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42.8℃

就在湯谷一號完成初次實測後,在巴中的金烏一號,也在加速過程進度,同時通過內部交流,改進着金烏一號。

而國內的可控核聚變領域,受到湯谷一號成功試運行的鼓舞,終於不再像之前那樣心裡沒底。

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一個技術如果獲得成功,那其他勢力的研發速度,也會跟着提升。

當然,要做到模仿和吸取經驗,也是需要有前置條件的。

比如工業基礎、相關人才、獲得確切的樣品或者信息。

儘管諾亞會、露西亞等勢力,通過中微子探測器,發現了漠北戈壁灘中的核實驗基地,但他們並沒有太重視,以爲是一個核裂變反應堆的研發基地。

各大勢力都是通過中微子探測器,來判斷其他勢力的核設施的,大家都在秘密做核研究,這種事情是一種半公開的秘密。

而燧人系和國內,做了非常多掩人耳目的馬甲,又通過半真半假的假消息,混淆外界的探查。

儘管其他勢力,都知道大中華這幾年來的各項技術,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

但諾亞會他們並不相信,大中華可以在近期完成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量產。

黃修遠和戰略智庫做過非常多分析和反推,基於當前外部勢力,對於國內具體情況不太瞭解的前提下,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曝光,至少有5~10年的緩衝期。

爲什麼得出5~10年時間。

這是根據核聚變發電站投入的規模,而得出的一個合理反推。

如果僅僅是投入一兩個核聚變發電站,那外界可能很難發現異常,但是要完成社會生產力的質變,整個大中華區至少需要投入100~300座7500兆瓦的核聚變發電站。

按照黃修遠的估計,如果今年湯谷一號和金烏一號試運行後,沒有發現嚴重的致命缺陷,那未來5年內,大中華區將計劃建設20座新型核聚變發電站。

如果以湯谷一號的功率計算,20座湯谷/金烏的總功率,將達到15萬兆瓦,每年可以發電1.2萬億千瓦時。

這還是技術不進步的前提下,如果可控核聚變的技術繼續穩步提升,那發電規模將繼續提升。

上萬億千瓦時的廉價電能,陸續投入的社會生產中,多少會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這還僅僅是前5年的計劃,到了2021~2026年期間,核聚變發電站的規模將提升到100~300座,實現全國電能總量,翻一倍的計劃。

十年實現電能產能翻一倍,各大勢力還沒有發現大中華的貓膩,那黃修遠都要懷疑對方的情報分析能力了。

短時間內,出現如此龐大的增量,肯定只有可控核聚變可以做到。

因此黃修遠和戰略智庫,才得出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出現,最多隻能保密5~10年。

黃修遠和秦勵章那邊商量了幾次,打算繼續加強保密,也加大假消息的釋放,達到混淆視聽的計劃。

另一邊,他也在推動航天技術的發展,儘可能在5~10年內,實現航天技術的大步跨越發展。

3月17日。

又傳來一個好消息。

黃修遠通過替身機器人,來到了德州產業園,磨磨蹭蹭了一年多的常溫超導體技術,終於獲得了突破。

之前的超導體,常溫超導體的溫度,一直被卡在零攝氏度附近。

經過一衆研究員的努力,常溫超導體的超導溫度,達到了42.8攝氏度的級別。

看着的工作臺上,那銀灰色的電纜裸線,研究員接通電源後,檢測出來的電阻,只有一連串的零。

黃修遠讚歎到:“這纔是真正的常溫超導體。”

之前的零度超導體,只能算亞常溫超導體,現在這種可以在42.8攝氏度以下,保證超導特性的超導體,纔是真正的常溫超導體。

黃修遠接着問道:“目前成本多少?”

負責人思考了一會:“深加工後的綜合成本,和銅導線差不多,如果大規模生產,還可以稍微便宜一些。”

他在平板上,翻了翻相關的報告。

改良版的常溫超導體,雖然應用了大量的納米技術。

但整體的原材料,相對銅而言,便宜了非常多,唯一比較貴的原材料,是微量摻雜的鑭元素。

儘管鑭元素是稀有元素,但得利於燧人系先進的元素提煉技術,加上廣闊的控制區。

目前藍星礦業儲備了5771噸鑭,而地質儲備更是高達幾千萬噸以上,當然地質儲備的開採條件非常不友好,一邊不會大規模開採。

鑭元素在新型常溫超導體的應用中,摻雜比例並不高,平均每生產1噸常溫超導體,需要消耗0.243公斤鑭元素。

憑藉藍星礦業的儲備,鑭元素的供應上,還是相對比較充沛的。

如果不夠,還可以啓動地質儲備的開採,最多就是生產成本高一些。

黃修遠勉勵道:“你們幹得不錯,接下來的工作,是一邊量產新型常溫超導體,一邊壓低生產成本。”

