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至絕境(3)

義渠王哼了一聲,沒有再說話。

羋月安撫住了義渠王,轉頭便去查問事情來龍去脈,卻聽得虎威集市殺人,被廷尉所捕,而義渠王爲此事與嬴稷大鬧無果。

嬴稷只口口聲聲說秦法自有鐵律,若是義渠人殺人便可橫行,他也不要做這個秦王了。義渠王卻是暴跳如雷,說虎威是他的勇士,救過他的命,勇士死於戰場,絕對不能夠讓庸人去處死。

羋月無奈,只得下令讓蒙驁去提虎威及相干人等入宮,由她親自審問。

不想蒙驁所派之人才從廷尉押着虎威出來,迎面就射來一排亂箭,衆軍士應聲倒地。

待蒙驁得報衝到現場,看到的只有一地秦軍死屍,虎威卻已經不見人影。經人驗看,這批箭頭標號,卻是出自太后分撥給義渠軍營的批次。

羋月無奈,令庸芮以此事問義渠王,義渠王卻勃然大怒:“你倒敢來問我,我們義渠人從來光明磊落,便是我要去救虎威,也是堂堂正正去帶着他見太后,如何會不承認?”

庸芮只得問:“只是這批弓箭乃出自義渠軍中,您看,誰有此可能?”

義渠王怒道:“一定是那個小東西搞的鬼,是他在栽贓陷害!”

庸芮怔了半晌,才明白他的意思:“您是說大王?”

義渠王哼了一聲道:“他慣會兩面三刀,此時咸陽城中,除了他以外,我想不到第二個人。”

庸芮無奈,只得報與羋月。

羋月卻是不肯相信:“子稷雖然不喜歡義渠君,但若說是他對義渠君栽贓陷害,我卻不相信。”

庸芮猶豫:“是,臣也不敢相信。不管義渠君和大王,臣以爲,都是被人利用了。只是臣疑惑,如今的咸陽城中,還有誰會有這樣的心思,又有誰會有這樣的能力?”

羋月沉默片刻,忽然問:“你可還記得昔日的和氏璧一案?”

庸芮一驚:“太后是說,楚人,還是魏人?”

羋月搖頭:“未必就是這兩國,但我懷疑,這裡頭不止一國,聯手做局。”

庸芮細一思忖,驚叫:“好狠。”

但是,不管最後此案能不能查清,現在這事情已經挑起了秦王嬴稷和義渠王的積年舊怨,把深埋的矛盾擺到明面上,而且已經演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此時就算是找到虎威,嬴稷和義渠王之間的矛盾只怕也不容易化解了。

見羋月心情低落,庸芮想起一事,遲疑道:“太后,還有一件事……”

羋月道:“什麼事?”

庸芮道:“楚國求和,已經同意太后提出的全部條件。”

羋月有片刻失神:“這麼說,子歇他快到咸陽了!”

黃歇輔佐楚王橫,力抗秦人;又聯手蘇秦,遊說列國抗秦;同時上書給秦王,獻上先取三晉和齊國之策,建議秦人在繼續攻打楚國已經無法得利的情況下,轉圖江北列國。

秦人考慮權衡,終於暫時撤軍,與楚國和談。楚王派其相黃歇陪同太子完入咸陽爲質。

楚懷王死後,黃歇輾轉數年,再度來到咸陽城。

此時,他牽着才六歲多的楚太子完走下馬車,看着眼前的咸陽大街,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上一次來,他也是陪着太子爲質,只是當時那個太子,是如今這位小太子的父親。

上一次來,咸陽大街上剛剛清洗完季君之亂後的血腥,而這一次來,咸陽大街上又是一片新的血腥了。

太子完看着這陌生的街市、肅殺的場景,不禁心生害怕,躲在黃歇的懷中,怯生生地問道:“太傅,這裡就是咸陽嗎?”

黃歇點頭:“是,這裡就是咸陽!”

太子完問:“秦人是不是很可怕?”

黃歇安慰道:“太子放心,有臣在,一定能護你周全。”

他把太子重新抱入車中交給傅姆,轉頭尋了一個過路的老者問道:“這位老丈,前面發生什麼事,爲什麼咸陽街頭會有人打鬥?”

那老者顯然是個“老咸陽”人了,見鬥毆嚴重時,會機靈地閃到遮蔽處,等人羣打遠了,便又出來瞧熱鬧,還喜歡評頭論足,一副見多識廣的樣子。聽得黃歇詢問,又看看他的服裝打扮和身後馬車及從人,笑道:“公子可是從楚國來?”

黃歇知道這些各國都城的老土著們,皆是長着一雙利眼,笑着點頭道:“是,我們是從楚國來的。”

那老者笑道:“那正好可以看熱鬧。嗐,您可不知道,這幾天義渠人和廷尉府的人,在咸陽打得可厲害了!”

黃歇問道:“秦法嚴苛,怎麼會有當街鬥毆之事?”

