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進入臺灣

兩成利益並不算多,而且有了官府的保護,很多事情辦起來都會容易很多。以前是走私,有了官府的參與便是正經的買賣,這是他們以前想不都不敢的事情。因而,當馬紹愉說出的時候,大部分雖然表面上沒有說什麼,但內心已暗許了此事。

趙長風爲人謹慎,沉思了片刻問道:“大人,這南洋商會該怎麼運營?而如若獲利,除去官府所得的兩成,其他的又該如何分?”

馬紹愉回道:“南洋商會設會長一名,副會長兩名,由你們自己推選。而官府仿照荷蘭人的模式,設理事一名。他不直接參與商會運營,只行監督和聯絡之用。至於獲利分成,有兩部分。一個是以現有的貨船入股,以船隻大小,分大、中、小三擋,估算其價值,然後划算成金銀入股。另一個是直接以金銀入股,如在大明購置貨物的貨款。按照拿出銀子多少,獲利後以成比例的金銀補償。一次一結,但要從總獲利中拿出兩成後備資金歸於商會。一部分用來支付船工及護衛兵將的工費,另一部分用以船隻的維護以購置新的船隻。去除兩成後備資金剩下的,兩成屬官府,剩下的你們自分。趙掌櫃,你看這樣可行?”

趙長風有點發愣,聽馬紹愉問話,他纔回過神來。“大人考慮的細緻,小人佩服。這樣基本上便解決了主要問題,細節方面再慢慢商量就是。”

馬紹愉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諸位都是大明商人,這個全憑自願,並不強迫。現在就讓趙掌櫃暫代這會長之職,如果願意加入的,就在他那裡留下自己的姓名。但有一點,今後南洋商會有定價之權。瓷器、茶葉、絲綢按優劣分爲五等,每等的價錢都有一個最低價,可偏高一點,但不能低於最低價。這各是爲了避免相互競爭出低價,而使外人獲利,也是爲了維護諸位的利益。這點必須遵從,也是官府對你們的唯一要求。”

趙長風滿臉喜色,“以前的時候,小人一直想要聯結衆掌櫃給主要的貨物定一個價錢,但一直沒有成功。此刻有大人主持此事,定可事半功倍。”其他人亦是點頭,以前的時候沒人願意配合趙長風,是因爲他商人重利,彼此間缺乏信任。有官府主持此事,自然更容易獲得一致。

趙長風爲商人,能做到南洋第一大,自有一番自己的本事。今日他一切都順着馬紹愉的話語,說話油滑,處處小心謹慎。但馬紹愉卻不敢因此而輕視於他半分,淡淡笑道:“只希望諸位掌櫃能盡力配合,若是違犯,必得重懲。另外,還有件好事要和諸位說一下。等這裡的城池建好了,會在這裡設一個南洋商行,接着會分別在福州和杭州各設一個分行,並且和大明的華夏錢莊聯結到一起。以後,你們的金銀便可在這裡存於商行之中,在大明購置貨物之時直接從大明那邊的商行提取即可。這樣便可免除運送金銀過程中被荷蘭人攔截,而遭受巨大損失。同時,你們放心,這個提取費用不會太高,一千兩銀子只需一兩的費用。”

戚國勇將馬紹愉送上船,“屬下預祝大人一路順風。”

馬紹愉抱拳回禮道:“戚將軍,張萬跟隨我多年,辦起事來頗爲細緻謹慎。有些雜事,你儘可以放心交予他去辦。我已寫信給督帥,相信不久之後,他就會另外派人來此協助將軍。我還是那句話,我大明在此實力尚淺,只有學會利用南洋諸國之間的矛盾和利益所在才能在此立足。戚將軍的領兵能力,我並不懷疑,只是往後行事,該忍耐的時候還是儘量忍耐。等到訂購的佛朗機炮到達和新兵訓練完成之後,再與荷蘭人相戰也不遲。”

戚國勇點了點頭,“大人放心,屬下知道該怎麼辦。”

臺灣島赤嵌,楊天生擡頭仰望,“那便是荷夷所修的紅毛城嗎?”

何斌點了點頭道:“荷夷佔據臺灣,在南部修了臺灣城和赤嵌城。這裡海岸曲折,兩城成掎角之勢護衛着這片內港。有南北兩條航道可供通過,南航道口寬水深,便於船隻進入。但港口有戰艦防守,高處又有火炮俯瞰,易守難攻。北航道防守力量較弱,但水淺道窄。在平時只能通過小舟,唯有漲潮的時候才容大船通過。如若能好好利用潮汐,倒是可以打荷夷一個措手不及。只不過天生,你說的那個韓參將真的有心收復臺灣嗎?”

