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開端(四)

工程船由於沒有太多載重,所以提前到達了貝克島附近的海域。

建木計劃的地面站,具體位置就是在貝克島的南側海灘向南延伸出去,這顯然需要填海造陸。

由於有建造南沙航天城的經驗,聯邦對於建設大型海面工程,技術累積已經相當的成熟。

不過建木計劃的地面站,有一個硬性要求,那就是必須採用一體化建築,同時建築物必須和地下的基岩連接在一起,形成足夠的穩定性和重量。

畢竟纜繩和同步軌道空間站,兩者加起來的重量,可是非常驚人的。

按照硅烯—超碳納米管的密度,以及纜繩的直徑3.2釐米,平均每公里纜繩的重量,是5.6噸左右。

而纜繩總長度是35786公里,還是一上一下兩條纜繩,由此可以計算出纜繩的總重量是40萬噸,加上5~6.5萬噸的同步軌道空間站,總重量達到了45~46.54萬噸。

如此龐大重量產生的拉扯力,必須利用足夠龐大的地面配重來穩定,不然太空電梯一運行起來,地面站都可能被直接拉上半空,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

因此貝克島地面站的規模,纔會達到佔地面積3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5公里的程度。

一方面如此龐大的地面站,可以提供幾十億噸的配重,加上連接着基岩,會進一步提升配重的穩定性。

另一方面,龐大的建築物,也可以作爲配套設施使用。

30艘工程船在測量好位置後,便開始進行初步施工,他們需要向海底的岩層鑽孔,鑽出深度1500~3000米的鑽孔。

然後將管道、造巖劑、硅烯—超碳納米管制造的線網,一起植入鑽孔之中,形成連接基岩的地柱。

建設完成地柱之後,就可以在地柱的基礎上,進行填海造陸、吹填造島,同時打造一些地下建築羣。

這些建築羣必須和地柱連接在一起,保證它們都處於一體的狀態,而不是表面貼合,實際卻沒有任何連接的狀態。

最後就是建造通天塔,完成這座3.5公里高度的龐然大物。

完成地面站的建設,而同步軌道空間站、纜繩方面,估計也差不多可以完成了。

黃修遠和一衆工程師們,根據當前的生產力,估算了一下工程進度,大概在3年內可以完成建木計劃。

至於太空電梯的運輸力,按照初步設計的纜繩直徑,估計可以每一次可以拉300噸左右。

即電梯車廂的總重量,應該在300噸左右。

別看這個重量非常少,實際上這是一個車廂的重量,一條纜繩上,並不是一次只能拉一個車廂。

根據計算,只要調節好車廂之間的位置,平均每500公里左右,就可以安裝一個車廂,以纜繩35786公里的長度,可以安置七十多個車廂。

相當於單纜繩最大的運輸量,是2.1萬噸左右。

這是單線,另一條纜繩是向下運輸的,同樣是也是2.1萬噸左右。

不過考慮到,需要在中間加裝幾個中間空間站,至少要建設近地軌道空間站、中層軌道空間站,可能需要犧牲一部分運輸力。

最後設計出來的總運輸力,應該是單線1.8萬噸左右。

而車廂的速度並不快,巡航速度是5公里每秒,這也是爲什麼要每一個車廂間隔500公里的原因,就是爲了在突發狀況下,可以留下100秒的應急時間。

按照這個速度,一個車廂如果要從地面站前往同步站,最快的情況下,需要7157秒,即119分鐘一趟。

一天下來,在理論上可以運輸12趟。

考慮到實際情況,一天可以跑10趟左右,就差不多是極限了,也就是說太空電梯一天的總運輸量,最大在18萬噸左右。

一天18萬噸,這對比當前的運載火箭,載荷基本是提升了兩個量級。

如果將運載火箭比喻成小貨車,那太空電梯將相當於鐵路運輸,兩者的差距非常巨大。

在無法建設質量投射器的藍星,太空電梯是當前的最優方案,也是解決普通人進入外太空的好辦法。

畢竟畢竟普通人沒有經過專業訓練,除非進行人體改造,不然很難一下子適應宇宙飛船的強烈加速力。

而太空電梯是可以慢慢加速的,不需要一下子將速度飆上去。

雖然聯邦的抗荷艙技術,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但是有一個比較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必須進行人體改造,安裝一些輔助的器材。

這也是現在宇航員們的職業標誌,身體表面有明顯的控制閥。

如此明顯的改造,雖然對於很多人而言,並不是不能接受,就如同打耳釘、鼻環之類。

但是也有很多人表示接受不了,因此必須考慮另一個補充方案,讓儘可能多的民衆,可以參與到宇宙開拓事業之中。

黃修遠將建木計劃的地面站臨時總部,設置在貝克島的北側,站在島嶼的最高峰,清晰的可以看到南側海面上的船隻。

此時那些大型運輸船,已經運載着大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陸續抵達了貝克島的南側。

