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節 無恥的英國

意大利人出動的消息終於讓趙澤勇送了一口氣,這羣豬,如果有腦子,有心思,不是爲了英國人來的,那就不好辦了,自己就算在九江干掉了英軍,意大利人賴在上海怎麼辦?總不能冒險,開陸軍去上海吧,他們賴在上海,最後在按照列強的標準,非劃一塊租界,到時候革命政府頂部頂得住壓力?

現在終於確定意大利人來了,趙澤勇鬆口氣的同時,也高興起來,這次可不會像上次英國人那樣了,絕對不會讓他們從容到達九江,要讓意大利人在路上就葬進長江,他們這所謂的救援軍絕對不會有機會見到他們救援對象的面,當然在戰俘營中見面不算。

而遏制意大利人的第一道防線,正是安慶。

安慶在英國人佔領期間,就修建了大量的軍事設施,機場、倉庫甚至醫院。李宗仁佔領這裡除了繳獲了英國人大量的物資外,由於幾乎是和平接收的安慶,所以也完整繼承了英國人修建的各種設施。

李宗仁離開後,聯省軍隊利用英國人的物資,繼續修建完善各種軍事設施,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將安慶機場擴大了再擴大,現在可以停放一千架飛機,並且儲備了足夠多的燃油,只等意大利人來到安慶水域,就要給他們一個印象深刻的見面禮。

安慶之外,聯省還在長江北岸修建了不少小型機場,就是用來跟蹤追查長江上的船隻的,絕對不能容忍發生像上次那樣,英國人不聲不息的就佔領了九江。這次如果意大利人試圖登陸,那麼將第一時間被聯省空軍制止。

意大利人倒是沒讓人意外,他們並沒有試圖在沿岸任何一個地方登陸,然後水陸並進,而是直撲九江。也許是因爲意大利人自信滿滿,也許是因爲拉着他們的運兵船和護航的軍艦都是英軍的緣故。反正他們就這麼直挺挺的往九江奔來。

這看的聯省軍官目瞪口呆,見過不怕死的,沒見過這麼急着送死的啊。你們好歹也該打打安慶啊,難道不知道哪裡有大量聯省部隊,不知道不打下安慶,你們的退路就沒法保證。要知道英軍當時佔領這裡,可不就是有保障後路的戰略意圖嗎,被聯省打下這裡後,英國老將軍險些給氣死。可意大利人倒好,根本對這裡視而不見。看都不看安慶一眼,就徑直往上游駛去。

搞的安慶守軍也頗爲驚詫,他們的作戰計劃都擬定好了,如何防禦意大利軍隊的攻擊,如何反擊,如何最大程度的消滅意大利部隊。現在倒好,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你。

看到這情況,突然趙澤勇有了一個注意,讓安慶部隊放過意大利人。

李宗仁到底是個明白人。不會像唐宇縱那樣,總是按耐不住野心。李宗仁很好的服從了命令,當浩浩蕩蕩的意大利運兵船加上和英國護航艦隊駛過安慶,並向上行進了十來公里的時候。第二道命令與李宗仁預想一樣如期而至。

聯省空軍開始呼嘯,從安慶出發,直撲意大利運兵船和英國軍艦而來。

李宗仁此時心中不由得搖頭,以前總認爲西方軍隊很厲害。自己是見識過了英軍的,覺得不過如此,現在看來在很多方面。列強軍隊十分兒戲啊。本來按照作戰計劃,當九江引誘來列強軍隊後,安慶將負責阻擊,如果意大利軍隊攻擊安慶,則安慶這段時間修築的完備工事就有了用武之地,在防守住意大利人的猛撲的同時,空軍開始不顧一切的轟炸他們的運兵船,讓意大利部隊在船上的掉到水裡去,登岸的將沒有船可以回去。

