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第303章 謀士以身入局,欲勝天半子

三月初九,新任蔡州同知莫邵宏赴任途中,因官船誤觸河底巨石,繼而傾覆

莫邵宏溺死,魯王府一百單二名護衛僅餘七人倖免。

以上,是官方對外的說法.

爲的是朝廷顏面。

當日,目睹了官船巨響後起火異象的,不在少數。

甚至親眼看到‘水賊’身影的官吏,也大有人在。

但朝廷沒臉、且不願承認朝廷任命的從五品官員,在大齊腹地被一夥水賊害了性命?

大齊養的數十萬廂軍是吃乾飯的?

再者,去年淮北之亂方纔平定,今年再冒出水賊攔殺官員的事件,不但容易造成人心浮動,且容易讓大齊看起來像是一個岌岌可危、四處漏風的政權。

不過,即便大齊朝堂表面上將此事粉飾成了一樁意外,但魯王的怒火卻不是那麼好平息的。

莫邵宏是他親自拍板外放的第一人,船上又有魯王的精銳親兵。

這簡直是在打魯王的臉啊!

三月十三,消息傳回東京城,滿朝皆驚。

在魯王的盛怒之下,大齊朝堂展現了罕見高效。

翌日,便由刑部尚書吳維光充任御史,攜刑部、御史臺、大理寺官員並五百軍士南下事發地項城查案。

刑部人員負責偵訊,大理寺掌審刑,御史臺有審理地方重大案件之權,更關鍵的是,後者可審五品以下官員。

三部同行,可在地方直接完成查案、審訊、判刑流程。

三月二十日,吳維光抵達項城,當着已提前等在此處的河南路提點刑獄司、陳州知府的面,收押了項城知縣.

這一招既是殺雞儆猴,震懾河南路其他官員好好配合查案。

同時藉此將魯王的怒意傳導給了河南路。

那倒黴的項城知縣一問三不知,能提供的信息少的可憐。

河口鎮因人員流動頻繁,且縣衙沒能在第一時間保護好事發現場,刑部之人刮地三尺也沒能找到有用的蛛絲馬跡。

於是,收押範圍逐漸擴大化.吳維光對當時身處現場的鄉紳還算客氣,請來後,由屬下細細盤問一番,沒甚疑點也就將人放了回去。

但當日的衙役、吏人就慘了,統統關進了大獄,直接用了大刑。

可得來的信息依舊和知縣口中所說的差不多.

總之,用了五六日的時間,吳維光只知官船傾覆前,船艙內發出過巨響、隨後起火,有‘水賊’出沒過。

至於水賊從哪來,事後去了哪,一無所知。

如此又過了五六日,進入了四月份。

吳維光已察覺出這夥水賊的不同尋常之處如此乾淨利落的手法,必定是經年老匪。

但大齊最爲強悍的水匪,一夥在山東路黃河水道。

另一夥則在齊周國界的淮水上討生活。

項城距離淮水較近,難不成是淮水水匪?

沿淮數府都在路安侯治下,不管是打探消息,還是緝拿水匪,都少不了與他交道。

細細思量一日後,原本準備派屬下去蔡州面見路安侯的吳維光改了主意,決定親自跑一趟。

四月初二,吳維光帶三百軍士去往蔡州城,出發前,同時安排了屬下三部官員分別前往周邊府縣,配合當地衙門繼續調查。

這一下,項城左近的十餘縣,登時熱鬧起來。

京官下到地方查案,又頂了御史名號,一個個如同脫籠獅虎,到了各縣後當即展開了大肆抓捕.

臨河住的小地主、商戶,有條舢板的漁戶、靠與人運貨爲生的船戶,都成了‘水匪’嫌兇。

抓進縣衙便是一番拷打,各縣知縣們面對京城來的御史,大多選擇了合作,威逼被捉百姓拿錢贖罪。

得來錢財三七分成。

即便有個別有良知的知縣,畏懼於御史們張口就來的‘勾連水匪’大罪,敢怒不敢言。

一時間,陳州境內雞飛狗跳,怨聲載道。

說回吳維光這邊,四月初六,抵達蔡州。

便是早有耳聞,但親見蔡州城外綿延十里的場坊、商戶,依舊震驚於當地繁榮。

入城後,知府孫昌浩、同知陳景彥等人早已備好酒席。

開席前,因吳維光講起此行目的,幾人話題自然離不開剛剛殞命的莫邵宏莫大人。

在吳維光的帶領下,幾人假惺惺爲莫大人掉了幾滴淚,隨後氣氛便漸漸熱絡起來。

爲避免破壞氣氛,再無一人提起那晦氣的莫邵宏。

吳維光誇讚幾句蔡州繁榮局面,陳景彥謙虛一番,赤裸裸道:是魯王德被四海,纔有眼下安定局面.

