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鷹之惑(3)

屈原卻搖了搖頭:“父母愛子女,當讓其無憂無慮。大王若真心喜歡小公主,當知她將來也不過是爲人妻、爲人母,只消懂些紡績織作、能夠主持中饋之事即可。須知人生憂患識字始,且自古兵者不祥之器,大王若讓小公主知刀兵,識朝議,將來必生不平之氣,則如何能雌伏於夫君,如何能安然度世?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溪。爲天下溪,恆德不離,復歸於嬰兒。’此誠爲至理也,望大王明察。”

楚王商沉默良久,看着屈原推心置腹地:“屈子,八年前吾兒出世之前,唐昧的星象之言,你可還記得?”

屈原搖頭:“臣沒有聽說過。”

楚王商瞪着他,卻又無奈何:“你,唉,你何必這般固執。”

屈原沉默片刻:“臣不敢言,臣怕死。”

楚王商氣結:“你——”

屈原說:“大王,臣從來沒有聽說過江山社稷之事,憑天象做得了數的。當日夏桀若不是信了巫言,要對成湯下毒手,何以會逼反成湯,斷送夏朝四百多年的天下?姜子牙最懂卜算之術,當日召諸侯會於孟津,卜得諸事皆宜,天現吉象,卻仍不肯起事。到後來牧野之戰前,卜龜不吉,戰旗三斷,大雨三日,卻堅持舉兵,一戰而得殷商天下。大王昔年何等英武,可卻爲了星象之事,令得王后太子不安,令得唐昧遠遷,令得觀星臺上數名卜師無辜送命,實在令臣不解。”

楚王商哼了一聲:“哼,你是想說,令你失望吧。”

屈原道:“臣不敢。”

楚王商看着遠處,沉思着,好一會兒才說:“寡人戎馬一生,豈是信巫之人。然而大楚之霸業,如日之升,而姬周之江山,早如風中飄絮。若是上蒼能夠再給寡人三十年的時間,寡人自信能夠取而代之。然上天卻不會再給寡人三十年時間啊。寡人之霸業雄圖,要有人來繼承。太子不行,諸公子也不行啊!寡人觀史,看我大楚莊王、齊恆公、晉文公等霸主,無不是因爲人亡而政息,新君或庸碌無爲,或內亂頻起,霸業一旦而亡。倘若寡人故去之後,也是這般結果,則寡人這一生南征北戰,又所爲何來?”

屈原想要勸慰卻是說不出口,只是長嘆一聲:“大王。”

楚王商有些激動,臉上也泛起不健康的潮紅:“看着此孺子一日日長大,寡人卻更相信唐昧之言了。否則何以解釋,爲何寡人生了這麼多公子,一樣悉心教導,然而在天份上,卻無一能及得上她的?”

屈原沉默片刻,才道:“大王意欲何圖,總不至於要傳位小公主吧?”

楚王商搖頭道:“這自然是不可能的,自古以來,何有女子爲王?然而商有婦好、周有邑姜,皆能輔助君王,行軍徵仗。寡人想讓她以公主身份,將來輔佐新王,未曾不可。”

屈原看着眼前老去的君王,在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讓他竟失去了平常心,然而他卻只能無情地戳破對方的幻想:“大王,婦好邑姜能問政,乃是因爲她們都身爲王后,公主將來會有夫婿,新王將來也會有王后。將來新王會因爲大權旁落而猜忌公主駙馬,而新王后也會因爲無法成爲國母而猜忌公主。大王怕庸君霸業不繼,難道就不怕內亂更傷國本嗎?”

把一個國家的將來,寄託在這麼一個小小女孩兒的身上,屈原想到此,便覺得實是異想天開。

楚王商默然,良久才道:“然則屈子又有何良方呢?”