也就是說,聯省是打算在安慶就徹底消滅掉意大利人的。

可是沒想到他們的船隊根本就沒有攻擊安慶,隨即趙澤勇那邊傳來讓他們也不要進攻的命令。李宗仁一眼就看到根源了,這是聯省又要玩個大的了,放過意大利人人,意味着他們的運兵船和護航軍艦,將平安駛進安慶和九江之間。這兩個城市將像兩道鎖一樣,將他們這隻船隊牢牢鎖住。

也就是說,聯省高層,或者說趙澤勇的胃口,已經不止要吃下幾萬意大利陸軍了,而且對十幾艘英國護航軍艦也非常有興趣,要把英國軍艦也都吃下來。

見到英、意海陸軍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李宗仁在猜測,這次計劃應該是出自趙豐之手吧,趙澤勇對軍事的一知半解,大概不可能在短時間就想到對軍事計劃做出這樣的改動來。如果是趙豐也就好解釋了,上次在蘄州狙殺英國艦隊,最後是打掉了運兵船,讓軍艦跑掉了,最後讓胡萬把指揮的各個軍官罵的一無是處,還讓朱玉德跟胡萬徹底鬧翻。

而趙豐也是那次指揮的高級軍官之一,當時唐宇縱不過是負責執行的一個軍官而已,要不是那次失敗,也許唐宇縱也不會擔當大任負責指揮攻擊九江,而是趙豐繼續指揮吧。這次趙豐肯定是想一雪前恥,如此看來,英國軍艦在劫難逃啊。英國人和意大利人真不該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啊,趙豐如果不抓住這次機會,那才見鬼了。

一時間李宗仁有點替敵人擔心了。

但是英國人和意大利人爲什麼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卻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是一般情況下,這兩隻軍隊都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爲不管是英軍還是意大利軍隊,都是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系列的軍隊,在怎麼不堪,他們也不會真的一點軍事常識都沒有。可壞就壞在,這次是兩個國家聯合作戰,意大利出陸軍,英軍出海軍。

如果單純是意大利人,他們肯定會攻佔安慶,同理如果是英國人,他們也不會放任安慶這顆釘子在他們身後。

可現在是兩隻部隊作戰,那就有不同的戰略意圖,和利益所在。

事實就是,爲了自己的利益和意圖,英國人忽悠了意大利人。

英國人始終認爲。他們之所以失利,軍隊被包圍在九江,根本原因是因爲他們輕敵了。事實確實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輕敵所致,如果不是輕敵,英國人不會只放很少的部隊在安慶,最後讓李宗仁抄了他的後路,如果不是輕敵,他們當時不會只派一萬部隊去進攻瑞昌,被唐宇縱打的大敗然後還趁機攻向了九江,如果不是輕敵。他們根本就不會只派十萬人就敢跟聯省三十萬軍隊對峙了。

英國人輕敵,是因爲沒有碰到過聯省軍隊,沒有跟聯省軍隊作戰的經驗。現在輪到意大利人了,意大利人也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意大利人同樣輕敵。

而英國人之所以輕視聯省軍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種族偏見,白人橫行世界數百年了,從來都沒遇到過對手。於是各種噁心的種族優越論就根植進了他們的血液中,對其他種族充滿了鄙夷和歧視,黃種人中,別說衰弱百年的中國了。就是新近崛起的日本人,他們都不放在眼裡。

意大利人同樣有這種毛病,而且他們比英國人更加嚴重。意大利人在歐洲一直是一隻軟柿子,歷史上被法國人欺負。被奧地利人欺負,一直德國人統一自己的國家,先後揍了奧地利和法國人後。他們才藉着機會統一了自己的國家。但是之後他們就一隻排在歐洲列強的末流,只能欺負欺負非洲人,對上任何一個列強過,不管是奧地利還是法國,跟不用說德國了,他們都顯得不堪一擊,加上經濟最弱勢,獲得了一個窮光蛋帝國主義的外號。

在歐洲意大利什麼都不是,可是他們仍舊是白人,他們仍舊看不起其他種族。而且由於他們在歐洲一直擡不起頭來,反而讓他們這種種族歧視十分盛行,被壓抑的自卑情緒毫不保留的都發泄到其他種族身上,表現出了歇斯底里的優越感。即便是在後世,意大利人的種族歧視傳統都是最濃厚的,比美國,比法國,比英國都更爲強烈。