吳尚書很滿意陳景彥的表態。

戌時末。

吳維光酒足飯飽,返回驛館。

不多時,剛剛分開的孫昌浩便帶着吳氏、吳逸繁、夏志忠前來拜訪。

公私有別,在吳維光眼中,侄子和妹子都要歸類於‘婦孺’,便讓他們先去了偏廳等待,先接見了孫昌浩和夏志忠。

方纔在酒席上,說話不便,此時驛館外有吳維光帶來的層層軍士把守,孫昌浩和夏志忠終於敢說些深藏已久的話。

“兄長~”

率先開口的孫昌浩以稱呼拉近和妻兄的距離,小心道:“此次莫大人就任途中遭遇如此橫禍,有些蹊蹺啊”

吳維光抿了口茶,不言不語。

於是,孫昌浩膽子更大了些,“不管是誰,做事總要講個得失。按說那水匪實在不該冒着這般大的風險,深入我大齊境內謀害命官。再說,他們赤手空拳無車無馬,又能搶走多少金銀,這不合情理啊!”

室內一陣寂靜,眼瞅吳維光就是不接話,夏志忠瞄了孫昌浩一眼,配合道:“那孫知府的意思是?”

“莫大人身死,誰得利最大誰的嫌疑便最大!”

“哦?敢問莫大人身死,誰得利最大?”

“自然是”便是明知此處說話安全,孫昌浩也不由壓低了聲音,“自然是路安侯!他不願放陳景彥離去,又不想明面上阻攔後者前程,只有莫大人無法就任,陳景彥才能在短時間內繼續留在蔡州!”

孫昌浩語出驚人。

幾乎猜對了一半,陳初不願放陳景彥走,是有的。

但‘不想明面上阻攔後者前程’的猜測卻錯的離譜。

人嘛,都愛以己度人,在孫昌浩想來,若是他,肯定會選擇去魯王府就任長史,所以他覺着陳景彥應該也是如此。

這邊,眼瞅孫昌浩和夏志忠一唱一和,想拖自己下水,吳維光終於重重頓了頓茶盞,低聲斥道:“孫知府,慎言!你知道你在說什麼麼?無端猜忌爲大齊立過大功、節制三府的節帥,你瘋了?”

“.”

“.”

屋內又是一靜。

其實,孫昌浩說的這些,吳維光早在十餘日前就想到過。

但他覺得可能性不大.畢竟此事的收益和風險不成比例。

人,或許會因爲身上生了惡瘡而剜掉一塊肉,卻不會因被蚊子叮了一口便動刀。

在吳維光看來,任命莫邵宏爲蔡州同知,對陳初來說就像是被蚊子叮了一口,雖酸癢不適,卻不至於讓他動殺心。

畢竟莫邵宏代表了未來新皇,陳初完全沒必要這麼做。 吳維光這種混跡過兩朝的老政棍,事事得失爲先,他這麼想沒一點問題。

再者,他深知妹夫和路安侯之間的齟齬,便是用腳趾頭也能猜到孫昌浩是想借自己之手打壓陳初。

可吳尚書卻看得明白啊,莫說此事不是陳初做的,即便真是他做的,朝廷也會想法子遮掩下來,不使雙方撕破臉。

不然又能怎樣,難不成逼反他麼?

如今時局敏感,魯王尚未正式確立儲君之位,一切以穩定大局爲重!

一旁,夏志忠沒有吳維光的政治格局,也沒有後者的眼光,眼看自己和孫昌浩配合也沒能說動吳維光,不由有些着急,“吳尚書,這蔡州匯聚天下商賈!城外一個小小的築料市場,商戶們交易動輒萬貫,每年流水何止千萬!還有那成片場坊.

這些前來採購的外地商賈中不乏南朝人,卻明目張膽的在蔡州交易。往重裡說,路安侯和蔡州府衙這是資敵!往輕裡說,這是漏舶之罪!

長此以往,朝廷要損失多少國帑!若朝廷不能在淮北重立威信,往後,這淮北百萬軍民便只知路安侯,不知大齊了啊!”

“放肆!”

吳維光猛地一拍茶案,正慷慨激昂的夏志忠嚇的登時住嘴。

屋內一陣死寂。

過了許久,吳維光纔在二人臉上睃巡一番,終是一嘆,低聲道:“有些事,急不得!”

