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

“大人,不好啦。中華軍又開始登陸啦。”福岡城上,一名小校神色的慌張地向守將中村秀夫報告道。藉着晴朗的月色,城頭上的守軍輕而易舉地就能將底下的沙灘上的情況一覽無餘。卻見就在中華軍白天登陸海域,一艘艘滿載着兵員的平底船正順着潮水,在護衛艦和炮艇的掩護下緩緩靠近灘塗。如此架勢讓剛剛從白天攻勢中喘口氣的福岡守軍神經又爲之緊張起來。

“本部那裡還沒消息嗎?”在確定敵方確實是在夜間發起進攻後,中村秀夫急切地詢問道。

“回大人,暫時還沒有回覆。不過想必援軍現在一定是在披星戴月着趕來這裡吧。只要我們這裡堅持過這一晚,相信戰局一定就會出現轉機的。”一旁的下屬趕忙回答道。

“堅持過這一晚?但願吧。”中村秀夫猶豫了一下苦笑道。面對實力強勁的中華軍,一向以鎮定沉穩著稱的他此刻卻也忍不住在心中萌生了一種難以掩蓋的憂慮與焦躁。兵臨城下的恐懼讓他逐漸喪失了穩定而又出色的判斷力。急切地想要阻止對方意圖的中村秀夫隨即下令道:“傳令鐵炮隊出擊!務必要將來犯之敵給我趕下海去!”

正當中村秀夫決定開出他的守城部隊阻擊中華軍的登陸部隊之時,在福岡城另一端的周防灘上,第六野戰師的突擊部隊亦在偷偷藉着月色接近福岡在右翼的外圍據點。由於此刻福岡守軍的注意力正被玄海灘上佯裝的登陸的中華軍所吸引。因此突擊部隊的整個登陸過程進行得還算是順利。

當東邊的海平面逐漸泛亮,福岡的西北角也響起一連串槍炮的轟鳴聲之時,突擊隊的終於先頭艇在海灣峭壁上的一條狹窄的石徑下登陸。輕裝上陣的士兵熟練地爬上了陡坡。不等陡坡上的倭兵發出警報,他們就迎來了中華軍突擊隊犀利的白刃戰。與此同時,爲了爭取時間,讓後續部隊儘快登陸。那些剛剛裝載完突擊隊的小艇立即掉轉了船頭回去接應後續的部隊登陸。待到東方的曙光初露端跡之時,周防灘上已然聚集了將近三千餘人,並在已能看到福岡城的地方迅速組成了戰鬥隊形。

就在突擊隊出色地完成他們的使命之時,另一邊的玄海灘上中倭兩軍的戰鬥也早已陷入了白熱化之中。憑藉着在火炮上的優勢,中華軍幾乎將下城轟成了廢墟,就連距離較遠的福岡主城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失。然而,福岡城方面同樣也是不甘示弱。雖然火炮的數量不及中華軍,但靠着地利上優勢,福岡城也讓中華軍在這次登陸中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然而就在福岡辛苦應付從正面進攻的中華軍之時,一陣猛烈的炮轟打斷了他們的苦戰。

意識到後背遭襲的福岡守軍立即就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如果說福岡守軍之前高昂的士氣與兇悍的作風是源於武士道精神,以及對援軍的期待的話。那此刻眼見防線如此輕而易舉地被突破,福岡守軍的最後一絲希望算是徹底破滅了。

與此同時,作爲遠征軍指揮官的李耀鬥也與艦隊提督施琅一同踏上了九州的海灘。雖然而今的李耀鬥已經官拜中將,但他依舊保持着當年身先士卒的習慣。在他看來沒有比前線的硝煙更能讓一個武將心情舒暢的東西了。卻見此時的他雙手抱臂得意的說道:“施將軍,看來今天的午餐我們可以在福岡城的城頭享用了。”