多達374萬噸的原材料、零部件,足夠工程隊迅速在海面上,建設起一個浮島羣。

所謂的浮島羣,其實是爲了方便海面施工,而專門設計的臨時海面基地。

浮島羣的功能,主要是通過一片臨時的落腳點,作爲臨時碼頭、倉庫、生活區、施工場地。

另外還可以根據需要,添加一些有特定功能的浮島模塊,比如發電站、加工廠、海上養殖場、農業工廠、機場和防禦模塊。

隨着那艘核聚變發電船——奮鬥號抵達後,浮島羣的能源也不再是問題了。

浮島的海水淡化模塊拼接上去後,緊接着是生活區的各個模塊,包括員工宿舍、餐廳、運動場、娛樂區、親屬招待所、生活物資倉庫之類。

這就是聯邦的硬實力。

可以在一個星期內,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海面上,建設起一個面積5平方公里的海上浮島羣,這裡最大可以容納1.5萬人在此生活工作。

加上貝克島本身的陸地面積,聯邦迅速在這裡完成了初步改造,第一批8237名員工,各司其職的進入工作狀態。

一個星期後,運輸船陸續離開,返回澳洲運輸下一批材料。

而浮島的西側海面上,已經建設了一個大型的機場,可以容納大型運輸機的起降。

黃修遠這些天,也忙着和項目的其他負責人,商討地面站、同步站,以及纜繩、廂車的事情。

有初步方案,並不代表高枕無憂。

技術時刻在進步着,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材料,或者替代技術,他們需要及時跟進和修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費。

黃修遠忙碌着太空電梯的事情。

而其他人也沒有停下腳步,比如謝清團隊,就在月球主持電場合成新材料;陸學東和張鏡鑑等人,忙碌着碳基芯片的研發工作。

第四百一十七章 轉變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二百四十章 新貴嶼(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數據中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一百六十章 開發和信心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一百四十七章 開業典禮第二百六十八章 氣網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四百零三章 雨林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觀第三百四十一章 直播第七百章 暗流與不解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六百二十九章 選擇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特現象第三百五十八章 強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三百五十六章 連鎖反應第三百二十六章 影響第七百八十章 遠征第四百六十五章 植物與牙第三百九十四章 恥辱與觸手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第四百二十四章 在人間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國水務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四百一十七章 轉變第五百七十九章 擴大基數第三百五十六章 連鎖反應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醒的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五十章 合同到期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三百零九章 無法復現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特現象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三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升級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六百零一章 天門號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五十三章 優良性能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盪的時代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一百零二章 有價的東西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八十二章 雲海(一)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財報第十五章 工業靈魂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五百五十二章 未來化學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開業典禮第三百九十章 風景獨好
第四百一十七章 轉變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一百七十三 魔改第三百四十六章 儲備與研報第四百七十章 無可奈何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作與專利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二百四十章 新貴嶼(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猝不及防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數據中心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一百六十章 開發和信心第六百三十五章 意外相遇第一百四十七章 開業典禮第二百六十八章 氣網第七百七十六章 意外和意外第四百零三章 雨林中第五百五十九章 競爭激烈第一百一十四章 參觀第三百四十一章 直播第七百章 暗流與不解第十四章 燧人公司第三百五十九章 打包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六百二十九章 選擇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五百四十六章 奔月(三)第九十三章 旱情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七百四十章 建設(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辛酸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特現象第三百五十八章 強勢第一百四十九章 反水背刺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三百五十六章 連鎖反應第三百二十六章 影響第七百八十章 遠征第四百六十五章 植物與牙第三百九十四章 恥辱與觸手第七百七十八章 次世代第一百三十三章 應對和淡定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第四百二十四章 在人間第一百一十二章 華國水務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四百一十七章 轉變第五百七十九章 擴大基數第三百五十六章 連鎖反應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醒的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寒意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五十章 合同到期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六百一十章 東遊記(三)第三百零九章 無法復現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四百三十九章 新品與挖礦第五百五十四章 奇特現象第一百一十六章 體系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九十九章 新式薄膜第三百五十一章 激烈的升級第六百七十五章 打草驚蛇第六百零一章 天門號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五十三章 優良性能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一百八十一章 德州發電廠第四百七十四章 激盪的時代第七百三十一章 開端(二)第一百零二章 有價的東西第三百三十六章 結合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八十二章 雲海(一)第七百七十四章 冰球第一百五十四章 議論與選擇第三百一十八章 利器第二百七十八章 互聯第三百四十五章 年度財報第十五章 工業靈魂第七百五十八章 建立第三百三十一章 體驗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五百五十二章 未來化學第三十二章 北上冰城第三百七十八章 舔狗養成第一百四十七章 開業典禮第三百九十章 風景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