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

周顯低頭想着陳新甲的話,沉默了好半晌,最終擡頭望向他道:“陳尚書,議和這件事,陛下已經完全定下來了嗎?”

陳新甲點了點頭,“基本上已經確定。在不久之後,兵部馬紹愉便會以議和使臣的身份前往遼東,與虜酋皇太極商議具體事宜。只不過這件事是秘密進行的,知道的人並不多。我提前告訴你,是把你當成了自己人。你在迴應陛下詢問之時,對此要有點準備。在陛下心中,是十分傾向於議和的。”

周顯躬身向陳新甲拜了一下,道:“屬下知道了,謝過陳尚書提醒。”

陳新甲嘆了一口氣,點頭道:“那好,你隨我一起去覲見陛下吧!”

周顯進入文華殿,發現裡面除了崇禎帝之外,還有新到任的內閣首輔周延儒,監軍太監高起潛,遼東巡撫丘民仰以及其他的幾個兵部要員。

周顯拜禮完畢,崇禎帝開口言道:“周顯,剛纔諸位愛卿就如何馳援洪承疇討論了一番。有人提出以海船臨近松山,以將城中守軍盡數接回中原。你以爲此法是否可行?”

周顯拱手道:“稟陛下,屬下以爲此法並不可行,至少在目前不可行。”

崇禎帝臉色一變,右手緊握道:“爲何?”

“陛下,松山城並非倚海而建,它距離海邊,至少有二十里的距離。之前之所以能運糧和物資進去,那是因爲滿虜對此並無防備。一旦他們發現這條線路,必會嚴防從海邊到松山中間的陸路。松山城中有士卒近三萬,普通百姓萬餘,加起來就是四萬餘人,還有說不清的糧草輜重。就算我軍完全丟棄那些輜重,只運送這些人離開,也差不多需要二百艘海船,我大明去哪裡找這麼多船隻?並且,一旦放棄了堅固的城池,就等於完全失去了防護,他們就是一羣任由滿虜騎兵剿殺的羔羊,完全沒有還手的餘地。”

高起潛冷笑一聲道:“把我大明將士比作待宰的羔羊,周知府,這個有點言過其實了吧!三萬大軍,突破二十里到達海邊,應該沒有太大問題吧!而且,你萊州那裡不就有近三十艘海船嗎?我想再造一點,應該不成什麼問題吧!”

周顯淺淺笑了笑,道:“高公公說的對,或許城中守軍的確可以突圍到海邊,且船隻的確可以再造。但海船並非普通的船隻,所用的木材必須是在水中浸泡三年以上的堅木。否則,很有可能因爲內部生有蛀蟲,剛下海就完全散了架。請問,這些木材去哪裡尋?還有工匠、工費、船伕之類的,算起來也是個天文數字,靠萊州一地,完全承受不起。而且,還有個最現實的問題,再有不到兩個月,就入冬了。”

周延儒爲浙江人,一時間沒有太明白周顯話中的意思,疑惑的問道:“入冬怎麼了?”

周顯向周延儒拱了拱手,道:“稟首輔大人,這個我也是聽手下人說的。一旦入冬,渤海海面就會因天寒而結冰,到時候一艘船也過不去,而兩個月時間,是造不了多少艘船的。爲臣的意思是,用船運一些物資入松山,甚至從松山運少許人出來,這都可以。但指望將所有的士卒通過海路撤下來,這個不太可能。”

崇禎帝臉色難看,剛積攢的一點希望到此時也完全喪盡。“那你的意思是,只能從陸路救援他們了嗎?”

周顯點了點頭,道:“大軍只能通過陸路方能安然撤退。只不過陛下也不必心急,我來京師之前,另一批物資,有四萬石糧食,還有大量的藥材已經出發前往松山。如果這批物資能安全運入城中,短時間內,松山城中就無缺糧之憂。滿虜不善攻城,而洪督師又是名將,留給我們的救援時間還有很多。”

崇禎帝聽周顯這麼一說,明顯提起了一點心緒,臉上浮蕩起少許笑容。“這真是算難得的一件好事。來人啊!給周愛卿賜座。”

周顯躬身向崇禎帝拜了一下,走到末首的位置坐下。殿內的諸位,就他的職位最低,能有一個座位坐,已屬特別的恩寵。

崇禎帝轉向首位的陳新甲道:“先生,你爲兵部尚書,你覺得我們目前還能派哪一支大軍前往救援?”