儘管意大利在歐洲地位有些尷尬,但是他們卻有着輝煌的歷史,羅馬帝國的輝煌是他們無比嚮往的。現在他們又有墨索里尼這個狂人執政,更是將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當成了一個目標。更是助長了意大利人的野心,讓他們更是不把中國人放在眼裡。

所以這次意大利人一到中國,不是先打仗,而是給軍隊放假,讓他們在上海好好玩。而軍官則負有另外的使命,他們也在上海考察,考察租界的經濟,考察上海的民情,還有上海的地理。墨索里尼派軍隊來前,就給了軍官一個任務,讓他們考察意大利人在中國擴張勢力的可行性。而上海就是意大利擴張勢力的最佳地方。

意大利軍官對上海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甚至是日租借的繁榮都十分羨慕,給墨索里尼回電說,上海毫無疑問是東方的中心,也是東方權力的中心,意大利應該在這裡有一塊自己的租界,必須像英美法等強國一樣,在這裡彰顯自己的權力。

軍官的彙報很對墨索里尼的胃口,他不能容忍在東方世界的中心上海,英美法甚至日本都有租界,而意大利人卻沒有。所以墨索里尼已經決定,在解救出英國軍隊,成爲英國人的救星,並且在中國人面前展現了自己的武力後,就立刻強佔上海一塊地方作爲意大利租界。

所以意大利人離開上海的時候,是依依不捨的,在他們看來,這裡的某塊地方已經成爲了他們的地方。

但是言歸正傳,就算意大利人很看不起中國人,對自己的軍隊很有信心,可是對意大利人來說,英國軍隊可是前車之鑑啊,就是因爲安慶失守,才讓他們變的被動起來。現在意大利人卻也犯同樣的錯誤,不顧安慶在後方,直接去九江,難道他們會以爲同爲白種人的英軍會被中國軍隊打敗,他們就不會有相同的命運?

在這個問題上,其實意大利指揮官是跟英國海軍指揮坎寧安交流過的,但是坎寧安沒有說實話。一開始是因爲說出實話來太丟人,堂堂大英帝國被中國人打敗着實說不出口,後來就是存心要欺騙意大利傻帽了。

當一開始意大利人詢問情況的時候,坎寧安爲了英國陸軍的榮譽,把責任都推脫給了英軍中的殖民地部隊印度兵身上,說是因爲他們的背叛。才導致了安慶失守,事實也確實是這樣。可是在九江地區,英國人可是實實在在被人正面打敗的,而坎寧安雖然要照顧英國人的榮譽,但是他身爲海軍也大可不必太過爲陸軍開脫。可後來他也在九江問題上說謊了。因爲當時突然聯省發動了對九江的猛攻,坎寧安認爲是因意大利軍隊的到來,讓中國人感到了危機,試圖儘快的攻陷九江,所以坎寧安想要忽悠意大利人趕快到九江去,不要把時間浪費到安慶身上。所以他說了慌。

坎寧安對意大利指揮官表示,之所以九江英軍也遭遇失敗,其實也是有難以啓齒的原因。這個原因,英國軍方爲了自己的面子,一直都沒有公開。理由還是印度兵的造反,安慶因爲駐守部隊大部分都是印度兵,是實在壓不住,可是九江有條件的情況下,軍方就封鎖了這個消息。畢竟自己殖民地的部隊背叛宗主國聽起來十分不好聽。

在印度兵反叛後,中國人趁機調集了數倍的兵力,無恥的偷襲了英軍,這才導致英軍的失敗。不過在失敗之餘。英勇的英國軍隊還是用少量部隊,保住了九江。這足以體現,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低下,此前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一點優勢。完全是英軍運氣不好,內亂加上被他們無恥偷襲的緣故。