這話,說的極其隱晦,但孫昌浩、夏志忠兩人卻馬上明白了吳維光的意思,不由一番驚喜對視。

話已說到這個份上了,吳維光便向兩名晚輩透露了更多辛秘,“大齊九鎮,其中四鎮已明確效命魯王殿下,其餘四鎮,雖未表明態度,卻也在私下一直與殿下有書信聯絡。只有這路安侯,曾和三皇子曖昧不清,且又掌着富庶蔡州、淮北重地.魯王豈能留他?但”

吳維光的目光在孫昌浩臉上多停留了幾息,接着道:“但要等到魯王君臨天下,攏了各方軍頭之後,纔可動手!在此之前,伱需多加隱忍!知曉了麼!”

說了這麼多理由,其實只有一個原因,那便是.蔡州太過繁榮了!

繁榮到魯王、甚至整個大齊朝堂都眼紅的地步。

以後,魯王登基,坐穩龍座後,若陳初識相,乖乖交了蔡州利益,興許還能繼續做個閒散侯爺。

若不肯,也許大齊文武都會團結起來咬他一口。

畢竟,蔡州的蛋糕太大足夠所有人都分上一杯羹。

大約類似鯨落萬物生.

毫無疑問,陳初的蔡州便是他們眼中能餵飽滿堂公卿的肥碩鯨魚。

大齊願爲國家、爲百姓拼命的官員不多,但爲了‘利益’,他們真的敢掂刀子上。

初次知曉丈哥、魯王佈局的孫昌浩一陣激動,恨不得這一日早些到來,一時竟情不自禁,哽咽道:“是!兄長放心!只要能爲國除了此賊,小弟忍辱負重不算什麼!”

翌日,吳維光與陳初碰面,說起了想請路安侯派軍在淮水左近搜尋水匪蹤跡的請求。

‘忠君爲國’的陳初自是滿口應下。

接下來的幾日,河南路依舊不太平,陳州治下的商水縣,便因御史借搜捕水匪之名胡亂抓人,鬧出一番民亂。

雖大齊官場都在爲莫邵宏身死一事側目,但民間,卻對此事諱莫如深,甚至除了被御史盤剝的陳州百姓,淮北各地許多人聽都沒聽過這件事。

總之,風平浪靜的淮北,似乎孕育着一場洶涌暗流。

不過,遠在千里之外的周國臨安城,同樣有人每日關注着淮北時局。

四月初二,已年近五旬的兵部侍郎陳伯康,細看了機速房遞來的關於莫邵宏身死的情報,靠在椅背上沉思良久,忽而又從抽屜中拿出一份記載了僞齊路安僞侯信息的箋紙看了起來。

這份陳初的情報,記錄了他‘海外歸人’的身份以及一路晉升的資料。

除此外,還有家眷情況。

相比貓兒和蔡嫿比較詳盡的資料,姨娘陳玉儂的信息簡略許多,只寫了她早年間從周國被賣去了僞齊桐山采薇閣。

這些信息很好打聽,但凡是采薇閣的姐兒都知曉。

至於玉儂更詳盡的籍貫、父母等信息,早已無從得知。

窗外,日頭已逐漸西移,思索良久的陳伯康忽然掂筆,欲要寫下已在心中完善許久的某樁計劃。

落筆前,還是猶豫了一下。

再一陣思索,陳伯康像是鼓舞自己一般,唰唰先寫出一句讖言謀士以身入局,欲勝天半子。

寫完這句,陳伯康再不遲疑,隨即俯首作下一篇小文,交給了身旁老僕,“將此文交與臨安官報”

自從僞齊報業興盛以後,周國也如同雨後春筍一般涌出許多報紙。

而臨安官報,則是一份有着官方背景的報紙。

雖不如某些小報盡用譁衆取寵的標題、驚世駭俗的傳聞吸引讀者,但官報的屬性卻決定了它相對謹慎、真實的內容。

已培養出一批忠實的精英讀者羣體。

四月初三。

臨安官報髮型最新一期,臨安四海商行直營店內一名年輕夥計照例收集了當日報紙,獨自回屋看了起來。

翻到第三版,一篇不起眼的小文,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細細看後,以前接受過的‘情報分析’訓練,讓他漸漸升起一股不安.

