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再攻江陵之夜襲城

章昭達的這道軍令,敏銳地抓住了敵軍今日小勝,可能出現懈怠的心態。

此時夜襲,確是好機,侯勝北不禁佩服章昭達的用兵老辣。

章昭達並未因爲白天的敗北氣餒,而是利用敵軍可能產生的空隙,立刻加以反擊。

如果夜襲成功,即便不能一舉破城,對守軍的士氣和心態將會是巨大的打擊。

……

巴陵內史雷道勤是個陽光開朗的人,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出身是源於蠻族。

五百年前,南郡潳山蠻的聯盟酋長雷遷起兵反抗朝廷。隨即被漢光武帝派武威將軍劉尚率一萬軍隊鎮壓,遷徙族人七千餘口置於沔中。

這支族裔歷經多年開枝散葉,分佈荊州、安陸、漢陽、武昌、黃州、德安、施南諸府及襄陽府以南之境。

族人跟隨首領改姓爲雷,到了雷道勤這代,已經徹底融入衣冠體系,甚至做到了郡守級別的高官。

他自己要是不說,幾乎看不出和漢人有任何區別。

“今晚行動,讓我打頭陣如何?”

雷道勤笑着說道:“我知道兩位都是本朝名將之後,本不敢爭。只是論攀巖走壁,我的兒郎們手腳靈便,擅於此道。”

既然他如此說,程文季和侯勝北並無異議。

人多易被發現,宜用少數勇士。

三人各自精選三百餘精銳,都是擅長攀爬的靈活勇敢之士,合計千人。

準備十餘臺木梯,飽食一頓靜待入夜。

夜襲危險難度不小,三人都是親自率軍出戰,侯勝北不管麥鐵杖如何請求出戰,還是留下了他守營。

“鐵杖,我知你擅長夜襲。”

侯勝北努力說服他:“但如今城中不是差役隸卒,而是北周精兵!他們的實力你是親眼見過的。”

麥鐵杖表示那又怎樣,夜半明火執仗,那就是一個大盜應該做的事。

你已經是朝廷的九品橫野將軍,不要隨時把盜賊身份掛在嘴邊好嗎?

苦口婆心的溝通之後,麥鐵杖勉強接受了隨後接應的任務。

侯勝北覺得,不能有危險的事情,就讓親信部下頂上。

張氏兄弟的陣亡殘廢,始終在他心中留着一份遺憾。

率寡兵作戰,主將當披堅執銳,親臨戰陣鼓舞士氣,部下方肯死戰。

-----------------

夜色已深,弦月如鉤,星星點點,黑暗如同一張巨大的幕布,籠罩在江陵城上方。

城頭燃着寥寥幾支火把,努力抵抗夜幕,照出周圍一圈光明。

城下歷經多日交戰,本該蛙聲蟲鳴一片的田郊,如今只是偶爾響起輕微的幾聲。

一支千人隊伍,前後以繩相牽,扛着木梯,一路急行到西側城牆之下。

寬度可以二人並行的護城河,早已被填出多條通路。

江陵城牆因地起伏,順湖迂迴,周圍二十餘里,高處三丈五尺,矮處二丈有餘。

由於城池位於河湖港汊之間,城基不易打穩,雨水稍多,就有水澇之患。

能工巧匠採用糯米漿調石灰,把條石粘成巨型板塊,條石之間以生鐵腰卡相連,築成城腳基礎。然後在上面砌牆,自然牢固無比,是當代少見的以石爲基的城池。

每道城門都設有甕城、門樓、料敵臺、堞垛等禦敵設施,城門內側還有一道鐵閘門,防禦嚴密,是以屢攻不下。

夜襲部隊避開了城門附近,選擇一段城牆較爲低矮之處,先登士卒扛着木梯潛至其下。

三人一揮手,軍士們將梯子豎起,靠在城牆上,梯頭的搭鉤扣住城堞,依次向上爬去。

雷道勤果然沒有吹牛,他的兒郎們一個個縱跳如飛。

雷道勤自己背插雙刀,口銜一把,蹭蹭蹭只兩三下就到了梯頂,一個翻身越過了城堞。

待前隊上去十數人之後,侯勝北和程文季也親自爬梯登城。

爲了行動輕便靈活,所有人均未披甲,只持短兵,沒有槍矛等長柄兵器,盾牌也只有後續登城的少數幾人攜帶。

守軍保持警戒,已經發現異樣,一什巡邏兵士前來確認情況。

很快被先登勇士砍翻在地,待三位主將來到城頭,此段城牆已被佔據。

片刻間就有數百人登城,夜襲行動可說是成功了一半!