意大利人接受了這個說法,因爲他們也想不出白人軍隊英軍會失敗的原因。在意大利人看來。英軍的戰鬥力跟意大利軍隊應該是不相上下的,大家都是列強部隊嗎。

所以在英國人連隱瞞帶欺騙,最後加上奉承和忽悠,終於使得意大利指揮官接受了不去在安慶浪費時間的說法,直接將部隊運到九江,接着就是消滅中國軍隊的主力,一股震懾住中國人。

如果趙澤勇知道英國人的作風的話,肯定會大罵英國人無恥了,儘管英國人騙的是冤大頭意大利,是自己現在的敵人意大利軍隊,可是趙澤勇依然要罵。英國人這是慣性啊,習慣性的欺騙和出賣自己的盟友,二戰時期,就是英國人一直不給法國人保證,導致法國人一直不敢對納粹強硬,一步一步的綏靖讓納粹吃飽喝足變得壯碩起來,最後發動了二戰。

在亞洲戰區,英國人更是在緬甸不停的出賣中國遠征軍。在日本人都打進了緬甸,英國人需要中國援軍的時候,仍然是不允許中國軍隊大舉進入緬甸,只允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進入,英國人的心思是,中國軍隊小部分進入就足以給他們打掩護了,而他們就一個勁的逃。最後中國軍隊吃了大虧不得不接受第一次入緬作戰的失敗,英國人如願的從緬甸撤出了自己的部隊,而代價是遠征軍數萬軍隊的傷亡。

用中國人的犧牲,給他們的撤退或者說逃亡製造機會,英國人自私自利的卑劣人性表露的淋漓盡致。而那是後世的事情了,而且是另一個時空的歷史,這個時空肯定是不會發生了。但是這個時空因爲趙澤勇的到來,英國人又有了另一個坑盟友的機會,此時這個盟友是意大利人。

英國人跟意大利人的利益和戰略意圖是不一樣的,從一開始就不一樣,意大利人是藉着救援英軍擡升他們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同時通過出兵中國,展示他們的武力,讓中國人屈服,然後從中國劃出租界,到時候中國人不敢反對,英國人也不好反對,他們的目的就非常容易達成。

而英國人呢,他們只是爲了讓意大利人幫他們解救出自己的被圍軍隊,救出自己人後,至於意大利人愛做什麼,他們就不管了。英國人甚至想,等九江解圍後,他們第一時間以自己軍隊疲憊的原因,將他們送回上海,把意大利軍隊留在九江。

意大利人也許爲了展示武力,會很情願的留下,至於之後他們被中國人打成什麼樣就不關英國人的事情了。到時候要是他們需要英國軍艦去救援他們,那就要看英國人的心情,還有機會了。

所以英國人根本就不關心安慶問題,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想過要在九江待多久,換句話說,就跟二戰時候英國人允許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一樣,他們打的主意就是跑,遠征軍是給他們斷後的,而此時擔當這個角色的,就是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毫無疑問被坑了,被無恥的英國人坑了。

