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十年積聚

新的一卷了,兄弟們多支持啊。感謝隨欲逐流兄弟的打賞,7521兄弟的打賞還有阿紀aa兄弟的更新票。

————————————

十年的休養生息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句話,十年間趙澤勇付出了數十億銀元,改造交通,發展教育和建立工業企業。最重要的,維持了一貫如一的政策,從來沒有進行過反覆和變動。更難能可貴的是付出了耐心,讓雲南,至少是蒙自獲得了十年難得的和平時間。

十年時間,落後的面貌大有改觀,效果最顯著的是交通的改善帶來的結果。原本崎嶇不平的地區,一個個縣,一座座山猶如孤島一般,各地的經濟是相互獨立的。但是交通勾連以後,經濟慢慢互相滲透,互相影響。

雲南自古就是邊地,這裡受到中原影響較小,保留了大量原生態的自然。加上孤島一般的社會情況,可能相連的縣生態情況就很不同。各個縣的牲畜家禽等都略有不同,在原本不相連的經濟情況下,各個縣甚至鄉村山寨都只能消費自己能生產的東西,可是隨着鐵路的延伸,大部分地區聯繫密切起來,各種物產的交流非常頻繁,商業發達程度是雲南上千年來從未有過的。

商業帶動了生產的大發展,農民想盡辦法生產各種產物,糧食、肉食、毛皮等等,都大量的生產出來,通過交通道路運輸出去。整個農業生產,比十年前翻了兩番。

鐵路帶走了當地的產物,也帶來了更多的外來物品,工業品、藝術品、藥品等,衣食住行無所不包,鐵路的發展深深的影響了這個古老封閉的地區,從文化、經濟等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影響着這些偏僻的地區。

除了農業外,鐵路更是帶來了大量的機會,偏僻地區的百姓有了一個方便外出的機會,很多從來都沒到過縣城的鄉民,第一次走出大山,走進了繁華的大都市昆明,走到了正在蓬勃發展的工業城蒙自。走出去的鄉民有的在外面工作、學習、增長了見聞,有的後來回到鄉里,帶回去了新的知識,新的見識,新的觀念。也有的人,就此離開了封閉的鄉村,定居到了更加現代的城市中。

鐵路帶走了人口,也帶來了人口。十年時間,雲南人口增長了百分之三十,從過去的九百多萬人口,增加到了一千兩百萬,其中有自然增長也有外來移民。人口增長自然是因爲雲南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導致的,而增長的人口也爲雲南生產力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雲南當地人不斷的往城市聚集,而外地人在開始佔據雲南的農村,補充離開的當地勞力,或者參與建設各個工程,鐵路、公路,礦山、廠房。有從貴州來的,有從廣西來的,更多的則是從四川來的。

但是鐵路帶來的不僅僅是農業的發展,不僅僅是商業的繁榮,也有工業的發展。農民生產出來的富餘物產給其他產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制皮、製革,毛麻棉紡織等,都擁有了一批小型的現代工業工廠。但是更多的還是使用傳統工藝的作坊,大大小小的作坊製作了大量的手工業品。

鐵路本身也提供了大量的機會,鐵路修到那裡,機車就需要維護,各種小型的修造廠遍地開花,輸出物產需要加工,各種農副產品的加工廠陸續建立。大的工業尚沒發展起來,但是打個釘子,釘個馬掌,做套傢俱,縫件衣服,這些小型的作坊卻是必不可少而且很活躍的。

交通帶來了機會,教育則爲這種機會提供了支持。

大量的經過基礎教育的學生走向社會,薄弱的工業無法給他們提供工作,但是開了眼界的學生,在要讓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跟他們父輩那樣在田地裡勞作,他們也不願意接受。於是有的涌入了商業,在各個商鋪中就職,非要紮根在花花世界的城市中。有的則開始試水工業,有錢的從家裡弄一筆啓動資金,辦個小型紡織廠,小型修造廠,開始鑽各種行業的縫隙,那些西方人和趙澤勇的大企業,做不了的犄角旮旯裡的零散業務,他們肯做,他們是大工業下的補充,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的屢經失敗後,不得不回到鄉里,卻也喜歡利用自己積累的經驗,在鄉間尋找商機,在家鄉辦個麪粉廠,辦個屠宰場什麼的,寄託在城市市場之上,將鄉村經濟活躍起來。

