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節 誰報復誰

4月1日清晨,日本主力艦隊就已經趕到了長崎,可是哪裡還有中國艦隊的影子呢。讓日本海軍非常懊惱,大罵中國人流氓,打了就跑沒有武士精神。可是突然,噩耗再次傳來,東京灣遭到了轟炸。日本海軍這才明白,原來中國人是大大的狡猾,這是調虎離山啊。

日本艦隊連忙往回趕,要去東京消滅中國艦隊。

在欽州的趙澤勇接到主力艦隊成功轟炸東京、橫須賀、橫濱三座城市,正在返航的消息。當即給南京的孫科打電話告知他事情的原委,並交代該如何應對後面的情況。

其實孫科之前已經確定了,當然主要還是靠着日本人確定的消息,一夜時間日本人就能調查清楚,而孫科政府卻沒這個能力,不得不說在組織嚴密程度上,現在的南京政府和日本政府還是有差距,不僅是南京政府,就是雲南政府怕是也有些差距,沒辦法人家明治維新了六十年,而你才發展了十來年,很多細節問題是一時間難以抹平的。

孫科得到了趙澤勇的確認,頓時意氣風發起來,高調的發佈招待會。

“日本人不是說要報復嗎?我們的態度是,這就是報復!這是對日本在山東製造的濟南慘案的報復,這是對日本侵佔中國山東領土的報復!限定日本七十二小時撤出山東,否則我們將對山東日軍進行毀滅性打擊!”

孫科很強硬,但是不是孫科本人發言的。這讓他頗爲遺憾,發言的是陳友仁。陳友仁是用英語發言的。不是他趕時髦要用國際語言,而是因爲他中國話說的不行。陳友仁是南美華僑,原先是個律師,還是當地第一個非白人律師,由於服務態度好業務能力強,他得到了華裔和印度裔的認可,大都找他打官司。年紀輕輕陳友仁就已經是富翁了,而且買了大片土地經營種植園。每年還要抽出時間去英國度假一次。

可是當辛亥革命的消息傳來,陳友仁立刻就回國了,幫助孫中山從事外交事務,仗着自己對國際法的深刻認識,確實幫了孫中山很多忙。而且陳友仁是一個鷹派,這也是趙澤勇請他來當外交部長的原因,自從他上臺後。立馬就收回了鎮江等地的洋人租界,並且很驚豔的沒有引起外交衝突,此次召開新聞發佈會他親自表達國民政府的態度。

陳友仁的表態頓時就引起國際熱議,首先是大家都震驚於中國新政府的大膽,偷襲日本,這腦子是怎麼長的啊。誰能想到去偷襲日本呢,就是列強都想不到,除非做好了死戰到底的打算,否則,偷襲日本。考慮都不會考慮一下的;其次,已經偷襲了日本。竟然好像還不肯罷休的樣子,誰都摸不清楚這屆中國政府的態度。

頓時列強就有了一種跟中國人打交道太難的感覺,從前他們就遇到過,中國人的做事方法和考慮事情的思路跟西方太不一樣了,西方人來到中國想要按照西方的方式來通商貿易,結果中國人把貿易當作一種恩賜,這就讓西方人很不爽了,可是不爽就不爽吧,只要有錢賺。但是中國官府動不動就切斷貿易來威脅他們,打擊他們的行爲就讓西方人很不能接受了,你官員不滿意了,就切斷貿易,你皇帝不滿意了,還是不讓做生意。難道你們不知道貿易是雙贏的合作嗎,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難道你們不知道,切斷貿易打擊也是你們的商人嗎。

後來西方人明白了,中國的商人是沒有社會地位的,哪怕他們在有錢也一樣。鴉片戰爭後,西方人開始以西方方式跟中國交往,這時候不按照西方的方式來不行了,中國人不肯遵守各種協議,不肯遵守西方的契約習俗,那就打的你接受。開始還能按照契約精神來,後來西方人發現,按照契約精神來掠奪太慢了,開始以強盜精神來處理了。契約精神跟強盜邏輯,是西方文明的奠基基礎,那個能牟利就用那個。結果西方人在中國開始橫行無忌了,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偷稅漏稅只要有機會就必須幹,反正他們發現,中國的官府根本不願意跟他們打交道,任何事情都可以升級到外交事件上來,更是滋長了他們商人的野蠻態度,結果是洋人在中國的形象差到了極點。