如果換做其他將領說這樣的話,施琅一定會覺得此人太過輕浮。然而這樣的話在李耀斗的口中帶着一股子豪邁的味道。因爲李耀鬥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剛烈而又不羈,那些文鄒鄒的客套話在他嘴裡反倒會給人以虛僞的感覺。事實上,此刻施琅本人也有些心情激昂。只見他微微揚起了頭附和道:“是啊,真沒想到福岡的防線會如此快地就崩潰。”

“不過,你我同時都想到了破敵之法不是嗎?”李耀鬥回頭自信的反問道。原來昨天在甲板上李耀鬥與施琅不約而同地都在自己的手上寫下了“聲東擊西”四個字。於是一拍即和之下,兩人立即就着手導演了這場月夜突襲。此刻眼見計劃成功,兩人自然都是得意洋洋。之前的隔閡也隨之煙消雲散了。

“也算是英雄所見略同吧。”施琅裂嘴一笑道。若論張狂,施琅在海軍部中的名聲可絲毫不遜於李耀鬥。

“施將軍,你說咱們接下來該怎麼辦?”李耀鬥跟着問道。

“那還用說,當然是直搗黃龍,跳過中間的各個據點,直接進攻叛軍大營熊本。屆時,我會率領艦隊在八代海與將軍會師。”施琅不假思索地說道。

眼施琅的見解再次與自己不謀而合,李耀鬥當即伸出手道:“那好,咱就比一比,看誰先到熊本取下賊首島津人頭吧。”

“就這麼辦!”施琅會意地一笑,與李耀鬥擊掌爲誓道。

相比中華軍在九州島上乾淨利落的攻勢,正在帝都南京審理的皇室遇刺案,卻依舊像是陷在泥沼之中一般進程緩慢。這一日在聽取了一上午的控辯舌戰之後,陪審團的成員們照例還是在大理寺的偏廳中享用了自己的午餐。

不可否認,除了沒有水酒之外這算得上是一桌頗爲豐盛的餐宴了。然而此刻圍坐在圓桌周圍的陪審團成員,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見他們一邊吃着飯,一邊則對剛纔的庭審進行着激烈的討論。這固然是因爲中國人本就有在飯桌上談事的習慣。也是依照中華帝國的法律,陪審團成員在案件審理期間是不允許將案件審理的內容透露給外人的。因此對於在場諸位陪審員來說,這短短的兩個時辰休息空隙或許是他們最理想的討論案情的時間。

“在下認爲,我等現在是作出決斷的時候了。再拖下去的話對這樁案件只能是百弊而無一利。”飯桌上,一個身着青袍的男子果斷地建議道。此人便是南京商學院的院長李光先。作爲陪審團中最年輕的一個成員,李光先向來都是一個“速戰派”。因爲在他看來,皇室遇刺一案在朝廷決定出兵倭國、並在京師展開公審之時就已經定下了最基本的基調。即對外“徵倭”爲皇夫報仇,對內公審以教百姓。如果是這樣的話,只要依照帝國的律法行事。那就是最高效的做法。根本沒有必要在細節上如此較真。

不過坐在李光先對面的吳偉業顯然並不這麼想。曾經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家”的他對正統觀念極其堅持。在他看來此案涉及的嫌犯都是十惡不赦之徒。如果不能梟首示衆,則天理得不到伸張。眼見李光先建議衆人快下決斷,他當即便擡頭反問道:“請問李公子,以目前的情況,如何讓我等做得出決斷?如果說要老夫接受讓不法之徒無罪的裁判,老夫是絕對不會投票的。”

“吳老先生,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沒有一個嫌疑人能完全洗脫罪名。現在的爭議只是其中部分是否適用部分罪名而已。”李光先針鋒相對的指出道。他的這席話語立即就引來了周圍一些陪審員的一致附和。