那老者道:“這鬥毆還是小事呢,聽說昨天大王都要調動禁衛軍去攻打義渠大營了,幸好太后手令到了,纔沒有打起來。但現在禁衛軍還圍着義渠大營呢,我看啊,打是遲早的事。”

黃歇一怔,路人走開了,他還陷在沉思中。太子完在馬車中等了半晌,見黃歇不動,怯怯地又拉開車簾,叫道:“太傅,太傅!”

黃歇回過神來,笑道:“太子。”

太子完問:“太傅你怎麼了?”

黃歇道:“沒什麼……太子,也許這裡有我楚國的一線生機啊!”他坐上馬車,將太子完抱至膝上道:“走,我們先回驛館,回頭再仔細打聽。”

及至驛館,安頓好了,黃歇便派人遞了奏書與秦王,又遞了名刺與向壽、羋戎等人。次日羋戎果然匆匆趕來,見了黃歇便道:“子歇!如今這個時候,能夠看到你真好。”

黃歇苦笑道:“這對於楚國,對於我來說,卻未必是好。”

羋戎道:“秦楚和議,秦國撤兵,楚國也能夠緩和一口氣。”

黃歇道:“秦楚和議,楚國向秦稱臣,娶秦女爲王后,楚太子入秦爲質,如今楚國也只能算是稍喘得一口氣罷了。”

羋戎點頭道:“那也是你寫給阿姊的伐五國之策取得了成效,所以阿姊才指定你要與楚國太子一起入秦。”

黃歇卻道:“如今看來,咸陽再度不穩,太后也未必有心情征伐五國了。”

羋戎道:“你錯了,咸陽、秦國,包括天下,一直在阿姊的掌控之中。”說到這裡,不由得頓了一頓,笑道:“你今日來,可曾聽說過,前日齊國的孟嘗君剛剛逃走。”

黃歇一怔,問道:“這是爲何?”

當下羋戎便細細說明了經過。

孟嘗君田文,乃列國諸公子中,賢名最盛之人。他與齊王田地算是堂兄弟。田地剛愎自用,將昔年齊宣王在時稷下學宮所招攬的名士氣得出走了七八成。田文卻謙辭厚幣、恭敬待人,將這些意欲出走的策士,還留了三成下來,這一來,頓時列國人人稱賢。

臣子之名賢於君王,這原是大忌,以田地之爲人自然不能相容。此時秦國便派人大張旗鼓,來請孟嘗君入秦爲相。孟嘗君猶豫再三,儘管有門客再三勸阻,但終究還是難以抵擋此等誘惑,毅然入秦。

他本是抱了雄心壯志而來,不想見了秦王和太后兩面之後,再無下文,困居客舍,整整一年,無所事事,又聽得齊國欲與列國聯手攻秦,他唯恐自己會被秦王遷怒,死於咸陽,趁秦王與義渠王交戰之時無暇他顧,便以“雞鳴狗盜”之術,逃出咸陽。

卻不知羋月請田文入秦爲相,原是一計。田文與他的一堆門客,見識既廣人脈又足,頗有左右齊國局勢的能力,將他拖在秦國一年多,便可由蘇秦安然完成在齊國的佈局。此時佈局已完,正好讓田文回國,促使發動。

此中情由,羋戎自不會說出,只找了個民間新編的段子笑道:“太后聞說孟嘗君大名,原以爲他也是如平原君、信陵君那樣的美少年,因此想召來一見,不想他卻是醜陋的矮矬子,故而全無興趣,將他置於館舍一年,卻不是想爲難他,原是忘記他這個人了。不想他卻如此膽小,自己倒嚇得跑了。其實大可不必,只要向太后稟報一聲便可放行,倒難爲他如此費盡心機地出逃。”

這種話,別人會信,黃歇卻是不信的。羋月大費周章將孟嘗君弄到咸陽,卻冷落一年,必有用意,只是見羋戎不惜拿這種民間流言說事,自也知道此中意味深遠。

只是他們卻不知,田文出了函谷關,一路逃亡,到了趙國得平原君趙勝接待,正欲休息數日,不想這流言跑得比人快,竟在田文停下之後便傳到了他的耳中。這田文雖然貌似恭謙下士,但內心的驕狂暴烈之處,卻與田地這個堂兄弟不相上下。只是素日以教養掩蓋得甚好,此時聽了趙人以輕薄言論譏笑他的身高和相貌,還譏笑他自作多情狼狽出逃,不由得怒氣沖霄,竟令門客將這一縣議論他的人都殺了。這一氣殺了數百人,才又倉皇逃離趙國,回到齊國。

