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兵起8

東江,皮島。

高勁鬆隨吳雄進入韓勇房內。自林慶業率大軍出征朝鮮之後,他便是留守皮島明軍的最高將領。雖只是守備,手中卻掌握有各種大小船隻近二十艘,兵卒數千。

朝鮮內亂,勒克德渾率數萬清軍入朝,在很短時間內便佔據朝鮮北部。但朝鮮苦寒,土地貧瘠,靠着僅剩的半壁江山,無論如何也養活不起勒克德渾的數萬大軍。清軍若要長期駐守,就只有靠遼東輸送,糧草輜重也只能從鳳凰城一線走。

皮島雖懸在海外,但距離遼東和朝鮮都不遠,明軍控制着方圓三百里的地域。高勁鬆領着他手下的數千大軍不斷襲擊清軍運送糧草的通道,逼得清軍不得不重兵押運,在路上耗費的比運到的還要多。

而且清軍爲了運送糧草輜重,強徵了大量朝鮮人。逼迫他們加速行進,卻又不給他們提供足夠的食糧,路上餓死,病死,倒斃者不計其數。百姓逃散,流離失所,有不少人前來投靠皮島守軍。高勁鬆從他們中挑出青壯補充軍中,使自己手中兵力不減反增,到目前爲止已有近萬之衆。

後來勒克德渾將大部分清軍撤回遼東,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這個。糧食供應不及,而又逼的朝鮮百姓不斷投靠明軍。現在他在朝鮮只保留了數千清軍精銳,選擇從朝鮮當地招募士卒。這樣免除了從遼東運送糧草之苦,但兵卒的減少使他沒有擊敗林慶業的實力,只能與對方沿漢城一線對峙。

可以說,林慶業能成功守住朝鮮南部,高勁鬆居功甚偉。

前段時間,清軍在遼陽出動重兵圍剿韓勇。萬般無奈之下,韓勇率殘部逃撤回皮島。等到達時,所餘兵力僅剩不到千人,但都是騎兵,而這正是高勁鬆所沒有的。騎兵無法全部上島,韓勇率領他們一直在遼東和朝鮮的交界區域活動,不停歇的偷襲清軍。雖加重了自身的損失,但收穫也不小,逐漸打下了一片天地。

高勁鬆在島上給他安排了住處和營房,但韓勇很少上島,只是偶有傷兵和傷馬運上島進行醫治。韓勇也會派吳雄上島,把從清軍那裡截獲的財物換成軍中急需的各種物資和給養。也會從島上士卒中挑選會騎馬的,以補充自軍的損失。

高勁鬆四十多歲,在周顯襲取旅順的時候主動從清軍那邊投靠過來。當時周顯爲了分化清軍,讓他繼續保留守備一職,但將他從遼東調來了朝鮮。他爲降將,行事謹慎小心,處處透着圓滑。

韓勇則完全不同,他剛滿二十,年輕氣盛,行事果敢,更是周顯親自提拔的年輕將領。這次雖然大敗逃回,銳氣卻絲毫不減。也是爲了抒發心中鬱悶,他不斷出擊清軍,次數比高勁鬆更多。

二人相處,最後往往是高勁鬆退讓。但韓勇卻也不是無理取鬧之輩,所以他們雙方尚能和平共處。

韓勇這次上島,是接了高勁鬆的要求。他來時,高勁鬆恰好不在營地,他便去睡了一覺。這個時候剛睡醒,正站在一個木盆前洗臉。

高勁鬆笑着打了招呼,等韓勇擦了手,纔將一封信遞給了他。

韓勇看過之後,微微抱拳道:“恭喜高守備晉升遊擊將軍。你放心,既然是督帥的命令,我定會遵令行事。”

信中主要提了三件事。一個是高勁鬆升任遊擊將軍;一個是闡明大明很有可能會和薩摩藩開戰,到時候讓皮島守軍從北側出擊勒克德渾,以作牽制;最後一個是讓韓勇暫時聽從高勁鬆指揮,一切以他的命令爲準。