依照中華帝國的法律,陪審團成員一般是由司法院從民間挑選的。其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既擁有中華國籍、年齡在25歲至70歲之間,並且應是每年納稅一百塊銀圓以上者。當然還包括能閱讀和書寫漢語等最基本的條件。而像皇室遇刺案這樣的要案,其條件則更爲嚴格。除了滿足以上幾個基本條件外,還需要參與者擁有一定的功名或爵位,和在民間令人信服的聲譽。經過如此這般的精挑細選之後,最後選出的陪審團成員自然都是些有名有利的精英人物。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都是國會議員出身。因此也難怪,司法院的人會在似底下感嘆,雖然名義上司法院在挑選陪審員,可實質上真正決定陪審團成分的卻是烏臺。(因議會屋頂瓦片爲黑色,故俗稱烏臺。與之對應的內閣瓦片爲墨綠色,故稱青臺。)

此刻與李光先意見一致的幾乎都是“烏臺”出身的陪審員。面對絕大多數人的壓力,吳偉業卻絲毫不爲所動地反問道:“什麼是事實?事實是皇夫殿下遇刺身亡了。如果就此放過兇手,那朝廷的顏面何在!”

“吳老先生,這個問題我等已經討論過許多便了。在場的諸人都沒有故意要放過某人的意思。吾只是在根據控辯雙方所提交的證物進行判斷罷了。如果因個人感情的原因,而忽視法理這纔是在損害朝廷的顏面呢!”李光先不甘示弱道。

“那照李公子的意思,我等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這裡。如果一切都以法理來衡量,那還要我等前來陪審又有何用?直接讓大理寺的湯大人依法斷案不就成了嗎?”吳偉業冷笑一聲道:“朝廷找我等來此陪審,本就是爲了傾聽民意。而今我等倒好,非但不表民意,還藉着遵循法理的藉口爲犯人開脫。”

吳偉業的話語直白而又帶刺。誰都可以聽得出他最後一句話是衝着李光先等人來的。而在另一邊年紀稍輕的李光先也早已厭煩了吳偉業的老生長談。卻見他毫不猶豫地打斷了對方的長篇大論道:“如果僅是依據自己的情緒去裁斷一樁案件。那司法院直接從大街上拉幾個白丁進來審案就可以了。正如吳老先生您自己說的,還需我等來此做什麼?而屆時朝廷律法的威嚴又在何方?”

“李公子,我等現在討論的不是一樁普通的案件。案件的苦主是當今的聖上。遇刺的是當今的皇夫。無論這些人知道什麼,做了什麼,或是存有何種目的。他們都已經犯下了十惡不赦的謀叛之罪!如果不對其嚴加懲處,天朝的威嚴何在,又如何能讓天下百姓信服。”吳偉業凜然道。

眼見陪審團中最年長的成員與最年輕的成員在飯桌上爭了個面紅耳赤。一旁一直沒有做聲的朱國楨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無奈的苦笑。作爲一個前明貴族,朱國楨向來爲人謹慎。然而在陪審團中想要繼續保持中立的姿態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爲投票的選項只有兩個,罪名成立與罪名不成立。面對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陪審團的成員們立場也就隨之分明起來。在朱國楨看來李光先與吳偉業兩人的觀點並沒有什麼重大的錯誤。問題是在兩人都將各自的觀點引入了極端。而這顯然不是女皇陛下或是國會所希望看到的事。

想到這裡朱國楨不由輕咳了一聲打起圓場道:“諸位請少安毋躁。既然我等現在已經接受了朝廷的聘請。再去糾纏陪審員的資格,已無多大意義。其是兩位都得都有道理。我等也知這件事事關重大。因此纔會拖延至今未肯下定論。但不管怎樣這案子終究是要結的。我等這麼一直拖下去也不是個辦法。畢竟無論是女皇,還是百姓,其耐性都是有限的。所以就像李公子所言,咱們的當務之急還是該以結案爲重啊。”

給朱國楨這麼一說,剛纔還大眼瞪小眼的李、吳二人總算是停歇了下來。卻見吳偉業微微沉吟了一聲道:“老夫並沒有胡攪蠻纏的意思。只不過依照目前的進程,本案中的不少嫌犯都將逃過叛國罪的指控。就像鄭家的那位二公子一樣。雖然他們中每一個人都不止身負一項罪名。就算叛國罪不成立,還可以其他罪名治他們的罪。可這樣一來,就等於在向天下宣佈參與刺殺女皇的人不算謀逆。如此一來會給天下百姓帶來怎樣的影響,諸位知曉嗎!”

