見荷蘭使節時的目中無人,此時此刻在坐的商業協會骨幹的囂張氣焰早已被國會上的連續打擊消磨掉了不少。不過雖然傲氣被收斂了起來,但心理上的盛氣凌人,卻讓絕大多數的財閥在會議上並沒有反省商業協會本身的問題。只聽他們忿忿不平地抱怨道:“這次的事情完全都是那些西北來的土包子害的!”

“是啊,國會召開之前咱們也給了不少好處給他們。卻不想在關鍵時刻,這幫白眼狼竟然敢反水!”

“哼,我早就說了嘛。那些北佬根本靠不住。早知如此,北方議席就應該以商業協會爲主。而不應該搞什麼北人治北,把議席分給那些牆頭草。”

“就是,真不知道去北方的那幫傢伙在當地究竟是如何發展復興黨的。都已經入了黨在國會上竟然還會向本黨所提議案投反對票。真滑天下之大稽。如此反覆無常之輩,早該開除出籍了!”

眼看着底下的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抱怨不斷,坐在首位的楊開泰臉色也像那打了霜的茄子一般。其實他本人此刻又何嘗不想罵娘。但事已至此就算罵娘也是於事無補。而今西北的議員儼然已同江南的那幫子人達成了一氣。香江商業協會卻就算是有再大的委屈也說不出口,更不可能爲了之前的那些“地下交易”跑去向女皇哭訴。於是抱定打落了牙齒往肚子裡咽的楊開泰在心中暗自長嘆了一聲之後,清了清嗓子向衆人示意道:“諸位請靜一靜。事已至此,抱怨這,抱怨那,都不過是馬後炮而已。今日老夫招諸位前來議事堂就是希望諸位能拋棄前嫌,同心協力找出辦法,好讓商業協會渡過眼前的危機。”

“恩,老會長所言極是。此次,西北議員在國會上的表現,既是出乎咱們的意料,同樣又是早在意料之中的事。”坐在一旁的陳家明跟着附和道。眼見先前還七嘴八舌,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他便跟着掃了一眼衆人開口道:“正如諸位剛纔所言,無論是復興黨還是商業協會本身其在北方的黨員與會員的立場均顯得極不穩定。不過就我個人看來,復興黨和商業協會這些年在北方的發展方向與手段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在北方發展當然就要入鄉隨俗。如果商業協會到了北方卻還一味地重用南人,非但會影響商業協會內部的團結。同樣也不利於商業協會在北方的發展。”

“可是陳總督,現在北人不可靠纔是不爭的事實啊!”一個財閥忍不住插口道。毫無疑問國會之事已經讓不少財閥對北方人產生了不信任感。

然而陳家明卻不以爲意的說道:“所謂北人不可靠,說起來也是商業協會未曾顧及北方民心感受的結果。冷靜想來類似的問題沿海諸省、商業協會內部也曾有過,卻爲何從未在之前的國會上爆發過。那是因爲以前我們在向國會提議案事先往往都會與相應的勢力進行協商。故而當議案被正式提交國會之時便不會再受到什麼阻力。可這一次所涉及的諸多議案在國會之前顯然都沒有同北方勢力通過氣。也難怪別人會在國會上向我們大聲說不了。”

陳家明的一席話說得在場的衆人當即就沒了氣焰。就算有的人在心裡覺得不服氣,卻也礙於陳家明的威勢,不敢開口辯駁。見此情形,楊開泰卻顯得十分滿意。說起來這些年隨這香江商業協會的不斷擴張,底下的那幫董事、股東也變得越發桀驁起來。除了將入古稀之年的楊開泰外,商業協會之中實在是缺少一個能壓得住場面的人。而此次陳家明的到來無疑是爲楊開泰減輕一大部分的擔子。若非陳家明目前身負南洋總督的要職,楊開泰甚至都有了就此退位將權杖交給自己這個女婿的打算。

不過姑且不論這個打算能否實現,對於楊開泰來說眼前首要的大事就是解決國會上的糾紛。想到這裡楊開泰回頭便向陳家明問道:“家明,那依你看來要如何解決國會上的死結?畢竟老是那麼僵持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啊。”

“老會長所言甚是。一味爲了面子而賭氣,到最後誰都撈不到好處。在下雖不是議員,但是作爲一個局外人,在下還是想勸諸位一句。退一步海闊天空啊。”陳家明向衆人勸慰道。

“退一步?大人的意思是要我等向那些北佬低頭嗎?”一個財閥不服氣的反問道。

“不,在下是建議諸位‘生財’,和氣生財。”陳家明意味深長的說道。

“可是,連《殖民法》都被否決了,叫我們如何生財!”

“是啊,總不成爲了和氣,讓我等破財吧。”

“對,咱們還沒同那些北佬算之前的欠帳呢。這到好,又讓他們佔了個便宜!”