楊天生點了點頭,“上次你我一起前往福建,路上遭遇海盜李魁奇所部的襲擊。你幸運逃回臺灣,而我被其擄去,關在蛇島,受盡磨難。後來韓參將率大軍至,平定閩浙海域的全部海盜,我才得以逃出生天。後來他知道我來自臺灣,又粗通文墨,便讓我擔任軍中書吏。他主動詢問了我很多有關臺灣的事情,起初我還十分納悶,後來才知道他有收復臺灣之心。”

何斌點了點頭,但依舊皺眉道:“但說到底,他只是個小小的參將,手中兵力有效。而臺灣海峽浪高風急,非有大船不能渡過。鄭總兵也有從荷夷手中收回臺灣之心,但懾於荷蘭人戰艦的威力和海峽的情況,一直不敢有所行動。他雖然平定了閩浙海盜,但那裡都屬近海,遠非這邊的情況可比。”

楊天生笑道:“最開始我也有所懷疑。但在他身邊待的久了,才發現想收回臺灣的不是他而是他背後的山東總督周顯。而且他所想收回的並非區區一個臺灣,而是將荷夷徹底驅逐出南洋,以獲取海貿之利。何兄久在臺灣,可能對外邊的情況並不瞭解。周督帥派人奪回遼南,重佔朝鮮,駐兵琉球,並派出人馬前往南洋,聯結蘇祿、文萊兩國共同抗擊西夷。他手中雄兵超過十萬,分駐各地。但山東饑荒,養活不了這麼多大軍,唯有行海貿才能勉強維持。所以,他與荷夷發生衝突是遲早之事,收回臺灣亦是必然。”

何斌面露驚奇,沉默了片刻道:“好,這次我就信你。說吧!要讓我怎麼做?”

楊天生笑道:“何兄現在任荷蘭通事,行事方便,正要拜託。韓參將遣我來時,吩咐我要做好三件事。一個是摸清檯灣周邊海域情況和在臺灣駐紮的荷夷兵力,以便將來登陸。二是聯結在臺灣的漢人移民,以及臺灣對荷蘭人不滿的當地土番,積攢力量,抗擊荷夷。三是掌握在臺灣周邊海域的走私通道,後續韓參將會派兵及軍備物資悄悄進入臺灣。只不過爲了掩人耳目,他們暫時會以海盜身份行事。”

何斌沉思片刻道:“一三兩事,我會盡快命人繪製成圖後交給你。至於第二件,我不好直接出面。你還記得李英嗎?”

楊天生淡淡笑道:“都是曾經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如何能不記得?我本來以爲他在那次海盜襲擊中已經餵了海魚了呢!”

何斌也笑着道:“他和我一起逃回了臺灣。不同的是,我現在被迫爲荷夷做事,而他入贅做了其中一支高山族的女婿。我可以把遷居到此的主要漢人領袖的名單交給你,並派人助你聯繫上他們。而聯結當地土番的事情你可以去找李英,他一直十分反感荷夷,定會全力助你成事。但土番不通王化,講究利益,你去拜訪他們的時候最好帶一些禮物。”

楊天生點了點頭,問道:“那帶什麼禮物爲好?”

何斌道:“有三樣。一、火繩槍、弓箭這類的遠程武器。他們多數以漁獵爲生,需要這類武器。最初的時候,當荷夷侵入臺灣的時候,他們中的一些也出兵抵抗。但面對荷夷的火槍火炮,損失慘重。如若能給他們提供一些火繩槍,必能激起他們抗擊荷夷的信心。二、來自大陸的瓷器。瓷器臺灣也有,但其粗製濫造,極其難看。但從大陸而來的瓷器,各個華麗異常,在這裡已是其身份的象徵,最受他們喜愛。三、美酒。土番喜飲酒,日日不斷。如果說弓箭是他們生存的保障,而酒就是他們不可或缺的飲食。”

楊天生想了想道:“這些都沒有問題。但我這次來得及,沒有備這些。”

何斌道:“這是小事。你先在我這裡待幾天,這些東西我會給你備齊。只不過有件事我需要提前給你說一下,實際上我一直和鄭總兵有私下聯繫的通道。這件事,我要向他稟告。”

楊天生沉默了片刻,問道:“那此事能不能拖延一段時間?最好是韓參將那裡先告知鄭總兵,你這裡再上報。”

何斌想了想道:“這個倒是可以。畢竟他無意收回臺灣,我已近一年和他沒有聯繫過。此事告知於他,也只是爲了避免他誤以爲我輕視於他而鬧出不必要的麻煩。這對於你們來說,也未必是壞事。”