儘管沒有統計過,但是這類小型加工廠、修造廠、幾乎每個縣都有,而且爲數不少。這些小型資本作坊,只要市場有需求,他們的主人是迫切的渴望擴大生產,因此他們樂於接受先進的機器。因此只要有一個機會,他們就會無意識的推動雲南產業的超越發展。西方世界當年正是這樣,農業的發展爲工業提供了原材料,商業的開拓提供了市場,在商業利潤的刺激下,技術人員大量革新、發明新技術,而生產者則積極的應用這些新技術,累積起來最終讓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這就是工業革命。

現在的雲南也走進了這個大門,農業的積累已經足夠,交通的超前改善,讓商業的儲備也達到了臨界急需要突破,只要按照這個步驟走下去,遲早雲南也將邁進工業社會。

但是這種勢頭十分緩慢,慢慢機器化的雲南產業,還遠遠不能稱做在進行工業革命。因爲爆發式、噴泉式的工業發展並沒有出現,而是如涓涓細流一般在慢慢的滋長着。這種情形跟19世紀完成了各種積累走向工業社會的英國,歐美基本略有不同,儘管已經具備了開始工業革命的基礎,但是在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的產品涌入之下,根本就沒有給雲南社會進行工業革命的機會。

十年生聚,讓雲南百姓富裕了許多,市場增大了數倍,但這個市場卻並沒有讓雲南土生資本享受到最大的利益,反而是給列強創造了大量的機會,尤其是法國資本,在雲南和聯省,法國人的商品銷售已經超過了在上海等地,法國商人大量的涌入雲南尋找商機。

儘管在各種不利情況打壓下,趙澤勇興建的那些機械工廠還是出現了轉機。終於開始有人向趙澤勇的企業下訂單了,有的商人在家鄉建立了小型電廠,需要發電機,找興華集團,有的商人辦的自來水廠需要輸送管道,找興華集團,各種小型的廠子需要動力設備,找興華集團,各個小修造廠需要機牀,找興華集團。

趙澤勇的企業,從一開始就是奔着大型,專業去的,尤其是各種機械製造,儘管一直髮展不順,幾乎都是在賠錢賺吆喝,可是幾年堅持下來後,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員,這是一筆寶貴的積累,只需要一個機會,他們就能夠如同種子一樣生長起來,給雲南帶去各種所需的機器、設備和技術。

機會,機會,只需要一個機會,這個社會需要一個機會。

從1913年來到民國後,趙澤勇面對的外資侵略問題,到達了最嚴重的時候。大有一種,不解除外國的強勢競爭,雲南經濟社會就無法邁進一個層次,就只能永遠做一個資源提供者和市場提供者的角色的趨勢。

