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薊城寒(1)

行行復行行。

一路上,羋月母子乘着顛簸的馬車,也防着羋姝再起事端,幾乎不曾入大城。若遇各處的封臣莊園便投宿一夜,若是沒有,就只在荒郊野外安營紮寨。

猶記當年入秦時,羋姝和其他的媵女叫苦連天,可她並沒有覺得行程有多艱苦。也許初時她是懷着飛奔自由的快樂,之後,就是恨……

此後,她亦隨着先王出巡各處,那時候玉輅車行處,有無窮無盡的天地奧秘,讓她根本不在乎旅途的艱難,且王者出巡,又能艱難到什麼程度呢?

可是此刻,悽然離開咸陽,這一路的顛簸、艱辛,竟讓她格外難以忍受。或許是她心情的低沉,或許是壓在她心頭對前途的迷惘,她無論吃什麼東西都吐個精光,整個人迅速瘦了下去。

若沒有嬴稷,若不是心繫這個小小的孩兒,她也許是支撐不下去的吧。

走了二十餘日,終於到了秦趙邊境,馬車停了下來。

羋月掀簾看去,但見一隊趙國騎兵站在界碑處,爲首的是一個紅衣的貴公子,旁邊還有幾輛空着的馬車。

趙人尚火德,衣飾以紅色爲主,又因如今的趙侯雍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這些趙兵幾乎都是緊身短打,就連爲首的貴公子,也是如此。與正在朝他們行來的秦國馬隊基本上以黑色爲主、皆是寬袖大袍的樣子形成對比。

魏冉馳近,向着面前貴公子行了一禮,道:“公子勝。”

那貴公子二十出頭,見狀連忙還禮道:“魏兄。”

此時車隊已經停下,魏冉扶着羋月從馬車上走下。

羋月頭戴帷帽,領着嬴稷走上前去。此時對方亦已下馬,見羋月走來,便行禮道:“趙勝見過夫人。”

魏冉忙介紹道:“阿姊,這位就是趙王之子,公子勝。”

羋月點頭,令嬴稷見禮,心中卻已想起對方的身份來。

趙侯雍心懷大志,是諸侯中唯一尚未稱王之人,可這並不說明趙國的實力不如他國。正相反,自趙侯雍繼位以後,趙國的實力一直在擴張中。數年前,趙侯雍不顧重臣反對,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之制,這一場變化對於趙國來說,不亞於秦國的商鞅變法。

趙公子勝,是趙侯雍諸子中,最具賢名、最受擁戴之人。魏冉便是在秦國派他參加與趙國聯兵,送孟嬴與燕王職回燕奪位的戰役中,與趙勝結下了友誼。自秦入燕,要經由趙國,魏冉的兵馬不能入趙境,便只有拜託趙公子勝相助了。

趙勝笑得十分謙和,並無身爲公子的傲氣,舉止皆是彬彬有禮。

魏冉轉頭向羋月道:“阿姊,此處爲秦趙邊境,未奉君令,不得越界。我只能送你到這裡了,幸得公子勝高義,答應接下來把你送到燕國。”

羋月上前斂袖爲禮:“多謝公子勝。”

趙勝忙拱手道:“羋夫人,我與魏兄一見如故,君子一諾,我當護送兩位到燕國。”

當下便指揮諸人換車。羋月亦知,秦趙車軌不同,不能通用,當下便由薜荔等人把行李搬上趙國馬車。

於是,就在這秦趙交界處,安營紮寨。魏冉與趙勝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敘舊,直至夜深睡去。

夜深了,羋月哄睡了嬴稷,獨自走出營帳,卻見夜色茫茫,不知方向。

想當年,她從楚國離開,也是這樣的夜色,也是這樣的茫然。然而當時她雖然獨自一人,卻有着對未來的嚮往。可如今,孤兒寡母,千里家國,她又當何處安身?

天亮了,兩邊就要辭別。

魏冉與趙勝捧着因宿醉而不適的頭,各自道別。

魏冉殷殷囑託:“子勝,我阿姊和外甥就要多拜託您了。”

趙勝慨然道:“魏兄說哪裡話來?令姊與令甥交與我趙勝,你就放心吧。”

魏冉走到羋月面前,跪下,不由得哽咽:“阿姊,此去千里,不知何時能夠再見。我盼着阿姊能夠早日歸來,我當率軍親迎阿姊。”

羋月輕撫着魏冉的肩頭,嘆息:“小冉,你放心,我一定儘早歸來。”

嬴稷撲上前抱住了魏冉,哭道:“舅舅……”

魏冉抱起嬴稷,輕輕地哄着。好不容易,羋月母子才與魏冉依依惜別。

馬車越過界碑,向東而去。

一入趙地,羋月不再一直坐在馬車裡。有時候她也會戴上帷帽,一起騎行。

趙勝對羋月頗爲好奇,觀察了幾日之後,見羋月雖然心情抑鬱,但爲人爽朗,並不扭捏,便也試着與她慢慢接近交談。

“剛認識魏冉兄弟的時候,每天聽他提起他的阿姊,我一直在想,夫人是如何了不起的女人,將來若有幸,當拜見纔是。”趙勝這日,便拿魏冉提起了話頭。

羋月輕嘆:“我對不住冉弟,讓他小小年紀便從軍,幸而他能夠在軍中得各方兄弟朋友的幫助,方有今日。冉弟素日寡言,但對公子如此信重,妾深信公子乃當今人傑也。”