屈原斬釘截鐵地說:“國之大業,與其指望一婦人,不如指望法度。”

楚王商沒有說話。

屈原膝前一步:“大王可知,秦國新君繼位以後,雖殺商君,卻不改其法。商紂之所以一朝而亡,而姬周之所以亡而不死,乃是因爲法度不同的緣故。諸侯若行舊法,而興亡繫於明君聖主,而秦國改舊法,人亡而政不息,則不管明君庸主,國勢依舊可以發展。”

如今的楚國,已經如姬週一樣,這條分封親戚,世卿世祿的路,已經走向危機了。別說周天子如今衰落,便是曾經奪了周天子之權的那幾個霸主,無不都走向衰落。晉文公的晉國,被韓趙魏三家所分,齊恆公的姜氏齊國,如今被田氏所代。只有楚國雖然仍然看似強盛,卻也是外強中乾,幾次內亂險些滅國,也幸好那時候北方六國也抽不手來罷了。如今也是仗着長江之天險,教北方六國不敢輕易南下。

想到此節,屈原不禁心寒,楚國重啓變法之路,已經是迫在眉睫了。若楚國能興新政,豈不將希望寄託一個女童身上強百倍。

楚王商也未必沒有想到此事,只可惜吳起變法,人亡政消,當年楚肅王雖然因此借有辱王屍之機剿殺了七十餘家宗族,收羅部份勢力,令王權大爲強盛,卻最終沒能夠將變法繼續推行。

“屈子,寡人今日就納你之言,你去擬一策論——”楚王商終於開口了。

屈原方道:“是——”

卻又聽得楚王商道:“此事,宜緩,不宜急。寡人不想看到吳起、衛鞅那樣惹得羣臣激憤的事情發生。”

屈原只得道:“臣明白。”

屈原退出殿外,一步步走下章華臺,擡眼望着長空,長吁一口氣。

他沿着臺階往下去,忽然一顆金丸從他左邊飛過,落在地上。他詫異地回頭看,一顆金丸又從他的右邊飛過,落在地上。他擡起頭,卻看到氣鼓鼓站在臺階上面的羋月,手裡正拿着彈弓,對準了他。

屈原失笑:“小公主是要攻擊臣嗎?”

羋月哼了一聲,兩步一跳跳下臺階來到屈原面前,仰頭看着他:“哼,我素來彈無虛發,若要真的打你,豈會打不中。”

屈原只得笑笑道:“那臣是要謝公主手下留情了。”

“哼,我纔不會對你這樣的壞人手下留情呢。”

“唔,臣是壞人?那公主打算如何對待臣這個壞人呢?”屈原蹲下,和羋月同一高度面對面

“我來問你,你爲何不肯收我爲徒,你憑什麼看不起我?”羋月瞪着屈原

屈原搖了搖頭,看着眼前的女孩認真地說:“公主,不是臣看不起你,而是你還小,你的一生不能就這樣被決定。臣能教太子帝王之術,但臣不能教你。”

“爲什麼?”

“這個世界自有它的天道,飛禽走獸,都有自己的位置,人也是一樣。”

“人又怎麼樣?”

“天地分陰陽,人分男女。知其雄,守其雌,遵守天道而事事順暢,逆天而行則一生困頓。爲君者庇佑萬命,爲臣者盡忠報國,爲封臣守土有責,爲兵士浴血沙場,爲庶民耕種納糧……爲男兒櫛風沐雨守護家園,爲女子相夫教子中持中饋。若人人各安其位,則國不生亂,家宅安寧。”

羋月聽不懂屈原的話,她感覺到對方的這段話,說得有些憂傷,她一直到很久以後,才能夠明白這時候屈原說這番話的苦心。

黃歇從遠處跑來,在離他們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停下來,遠遠地看着他們。

“水往低流,人往高走,若是學更多的知識,看更高的天空,豈不是更好。”小女孩清脆的聲音問。

“我們楚國有位賢人莊子曾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爲知者,殆而已矣。’”老人耐心地說。