陳新甲沉默了片刻,道:“陛下,就如剛纔周顯所言的,松山城中糧草暫時充足,我們就沒必要立即派出援兵,而是應該在有充分準備之後,再行援救。爲臣感覺,我們目前首先要做的是確保寧遠無虞。而且,要追究此次鬆錦慘敗中諸將的罪責。例如大同總兵王樸,率先率部奔逃,最終致使全軍崩散。不斬其頭,軍中士氣難振。”

崇禎帝點了點頭,厲聲道:“王樸不死,難以對天下有所交待。但其他的六鎮總兵呢!御史郝晉之前上書‘六鎮罪同,皆宜死’,而且諸官之中,抱有此等意見者還佔了多數。對他們,朕又該如何處置?”

周顯輕輕的搖了搖頭,在朝內,長了一副豬腦袋的大臣還真不少。竟然連將六鎮總兵全部斬殺這樣的餿主意都能想出來,他們真是上嘴皮一張,下嘴皮一合,什麼話都能說的出來。如果按照他們所說的來,那誰來領那些士卒,這天下不亂的更快纔怪。

陳新甲欠身道:“陛下,六鎮有罪,但罪不至死。例如吳三桂,在之前的攻戰之中多有戰功,且和其他總兵一起嚴守寧遠,讓滿虜無機可乘,這也是戴罪立功了。我看,就派出上使前往遼東,對他們嚴加申斥,准許他們戴罪立功吧!現在正是朝廷用人之時,不宜苛責過重,否則會生出其他的亂子。”

崇禎帝想了片刻,最終點頭,道:“傳朕旨意,命緹騎入遼東,綁縛王樸入京,交由有司定罪。吳三桂、李輔明,白廣恩,唐通等人盡皆貶秩一級,罰俸半年,充爲事官。職方郎中張若麟處以死刑,兵部職方主事馬紹愉削籍歸家。其他兵將,罪責全部赦免,概不追究。”