第161節 近衛狙擊手第135節 全面制裁第1節 穿梭門第225節 偷襲日本(2)第139節 新式飛機第91節 演習第152節 力圖全殲第138節 達索第14節 借槍第69節 農業資本萌芽第60節 王鴻圖的計劃第68節 立憲大計第33節 首戰第115節 軍事調動第193節 四聲嘆息第6節 連青黴素廠也要建?第96節 被配角了第132節 無助的英國步兵第158節 衝鋒,全面突擊第135節 全面制裁第36節 一份探勘報告第67節 隆中對第32節 桂林師第8節 青黴素建廠第22節 影響第148節 英國老將第44節 海盜航母?一百四十三節 英國人的異動第21節 防彈衣加火箭彈第57節 北伐第61節 懲惡揚善第86節 充實軍備第48節 被坑了第165節 意大利救援軍第31節 火炮登場第64節 全民習武第212節 新的國家形態(2)第96節 銀行計劃第125節 屈原鎮慘案第222節 暗鬥第12節 練兵第56節 鐵路超預算第169節 意大利人來了第30節 主持海軍(1)第41節 剿匪第141節 馮玉祥的機遇第13節 錢臣第96節 被配角了第41節 剿匪第5節 青黴素第150節 遭遇戰第59節 紡織業先行第65節 尼龍出馬第165節 意大利救援軍第91節 演習第83節 明暗兩第52節 魔鬼訓練營第148節 英國老將第92節 超級奧哈默第77節 工業發展第205節 蔣價石下野第43節 普小洪的末日第62節 我怕吃苦第27節 獲獎感言第45節 老總有請第66節 一個時代第131節 不同兵種的競爭第63節 張澈歸國第212節 新的國家形態(2)第4節 過牆梯第201節 緬甸的掙扎第20節 遇刺第30節 主持海軍(1)第83節 明暗兩第19節 洋人求見第84節 這不是賭第229節 山本五十六(上)第129節 收回英租界第48節 檢查第95節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第236節 山本五十六(中)第167節 捷克式機槍第106節 犁定湖南第63節 張澈歸國第197節 緬甸變局第38節 張澈第82節 扶持乾兒子第107節 湘西問題第134節 收回特權第67節 中糖公司第157節 坦克兵前進第209節 對日準備第150節 遭遇戰第9節 四大龍頭第79節 三大軍閥第1節 十年積聚第76節 撣邦暴動第76節 撣邦暴動第125節 屈原鎮慘案第69節 農會在川
第161節 近衛狙擊手第135節 全面制裁第1節 穿梭門第225節 偷襲日本(2)第139節 新式飛機第91節 演習第152節 力圖全殲第138節 達索第14節 借槍第69節 農業資本萌芽第60節 王鴻圖的計劃第68節 立憲大計第33節 首戰第115節 軍事調動第193節 四聲嘆息第6節 連青黴素廠也要建?第96節 被配角了第132節 無助的英國步兵第158節 衝鋒,全面突擊第135節 全面制裁第36節 一份探勘報告第67節 隆中對第32節 桂林師第8節 青黴素建廠第22節 影響第148節 英國老將第44節 海盜航母?一百四十三節 英國人的異動第21節 防彈衣加火箭彈第57節 北伐第61節 懲惡揚善第86節 充實軍備第48節 被坑了第165節 意大利救援軍第31節 火炮登場第64節 全民習武第212節 新的國家形態(2)第96節 銀行計劃第125節 屈原鎮慘案第222節 暗鬥第12節 練兵第56節 鐵路超預算第169節 意大利人來了第30節 主持海軍(1)第41節 剿匪第141節 馮玉祥的機遇第13節 錢臣第96節 被配角了第41節 剿匪第5節 青黴素第150節 遭遇戰第59節 紡織業先行第65節 尼龍出馬第165節 意大利救援軍第91節 演習第83節 明暗兩第52節 魔鬼訓練營第148節 英國老將第92節 超級奧哈默第77節 工業發展第205節 蔣價石下野第43節 普小洪的末日第62節 我怕吃苦第27節 獲獎感言第45節 老總有請第66節 一個時代第131節 不同兵種的競爭第63節 張澈歸國第212節 新的國家形態(2)第4節 過牆梯第201節 緬甸的掙扎第20節 遇刺第30節 主持海軍(1)第83節 明暗兩第19節 洋人求見第84節 這不是賭第229節 山本五十六(上)第129節 收回英租界第48節 檢查第95節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第236節 山本五十六(中)第167節 捷克式機槍第106節 犁定湖南第63節 張澈歸國第197節 緬甸變局第38節 張澈第82節 扶持乾兒子第107節 湘西問題第134節 收回特權第67節 中糖公司第157節 坦克兵前進第209節 對日準備第150節 遭遇戰第9節 四大龍頭第79節 三大軍閥第1節 十年積聚第76節 撣邦暴動第76節 撣邦暴動第125節 屈原鎮慘案第69節 農會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