趙勝平生聽多了奉承,但聽她這話說起來,質樸又可信,不由得笑道:“魏將軍用兵如神,勝對他十分敬重。能夠得魏將軍此言,不勝榮幸。”

羋月一路行來,瞧見趙兵衣飾、行軍隊列,與秦兵、楚兵已大爲不同。這卻令她想起當年入秦之時,看到義渠兵與秦兵交陣的情形,只覺得趙兵舉止之間,倒有些胡兵的模樣。她心中一動,便想問趙勝究竟:“妾亦曾聽說,趙侯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這一路走來,趙國兵士行動矯捷,來去如風。依妾看來,趙國興盛,當在眼前。”

趙勝聽到她誇獎趙兵胡服騎射,嘴角不禁有一絲得意,微笑道:“夫人謬讚。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羋月不禁奇道,“難道這其中還有內情不成?”

趙勝道:“事實上,爲了胡服騎射的事,父侯深受國中宗族和封臣的壓力。說什麼衣冠盡失,形同狄戎,長此以往,恐國將不國。”

羋月想到昔年在楚國推行改革而失敗的屈原,以及死於車裂的商鞅,不禁也輕嘆道:“是啊,列國要推行改制,都要承受千夫所指。況趙國曆史悠久,三晉之中,唯趙人衣冠,最有古風,也最得世人崇拜。我聽說以前有個燕國人,仰慕趙人舉手投足的風範,特地居於邯鄲,學習趙人儀態。結果,沒有學到趙人怎麼走路,卻連自己原來怎麼走路也忘記了……”這邯鄲學步的故事,其實正充分說明,列國對趙人文化和衣飾的崇拜與追捧。這是趙國的榮光,卻也是趙國的負累。如今趙侯推行胡服騎射,連她一個後宮婦人,都可以一眼看出對軍隊的好處來。可是卻也讓趙國的諸封臣領主,看到了自己世代相傳的權勢將被削弱的風險。所謂“捍衛祖制”,不過是拿到檯面上的理由罷了。

趙勝苦笑一聲,贊同道:“祖宗的東西,是財富,也是負擔。秦國變法成功,實令各國羨慕,卻也是秦人尚簡樸,沒有這麼多的繁文縟節,更沒有這麼多固守繁文縟節的老古板。”秦人立國的歷史沒有趙人這麼長,文化底蘊和封臣勢力亦是較弱,所以反而是秦人變法阻力最小。

羋月想到昔年與秦惠文王策馬同行,亦是講到這個話題,不禁心頭一痛,扭過頭去平息了一會兒心情,才嘆道:“不管國也罷,人也罷,有些病已經生了,便如同身上的瘤子,割了會痛,不割會爛。若是不能自己割一刀,就等着別人來割你一刀了。”

趙勝勒馬,凝視羋月半晌,才嘆道:“多少堂上公卿大夫,不及夫人一個婦人的見識。”

羋月低頭:“讓公子見笑,這也只是我聽得先王一言半語,學舌罷了。”

趙勝拱手肅然道:“我父侯對惠文王也是十分敬佩,曾嘆息說,惠文王雖有二十多個兒子,卻無一人能夠及得上乃父。”

羋月道:“先王固然是雄才大略,然則尚有諸子未能成人。子是否肖父,如今尚未可知,趙王此言,爲時過早。”

趙勝看了看嬴稷坐着的馬車,微微一笑:“近日同行,以勝看來,公子稷倒真是有惠文王之風範。”

羋月微微一笑:“多謝公子誇獎,身爲人母,與有榮焉。”

趙勝意外地看了看羋月,他以爲羋月會謙虛兩句,沒想到她竟然全盤接受,心中一凜,暗道:“只怕此人不凡。”

如此一路走走說說,不覺二十餘日過去,他們已經穿越了整個趙國,來到了燕國邊境。

趙勝勒馬笑道:“夫人,明日就到燕國了,到時候,你們的馬車恐怕還要再行更換。”

羋月見他提到這個,便把存在心中很久的疑惑之處說了:“妾當年自楚入秦,心中還甚是奇怪,爲什麼船行入秦,我們原來的馬車都不能用了。後來看到馬車入了馳道,才發現原來各國的馬車車軌都是不一樣的。”