“這是什麼意思?”小女孩迷茫地問。

“人壽有限,而知識無限。以有限之壽命,去追隨無限之知識,而殆之危之。明知如此而求知不止,則危之極也。若人的一生是個杯子,卻想把一缸的水倒進去,那會怎麼樣呢?”老人緩緩地說。

“滿出來?”小女孩遲疑地問。

“要麼滿出來,要麼被撐破。”老人說。

小女孩沉默了,小男孩也沉默了。

“人之求學,乃是爲用,若一昧學習對自己無用的知識,只會誤盡此生。”老人沉痛地說,他在說這樣的話的時候,其實想起了許多。他曾經有一個好友,就是因爲太過聰明,學得太多,知道得太多,反而一生放縱,無所作爲。他看着眼前的女孩,在這個世界裡,太聰明或者太不聰明,都註定會不容於世。

“鷹飛於天,而雞棲於塒,盲目地浪費寶貴的時間去學自己一生都用不到的知識,猶如把一隻雞放到鷹巢,讓它在高峰上看到遠景卻沒有居於高峰的力量,不是跌落而死就是在風中恐懼痛苦,而它本來可以在雞窩裡自由自在地玩耍。公主,您能明白臣的意思嗎?”屈原說。

羋月怔怔地站在那兒,無言以對。

屈原站起來,摸摸她的頭:“公主你天性聰穎,臣說的話,你今日不明白,將來一定會明白的。”

羋月沉默而倔強地站着,看着屈原轉身離開。

黃歇跑下來,跟在屈原身邊一步步走下臺階,他不住地轉頭看着羋月,想說什麼,又不敢說。

臺階一步步走下,這條路忽然變得如此漫長,忽然一個女孩子尖利的聲音從上面傳下來。

黃歇擡頭看着那女孩背後是藍天白雲,她孤獨地站在那兒,倔強而委屈地叫着:“你怎麼知道我就是雞呢,難道我不可以是鷹嗎……”

很多年以後,黃歇仍然記得,她當時站在章華臺上孤獨地叫着:“難道我不可以是鷹嗎……”