吳偉業嚴厲的措辭,讓在場的衆人一致都陷入了沉思。不可否認他的所言確有一定的道理。衆人亦聽出了吳偉業對田川次郎那件事依舊耿耿與懷。但在場的衆人之中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附和吳偉業的觀點。而本想做和事老的朱國楨則在這個時候皺起了他那兩簇八字眉毛。雖說在表面上,朱國楨並不像李光先、吳偉業等人那般關心案情。但身兼國會議員與陪審員雙重的身份卻讓他對皇室遇刺一案的瞭解遠比此二人要深得多。此案的公審與其說是在彰顯帝國的威嚴,法律的尊嚴,不如說是諸方勢力的一次利益大角力。

【……247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三十八節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25節 山西烽火(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7節 路(二)第38節 洛陽之戰(三)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9節 盛宴(四)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9節 朝貢第1節 私掠艦隊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13節 血染東直門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0節 茶社雜談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38節 兩京風雲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7節 盛宴(二)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9節 盛宴(四)第19節 國會(三)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二十七節第六節第1節 私掠艦隊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42節 桑稻之爭(二)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35節 仲夏之夜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二十二節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38節 巨獸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23節 賜名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10節 大海我來啦!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14節 漢奸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44節 蕙露軒第9節 朝貢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113 易新主準葛爾崛起擒西疆孫女皇故縱第17節 國會(一)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第34節 戰敗者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23節 君與臣(上)第十二節第二十二節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
第261節 上書房皇子拜新師 爲解答二師起爭執第三十八節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92 歷艱辛訪歐使回國迎親人總督擺盛宴第231節 受遊說黃宗羲萌計 留遺言護國公長辭第25節 山西烽火(一)第276節 中華軍終抵鄂畢河 羅剎督軍府聞求援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7節 路(二)第38節 洛陽之戰(三)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9節 盛宴(四)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126 攏議員東林大翻身口難調議案惹非議第9節 朝貢第1節 私掠艦隊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134 海陸使起程歸故土黃太沖赴任抵京師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13節 血染東直門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0節 茶社雜談181 北美大陸羣雄逐鹿大西洋上艦隊遭襲第311節 御書房女皇展計劃 將軍府馮貴遭拒絕第377節 報父仇英王算舊帳 抗王權議會爭貸款 黑色柳丁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38節 兩京風雲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7節 盛宴(二)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7節 盛京之戰(一)第2節 我們不會死的!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299節 豔陽日奧軍港遇襲 嗅異味英國艦脫逃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9節 盛宴(四)第19節 國會(三)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35 湯神甫承接育嬰堂弘武帝修編教材書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琅第二十七節第六節第1節 私掠艦隊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42節 桑稻之爭(二)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35節 仲夏之夜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二十二節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80節 互試探開花彈顯威 遇土人中華軍款待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38節 巨獸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23節 賜名第355節 探聖意東林攀裙帶 審局勢復興隨女皇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10節 大海我來啦!107 舉天學諸生排夷學拋石子女皇釋科學第14節 漢奸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44節 蕙露軒第9節 朝貢48 窺華軍孔代大開眼聞事蹟衆使哀聖女第269節 施將軍領命徵朝鮮 大維其召見中華使94 防隱患蕭尚書柬言爲愛婿楊國公面聖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52 引山海南荒地得名受封號冒險家揚名113 易新主準葛爾崛起擒西疆孫女皇故縱第17節 國會(一)166 沈廷揚批駁當朝政黃宗羲冷諷託夢人第34節 戰敗者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第23節 君與臣(上)第十二節第二十二節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