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

底特律。

通用汽車的發動機製造廠內。

大批工人在冰冷的流水線上,彷彿一個個機器人,默默地工作着。

隨着米元極速通貨膨脹,又沒有國際市場來轉移超發的米元,導致內部物價飛漲起來。

而另一邊,爲了在各個領域和東亞展開競爭,諾亞會也開啓了一系列激進的計劃。

迫不得已下,大量重工業和航天工業、武器工業,進入了大擴張階段。

而諾亞會解決通貨膨脹的方案,也非常簡單粗暴,那就是換鈔令,發行新的代金券——諾亞幣,限定每個人一次只能兌換5000諾亞幣。

通過這種方式,將內部的通貨膨脹和其他經濟問題,一起推給米元,本身採用諾亞幣進行交易。

某種程度上,這是解決通貨膨脹的好方法,那就是變相廢掉米元,大銀行也之前的各種債務轉變成爲諾亞幣。

這些諾亞會的大寡頭聯手起來,通過糧食、生活用品、能源和各種工業品,保證了諾亞幣的價值。

而另一邊,諾亞會也以工業振興爲理由,調高了勞動時間,壓低了一系列福利。

儘管中底層非常不滿,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不進入工廠工作,不去參與基建,那隻能變成流浪漢,在北美變成流浪漢,就意味着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工廠的流水線上,之前的汽車發動機生產線,已經被改造成爲小卡車的發動機生產線。

鮑威爾是一個墨西哥移民,他重複着手上的動作,將一顆顆螺絲擰緊,就如同那工業機器人一般。

車間主管是一個老白男,他帶着傲慢的眼神,掃視着十幾個工人,時不時的給衆人洗腦道:

“你們要時刻記住,是誰給了你們工作的機會?是誰讓你們活下去?是公司,沒有公司,你們都要失業,成爲流落街頭的流浪漢。”

工人們不敢反駁,只能默默地充當工業機器人,或者說他們此時已經麻木了。

不少人在過了幾個月飢寒交迫的生活後,就不得不低下頭來,向殘酷的現實投降,進入工廠工作。

無法對外掠奪,諾亞會只能加大對內,反正無論如何改變,他們這些大寡頭,都註定是社會的頂級掠食者。

大量從全球各地撤回的米軍,也被派駐在本土各個州,確保可以應對任何叛亂行爲。

另一邊,蘋果、微軟、谷歌、非死不可和油管之類的互聯網企業,也諾亞會的指令下,封鎖了很多消息。

加上正在建設的大面積監控系統,新技術讓諾亞會更加從容的控制住本土,他們也撕下僞裝的面孔,拉着一衆老白男、紅脖子,重新調整內部的工業體系。

底子雄厚的諾亞會,正在快速恢復着工業生產力,加上北美大平原的農業區,主要實現農業自持;能源也可以自給自足,一旦爆發起來的諾亞會,實力和潛力是不容小覷的。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北美可是曾經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加上本身資源豐富,又牢牢地掌握着美洲絕大部分區域,再衰敗也不會太差。

反倒是一盤散沙的西洲聯盟,由於內部難以調和,一直沒有辦法擰成一股繩,空有巨大潛力,卻一直無法發揮出來。

在此大爭之世,最有資格晉升星際文明的勢力,就是東亞北美;第二階梯,是有希望,卻又存在不小問題的西洲聯盟和露西亞。

而第三階梯,是潛力巨大,同樣問題也非常嚴重的天竺;另外,東瀛如果可以解開狗鏈子,潛力同樣不弱於天竺。

只可惜東瀛沒有機會了,雖然諾亞會放棄了它們,但是它們又迎來了另一個主人,註定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底特律,作爲北美曾經的汽車工業核心,在源源不斷工程機械訂單刺激下,迅速向鼎盛時期恢復着。

