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鐵杖傳謠

在陽春待了兩天,告別了冼姨,侯勝北前往廣州和徐儉匯合。

他沒有大張旗鼓,悄悄地進了廣州城。

外無必救之援,則內無可守之城。

當初和徐儉兵分兩路,除了要去見冼姨,也有在外策應之意,以免被歐陽紇一鍋端了。

侯勝北進城之後,先去見蕭引、袁敬二人。

蕭引字叔休,在前朝任西昌侯儀同府主簿。侯景之亂時,蕭繹在荊州,實力最爲強盛,朝士多往歸之。

唯獨蕭引認爲諸王力爭,禍患方始,今日逃難,未是擇君之秋。

其見識高明如此。

須知蕭引之父蕭介可是由蕭繹舉薦,曾經擔任蕭繹的諮議參軍,相比起旁人關係更近一層的。

當初梁武帝宴請後輩二十餘人置酒賦詩,臧盾以詩不成,罰酒一斗,飲盡顏色不變,言笑自若。

蕭介則是染翰便成,文無加點。

留下了“臧盾之飲,蕭介之文,即席之美也。”的佳話。

蕭介之後出任始興太守,蕭引以吾家再世爲始興郡,遺愛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門。

於是與弟蕭彤及宗親等百餘人奔嶺表,如今依附於歐陽紇。

蕭引之兄,黃門侍郎蕭允與侯安都有一段淵源。永定年間,侯安都爲南徐州刺史時,曾經躬造蕭允府邸,申長幼之敬,執禮甚恭。

他本人則是在前幾年出使北周時與侯勝北相識,此番委託給弟弟帶來一封家信。

黃門侍郎袁憲早早投靠陳頊,與侯勝北有共事之誼。其叔袁敬也在歐陽紇左右,同樣有家信奉上。

侯勝北進城找到二人,一打聽情況,糟了。

歐陽紇壓根兒就沒有放徐儉進城,在城外接見了他。之後就把徐儉安置在城外孤園寺,遣人嚴密看守。(注1)

“歐陽紇殺又不殺,放又不放,扣着徐儉在城外,會是怎樣的心態呢?”

侯勝北琢磨道。

若要破解此局,蠻幹是不行的,還需從分析敵方主將的心理入手。

幸好,歐陽紇左右,皆有願意通風報信之人。

袁敬告訴他,自己累諫歐陽紇,爲陳逆順之理,言甚切至。

歐陽紇雖然不從勸諫,仍然做出了反逆之舉,但是內心還是搖擺不定,沒有下定決心徹底和朝廷割裂。(注2)

殺了使節,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朝廷爲了維持尊嚴,必起大軍征討。

一旦兵敗,滿門不留。

侯勝北聽完袁敬的講述,設身處地站在歐陽紇的立場一想,對於臣子以下犯上,謀逆造反,究竟會帶來多大的心理負擔,再次有了深刻體會。

所以當年阿父你也是承擔着這樣的壓力吧。

旁觀之人說起謀反篡位二字輕巧。

當事之人可是站在懸崖之上,一步邁出,就再無回頭可能。

涉及一門一族的生死存亡,豈是那麼容易下定決心的。而且尊卑有別,要打破心障,反抗昔日主君,又談何容易。

所以大多都是被逼無奈,退無可退之下,才豁出去拼死一搏。

有了袁敬提供的信息,分析歐陽紇的心態就很簡單了。

連蕭引、袁敬這樣的德高望重之人都和自己勾連,對歐陽紇的未來毫不看好,何況是見風使舵之輩?

他要是放了徐儉進城,豈不是更加動搖人心,影響士氣?

不殺,是爲了留一線餘地。不放人進城,則是由於缺乏自信。

既然歐陽紇的想法仍然意存兩可,其中就有可趁之機。

需要往某個方向,重重推他一把。

不過在行事之前,還需謹慎確認。

想到此處,侯勝北向着袁敬笑道:“長者可能打聽到朝廷使節與歐陽刺史的見面經過?”