夜襲最難的就是潛伏到登城的部分,若是被守軍發現攔截在城下,行動只有戛然而止。

如今順利登城,三人都頗爲興奮,後悔沒有把全部人馬都帶來了。

若是有萬人侵入城中,何愁今夜江陵不破!

不過軍爭都是未知之事,彼此各率人馬,兵分三路向城內殺去。

……

江陵西城是秦漢舊城,侯勝北引軍通過城道,下得城牆,直取北門。

程文季沿着城牆向東,取關羽所築的江陵東城。

雷道勤引軍在外城四處點火,製造混亂,殺傷敵軍。

此時東西南三面,章昭達也安排各軍發起佯攻。

一時江陵城四周,城內城外都是火光沖天,殺聲四起。

位於外城的北周軍遭到夜襲,猝然遇敵之下,驚亂不堪不能抗禦。(注1)

匆忙間出營登城的士卒不成建制,三三兩兩稍作抵抗,一個照面就被人數衆多的對手吞沒。

侯勝北率部衝到北門,此處有百餘名敵軍看守,是今晚首個有組織的抵抗。

敵軍在隊主指揮下,憑藉拒馬、土壘等障礙,以長槍防守。

侯勝北親自提刀攻上,在幾支長槍即將刺到身體的瞬間,靈活地扭身一讓,左臂一把將數支長槍夾到腋下,挺身再進。

他往前邁出兩步,右手揮刀,在守軍畏縮恐懼的眼神中,利刃從幾名士卒的喉間劃過,濺起一蓬血花。

衆軍見將軍帶頭陷陣衝殺,紛紛一擁而上,和敵軍混戰在一起。

守衛城門的士卒本來指望城樓上的友軍以弓矢遠程相助,半晌不見絲毫動靜。

此時門樓和城牆之上同樣響起殺聲和慘呼,程文季率領部曲清理城頭守軍,與侯勝北一上一下,配合猛攻。

隊主心知不妙,親自帶了幾人來戰,侯勝北也迎上前去。

此時絕不能退。

親衛左右緊緊護住他,接住了來戰的敵軍。

至少在城門這一處,我軍人數佔優。

以衆臨寡,有人揮刀格擋隊主刺來的長槍,有人砍向其鎧甲不及的臂膊和腿部,轉眼間隊主就身披數創。

侯勝北覷得空隙,迎面一刀劈在此人的面門,從額頭到下巴,鼻樑斷裂,碎牙崩飛,傷口深可見骨。

Wшw ●тtkan ●C〇

隊主鮮血滿面,還未來得及發出慘呼倒下,頸項又捱了狠狠一刀。

這一刀極狠,砍開半個脖子,登時倒地一命嗚呼。

見隊主被殺,城門守軍士氣大沮,很快在攻擊下四散逃竄。

侯勝北指揮軍士搬開障礙,取下門栓,打開內門。

內側城門已陷。

數百人衝入甕城,由內而外攻擊外側城門。

若是攻陷兩道城門,接引後繼人馬進城,這江陵城就破了,至少也能奪下外城。

然而外側城門厚重,又設有閘門,費時費力,一時不能打開。

……

雷道勤的一路人馬,沿街焚燒民居,挾裹民衆擴大亂象,逐漸接近了江陵宮城。

他沒有注意到,宮城的城門緩緩打開了。

黑魆魆的門洞彷佛一張大口張開,露出了獠牙。

片刻之後,一支鐵流從中涌出。

大纛豎起,乃是江陵總管陸騰。

當此局面,陸騰並未據守不出,而是大膽打開了宮城內門,率領精銳甲士殺出,鎮壓亂局。

鐵流所到之處,敢有衝撞軍陣者殺,亂民不敢再胡亂跟着跑動,逐漸四散奔逃。

剩下雷道勤所部,還在大呼亂鬥。

“不過區區二、三百人,南賊好膽色。”

陸騰冷笑一聲,命令部隊上前。(注2)