面對衆人衆說紛紜的抱怨,陳家明依舊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卻見他微微一挑眉毛反問道:“諸位真要是肯在國會上退一步,到時候誰佔誰便宜還不知曉呢。從前沒有《殖民法》我們還不是照樣縱橫四海。同樣的商業協會在西北地區也有着不少投資。西北諸省能得到的好處,商業協會同樣也能分到一杯羹。既然如此又爲何要執着於非此即彼呢。”

陳家明的話音剛落,先前還一副水火不容模樣的財閥們立即就變得猶豫了起來。於是在沉默了半晌之後,其中一箇中年財閥帶頭試探着問道:“那依照大人的意思我等在國會上該如何退這一步呢?”

面對着眼前一雙雙期盼而又帶着幾分疑惑的眼睛,陳家明神定氣閒地從懷裡取出了一份文書,向衆人一字一頓的展示道:“諸位可以在之後的國會上提出這份《西北實業方略》。”

“《西北實業方略》!”

會賢閣之中,一干西北議員正以同樣驚訝的表情看着眼前一份藍色摺子。這摺子並不算厚,封面也並不起眼,然而卻在第一時刻便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眼球。而它的持有者,喬承雲則以興奮的口吻向衆人介紹道:“不錯,正是這份《西北實業方略》。衆所周知,此次南北議員之所以會在國會上分歧不斷。最主要的一條原因就是出於對朝廷在南北兩地開發政策上存有不滿。而這份《西北實業方略》正是爲我等西北諸省量身定做的。其中涉及的諸多條款都直接關係到西北地區的切身利益。可以說絲毫都不會比《殖民法》來得遜色。如果此項議案能在國會上被通過的話,那我們就不用再但心沿海商業協會財閥會利用《殖民法》來西北鑽空子了。”

“啥,真有這麼好?”

“那如果這《西北實業方略》能被通過的話,那俺們陝甘地區持槍的規矩能更鬆些嗎?”

“是啊,朝廷會否向我等的省份下發更多的專款?”

耳聽喬承雲將《西北實業方略》介紹得如此誘人,在場的西北議員一個個都跟着躍躍欲試起來了。然而就在喬承雲想要解答衆人的疑問之時,卻聽一旁的嚴員外冷不丁地就插口反問道:“喬莊主的這份《西北實業方略》究竟從何而來?莫不是從靈谷寺上香求來的吧。”

面對嚴員外話裡有話的質問,喬承雲卻顯得十分坦然。卻見他當即就如實地回答道:“嚴員外,這《西北實業方略》並不是出於在下之手。乃是南洋陳總督交給在下的。”

衆人一聽此方略出自南洋總督之手,眼神中立刻就流露出了警惕的目光。陳家明的身份,以及他與香江商業協會的關係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由這樣一個特殊人物所撰寫的所謂方略真的會是在爲西北諸省着想嗎?還是說嶺南的財閥們又在謀劃什麼新陰謀了。總之在衆人眼中不管怎樣眼前的這份《西北實業方略》都是有問題的。

而面對衆人急轉直下的態度,喬承雲當即跟着解釋道:“陳總督的身份諸位想必都不陌生。但是並不能因爲他與香江商業協會的特殊關係而懷疑陳總督在這件事情上的誠意。我在此可以我的人格保證,陳總督提出《西北實業方略》完全就是爲了帝國着想。而不是出於其私人的利益。這是打破目前僵持的最佳方法。諸位請先拋棄成見,以國事爲重吧。”

“喬莊主,老夫並不懷疑你的人格。至於陳總督嘛。喬莊主可知他在南洋有個綽號,叫馬六甲之狐。老夫很難保證這個狡猾如狐狸一般的男人,不會是下好了誘餌等咱們往裡頭鑽。”嚴員外不置可否的說道。而他這番話語也立即就得到在場議員們的一致附和。畢竟在這種敏感的時期,誰都怕在這個時候被人從身後捅刀子。

然而就在衆人對喬承雲和《西北實業方略》將信將疑之時,卻聽門外忽然響起了一個英氣勃勃的聲音道:“諸位既然不信任陳總督,那可否信一下在下這個議長呢?”

這個聽上去略帶熟識的聲音讓在場的衆人齊刷刷地就將目光投向了門外。卻見門口站着的赫然就是一席藏青長袍的王夫之。而先前還陷入被動之中的喬承雲則像是看到了救星似的趕忙上前行禮道:“王議長,您怎麼來了?”

“在下剛剛纔拜訪過陳議長,聽喬議員你正在這裡同西北的議員商討《西北實業方略》一事。所以在下也就跑來湊湊熱鬧了。”王夫之禮貌的回禮道。可他與喬成雲的一唱一當卻直看得一旁的衆人一頭霧水。只見那嚴員外當即就上前向王夫之疑惑的問道:“王議長,您這究竟是怎麼一會事呢?”