在經過一年多的大轉變,底特律吸納了大量底層,目前該城市的註冊工人數量,達到了38萬人。

工廠的復甦,帶來的大量就業和消費力,也帶來了嚴重的污染。

諾亞會爲了快速發展,將一系列嚴格的環保限制廢除了,正如同他們那靈活的道德底線,當有需要的時候,下調底線是意料之中的情況。

鮑威爾聽了車間主管二十多分鐘的洗腦言論,終於到了中午飯點,換班的工人接替了他的工作。

拖着疲憊的身體,來到食堂排隊。

很快就輪到他,一個胖得快三百斤的大媽,將一大勺煮黃豆、一塊午餐肉、一塊白麪包、一顆大番茄,放在不鏽鋼盤子上。

拿着盤子,鮑威爾找了一個小桌子,默默地吃起來,用叉子插着那塊大塊的午餐肉,他強忍着噁心咬下去。

因爲這些午餐肉的原材料,是用當年豬瘟病豬做的,ABCD四大糧食集團並沒有銷燬豬瘟病豬,而是將這些豬冷凍起來。

然後偷偷的摻在肉罐頭、火腿腸上,直到半年前被曝光出來。

不過像鮑威爾這樣的貧民,不吃病豬做的午餐肉,還能吃什麼?

現在他們不是在生活,而是在生存,只能當做沒看見,將這些午餐肉嚥下去。

至於那名記者,聽說在得到嘉獎後,在家觸電身亡了。

鮑威爾何嘗不想吃新鮮健康的豬肉,可是他們這些下等人,又有什麼資格和大人物們一樣,想享用乾淨衛生健康的食物,只能拼命擠上去。

但是他們不知道,諾亞會已經在制定一種微型芯片,可以植入大腦皮層,然後確定公民的等級,一旦不符合要求或者沒有價值的人,將被執行銷燬程序。

諾亞會的董事會,以及一衆精英人員,準備建立一些專門的社區,然後劃定幾個州,作爲環保區。

其實就是專門用於安置精英的區域,至於那些普通人,只能生活在工業區、礦區和城市中。

這種轉變,其實並不意外,某種程度上,諾亞會內部的“種姓思想”,比天竺有過之無不及。

在龐大的競爭壓力下,加上技術逐步成熟,諾亞會的種姓思想也開始浮出水面。

鮑威爾這種貧民,可能一輩子都註定是貧民。

他吃了晚餐後,又被安排去搬運東西,由於工業在追逐產能恢復,很多機器設備都出現短缺,不得不大量使用人力。

只是鮑威爾對此卻憂心忡忡,因爲隨着工業產能的恢復,他們的工作很快會被機器代替。

但他無能爲力,諾亞會要和東亞展開全面競爭,就必須捨棄一些東西,不能再被以前的條條框框束縛,不能他們必輸無疑。

或許這就是那位圓女士說的,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世界的參差,和我們認知中的樣子,變得越來越陌生。

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二百零一章 收購整合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第四百九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二十七章 催化劑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三百零六章 五丁開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與新模式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五百二十七章 見證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六百章 迫切與定心丸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四十六章 引人注目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議與約見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講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四)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四百五十六章 歸途與猜測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術與消息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三百五十章 推波助瀾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講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一百五十二章 雪上加霜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二百零五章 扶持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五百四十八章 插曲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五百九十二章 月球(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交通與小區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四百四十六章 異常與棄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配套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九十七章 月球(八)
第五百六十章 重心轉移第三十九章 自證清白第四百零六章 戈壁監獄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六百六十三章 紛擾的世界第二百零一章 收購整合第七百七十九章 試航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一百四十二章 紅土地第四百九十六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八十九章 憋屈第二十七章 催化劑第四百五十二章 銷燬第三百零六章 五丁開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新能源與新模式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三十章 發佈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月球(四)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二百五十八章 磷鉀風雲第三百四十八章 缺口疑惑第三百八十章 巨大潛力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二百六十章 此起彼伏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五百二十七章 見證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壓力素第四百八十六章 談話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二百一十四章 思路和着陸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五章 仍是少年第六百章 迫切與定心丸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四百三十六章 金烏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四十六章 引人注目第四百五十九章 實習與福利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五百一十七章 冷凍第七百七十三章 外層探索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議與約見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投產比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講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六百六十八章 變化(四)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四百五十六章 歸途與猜測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術與消息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二百五十五章 NLED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三百五十章 推波助瀾第五百一十四章 演講第三百一十四章 補充與滯銷第一百五十二章 雪上加霜第六章 鉅額獎金第二百零五章 扶持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七百四十七章 原因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五百二十八章 衛星通信第五百四十八章 插曲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五百四十二章 滲透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六百七十八章 棋手棋子第三百六十八章 危機第四百一十九章 衰敗與陽謀第五百九十二章 月球(三)第四百六十一章 交通與小區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六百三十一章 雪域列車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四百四十六章 異常與棄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配套第四百七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五百九十七章 月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