第三百零六章 馳援寧海2第二百零九章 激戰第八百六十四章 俘虜第一百八十四章 前線驚變第六百九十一章 南陽大戰2第九十一章 尾聲第九百四十一章 雜事亂堆第二百三十二章 文華殿廷對第六百五十章 詐言4第九百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3第五百九十二章 滲透作戰2第九百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3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巖出策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一百九十一章 出擊第二十章 馬六甲佈局第八百九十七章 德州變故第三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四百七十章 杜勳挨刀第五百四十章 包衣奴才薩哈納第八百四十八章 招攬士子2第四百章 瑣事連篇第八百八十七章 假信第二百零六章 羅汝才的佈局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第一百零一章 相交2第二百一十一章 進攻第四百三十五章 林慶業出海建港第一百八十七章 竹菌坪戰第六百一十六章 李巖兩路齊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災民第二百三十五章 滅虜之策3第九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五十八章 火炮第八百九十三章 激烈廝殺3第二百五十章 黑夜來客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志通的抉擇2第四百一十四章 殿內和談2第五百二十五章 渡河第七百七十八章 處罰第四百三十八章 祖大壽2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七章 往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盧象升聚將第三百一十章 火燒海盜船第五百八十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0第五十六章 進京2第五百八十六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6第二百六十章 米商李丁2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錢借糧第六百五十八章 登萊來信2第七十三章 郾城縣令第二百七十章 懲治污吏2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嗣昌的困局第三十六章 攻入滕縣第七百九十三章 議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皇太極的疑慮第五百八十六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6第六百六十二章 抄家4第八十二章 出京10第四百一十四章 殿內和談2第二百七十章 懲治污吏2第八百七十九章 平抑物價第五百一十二章 戰四方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論第五十六章 怒而興兵第八百三十二章 潰散而逃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錢借糧第959章 出兵2第二百一十六章 以退爲進第958章 出兵第956章 李自成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三章 突圍而出第八十三章 小商河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災民第四百章 瑣事連篇第一百六十四章 崇禎的勸言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錢借糧第八十七章 往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對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濟南來客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次入宮第八百一十六章 震遼陽12第四百八十九章 高信鐘的自白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第四百九十三章 李率泰的抉擇第八百零一章 剛阿泰第九百六十七章 京畿情勢2第七十一章 林豹規勸第四百七十三章 分兵出海第二百九十六章 設立陵祠第九百六十二章 清軍入關第六百五十一章 新建伯王先通第一百三十九章 崇禎皇帝第七百八十一章 天下態勢3第八章 百辟揚文第八十二章 處置俘虜第八十六章 大勝第一百一十五章 出塞
第三百零六章 馳援寧海2第二百零九章 激戰第八百六十四章 俘虜第一百八十四章 前線驚變第六百九十一章 南陽大戰2第九十一章 尾聲第九百四十一章 雜事亂堆第二百三十二章 文華殿廷對第六百五十章 詐言4第九百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3第五百九十二章 滲透作戰2第九百八十六章 海上遭遇3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巖出策第九百零三章 前往泰安第一百九十一章 出擊第二十章 馬六甲佈局第八百九十七章 德州變故第三十六章 設伏第二百七十五章 商業入朝第四百七十章 杜勳挨刀第五百四十章 包衣奴才薩哈納第八百四十八章 招攬士子2第四百章 瑣事連篇第八百八十七章 假信第二百零六章 羅汝才的佈局第九百五十七章 朱以海第一百零一章 相交2第二百一十一章 進攻第四百三十五章 林慶業出海建港第一百八十七章 竹菌坪戰第六百一十六章 李巖兩路齊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災民第二百三十五章 滅虜之策3第九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五十八章 火炮第八百九十三章 激烈廝殺3第二百五十章 黑夜來客第二百六十二章 文志通的抉擇2第四百一十四章 殿內和談2第五百二十五章 渡河第七百七十八章 處罰第四百三十八章 祖大壽2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八十七章 往事第四百七十四章 盧象升聚將第三百一十章 火燒海盜船第五百八十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0第五十六章 進京2第五百八十六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6第二百六十章 米商李丁2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錢借糧第六百五十八章 登萊來信2第七十三章 郾城縣令第二百七十章 懲治污吏2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嗣昌的困局第三十六章 攻入滕縣第七百九十三章 議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皇太極的疑慮第五百八十六章 虎驅狼金州破敵16第六百六十二章 抄家4第八十二章 出京10第四百一十四章 殿內和談2第二百七十章 懲治污吏2第八百七十九章 平抑物價第五百一十二章 戰四方第八百七十四章 已西四論第五十六章 怒而興兵第八百三十二章 潰散而逃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錢借糧第959章 出兵2第二百一十六章 以退爲進第958章 出兵第956章 李自成的選擇第一百三十三章 突圍而出第八十三章 小商河第二百六十三章 安置災民第四百章 瑣事連篇第一百六十四章 崇禎的勸言第八百六十六章 借錢借糧第八十七章 往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對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濟南來客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次入宮第八百一十六章 震遼陽12第四百八十九章 高信鐘的自白第五百零二章 劉家壽宴第四百九十三章 李率泰的抉擇第八百零一章 剛阿泰第九百六十七章 京畿情勢2第七十一章 林豹規勸第四百七十三章 分兵出海第二百九十六章 設立陵祠第九百六十二章 清軍入關第六百五十一章 新建伯王先通第一百三十九章 崇禎皇帝第七百八十一章 天下態勢3第八章 百辟揚文第八十二章 處置俘虜第八十六章 大勝第一百一十五章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