現在他們突然發現,新上臺的中國政府,好像跟以前不一樣了。他們不再懼怕外交事件,洋人不找他們,他們還要頻繁的找洋人呢,先是用談判方式,拉出各種論據,國際法的,國際慣例的,普世價值的,各種東西來證明洋人與中國簽訂的某些條約是不合理的,是應該廢除的,是必須更改的。接着洋人不同意的話,他們就威脅以武力。這簡直是洋人契約和海盜精神的翻版嗎,中國人在用子之矛攻子之盾啊。

那麼今後跟中國要如何外交啊?洋人有些困惑。

其他洋人還僅僅是困惑,東洋人日本人就是犯難了。眼前的困局該如何解,向中國宣戰嗎,已經錯過了時間,本來應該第一時間宣戰的,結果由於當時的猶豫,現在宣戰嗎,日本有發動反擊的本錢嘛?

經過兩天時間的緩衝,其實日本上下都已經平靜下來,從剛開始受打擊的狀態中反應了過來。人總是突遭打擊的那一刻最爲無助,之後哪怕面對多麼艱難的局面,其實都是越來越震驚的。此時的日本就是這樣,高級官員到處視察被偷襲港口,軍方開始積極行動起來。高級官員坐鎮港口城市,跟當地政府交流意見,商討救助方法。軍隊則開進各個港口城市,開始重新佈防,加固防禦工事,增添防空設施,並且開始注意使用空軍。開始研究新的飛機採購合同。

而民間也緩了過來,經過初始的慌亂過後。所有的日本人意識到,日本被攻擊了,被侵犯了,但是並沒有一次被擊倒。民情洶涌,民族意識激昂起來,要求開戰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日本政府繼續發言,表示一定會對中國進行報復措施,要求中國人立刻道歉。賠款,將肇事人員交由日方承辦。但是仍舊沒有對宣戰問題表明態度,就好像他們派兵進入山東,製造了驚人的慘案,打死外交官,屠殺軍民羣衆,中國政府也沒有宣戰一樣。顯然。現在攻守易位了。譴責、抗議、要求道歉、要求賠償的,變成了日本政府。

可是背後呢,嚴密龐大的日本軍事機器已經轉動起來,陸軍預備役已經開始做準備,隨時可以補充進正規軍,擴軍到百萬級別。軍工廠開動馬力。集中力量趕製一批飛機,高射炮和高射機槍出來,日本人總算髮現,沒有制空權似乎很被動。地位一直不高的航空兵,總算是有了話語權。不同的航空兵軍官開始發表各種意見,什麼未來的戰爭是屬於天空的。就像18世紀的戰爭從屬於陸地,19世紀歸屬於海洋,未來的戰爭就將是天空的主宰。

軍方也一直在組織各種航空問題研討會,意大利人杜黑的制空權論一時間在日本就流行了起來,洛陽紙貴一書難求。聯省的攻擊倒是讓日本人提前意識到空中力量的重要性。但是越是明白空軍力量的重要,瞭解來自空中的威脅有多麼可怕後,日本反而更是發覺自己力量的弱小,自己缺點的危險。沒有優勢的空軍,日本不但沒辦煩防衛自己的海岸線,而且自己的軍艦也再也沒有了安全感,即便是裝甲再厚的戰列艦,也有被飛機從空中打沉的可能性。一時間日本陸軍覺得,自己完全落後世界一個時代了,而海軍覺得自己的軍艦一夜間全部落伍了。發覺自己空軍的全面落後,讓日本焦心,讓日本人暫時沒有勝利的信心。

所以他們只表態,不宣戰,正是這種心態的具體反映。

但是日本的噩夢中國軍隊呢,其他軍閥包括中央軍的部隊都不用說了,此時完全震驚壞了,自己在國內打來打去的,可沒想到聯省軍已經打到日本去了,這不可思議的對比,讓他們一時間難以接受,彷彿自己跟聯省軍已經不是一個星球的武裝力量了。