第314章 入咸陽(1)第347章 骨肉逢(4)第413章 霸業興(1)第321章 窮盡處(4)第261章 燕王母(4)第153章 情與妒(3)第233章 去復歸(5)第2章 霸星現(1)第378章 伐楚國(2)第301章 舉周鼎(3)第91章 新婚日(1)第405章 情腸斷(1)第60章 魏女恨(1)第409章 情腸斷(5)第20章 楚王殤(3)第53章 秦王謀(1)第46章 司命祭(2)第32章 西市婦(3)第238章 追遺詔(1)第321章 窮盡處(4)第4章 少司命(1)第409章 情腸斷(5)第297章 風雲變(3)第307章 遠客至(2)第43章 摽有梅(2)第244章 別咸陽(3)第405章 情腸斷(1)第281章 陰謀施(1)第390章 郢都滅(1)第338章 訓三軍(3)第394章 殺機現(1)第372章 趙主父(4)第170章 連環計(2)第184章 公主恨(1)第66章 王后璽(1)第13章 金丸禍(2)第248章 薊城寒(3)第406章 情腸斷(2)第272章 莒姬死(3)第246章 薊城寒(1)第242章 別咸陽(1)第234章 秦王薨(1)第144章 公子稷(2)第105章 亂象起(3)第277章 西市居(4)第72章 公主嫁(1)第241章 追遺詔(4)第295章 風雲變(1)第379章 伐楚國(3)第14章 金丸禍(3)第226章 賭國運(2)第105章 亂象起(3)第15章 和氏璧(1)第136章 故人來(2)第401章 夫與子(4)第401章 夫與子(4)第420章 歸去來(2)第289章 山中夜(2)第39章 慕少艾(2)第383章 申包胥(3)第239章 追遺詔(2)第73章 公主嫁(2)第297章 風雲變(3)第368章 不能留(3)第35章 斷腸別(3)第276章 西市居(3)第8章 垂髫年(2)第42章 摽有梅(1)第85章 義渠王(2)第4章 少司命(1)第392章 郢都滅(3)第20章 楚王殤(3)第73章 公主嫁(2)第204章 風雲起(2)第324章 太后始(1)第286章 劫西獄(3)第415章 霸業興(3)第90章 大婚儀(2)第12章 金丸禍(1)第230章 去復歸(2)第210章 探真心1第240章 追遺詔(3)第93章 魏夫人(1)第137章 故人來(3)第141章 生與死(2)第228章 賭國運(4)第74章 公主嫁(3)第305章 歸去來(3)第120章 公主嫁(2)第100章 不素餐(3)第70章 大朝日(2)第421章 歸去來(3)第367章 不能留(2)第49章 不相識(2)第157章 和璧現(3)第387章 邊城險(3)第125章 四方館(1)第166章 真與僞(1)第28章 高唐臺(1)
第314章 入咸陽(1)第347章 骨肉逢(4)第413章 霸業興(1)第321章 窮盡處(4)第261章 燕王母(4)第153章 情與妒(3)第233章 去復歸(5)第2章 霸星現(1)第378章 伐楚國(2)第301章 舉周鼎(3)第91章 新婚日(1)第405章 情腸斷(1)第60章 魏女恨(1)第409章 情腸斷(5)第20章 楚王殤(3)第53章 秦王謀(1)第46章 司命祭(2)第32章 西市婦(3)第238章 追遺詔(1)第321章 窮盡處(4)第4章 少司命(1)第409章 情腸斷(5)第297章 風雲變(3)第307章 遠客至(2)第43章 摽有梅(2)第244章 別咸陽(3)第405章 情腸斷(1)第281章 陰謀施(1)第390章 郢都滅(1)第338章 訓三軍(3)第394章 殺機現(1)第372章 趙主父(4)第170章 連環計(2)第184章 公主恨(1)第66章 王后璽(1)第13章 金丸禍(2)第248章 薊城寒(3)第406章 情腸斷(2)第272章 莒姬死(3)第246章 薊城寒(1)第242章 別咸陽(1)第234章 秦王薨(1)第144章 公子稷(2)第105章 亂象起(3)第277章 西市居(4)第72章 公主嫁(1)第241章 追遺詔(4)第295章 風雲變(1)第379章 伐楚國(3)第14章 金丸禍(3)第226章 賭國運(2)第105章 亂象起(3)第15章 和氏璧(1)第136章 故人來(2)第401章 夫與子(4)第401章 夫與子(4)第420章 歸去來(2)第289章 山中夜(2)第39章 慕少艾(2)第383章 申包胥(3)第239章 追遺詔(2)第73章 公主嫁(2)第297章 風雲變(3)第368章 不能留(3)第35章 斷腸別(3)第276章 西市居(3)第8章 垂髫年(2)第42章 摽有梅(1)第85章 義渠王(2)第4章 少司命(1)第392章 郢都滅(3)第20章 楚王殤(3)第73章 公主嫁(2)第204章 風雲起(2)第324章 太后始(1)第286章 劫西獄(3)第415章 霸業興(3)第90章 大婚儀(2)第12章 金丸禍(1)第230章 去復歸(2)第210章 探真心1第240章 追遺詔(3)第93章 魏夫人(1)第137章 故人來(3)第141章 生與死(2)第228章 賭國運(4)第74章 公主嫁(3)第305章 歸去來(3)第120章 公主嫁(2)第100章 不素餐(3)第70章 大朝日(2)第421章 歸去來(3)第367章 不能留(2)第49章 不相識(2)第157章 和璧現(3)第387章 邊城險(3)第125章 四方館(1)第166章 真與僞(1)第28章 高唐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