……

此事甚是容易,只要不是兩人私下相會,有左右人等相隨,消息就能打探出來。

歐陽紇接見朝廷使節時,盛列仗衛,言辭不恭。

徐儉並未被其壓倒,凜然訓喻道:“呂嘉之事,誠當已遠。將軍獨不見周迪、陳寶應乎?轉禍爲福,未爲晚也。”

呂嘉是六百多年前的南越國丞相,殺掉了主張歸漢的南越王趙興,與朝廷抗衡。結果引發大漢平南越之戰,次年戰敗被擒,南越國滅亡。

徐儉都拿周迪和陳寶應兩個傳首闕下的死人頭說事了,歐陽紇都不生氣?

袁敬說,他聽後沉默不語。

有戲。

若是狂妄自大之徒,必然吹噓自家實力。

若是血氣剛勇之士,必然大怒痛加駁斥。

若是老謀深算之人,必然卑詞厚禮,以驕敵心。

沉默不語,已爲徐儉此言所動。

盛列仗衛,言辭不恭,不過虛張聲勢,掩飾不安。

……

侯勝北覺得已經把握住了歐陽紇的心理。

既然朝廷旨意已經傳達到位,接下來只要返回覆命即可。

那麼如何說服歐陽紇,放使團離去呢?

侯勝北冷冷一笑。

他不是擔心使節進城,影響人心麼,那就從此處入手。

一旦秘密變成不是秘密,再扣留使者也就毫無意義了。

有一點須加小心,不排除歐陽紇鋌而走險,殺人滅口的風險。

所以讓歐陽紇感受到窗戶紙即將捅破,然而又是將穿未穿的程度,趕緊打發朝廷使節回去了事,此爲最妥。

方略已定,侯勝北起身出門。

得去禁閉徐儉的實地看一下,時間過去了一旬,麥鐵杖也快待不住了吧。

……

孤園寺的名字由來,無疑是源自於舍衛國祇樹給孤園。

蕭妙淽給他講過這個佛經故事。

孤園乃是孤獨長者向舍衛太子買來,孝敬佛陀的。

太子不賣,說要買我的園子,除非黃金鋪滿園地。

孤獨長者遂以黃金爲磚,遍地鋪滿,才終於買得此園,延請佛陀在此講經二十年。

當初蕭妙淽講到此處時,侯勝北評論這太子嘴上說不賣,卻開了個天價,也就是碰到孤獨長者這種拿錢不當錢的。

最後還不是賣了。

侯勝北總結道,所以這是一個黑心奸商和撒錢土豪的故事。

不出意外,遭到蕭妙淽的狠狠訓斥,說他褻瀆了善人佛心。

侯勝北趁夜來到孤園寺附近一觀。

據說佛陀在孤園講經之時,獼猴數千,左右觀聽,寂靜無聲,是爲異象。

此時只見皎潔月光灑在寺廟院落,他心想:故事裡既然有猴子,玉兔下凡來此也不奇怪吧。

後人會怎麼編這個故事呢?

想起往昔舊事,侯勝北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門口有一隊士卒把守。

這種程度的守衛,應該防不住一個曾經橫行此地的大盜。

胸中計策已成,他放心地回去睡覺了。

……

不久,侯勝北在事先約定的碰面之處見到了麥鐵杖。

要是被關了十幾天還沒有行動,那也太不符合嶺南大盜的風格了。

“少主,你說現在該怎麼辦吧?”

天嘉四年的變故發生之後,侯勝北曾讓他直呼其名即可,麥鐵杖卻始終用舊日稱呼,以下屬自居,這份堅持源於何方就不得而知了。

侯勝北把孤園的佛經故事給麥鐵杖講了一遍,說破局之計就在其中。

麥鐵杖聽得一頭霧水。

“老麥的腦子不太好使,少主你還是直說要我幹什麼吧。”

“哎,你一個大盜,聽到遍地都是金磚,怎麼不動心呢?”

“少主,那是故事,是假的。”

“要是萬一有人真的從孤園寺挖出了金磚呢?”

“這個……其他人也都會想去碰碰運氣的吧。”

“這就對了!”

侯勝北一擊掌,循循善誘:“鐵杖你想,好端端的孤園寺,怎麼會有金磚呢?總不見得真有孤獨長者這樣的土豪,拿金磚鋪地吧?”

“對啊,大家會有這個疑問,覺得不太可信。”

“如果是一個以前在這邊劫掠了很多財貨的大盜,埋藏贓物的地點被發現了,這樣的話是不是就合理了呢?”