爲了保持行軍安靜,攀爬城牆輕便,夜襲將士都只穿皮甲甚至無甲,手中多持短兵。

遇上身披鐵甲,長矛如林的北周軍精銳,稍一接戰就落於下風,接連數人被殺。

雷道勤見勢不妙,率軍後退,撤往城門方向。

陸騰命人與諸將並樑主蕭巋取得聯繫,下令固守宮城,安撫清理城內,不給南軍可趁之機。

又令騎軍做好準備,出城攻擊敵軍營寨,斷了這支夜襲部隊的後路,不得放其歸去。

……

雷道勤退至北門,見侯勝北還在一邊清理甕城之敵,一邊奮力攻打外門。

程文季也在城頭上和越聚越多的北周軍交戰,心知此次夜襲行動已經急轉直下,落入不利境地。

沒想到敵軍主將如此果決,深夜之中遇襲,竟敢主動開門迎戰。

這就是北朝大將的膽識嗎……

此時無暇多想,雷道勤趕忙聯繫二人,打通出城道路之後,儘快退往城外。

自己則率領剩餘二百軍士拒守此處,阻擋隨即殺到的陸騰軍。

不到一刻,陸騰的甲士趕到。

在幾輪兇狠攻擊下,雷道勤部就折損近半,陣形愈顯得單薄。

形勢逆轉,攻守易位,拒馬和土壘方纔擋不住侯勝北的攻勢,此刻也同樣擋不住陸騰的攻擊。

二百人被逼入深邃的城門洞,頂在前面的將士,一個接一個地倒下,鋪出一條血染的通路。

敵軍冷酷無情,披甲持兵,踏着我軍將士的屍體步步逼近。

手中短兵難以破開敵軍身上鐵甲,砍上去錚錚作響。

敵軍揮來兵刃,則是刺入血肉之身的悶響,和伴隨而來的慘呼。

在絕望的反擊中,雷道勤所部節節後退。

支持他們沒有降伏繼續作戰的,是撤往城外的一絲希望,以及仍在奮戰不休的主將。

被逼出城門外,退至甕城,區區百人在開闊之處,更難防禦。

城頭上程文季的部隊,也被一批批涌上的守軍壓迫,退到北門城樓,還在苦戰拒敵。

侯勝北終於擊敗外門守軍,推開厚重的城門,打開了退往城外的通路。

他趕忙招呼兩位同僚撤退。

雷道勤苦笑一聲,他的殘部已被陸騰纏上,沒有那麼容易退卻了。

“我雷道勤,潳山蠻也!”

雷道勤發出了一聲怒吼,道出自家源流,率領最後百餘人以血肉之軀堵住了來敵。

陸騰催軍幾次攻擊,都被他拼死擋了回去。

然而每次都倒下數人、十數人。

北周騎兵已到,要和白天一樣,踐踏碾壓這支只有短兵,身無寸甲的小部隊。

……

城門樓上,程文季也在做最後的拼殺,二百餘人死死擋住殺之不絕,潮水涌來的敵軍。

親衛將他護在當中,但是陣形越來越薄,每一輪搏殺,都會削去一層戰線,帶走幾條人命。

侯勝北已來到城外,見此情形大急,喊道:“少卿,快跳下來。”

他命軍士伸手相聯,結成鋪墊,自己也加入其中,打算接住他。

程文季看了一眼還在廝殺的部下,搖頭道:“爲將者當身先士卒,沒聽說棄軍而逃的。”

左右親衛跪請,程文季只是不從,要與部下共存亡。

侯勝北見他沒有跳下來的意思,在城下大聲喊道:“少卿你若不走,你的部下不能走也不能降,你要拉他們一起陪葬嗎?”

程文季聞言一震。

部下忠誠,不肯丟下自己投降,難道爲了自己的武人尊嚴,就要逼迫他們力戰至死?

眼下還是有一線生機的啊。

他最後看了一眼下屬,一張張飽含求生慾望的臉龐,無奈低聲說道:“我走之後,或走或降,任由汝等。”

言罷縱身跳出城外。

三丈高的距離,衝力將侯勝北等帶倒在地。

幸好兩人筋骨都沒有受傷,彈起身來便走。

城頭的殺聲越來越小,終至不聞。

……

佔領城門樓的北周軍,從上往下放箭,如同射靶。

雷道勤身中數箭,壯烈戰死,餘衆投降。

兩人的殘部,合計二百餘人被擒。(注3)

聽到身後傳來的敵軍歡呼,侯勝北和程文季咬緊牙關,在夜幕中率軍疾走。

俄而暴起大風,捲起塵土,天地間一片昏暗。

正所謂月黑風高。

繼而大地震動,傳來了馬蹄聲,北周的追兵即將殺到。

侯勝北率部攻打城門,先行退出城外,並未大損,尚有二百餘人。

程文季瞥了一眼他:“現在輪到伱做決定了,你能拋下自己的部下,獨自逃跑嗎?”