ps:??又是一個大章,最近習慣寫大章了好像,少一張可是少一個點擊的,大家說我要不要分拆開來,然後多發幾更,按最近的章節字數,每天四更應該沒問題的。

第101節 唐生智還是有點作用的第25節 赴歐領獎第44節 海盜航母?第202節 局勢混亂第62節 我怕吃苦第20節 遇刺第223節 各方態度第92節 超級奧哈默第95節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第231節 絕境第8節 青黴素建廠第96節 中糧公司第71節 第一親信第133節 勝敗第153節 轟炸第55節 建設欽州港第168節 瓜分河南第12節 練兵第50節 進佔廣西第195節 戰俘問題第52節 福爾貝克第87節 學習飛行第52節 福爾貝克第195節 戰俘問題第69節 農業資本萌芽第77節 工業發展第94節 商議第74節 立憲第113節 萬縣慘案第88節 昆明市井第99節 用腳的閃電戰第53節 中國式的中國兵第86節 心理學家第139節 新式飛機第57節 福特拯救者第236節 山本五十六(中)第90節 美國顧問團第33節 僵持第210節 軍閥戰爭第117節 追殺英國軍艦第65節 尼龍出馬第1節 穿梭門第163節 大勝第32節 追擊第136節 應對措施第55節 建設欽州港第60節 李白雙雄第85節 改組訓練營第236節 山本五十六(中)第146節 就是要蠻幹第2節 衝突第211節 新的國家形態(1)第31節 主持海軍(2)第157節 坦克兵前進第198節 大力支持第92節 廉價承攬合同第208節 鬱悶的蔣價石第94節 張富提親第32節 追擊第106節 犁定湖南第100節 處分第21節 防彈衣加火箭彈第236節 山本五十六(中)第202節 局勢混亂第38節 張澈第43節 普小洪的末日第112節 武漢大戰第95節 內訌第19節 洋人求見第117節 追殺英國軍艦第80節 出川第59節 廣西自治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39節 海盜?海軍?第26節 旅歐見聞第124節 外交鬥法第31節 火炮登場第19節 洋人求見第6節 連青黴素廠也要建?第127節 抗英準備第112節 武漢大戰第55節 我們都是混蛋第110節 攻佔咸寧第56節 休假也不能閒着第40節 被發現了第79節 三大軍閥第144節 目標顯露第23節 政治壓迫第14節 借槍第101節 唐生智還是有點作用的第10節 朱老總第63節 張澈歸國第10節 朱老總第135節 全面制裁第54節 烈馬奔騰第21節 阿比朵兒傳奇一百四十三節 英國人的異動第81節 北伐路線第142節 大戰爆發第233節 山東戰役
第101節 唐生智還是有點作用的第25節 赴歐領獎第44節 海盜航母?第202節 局勢混亂第62節 我怕吃苦第20節 遇刺第223節 各方態度第92節 超級奧哈默第95節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第231節 絕境第8節 青黴素建廠第96節 中糧公司第71節 第一親信第133節 勝敗第153節 轟炸第55節 建設欽州港第168節 瓜分河南第12節 練兵第50節 進佔廣西第195節 戰俘問題第52節 福爾貝克第87節 學習飛行第52節 福爾貝克第195節 戰俘問題第69節 農業資本萌芽第77節 工業發展第94節 商議第74節 立憲第113節 萬縣慘案第88節 昆明市井第99節 用腳的閃電戰第53節 中國式的中國兵第86節 心理學家第139節 新式飛機第57節 福特拯救者第236節 山本五十六(中)第90節 美國顧問團第33節 僵持第210節 軍閥戰爭第117節 追殺英國軍艦第65節 尼龍出馬第1節 穿梭門第163節 大勝第32節 追擊第136節 應對措施第55節 建設欽州港第60節 李白雙雄第85節 改組訓練營第236節 山本五十六(中)第146節 就是要蠻幹第2節 衝突第211節 新的國家形態(1)第31節 主持海軍(2)第157節 坦克兵前進第198節 大力支持第92節 廉價承攬合同第208節 鬱悶的蔣價石第94節 張富提親第32節 追擊第106節 犁定湖南第100節 處分第21節 防彈衣加火箭彈第236節 山本五十六(中)第202節 局勢混亂第38節 張澈第43節 普小洪的末日第112節 武漢大戰第95節 內訌第19節 洋人求見第117節 追殺英國軍艦第80節 出川第59節 廣西自治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39節 海盜?海軍?第26節 旅歐見聞第124節 外交鬥法第31節 火炮登場第19節 洋人求見第6節 連青黴素廠也要建?第127節 抗英準備第112節 武漢大戰第55節 我們都是混蛋第110節 攻佔咸寧第56節 休假也不能閒着第40節 被發現了第79節 三大軍閥第144節 目標顯露第23節 政治壓迫第14節 借槍第101節 唐生智還是有點作用的第10節 朱老總第63節 張澈歸國第10節 朱老總第135節 全面制裁第54節 烈馬奔騰第21節 阿比朵兒傳奇一百四十三節 英國人的異動第81節 北伐路線第142節 大戰爆發第233節 山東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