第九百零二章 穩固濟南第三十四章 攻入滕縣2第八十八章 渾河血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松山形勢第九十三章 豫地戰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賊第三百章 顧炎武2第一百一十四章 衰落的蒙古第六百一十六章 李巖兩路齊下第六百三十章 見袁樞第二百五十八章 丁志鬆告狀第二百五十五章 營中毆鬥第六百零七章 松山之戰13第二百二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衝陣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軍援兵第九十章 渾河血戰3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名夏3第四百九十四章 城中來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地主家的傻兒子第五十二章 兵起10第四百九十八章 破敵第八百九十七章 德州變故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八百一十一章 震遼陽7第五百九十七章 松山之戰3第四百一十七章 殿內和談5第八十四章 接應第二百零六章 羅汝才的佈局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一百九十章 撤離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五百四十一章 激將第九百八十八章 崔鳴吉第一百五十八章 多爾袞的謀劃第四百七十四章 盧象升聚將第三百一十八章 丁可澤所想第七百七十一章 濟寧驚變第二十二章 謠言來源第一百零八章 送別第七十七章 心中願景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四百九十二章 奪城2第四百一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九百二十四章 活命之恩第六百二十六章 買賣生意第八百七十五章 報紙傳播第八百二十一章 震遼陽17第五百二十二章 戰四方3第六百一十章 松山之戰16第四百四十一章 救援之策第八百二十二章 震遼陽18第三百二十三章 松山前線2第十五章 滿清入局第八十四章 初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潛的反擊第五十四章 雁過拔毛第四百八十八章 坐地分利第四百二十四章 李巖南陽獻策第六百零二章 松山之戰8第962章 川地形勢第九百四十六章 張名振第七十六章 出兵剿匪第三十二章 進軍第五百四十五章 城外來客2第二百八十六章 誘騙第四百四十八章 金復二州第八百五十三章 沂城攻防第六十章 回城第四十章 實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嗣昌第二十一章 萌動第二百九十九章 顧炎武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立錢莊第960章 會將第一百二十八章 智將薩哈廉第四十一章 勸服第八百零一章 剛阿泰第四百一十六章 殿內和議4第八百九十五章 全線大勝第三百零五章 馳援寧海第四十六章 兵起4第五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林慶業出海建港第二百五十七章 巡視軍營第八百六十章 沂州攻防8第八百九十三章 激烈廝殺3第二百七十六章 收礦入官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態勢5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達萊州第十三章 糖葫蘆第四百九十八章 破敵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二百三十章 出外保命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七十八章 諜入匪窩第五百四十三章 安置百姓2第七百九十七章 平均地權
第九百零二章 穩固濟南第三十四章 攻入滕縣2第八十八章 渾河血戰第四百三十三章 松山形勢第九十三章 豫地戰局第二百八十八章 破賊第三百章 顧炎武2第一百一十四章 衰落的蒙古第六百一十六章 李巖兩路齊下第六百三十章 見袁樞第二百五十八章 丁志鬆告狀第二百五十五章 營中毆鬥第六百零七章 松山之戰13第二百二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一百二十九章 衝陣第四百七十七章 清軍援兵第九十章 渾河血戰3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名夏3第四百九十四章 城中來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地主家的傻兒子第五十二章 兵起10第四百九十八章 破敵第八百九十七章 德州變故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八百一十一章 震遼陽7第五百九十七章 松山之戰3第四百一十七章 殿內和談5第八十四章 接應第二百零六章 羅汝才的佈局第四百零一章 李雄帶信第一百九十章 撤離第二百一十四章 疑計第五百四十一章 激將第九百八十八章 崔鳴吉第一百五十八章 多爾袞的謀劃第四百七十四章 盧象升聚將第三百一十八章 丁可澤所想第七百七十一章 濟寧驚變第二十二章 謠言來源第一百零八章 送別第七十七章 心中願景第三百三十一章 回京聽宣4第二百五十二章 巨匪謝遷2第四百九十二章 奪城2第四百一十八章 突生變故第九百二十四章 活命之恩第六百二十六章 買賣生意第八百七十五章 報紙傳播第八百二十一章 震遼陽17第五百二十二章 戰四方3第六百一十章 松山之戰16第四百四十一章 救援之策第八百二十二章 震遼陽18第三百二十三章 松山前線2第十五章 滿清入局第八十四章 初戰第六百七十一章 高起潛的反擊第五十四章 雁過拔毛第四百八十八章 坐地分利第四百二十四章 李巖南陽獻策第六百零二章 松山之戰8第962章 川地形勢第九百四十六章 張名振第七十六章 出兵剿匪第三十二章 進軍第五百四十五章 城外來客2第二百八十六章 誘騙第四百四十八章 金復二州第八百五十三章 沂城攻防第六十章 回城第四十章 實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楊嗣昌第二十一章 萌動第二百九十九章 顧炎武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四百三十一章 建立錢莊第960章 會將第一百二十八章 智將薩哈廉第四十一章 勸服第八百零一章 剛阿泰第四百一十六章 殿內和議4第八百九十五章 全線大勝第三百零五章 馳援寧海第四十六章 兵起4第五百五十二章 攻城第四百三十五章 林慶業出海建港第二百五十七章 巡視軍營第八百六十章 沂州攻防8第八百九十三章 激烈廝殺3第二百七十六章 收礦入官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態勢5第二百五十三章 到達萊州第十三章 糖葫蘆第四百九十八章 破敵第四百零三章 前往朝鮮第二百三十章 出外保命第六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七十八章 諜入匪窩第五百四十三章 安置百姓2第七百九十七章 平均地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