俄頃,夥計將這篇小文剪下,匆匆出門。

五日後的四月初八。

午時初,蔡嫿借‘口渴喝茶’之名晃悠到了節帥衙門的陳初值房。

喝茶是假,查崗是真。

轉了一圈,沒發現異常,正準備離去時,陳初恰好收到打了蠟封的密信,信皮上只有310000幾個阿邋伯字碼。

旁人看不明白,只有軍統的人才懂,這串字碼代表了密信來源。

比如475000是東京城,210000是金陵,而310000則代表了臨安

淮北節帥府在臨安的暗線級別不高,接觸不到什麼大人物,平日自然也難以收到什麼重要情報,於是陳初懷着輕鬆的心情拆開看了看。

剛看幾行,陳初不由哂笑一聲,可隨後,他卻忽然變了臉色。

直至看完,陳初一拍桌子,罵道:“恁娘,這是誰的手筆!好陰毒的計謀!”

已走到門口的蔡嫿不由大爲好奇,折身走了回來,撿起陳初丟下的剪報看了起來.

‘本報訊:據聞我朝兵部侍郎陳大人十四年前走失愛女已尋得蹤跡,如今已嫁與齊國路安侯,育一女.

齊周即爲兄弟之國,如今又結秦晉之好,可喜可賀’

蔡嫿微張着嘴巴,大爲疑惑.玉儂何時有了個當大官的爹爹???

隨即,她馬上明白了陳初爲何惱怒。

這‘爹爹’,十有八九是假的.但這個消息一旦放出來,齊國朝廷會怎麼想?

本國邊軍大帥,卻娶了敵國兵部侍郎之女?

怎麼,如今通敵都這麼不加掩飾了麼!

若想自證清白,也簡單,將玉儂交給朝廷審問,或直接殺了.

但蔡嫿知道,這種選項根本不可能出現。

甚至齊國朝堂信不信都不打緊,只要一個簡單的‘懷疑’就夠了!

畢竟玉儂的底細根本不經查她的確是從南邊買來的,僅僅是說不清籍貫家人這一條就夠了

周國這一手,是給陳初本就和齊國不太牢靠的君臣關係上,又狠狠砍了一刀。

接下來的結果也不難猜,要麼陳初被逼反,逃去周國。

要麼帶領淮北三府歸正周國。

要麼他誰也不投,叛齊後和齊國征討的大軍內耗。

再不濟,齊國硬忍下來裝作不知,但對陳初的防備必定越來越嚴厲。

總之,不管怎樣,周國都是躺贏!

“你奶奶個腿兒!是誰這般陰損!”