“少主,我明白了。”

“那還不趕緊去,讓全廣州城的所有人都知道這事?”

“……”

麥鐵杖欲言又止。

“你怎麼還不動?”

麥鐵杖愁眉苦臉道:“可是我真的沒有埋藏什麼財貨,當年都吃喝嫖賭霍霍痛快了啊。少主伱說挖出了金磚,總得給一塊才行吧。”

“……”

這次輪到侯勝北無語。

百密一疏,沒想到還要準備證物。

幸好袁氏富足,區區一塊金磚還是能借到手的,十分爽快地給了,都沒打算讓侯勝北還。(注3)

拿到金磚,麥鐵杖摩拳擦掌,立馬來了勁頭:“當年老子就是被他父子所擒,送到建康爲奴,正要報仇。傳謠這點小事算什麼,包在我身上。”

當下糾集舊日夥伴,前去行事不提。

-----------------

沒過多久,廣州城中出現了奇怪的謠言。

有一個砍柴的窮苦樵夫,在孤園寺附近撿到了一塊數兩重的金磚。

樵夫一開始不信,拿去城中金鋪驗了,沒想到竟然是十足十的真金。

得了一筆飛來橫財,人生自然要瀟灑一番。

樵夫去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廣州城高級酒樓,點上一桌宴席大吃大喝。

酒足飯飽之後,去了廣州城最有名的青樓,叫了二位花魁頭牌姑娘相陪,左擁右抱,歡度春宵。

據金鋪的夥計、酒樓送菜的小二,還有青樓的龜公,以及很多很多人說,他們都聽到樵夫在大聲吹噓。

“孤園寺附近還埋有不少的金銀財貨,可惜我急着趕回城中確認金磚的真假,並沒有拿很多……”

“金磚上刻了一道有如麥穗的標誌,一定是十年前那個大盜麥鐵杖留下的。”

“他當年被歐陽刺史所擒,可是劫掠的無數贓物,怎麼找都找不到。”

……

十數萬人的廣州城,謠言就這麼傳播開了,並且以不受控制的形式,自行發酵和演變起來。

砍柴的樵夫變成了清晨早起拾糞的農夫,使得發現金磚的過程變得更加合理。

數兩重的小金磚變成了二斤見方的大金磚,愈發逗得人心動。

至於那晚的二位花魁,則是成了猛男一夜御十女的故事,羨煞了許多人。

周文育、杜僧明發動數萬人爲舊主請命的廣州城,因爲一條謠言,民衆們再次行動了起來。

從幾個到十幾個,到幾十個,很快發展成數百上千人,涌向了孤園寺。

每天的人數都在急劇增加。

因爲侯勝北每天都會拋一、二塊金磚出去,讓人真的挖到。

一塊也是借,十塊也是借。

用計,當環環相扣。

……

本來冷冷清清的孤園寺變得像集市一般的人潮涌動,看守使團的衛兵有些慌了,分出人手維持秩序,然而如同杯水車薪,只得趕緊去稟報歐陽紇。

大勢已被牽動,還需一錘定音。

侯勝北拜託了蕭引、袁敬最後一件事,親自趁着混亂潛入孤園寺,見到了徐儉。

徐儉這段時間被困寺中,正不知如何是好,見到他之後大喜過望。

侯勝北單刀直入地問道:“如果能夠再次見到歐陽紇,你可有辦法說服他,放我等歸去嗎?”

他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徐儉:你是徐師的兒子,不用我教,一定可以的。

徐儉果然沒有讓他失望,表示有套說辭,可以嘗試一下。

歐陽紇得報,知道再這麼下去,孤園寺住着朝廷使團的事情遲早穿幫,封鎖消息變得毫無意義。於是在左右的勸說之下,再次出城來見徐儉。

徐儉對其道:“將軍業已舉事,儉須還報天子。儉之性命雖在將軍,將軍成敗不在於儉,幸不見留。”

歐陽紇想了一下,是這麼個道理,此時殺了使節並無任何好處,還不如放了結個善緣。

嗯,就和蕭引、袁敬等人勸說自己的一樣。

於是令徐儉一衆不得大張旗鼓,必須從小路悄悄地返回。(注4)