“少卿你呀,就是太嚴苛了。對自己,對部下都這樣。”

侯勝北聳聳肩道:“能跑就儘量一起跑,實在跑不掉了再說唄。”

……

馬蹄聲越來越近。

幸好侯勝北無需做出抉擇,前面出現了麥鐵杖前來接應的上千援兵。

北周騎軍頂着一輪弩箭,衝了一下,發現對方陣形嚴整不是敗兵,於是改變了方向。

乘着風勢飛沙走石,天色陰暗之際,這支騎軍突擊了南軍的營寨,殺傷甚多。(注4)

夜襲江陵,雷道勤戰死,程文季僅以身免,兩部幾乎是全軍覆沒。

夜襲部隊折損七百人,加上一郡之守陣亡,換來江陵一夜驚擾不安。

自家營寨也遭到敵軍襲擊,死傷千餘人,同樣不得安寧。

此戰是賺是虧,見仁見智。

-----------------

《地名對照》

潳山蠻:今襄陽市南漳縣一帶

沔中:今武漢市江夏區

第53章 迎世子第125章 其次伐交之再使齊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2章 十問十答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52章 戰王琳後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28章 其次伐交之慰蘭陵第15章 死氣沉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1章 少年勝北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125章 其次伐交之再使齊第40章 少年不再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69章 那羅延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第20章 入洪流第69章 那羅延第3章 逝去傳說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45章 阿父歸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第52章 戰王琳後篇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90章 柳慶問案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06章 重見冼姨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61章 陳頊其人第3章 逝去傳說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73章 臥虎初哮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54章 江心夜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90章 柳慶問案第7章 討賊難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20章 入洪流第61章 陳頊其人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93章 返家鄉第88章 長安軼事第105章 解心結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第107章 鐵杖傳謠第39章 遣返第19章 赤子心第36章 抗北齊之決戰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第21章 返紅塵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第52章 戰王琳後篇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104章 沈婺華相關設定第54章 江心夜第9章 封賞第57章 討南蠻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52章 戰王琳後篇第116章 結百年好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48章 英雄逝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101章 爭龍之受肯定第21章 返紅塵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74章 北周軍容第22章 南朝亂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116章 結百年好第11章 最下攻城第1章 少年勝北第17章 蜀地失第67章 遇獨孤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89章 塞上風光青年篇結語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73章 臥虎初哮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
第53章 迎世子第125章 其次伐交之再使齊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2章 十問十答第44章 國子求學後篇第26章 抗北齊之戰起第52章 戰王琳後篇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28章 其次伐交之慰蘭陵第15章 死氣沉第87章 憶白袍後篇第1章 少年勝北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125章 其次伐交之再使齊第40章 少年不再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69章 那羅延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第20章 入洪流第69章 那羅延第3章 逝去傳說第5章 南康之戰前篇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45章 阿父歸第83章 戰邙山之鬥百保第52章 戰王琳後篇第63章 天嘉四年中篇第90章 柳慶問案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27章 抗北齊之前哨第106章 重見冼姨第119章 其次伐交之明方略第6章 南康之戰後篇第43章 國子求學中篇第61章 陳頊其人第3章 逝去傳說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115章 再攻江陵之戰西堤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73章 臥虎初哮第113章 再攻江陵之周騎來第54章 江心夜第82章 戰邙山之喪偏師第90章 柳慶問案第7章 討賊難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20章 入洪流第61章 陳頊其人第31章 抗北齊之小憩第93章 返家鄉第88章 長安軼事第105章 解心結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第107章 鐵杖傳謠第39章 遣返第19章 赤子心第36章 抗北齊之決戰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第21章 返紅塵第13章 平亂始末後篇第52章 戰王琳後篇第86章 憶白袍前篇第104章 沈婺華相關設定第54章 江心夜第9章 封賞第57章 討南蠻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52章 戰王琳後篇第116章 結百年好第58章 平東陽前篇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77章 戰邙山之往事後篇一起探究歷史之美第33章 抗北齊之對峙第48章 英雄逝第80章 戰邙山之先例後篇第101章 爭龍之受肯定第21章 返紅塵第28章 抗北齊之絕糧第74章 北周軍容第22章 南朝亂第32章 抗北齊之牽制第116章 結百年好第11章 最下攻城第1章 少年勝北第17章 蜀地失第67章 遇獨孤第103章 爭龍之得天命第89章 塞上風光青年篇結語第100章 爭龍之討叛黨第127章 其次伐交之說戰事第35章 抗北齊之陣亡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第73章 臥虎初哮第126章 其次伐交之非善地第124章 其次伐交之胡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