“董事長放心,我已經準備攻克鑭元素的替代方案。”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很多技術上,特別是高新材料,一旦遇到稀有元素的應用,研究員們就不得不考慮資源枯竭的問題。

特別是那些產量巨大,應用也非常廣泛的設備,稀有元素遲早會被消耗殆盡。

因此這些高新材料,必須提前準備好替代方案,研究出可以隨機應變的一些廉價元素。

一旦出現什麼變故,也可以用替代品,實現產能的穩定供應。

目前而言,常溫超導體的應用領域,主要是輸電、可控核聚變、集成電路、磁懸浮之類。

特別是特高壓電纜上,如果將新型常溫超導體應用到其中,必然需要成百上千噸起步。

雖然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但是這樣做,也非常值得。

要知道全球的電力系統中,電能有10~20%的比例,其實是因爲電阻的存在,導致這一部分電能,被白白的浪費掉了。

而常溫超導體節約的能量,相當於增加了10~20%的超算運算力,未來日積月累下,將是一個加大加持和利好。

如果是以前,那種零度超導體,要作爲電纜使用,就必須配備大量的冷卻系統,顯然這樣做,有些得不償失。

而新型常溫超導體的性能,足以保證42.8攝氏度以下,處於安全的超導上選,仍然可以高效運行。

加上一些隔熱外層材料,而新型常溫超導體本身發出的熱量非常小。

黃修遠和研究團隊討論十幾分鍾,便離開了這個實驗室。

回到總部,他立刻找來了蔣海霖,開始討論常溫超導體的一些應用計劃,以及提防泄密之類。

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升級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六百五十五章 深潛者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特現象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三百零五章 半導體變化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八十五章 無可奈何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四百一十一章 兩個實驗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五十章 合同到期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三百九十章 風景獨好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次會面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六百零三章 發電站第二百三十四章 孤島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一十八章 “救援”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貴嶼(三)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第六百四十九章 蟄伏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人性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費第六百四十三章 眼球第六百六十七章 變化(三)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升第六百四十章 暗流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四百二十二章 被掩蓋的惡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五百六十五章 體檢篩查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六百九十一章 應對(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應對(三)第七百零五章 雪球(二)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六百零一章 天門號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五百七十章 日出東方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一百二十六章 璃龍(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二百二十九章 淘金者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五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七百三十四章 造物(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降解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四十二章 重點實驗室第七百七十一章 宏大的工程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五百六十九章 構架基因
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中積累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升級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六百二十八章 拉加線第六百五十五章 深潛者第七百七十章 在金星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特現象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退一步第五百八十二章 新農村(三)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六百八十章 提煉工廠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三百零五章 半導體變化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八十五章 無可奈何第七百七十二章 電梯第四百一十一章 兩個實驗第二百九十五章 壯士斷腕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一百五十章 合同到期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三百九十章 風景獨好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次會面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六百零三章 發電站第二百三十四章 孤島第三百六十六章 卡脖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六百一十八章 “救援”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貴嶼(三)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第六百四十九章 蟄伏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三百二十二章 貪婪的人性第二百九十七章 西部戰略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七百五十九章 老古董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二百七十五章 浪費第六百四十三章 眼球第六百六十七章 變化(三)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一百八十三章 提升第六百四十章 暗流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四百二十二章 被掩蓋的惡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五百六十五章 體檢篩查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六百九十一章 應對(三)第六百九十一章 應對(三)第七百零五章 雪球(二)第二章 超憶困境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四百七十九章 有效貨幣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六十二章 互聯網布局第六百零一章 天門號第七百零三章 進化(五)第五百四十四章 奔月(一)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五百七十章 日出東方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一百二十六章 璃龍(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二百二十九章 淘金者第七百四十四章 前鋒第四百八十二章 櫻花凋零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五百三十三章 試點第七百二十四章 醫療支援第七百三十四章 造物(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降解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四百九十三章 船中閒聊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六百一十六章 工業化第三百六十七章 鎖死第四十二章 重點實驗室第七百七十一章 宏大的工程第二百一十一章 單級入軌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五百六十九章 構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