而聯省軍呢,繼續在行動。

從上海出發偷襲日本的王浣艦隊,和從欽州出發的陳策艦隊,相繼回到母港。王浣艦隊回到上海,陳策艦隊回到欽州。當然王浣比陳策要早回來一天。

因爲根據地理關係,從上海開往長崎距離更近。

當時攻擊的時候,王浣的艦隊就是第一波到達的,而從欽州出發的,至少要晚一天。當然如果有計劃並且處理得當,也可以同時到達,可是聯省覺得沒有必要這麼做。參謀選擇分隔開來次第打擊,因爲他們並不確定偷襲能收到多大的成效。所以先派遣一部分去偷襲,如果沒成效,接下來就要靠精銳艦隊去強攻了。

王浣偷襲艦隊攻擊的主要目標是佐世保軍港,而主力艦隊這邊的主要目標則集中在日本東京附近,不管是橫須賀還是名古屋,包括東京本身都是日本的工業重地,橫須賀和名古屋還集中着日本重要的軍事工業。這麼重要的任務,當然是得最精銳的軍隊去完成的。

但是誰都沒想到,日本在長崎等地遭受重大攻擊後,行動太迅速了,立刻就調動主力艦隊奔赴長崎,結果是到了東京的陳策艦隊沒有遭遇到日本艦隊,按照本來的打算,陳策是打算全殲日本艦隊的,最好是偷襲,如果偷襲不成那就強攻,哪怕自己全軍覆沒也要給日本主力艦隊以重創,否則之後中國就麻煩了。陳策認爲,如果不消滅日本艦隊,之後日本的艦隊肯定會開進中國發動報復打擊。陳策可是抱着殺身成仁的覺悟去的,因爲當時陳策也沒想過,航母可以消滅日本的主力艦隊,戰列艦在這時候的海軍心中,仍然是一個不可戰勝的艦種。

所以儘管成功歸來,陳策仍然心事重重,沒有碰到日本艦隊,這可真不是好消息。在母港進行維護,重新裝填彈藥,檢修,換淡水,補給菜蔬,還有一段時間艦隊才能再次出航,這次出航就不存在隱蔽和偷襲問題了,將是純粹的強攻,意味着所有的軍艦都要出動了,包括幾十艘巡洋艦和護衛艦,這讓陳策踏實了不少,畢竟單一的使用航母,讓他總是沒有底氣,尤其是當航母上的飛機飛走後,他總覺得如同剝光了衣服的小媳婦,只能人來調戲了。

跟陳策不一樣的是,王浣卻根本就沒有那麼多心思,他對航母的認識一開始也跟陳策一樣,覺得不過是一種新的艦種,一種新的遠程打擊武器,這認識說實話比西方傳統更深的海軍強國要強點,西方人可一直把航母當作偵查船呢。但是王浣的認識也就僅限於此,直到在海上裝航母被發現,被英國人盤查遭遇危險的時候,王浣是親自參加了那次在印度洋炸沉英國戰巡的事件的。從此他就對航母開始抱有好感,很快就主動申請調到了航母上工作,很快就成了一個航母專家,他自己也學會了飛行技術,並且跟純粹的航空兵打成一片,以航空兵的角度來重新思考海戰。

王浣很揪心的日本人報復問題,王浣就根本不考慮,他此時想的是,怎麼樣抓緊時間重新起航,這次他要去強攻日本了,就用單一的航母艦隊去強攻日本。王浣堅信,在龐大的機羣密集轟炸下,根本就不可能有軍艦能夠存活下去,戰列艦也不行。所以王浣非但不擔心日本艦隊,反而非常急切的渴望自己能遇到日本的艦隊試試手,未來到底是航母的,還是戰列艦的,誰說了也不算,手底下見真章。