“嚴議員,其此事十分簡單。不錯,這《西北實業方略》確實是陳總督交給喬議員。不過此項方略卻是復興黨的陳議長與在下一同起草的。”王夫之微笑着解釋到。

“您是說這方略是您和陳議長一同撰寫呢?”嚴員外略帶狐疑的求證道。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眼前這份《西北實業方略》還真是成分複雜呢。

“那裡,說起來此方略的真正撰寫者應該是在場的諸位。衆所周知,此次國會之上來自各地的議員在議案上都有着許多不同的見解。而內閣在之前的議案之中也沒有充分顧及到西北諸省的名義。因此陳議長在與在下商量之後決定將諸位之前在國會上提出的諸多看法收集起來,再根據帝國目前的實際情況起草了這份《西北實業方略》。希望能以此補足朝廷在西北方面的諸多缺失。當然由於時間緊迫,有些內容可能還有不足之處。故爾陳總督纔將方略交給了喬議員。希望諸位能對此份方略多提建議。”王夫之以謙遜的口吻說道。

或許是因爲王夫之乃是東林魁首又是國會議長,亦或許是出於他本人魅力。總之王夫之的這番話語徹底打消了衆人對《西北實業方略》的種種疑慮。就算是嚴員外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得不隨大流地開始認真審視起面前的這份摺子來。毫無疑問,就內容上來說《西北實業方略》確實是一份充滿誘惑的摺子。於是在不知不覺之中,衆人很快就沉浸在了其中各抒己見,一直暢談到了深夜都不肯散去。

見此情景,喬承雲即是欣慰,同時也欽佩王夫之等人的審時度勢,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就草擬出一份這麼有力的議案來。想到這裡喬承雲不由向一旁的王夫之低聲歎服道:“王議長,你們可真了不起。竟能想出如此妙計妥善處理國會的分歧。”

然而這一次,王夫之卻微笑着糾正道:“喬議員看來你是誤會了。想出用制定《西北實業方略》來緩解國會矛盾的人,並不是在下和陳議長。而是給你方略的陳總督。不可否認,陳總督雖不身處國會,卻比你我這些國會議員更瞭解國會呢。”

【……127爲解分歧羣策羣力 各抒己見實業方略 文字更新最快……】@!!

()

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第十五節第5節 科舉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三十七節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10節 遼東戰報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12節 驚變(三)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12節 首相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8節 盛宴(三)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二十八節第11節 石柱義莊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17節 國會(一)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7節 銅錢第5節 溼牛皮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38節 巨獸第40節 對馬基地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28節 天下之法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47節 開封之戰(一)第四十五節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6節 義塾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第2節 魯冀防線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9節 蘇州織工第14節 農村公社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34節 歸德之戰第十一節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10節 驚變(一)第23節 鄭家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二十九節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25節 孟津渡口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22節 燕京騷亂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九節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15節 關中日落第5節 溼牛皮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
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第十五節第5節 科舉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三十七節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10節 遼東戰報第217節 納新術中西學互補 科學院女皇解衆疑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262節 回皇女夫之巧解圍 爲皇家宗羲擬新法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12節 驚變(三)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12節 首相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8節 盛宴(三)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324節 上年報內閣備對帳 聞報告女皇議流民第二十八節第11節 石柱義莊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第17節 國會(一)第221節 倒幕武士以下克上 李耀鬥部以逸待勞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7節 銅錢第5節 溼牛皮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374節 剿匪幫官軍平東北 升少將夏完淳面聖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38節 巨獸第40節 對馬基地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28節 天下之法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255節 走末路島津擔責任 赴長崎紫軒當欽差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47節 開封之戰(一)第四十五節第222節 排外運動殺戮四起 伊藤仁齋巧柬藩主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90 睹龍艦倭朝懷鬼胎入絕境荷蘭議投降第6節 義塾191 朝王宮島津說君臣燕京城田川聽佛經第2節 魯冀防線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9節 蘇州織工第14節 農村公社第301節 下賭注英軍傾巢出 擬計劃海盜對海盜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152 吳三桂進駐阿爾泰劉宗亮緊咬準葛爾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34節 歸德之戰第十一節173 女皇駕臨蒙古草原小皇女御駕惹是非第230節 論朝鮮兩臣定計策 爲草案說客防黃府第10節 驚變(一)第23節 鄭家第36節 洛陽之戰(一)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第二十九節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25節 孟津渡口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296節 遊南京英夷大開眼 聞下落公爵訪博士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13節 血染東直門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第22節 燕京騷亂第2節 貿易與私掠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376節 玻意爾書信聊中華 聽介紹洛克談看法 黑色柳丁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167 入軍校皇子初長成論預言君臣議時世第260節 借修法儒道首爭鋒 關國事皇子收報紙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九節108 爲謀權東林起紛爭受牽制復興心生惱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15節 關中日落第5節 溼牛皮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第15節 東暖閣衆勳釋兵權慶功宴女皇賜王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