蔡嫿也沒忍住,罵了出來。

236.第232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210.第207章 甥胥陳初77.第77章 十字坡兇案第536章 南歸80.第80章 傳統且保守第480章 安豐地檢署第475章 蔡嫿授課,輿論交鋒95.第94章 大殺四方第40章 交鋒第525章 絕戶計146.第144章 誰擋我桐山財路,我砸誰飯碗281.第277章 死灰復燃?361.第354章 淮北淮南第534章 陛下,何故造反?第401章 東京春雨第424章 蹩腳藉口80.第80章 傳統且保守201.第199章 虎門山軍寨279.第275章 國師養成計劃377.第368章 與衆不同194.第192章 燒完自然就不燒了第397章 寂寞深宮春欲晚,黃昏映在殿西頭114.第113章 老子就是王法286.第282章 陳小哥,當爹了384.第374章 暗流303.第299章 死,也要死在我家!第524章 漢家闇弱二百載,一朝雪恥破帝京第526章 你就作死吧!285.第281章 輿論戰第461章 決戰序幕第516章 不服?那就打到他們服氣第491章 江寧吶喊第473章 除夕家宴,暖穿刺客172.第170章 三娘子治家第494章 罪婦訓官382.第372章 齊金邊禍316.第312章 呸!第400章 她是好人還是壞人?239.第235章 狺狺狂吠第461章 決戰序幕第389章 漢兒不爲奴317.第313章 地獄無門第507章 妒304.第300章 有事,還得看五弟!230.第226章 西取桐山?(二合一)239.第235章 狺狺狂吠第55章 你見過這麼厲害的農夫麼?88.第87章 今日齊呼孫大聖第18章 謀不可衆,利不能獨344.第338章 若不流芳千古,那便遺臭萬年311.第307章 春夜殺機224.稍晚一些389.第379章 偷襲295.第291章 願作秦叔寶287.第283章 風雪裹蔡州,三娘入侯府178.第176章 將錯就錯第428章 午夜王旗,榆州易幟164.第162章 義師281.第277章 死灰復燃?360.第353章 糧食危機?323.第318章 亂天下第410章 冰清玉潔陳小哥82.第82章 七月情話161.第159章 城裡城外387.第377章 千二士子,百萬軍民!第436章 翻雲覆雨358.第351章 歸家285.第281章 輿論戰365.第357章 大江劍,何幻鋒!218.第215章 真的好辛苦250.第246章 夜驚第468章 六百士子哭太廟,太上皇御駕親征第517章 殺賊安良乃好漢,好勇鬥狠爲潑皮第458章 你千歲,他也千歲358.第351章 歸家267.第263章 老陳人間不值得第390章 戰地一夜243.第239章 西風烈第522章 爲君披戰甲,妾還做新娘第453章 楚王回來了!163.第161章 我的蓋世英雄110.第109章 投名狀134.第132章 還得是咱初哥兒啊!第495章 江寧易得,情字難解158.第156章 兵臨城下第512章 國家籓籬第431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482章 明明是教化!215.第212章 君子藏銳氣於胸第434章 風暴前夜220.第217章 路,都是自己選的第16章 成了第438章 此女斷不可留!171.第169章 故交一日談第3章 官人,救我!第415章 閨中事364.第356章 計之深遠第12章 棲鳳嶺的春第525章 絕戶計187.第185章 愛兵如子
236.第232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210.第207章 甥胥陳初77.第77章 十字坡兇案第536章 南歸80.第80章 傳統且保守第480章 安豐地檢署第475章 蔡嫿授課,輿論交鋒95.第94章 大殺四方第40章 交鋒第525章 絕戶計146.第144章 誰擋我桐山財路,我砸誰飯碗281.第277章 死灰復燃?361.第354章 淮北淮南第534章 陛下,何故造反?第401章 東京春雨第424章 蹩腳藉口80.第80章 傳統且保守201.第199章 虎門山軍寨279.第275章 國師養成計劃377.第368章 與衆不同194.第192章 燒完自然就不燒了第397章 寂寞深宮春欲晚,黃昏映在殿西頭114.第113章 老子就是王法286.第282章 陳小哥,當爹了384.第374章 暗流303.第299章 死,也要死在我家!第524章 漢家闇弱二百載,一朝雪恥破帝京第526章 你就作死吧!285.第281章 輿論戰第461章 決戰序幕第516章 不服?那就打到他們服氣第491章 江寧吶喊第473章 除夕家宴,暖穿刺客172.第170章 三娘子治家第494章 罪婦訓官382.第372章 齊金邊禍316.第312章 呸!第400章 她是好人還是壞人?239.第235章 狺狺狂吠第461章 決戰序幕第389章 漢兒不爲奴317.第313章 地獄無門第507章 妒304.第300章 有事,還得看五弟!230.第226章 西取桐山?(二合一)239.第235章 狺狺狂吠第55章 你見過這麼厲害的農夫麼?88.第87章 今日齊呼孫大聖第18章 謀不可衆,利不能獨344.第338章 若不流芳千古,那便遺臭萬年311.第307章 春夜殺機224.稍晚一些389.第379章 偷襲295.第291章 願作秦叔寶287.第283章 風雪裹蔡州,三娘入侯府178.第176章 將錯就錯第428章 午夜王旗,榆州易幟164.第162章 義師281.第277章 死灰復燃?360.第353章 糧食危機?323.第318章 亂天下第410章 冰清玉潔陳小哥82.第82章 七月情話161.第159章 城裡城外387.第377章 千二士子,百萬軍民!第436章 翻雲覆雨358.第351章 歸家285.第281章 輿論戰365.第357章 大江劍,何幻鋒!218.第215章 真的好辛苦250.第246章 夜驚第468章 六百士子哭太廟,太上皇御駕親征第517章 殺賊安良乃好漢,好勇鬥狠爲潑皮第458章 你千歲,他也千歲358.第351章 歸家267.第263章 老陳人間不值得第390章 戰地一夜243.第239章 西風烈第522章 爲君披戰甲,妾還做新娘第453章 楚王回來了!163.第161章 我的蓋世英雄110.第109章 投名狀134.第132章 還得是咱初哥兒啊!第495章 江寧易得,情字難解158.第156章 兵臨城下第512章 國家籓籬第431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482章 明明是教化!215.第212章 君子藏銳氣於胸第434章 風暴前夜220.第217章 路,都是自己選的第16章 成了第438章 此女斷不可留!171.第169章 故交一日談第3章 官人,救我!第415章 閨中事364.第356章 計之深遠第12章 棲鳳嶺的春第525章 絕戶計187.第185章 愛兵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