第185章 公主恨(2)第214章 慕少艾1第10章 鷹之惑(2)第286章 劫西獄(3)第17章 和氏璧(3)第33章 斷腸別(1)第361章 抉擇難(2)第230章 去復歸(2)第322章 窮盡處(5)第172章 連環計(4)第213章 探真心4第43章 摽有梅(2)第69章 大朝日(1)第74章 公主嫁(3)第37章 死與生(2)第88章 狼之子(3)第372章 趙主父(4)第304章 歸去來(2)第166章 真與僞(1)第240章 追遺詔(3)第406章 情腸斷(2)第160章 無名毒(3)第302章 舉周鼎(4)第6章 少司命(3)第286章 劫西獄(3)第74章 公主嫁(3)第259章 燕王母(2)第364章 骨肉情(2)第143章 公子稷(1)第50章 不相識(3)第14章 金丸禍(3)第64章 流言起(2)第212章 探真心3第60章 魏女恨(1)第25章 逍遙遊(3)第233章 去復歸(5)第410章 人獨行(1)第101章 謀士策(1)第116章 羋八子(2)第360章 抉擇難(1)第396章 殺機現(3)第213章 探真心4第277章 西市居(4)第76章 公主嫁(5)第146章 重相逢(1)第258章 燕王母(1)第352章 亂局平(5)第71章 大朝日(3)第46章 司命祭(2)第10章 鷹之惑(2)第400章 夫與子(3)第96章 銅符節(1)第390章 郢都滅(1)第50章 不相識(3)第12章 金丸禍(1)第156章 和璧現(2)第171章 連環計(3)第230章 去復歸(2)第84章 義渠王(1)第284章 劫西獄(1)第357章 故人意(2)第376章 謀楚計(4)第207章 諸子封(2)第171章 連環計(3)第16章 和氏璧(2)第321章 窮盡處(4)第416章 安國君(1)第91章 新婚日(1)第266章 牛馬橫(1)第378章 伐楚國(2)第352章 亂局平(5)第338章 訓三軍(3)第324章 太后始(1)第97章 銅符節(2)第411章 人獨行(2)第418章 安國君(3)第206章 諸子封(1)第181章 蘇秦策(1)第165章 龍回丹(4)第370章 趙主父(2)第141章 生與死(2)第319章 窮盡處(2)第15章 和氏璧(1)第41章 繞樑琴(2)第67章 王后璽(2)第65章 流言起(3)第152章 情與妒(2)第383章 申包胥(3)第145章 公子稷(3)第186章 公主恨(3)第413章 霸業興(1)第188章 燕公子(1)第304章 歸去來(2)第112章 山鬼舞(1)第54章 秦王謀(2)第373章 謀楚計(1)第364章 骨肉情(2)第274章 西市居(1)第139章 舊事提(2)
第185章 公主恨(2)第214章 慕少艾1第10章 鷹之惑(2)第286章 劫西獄(3)第17章 和氏璧(3)第33章 斷腸別(1)第361章 抉擇難(2)第230章 去復歸(2)第322章 窮盡處(5)第172章 連環計(4)第213章 探真心4第43章 摽有梅(2)第69章 大朝日(1)第74章 公主嫁(3)第37章 死與生(2)第88章 狼之子(3)第372章 趙主父(4)第304章 歸去來(2)第166章 真與僞(1)第240章 追遺詔(3)第406章 情腸斷(2)第160章 無名毒(3)第302章 舉周鼎(4)第6章 少司命(3)第286章 劫西獄(3)第74章 公主嫁(3)第259章 燕王母(2)第364章 骨肉情(2)第143章 公子稷(1)第50章 不相識(3)第14章 金丸禍(3)第64章 流言起(2)第212章 探真心3第60章 魏女恨(1)第25章 逍遙遊(3)第233章 去復歸(5)第410章 人獨行(1)第101章 謀士策(1)第116章 羋八子(2)第360章 抉擇難(1)第396章 殺機現(3)第213章 探真心4第277章 西市居(4)第76章 公主嫁(5)第146章 重相逢(1)第258章 燕王母(1)第352章 亂局平(5)第71章 大朝日(3)第46章 司命祭(2)第10章 鷹之惑(2)第400章 夫與子(3)第96章 銅符節(1)第390章 郢都滅(1)第50章 不相識(3)第12章 金丸禍(1)第156章 和璧現(2)第171章 連環計(3)第230章 去復歸(2)第84章 義渠王(1)第284章 劫西獄(1)第357章 故人意(2)第376章 謀楚計(4)第207章 諸子封(2)第171章 連環計(3)第16章 和氏璧(2)第321章 窮盡處(4)第416章 安國君(1)第91章 新婚日(1)第266章 牛馬橫(1)第378章 伐楚國(2)第352章 亂局平(5)第338章 訓三軍(3)第324章 太后始(1)第97章 銅符節(2)第411章 人獨行(2)第418章 安國君(3)第206章 諸子封(1)第181章 蘇秦策(1)第165章 龍回丹(4)第370章 趙主父(2)第141章 生與死(2)第319章 窮盡處(2)第15章 和氏璧(1)第41章 繞樑琴(2)第67章 王后璽(2)第65章 流言起(3)第152章 情與妒(2)第383章 申包胥(3)第145章 公子稷(3)第186章 公主恨(3)第413章 霸業興(1)第188章 燕公子(1)第304章 歸去來(2)第112章 山鬼舞(1)第54章 秦王謀(2)第373章 謀楚計(1)第364章 骨肉情(2)第274章 西市居(1)第139章 舊事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