而信中對韓勇兵敗,被驅趕出遼東腹地的事情隻字未提,只要求韓勇派人儘快與孟越取得聯繫。

當時面對清軍追擊,爲了避免全軍覆沒。主要兵力分成兩路,其中一路由韓勇領着逃到明朝邊境的皮島,另一路由孟越領着越過東遼河向更北方撤。

韓勇得到最後消息是孟越在牡丹江上游被一部清軍追上,損失慘重,艱難逃脫,目前動向不明。當他在皮島這邊穩定下來之後,曾派人去北邊探查消息,但最後一無所得。

高勁鬆連忙還禮道:“韓守備太客氣了,凡事還是我們兩個商量着來。”

韓勇點了點頭,“那這次高遊擊邀我前來,可是有什麼事情?”

高勁鬆道:“是林總兵的軍令到了。他讓我們率部從皮島發起進攻,以牽制朝鮮北部的清軍南下。”

韓勇皺眉,“南邊已經和倭寇開戰了嗎?”

高勁鬆搖了搖頭道:“目前還沒有,林總兵信中也沒有提及此事。但我想,此事應該快了。要不然,他也不會下這樣的命令。”

韓勇問道:“那高遊擊需要我做什麼?”

高勁鬆看似略微有點猶豫,“前幾日勒克德渾派人來皮島,想要招降我,人被我放走了。”看韓勇臉色不善,他連忙道:“我高某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斷不再爲背叛之事。只是覺得我們或許可以利用此事。畢竟兵行詭計,我們兵力又不多,想到達到效果,絕不能與清軍硬拼。”

韓勇臉色稍解,“既然高遊擊如此說,想來一定是有了計劃,請你直接明說。”高勁鬆來皮島之時是孤身一人,他手下軍將多來自最初的嚴字營。即使他有心投降,他手下的那些將士也不可能同意。況且此刻他掌有近萬大軍,他投靠清軍又能得到什麼。

高勁鬆滿臉帶笑,給韓勇說了他的計劃。

韓國、釜山。

林慶業站在海崖邊,靜靜的看着下側正在將鹿角放在海岸上的兵卒,眉頭緊蹙。在他的身後站着兩個人,一個是他的親信將領樸紅雷,另一個是崔鳴吉。

風越吹越急,打的高處的旗幟獵獵直響。

崔鳴吉嘆了一口氣,“將軍,回去吧!”

林慶業沒有迴應,過了好半晌,他才轉向崔鳴吉道:“崔大人,島津光久雖然許諾會驅逐清軍,但看眼前的情形,恐怕他從來都沒打算施行。這戰恐怕是難以避免了。”