第122章 庸夫人(2)第143章 公子稷(1)第223章 風雲變(3)第46章 司命祭(2)第98章 不素餐(1)第274章 西市居(1)第204章 風雲起(2)第189章 燕公子(2)第360章 抉擇難(1)第57章 張儀舌(2)第281章 陰謀施(1)第205章 風雲起(3)第338章 訓三軍(3)第326章 太后始(3)第334章 退五國(3)第35章 斷腸別(3)第334章 退五國(3)第104章 亂象起(2)第278章 蘇秦至(1)第291章 山中夜(4)第181章 蘇秦策(1)第64章 流言起(2)第102章 謀士策(2)第57章 張儀舌(2)第317章 入咸陽(4)第57章 張儀舌(2)第304章 歸去來(2)第133章 商君墓(1)第139章 舊事提(2)第196章 儲位爭(2)第108章 君王心(1)第390章 郢都滅(1)第150章 心未平(2)第90章 大婚儀(2)第308章 遠客至(3)第147章 重相逢(2)第64章 流言起(2)第103章 亂象起(1)第42章 摽有梅(1)第341章 季君亂(2)第258章 燕王母(1)第65章 流言起(3)第325章 太后始(2)第301章 舉周鼎(3)第256章 國相妾(3)第107章 王后娠(2)第82章 生死劫(1)第332章 退五國(1)第123章 別遠人(1)第269章 牛馬橫(4)第46章 司命祭(2)第243章 別咸陽(2)第33章 斷腸別(1)第266章 牛馬橫(1)第59章 鄭袖計(2)第201章 韓與蜀(3)第387章 邊城險(3)第164章 龍回丹(3)第16章 和氏璧(2)第135章 故人來(1)第272章 莒姬死(3)第125章 四方館(1)第22章 南薰臺(2)第314章 入咸陽(1)第94章 魏夫人(2)第416章 安國君(1)第224章 風雲變(4)第187章 公主恨(4)第209章 諸子封4第209章 諸子封4第229章 去復歸(1)第398章 夫與子(1)第28章 高唐臺(1)第5章 少司命(2)第22章 南薰臺(2)第24章 逍遙遊(2)第316章 入咸陽(3)第129章 翻雲手(1)第127章 風雲變(1)第165章 龍回丹(4)第214章 慕少艾1第418章 安國君(3)第235章 秦王薨(2)第98章 不素餐(1)第83章 生死劫(2)第144章 公子稷(2)第385章 邊城險(1)第95章 魏夫人(3)第335章 退五國(4)第335章 退五國(4)第90章 大婚儀(2)第2章 霸星現(1)第23章 逍遙遊(1)第382章 申包胥(2)第221章 風雲變(1)第294章 破樊籬(3)第36章 死與生(1)第128章 風雲變(2)第85章 義渠王(2)第191章 巡四畿(1)
第122章 庸夫人(2)第143章 公子稷(1)第223章 風雲變(3)第46章 司命祭(2)第98章 不素餐(1)第274章 西市居(1)第204章 風雲起(2)第189章 燕公子(2)第360章 抉擇難(1)第57章 張儀舌(2)第281章 陰謀施(1)第205章 風雲起(3)第338章 訓三軍(3)第326章 太后始(3)第334章 退五國(3)第35章 斷腸別(3)第334章 退五國(3)第104章 亂象起(2)第278章 蘇秦至(1)第291章 山中夜(4)第181章 蘇秦策(1)第64章 流言起(2)第102章 謀士策(2)第57章 張儀舌(2)第317章 入咸陽(4)第57章 張儀舌(2)第304章 歸去來(2)第133章 商君墓(1)第139章 舊事提(2)第196章 儲位爭(2)第108章 君王心(1)第390章 郢都滅(1)第150章 心未平(2)第90章 大婚儀(2)第308章 遠客至(3)第147章 重相逢(2)第64章 流言起(2)第103章 亂象起(1)第42章 摽有梅(1)第341章 季君亂(2)第258章 燕王母(1)第65章 流言起(3)第325章 太后始(2)第301章 舉周鼎(3)第256章 國相妾(3)第107章 王后娠(2)第82章 生死劫(1)第332章 退五國(1)第123章 別遠人(1)第269章 牛馬橫(4)第46章 司命祭(2)第243章 別咸陽(2)第33章 斷腸別(1)第266章 牛馬橫(1)第59章 鄭袖計(2)第201章 韓與蜀(3)第387章 邊城險(3)第164章 龍回丹(3)第16章 和氏璧(2)第135章 故人來(1)第272章 莒姬死(3)第125章 四方館(1)第22章 南薰臺(2)第314章 入咸陽(1)第94章 魏夫人(2)第416章 安國君(1)第224章 風雲變(4)第187章 公主恨(4)第209章 諸子封4第209章 諸子封4第229章 去復歸(1)第398章 夫與子(1)第28章 高唐臺(1)第5章 少司命(2)第22章 南薰臺(2)第24章 逍遙遊(2)第316章 入咸陽(3)第129章 翻雲手(1)第127章 風雲變(1)第165章 龍回丹(4)第214章 慕少艾1第418章 安國君(3)第235章 秦王薨(2)第98章 不素餐(1)第83章 生死劫(2)第144章 公子稷(2)第385章 邊城險(1)第95章 魏夫人(3)第335章 退五國(4)第335章 退五國(4)第90章 大婚儀(2)第2章 霸星現(1)第23章 逍遙遊(1)第382章 申包胥(2)第221章 風雲變(1)第294章 破樊籬(3)第36章 死與生(1)第128章 風雲變(2)第85章 義渠王(2)第191章 巡四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