……

使團踏上了返程。

從廣州再度回到始興,徐儉等人繼續北上,侯勝北和他們告別,去往心心念唸的家鄉。

二百里路,三天行程,他走得歸心似箭。

爲了走完這三天的路,整整用去了三年的時光。

到達自家,已是第三天的黃昏時分。

夕陽斜照着侯家宅院所在的山坡,坡下那條熟悉的小河潺潺流過。

坡上一道身影俏立,凝神眺望遠方。

侯勝北胸中涌起柔情無限,高聲吟道:“遠山碧,暮水紅。日既晏,誰與同?”(注5)

那人驚喜轉身,嫣然一笑,如百花綻放。

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14章 蕭妙淽第99章 爭龍之翦羽翼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第9章 封賞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132章 其次伐交之北齊有變第16章 湘州叛第91章 潘氏盼也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8章 冼姨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7章 討賊難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56章 戰爲何第24章 始從軍第109章 速平廣州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91章 潘氏盼也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29章 抗北齊之襲破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會蘭陵第106章 重見冼姨第70章 拓人脈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102章 爭龍之復舊職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24章 始從軍第14章 蕭妙淽第2章 十問十答第14章 蕭妙淽第128章 其次伐交之慰蘭陵第69章 那羅延第40章 少年不再第23章 下決意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1章 少年勝北第55章 加冠禮第25章 初上陣第104章 沈婺華第132章 其次伐交之北齊有變第55章 加冠禮第97章 爭龍之展勢力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30章 抗北齊之媾和第17章 蜀地失第23章 下決意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128章 其次伐交之慰蘭陵第104章 沈婺華第16章 湘州叛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57章 討南蠻第66章 孤獨行第47章 故人去第97章 爭龍之展勢力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襲城第133章 其次伐交之碧血不滅第41章 天子坦蕩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18章 清閒樂第8章 冼姨第92章 舊友來第89章 塞上風光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129章 其次伐交之病難醫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29章 抗北齊之襲破第94章 楊白華第4章 寶錄初成第94章 楊白華第105章 解心結相關設定第38章 預兆第101章 爭龍之受肯定第3章 逝去傳說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73章 臥虎初哮第8章 冼姨第18章 清閒樂第72章 周齊交涉第74章 北周軍容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
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14章 蕭妙淽第99章 爭龍之翦羽翼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第9章 封賞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12章 平亂始末前篇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132章 其次伐交之北齊有變第16章 湘州叛第91章 潘氏盼也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8章 冼姨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7章 討賊難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56章 戰爲何第24章 始從軍第109章 速平廣州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81章 戰邙山之攻洛陽第91章 潘氏盼也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29章 抗北齊之襲破第122章 其次伐交之會蘭陵第106章 重見冼姨第70章 拓人脈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102章 爭龍之復舊職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75章 戰邙山之往事前篇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24章 始從軍第14章 蕭妙淽第2章 十問十答第14章 蕭妙淽第128章 其次伐交之慰蘭陵第69章 那羅延第40章 少年不再第23章 下決意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1章 少年勝北第55章 加冠禮第25章 初上陣第104章 沈婺華第132章 其次伐交之北齊有變第55章 加冠禮第97章 爭龍之展勢力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30章 抗北齊之媾和第17章 蜀地失第23章 下決意第34章 抗北齊之突陣第128章 其次伐交之慰蘭陵第104章 沈婺華第16章 湘州叛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第59章 平東陽後篇第57章 討南蠻第66章 孤獨行第47章 故人去第97章 爭龍之展勢力第79章 戰邙山之先例中篇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襲城第133章 其次伐交之碧血不滅第41章 天子坦蕩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18章 清閒樂第8章 冼姨第92章 舊友來第89章 塞上風光第111章 再攻江陵之火燒船第129章 其次伐交之病難醫第85章 戰邙山之徒勞無功第29章 抗北齊之襲破第94章 楊白華第4章 寶錄初成第94章 楊白華第105章 解心結相關設定第38章 預兆第101章 爭龍之受肯定第3章 逝去傳說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73章 臥虎初哮第8章 冼姨第18章 清閒樂第72章 周齊交涉第74章 北周軍容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