第四百四十八章 士商出海第五百三十章 對峙3第二百零九章 激戰第五百七十章 朱仙鎮官軍慘敗3第五百五十四章 金州血戰2第五百六十章 攻心之術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四十五章 兵起3第五百零五章 劉廉到訪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2第五十八章 火炮第八十九章 渾河血戰2第八百零三章 過海州第七百九十一章 奪利4第951章 出外2第九章 武師第九百八十四章 海上遭遇第四十五章 機關第二百七十八章 諜入匪窩第三百一十五章 棲霞於七第六百一十章 松山之戰16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下態勢3第一百四十二章 席間閒敘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賊第二百九十五章 巨財第八十三章 小商河第八百八十二章 斬孫之獬第九百二十四章 活命之恩第九百六十八章 入通州2第七百六十八章 亂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宮中閒話第三十章 攻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盧象升渡江北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4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一百四十一章 下棋第四百八十六章 對戰4第十二章 得加錢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八十八章 渾河血戰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九百六十七章 京畿情勢2第九百章 孫可望的思考第六百二十一章 趙宇討房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一百五十七章 闖王入商洛山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皇城島4第五十七章 進京3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襄陽第六百六十一章 抄家3第二百二十六章 立帥第二百二十一章 張獻忠出川第五百三十四章 決戰皇城島第五百八十九章 馬紹愉議和之舉第六百五十五章第六百四十七章 詐言第965章 永平戰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坐地分利第五百七十八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8第七百七十章 亂局3第六百零四章 松山之戰10第四十五章 機關第九百五十章 陳名夏第八十三章 逃亡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達萊州第八百二十二章 震遼陽18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第四百三十九章 謝遷歸服第957章 李自成的選擇2第五十七章 進京3第五十一章 絕路重生第八十章 城外激戰2第九百二十章 襲營2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四十九章 兵起7第九百七十六章 會見使者2第一百七十五章 離京第五百六十四章 登萊戰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祖大壽第六百四十五章 名單第九百七十六章 會見使者2第四百九十六章 城中驚變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立錢莊第九百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3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九百七十七章 李巖撤離臨清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條建策第八百四十九章 辦報第二十九章 設計第四百一十三章 殿內和談第二十三章 風波第九百零九章 德之島第九百四十二章 回援濟寧第九百八十五章 海上遭遇2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九百八十章 戰後第八章 百辟揚文第八百五十九章 沂州攻防7第二十七章 利誘第八十一章 出京11
第四百四十八章 士商出海第五百三十章 對峙3第二百零九章 激戰第五百七十章 朱仙鎮官軍慘敗3第五百五十四章 金州血戰2第五百六十章 攻心之術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四十五章 兵起3第五百零五章 劉廉到訪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2第五十八章 火炮第八十九章 渾河血戰2第八百零三章 過海州第七百九十一章 奪利4第951章 出外2第九章 武師第九百八十四章 海上遭遇第四十五章 機關第二百七十八章 諜入匪窩第三百一十五章 棲霞於七第六百一十章 松山之戰16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下態勢3第一百四十二章 席間閒敘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賊第二百九十五章 巨財第八十三章 小商河第八百八十二章 斬孫之獬第九百二十四章 活命之恩第九百六十八章 入通州2第七百六十八章 亂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宮中閒話第三十章 攻城第二百六十六章 盧象升渡江北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哈達貝勒王世忠4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一百四十一章 下棋第四百八十六章 對戰4第十二章 得加錢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第八十八章 渾河血戰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九百六十七章 京畿情勢2第九百章 孫可望的思考第六百二十一章 趙宇討房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一百五十七章 闖王入商洛山第五百三十七章 決戰皇城島4第五十七章 進京3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襄陽第六百六十一章 抄家3第二百二十六章 立帥第二百二十一章 張獻忠出川第五百三十四章 決戰皇城島第五百八十九章 馬紹愉議和之舉第六百五十五章第六百四十七章 詐言第965章 永平戰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坐地分利第五百七十八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8第七百七十章 亂局3第六百零四章 松山之戰10第四十五章 機關第九百五十章 陳名夏第八十三章 逃亡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達萊州第八百二十二章 震遼陽18第一百六十七章 殿試第四百三十九章 謝遷歸服第957章 李自成的選擇2第五十七章 進京3第五十一章 絕路重生第八十章 城外激戰2第九百二十章 襲營2第四百二十三章 盧象升前往寧遠第四十九章 兵起7第九百七十六章 會見使者2第一百七十五章 離京第五百六十四章 登萊戰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祖大壽第六百四十五章 名單第九百七十六章 會見使者2第四百九十六章 城中驚變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立錢莊第九百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3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州城門外第九百七十七章 李巖撤離臨清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條建策第八百四十九章 辦報第二十九章 設計第四百一十三章 殿內和談第二十三章 風波第九百零九章 德之島第九百四十二章 回援濟寧第九百八十五章 海上遭遇2第三百二十一章 高價購糧第九百八十章 戰後第八章 百辟揚文第八百五十九章 沂州攻防7第二十七章 利誘第八十一章 出京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