所以在陳策又開始緊張的擬定下一步攻擊計劃,跟參謀人員詳細討論日本人接下來會如何報復中國,聯省海軍該如何應對的時候,王浣已經在準備要離開上海再赴日本了。

第27節 組建工人聯合會第91節 演習第47節 獨掌滇省第235節 登高必跌重第67節 女人,香水口紅高跟絲襪第50節 凱恩斯信徒第59節 廣西自治第8節 青黴素建廠第201節 緬甸的掙扎第130節 英國出兵第27節 獲獎感言第195節 戰俘問題第236節 山本五十六(中)第147節 全面進攻第52節 魔鬼訓練營第13節 錢臣第194節 民心民氣第50節 凱恩斯信徒第89節 貴州請願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71節 第一親信第214節 坑兒的鑽石第71節 第一親信第230節 二次轟炸第67節 女人,香水口紅高跟絲襪第45節 老總有請第103節 矛盾重重第21節 阿比朵兒傳奇第129節 收回英租界第199節 巖白練兵第56節 鐵路超預算第155節 大胃口第85節 改組訓練營第26節 辦報第50節 凱恩斯信徒第131節 不同兵種的競爭第48節 檢查第58節 技術大剽竊第91節 演習第233節 山東戰役第126節 半壁第一百十一八節 通告第32節 追擊第38節 平復第62節 我怕吃苦第88節 他又跑了第8節 平川第70節 胡萬整軍第207節 北伐結束第119節 獵殺英艦(1)第14節 三蹦子第216節 火箭炮第106節 犁定湖南第37節 雲南省長第75節 選舉出官科舉出吏第161節 近衛狙擊手第47節 獨掌滇省第154節 英國人的反擊第218節 總統和總理第6節 入川會議第30節 主持海軍(1)第128節 擴軍計劃第64節 姐姐美嗎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22節 諾貝爾獎第87節 意氣風發的蔣價石第2節 衝突第219節 激烈的發佈會(1)第26節 旅歐見聞第100節 年輪第51節 胡萬的乾兒子第164節 意大利跳出來了第100節 處分第41節 有海盜?第145節 主動出擊纔是王道第30節 倒唐第100節 年輪第43節 普小洪的末日第16節 缺錢了第23節 政治壓迫第162節 總攻打響第71節 交戰第13節 錢臣第94節 商議第167節 捷克式機槍第205節 蔣價石下野第69節 農會在川第81節 北伐路線第31節 主持海軍(2)第82節 扶持乾兒子第88節 昆明市井第38節 張澈第31節 火炮登場第22節 影響第35節 三分雲南第226節 捷報(1)第44節 海盜航母?第47節 獨掌滇省第35節 徐聞戰事第67節 中糖公司
第27節 組建工人聯合會第91節 演習第47節 獨掌滇省第235節 登高必跌重第67節 女人,香水口紅高跟絲襪第50節 凱恩斯信徒第59節 廣西自治第8節 青黴素建廠第201節 緬甸的掙扎第130節 英國出兵第27節 獲獎感言第195節 戰俘問題第236節 山本五十六(中)第147節 全面進攻第52節 魔鬼訓練營第13節 錢臣第194節 民心民氣第50節 凱恩斯信徒第89節 貴州請願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71節 第一親信第214節 坑兒的鑽石第71節 第一親信第230節 二次轟炸第67節 女人,香水口紅高跟絲襪第45節 老總有請第103節 矛盾重重第21節 阿比朵兒傳奇第129節 收回英租界第199節 巖白練兵第56節 鐵路超預算第155節 大胃口第85節 改組訓練營第26節 辦報第50節 凱恩斯信徒第131節 不同兵種的競爭第48節 檢查第58節 技術大剽竊第91節 演習第233節 山東戰役第126節 半壁第一百十一八節 通告第32節 追擊第38節 平復第62節 我怕吃苦第88節 他又跑了第8節 平川第70節 胡萬整軍第207節 北伐結束第119節 獵殺英艦(1)第14節 三蹦子第216節 火箭炮第106節 犁定湖南第37節 雲南省長第75節 選舉出官科舉出吏第161節 近衛狙擊手第47節 獨掌滇省第154節 英國人的反擊第218節 總統和總理第6節 入川會議第30節 主持海軍(1)第128節 擴軍計劃第64節 姐姐美嗎第81節 跋扈的英國人第22節 諾貝爾獎第87節 意氣風發的蔣價石第2節 衝突第219節 激烈的發佈會(1)第26節 旅歐見聞第100節 年輪第51節 胡萬的乾兒子第164節 意大利跳出來了第100節 處分第41節 有海盜?第145節 主動出擊纔是王道第30節 倒唐第100節 年輪第43節 普小洪的末日第16節 缺錢了第23節 政治壓迫第162節 總攻打響第71節 交戰第13節 錢臣第94節 商議第167節 捷克式機槍第205節 蔣價石下野第69節 農會在川第81節 北伐路線第31節 主持海軍(2)第82節 扶持乾兒子第88節 昆明市井第38節 張澈第31節 火炮登場第22節 影響第35節 三分雲南第226節 捷報(1)第44節 海盜航母?第47節 獨掌滇省第35節 徐聞戰事第67節 中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