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勝利之因

“射擊!!”軍官嘶聲力竭的喊聲傳入耳鼓。

無數士兵用力扣動了扳機,擊錘吧嗒一聲撞擊在火門鋼鐮上,向火門中撞擊出一片火星,槍膛中立即一聲巨響,槍身向後一震,手中的燧發槍向前噴吐出一陣長長的火焰和白煙。

戰線上猶如同時盛開出無數紅蕊白瓣的鮮花,伴着雷霆般的轟鳴,一道道白色煙牆向兩翼延伸,轉眼間又互相連通,迅速組成一條長長的白龍。

爆響的槍聲連成一片,如暴風般掠過大地,無數清兵的坐騎,在這巨大的聲響中驚慌跳躍。無數子彈帶着尖嘯撞入清軍混亂的隊列,狂暴的撕裂他們的盔甲,發出連綿不絕的噗噗聲響,帶起一蓬蓬血霧,進入他們的軀體,變形的彈體翻滾着,將裡面的創傷面積擴大數倍,攪爛內臟,讓他們發出一陣陣撕心裂肺的慘叫。

順着線列,眨眼間便倒下成排的清兵。這些清兵或被擊中軀幹,或被擊中四肢,他們內臟破碎,腸穿肚爛,四肢斷裂,在地上翻滾、爬行着,慘叫聲響徹原野。

嘹亮的衝鋒號聲震四野,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如雷鳴般震耳欲聾。

“衝啊,殺啊!!!”成千上萬的明軍士兵吶喊着,向前涌出,紅色的直線變成了無數紅色的小點,水銀泄地般漫過大地。

紅色小點在團團白煙還未消散時便撞入清軍混亂的陣線,在山呼海嘯的喊殺聲中,鋒利的刺刀對着清兵一輪輪的捅刺,收割着戰場上廉價的人命。精神崩潰的清兵發出聲嘶力竭的嚎叫,慌不擇路的亡命奔逃。

突破,鑿穿,在明軍的猛攻下,清軍的陣線如同被洪水沖毀的堤壩。一段段的垮塌,最後終於全線崩潰。廣闊的戰線上,逃命象可怕的傳染病飛速傳播,到處都是爭先恐後逃命的潰兵,他們面色如土,驚慌喊叫。在明軍的逼迫下四散奔逃。

精神崩潰的清兵互相踐踏,在逃命中迸發着瘋狂,騎兵砍殺着擋路的步兵,步兵則刺殺那些停頓的騎兵,只爲爭奪一匹坐騎。漢兵不再懼怕八旗,戈什哈們也不再護衛那些主子,人人都只爲自己的性命爭鬥,潰兵互相砍殺,相互踐踏,曠野上屍橫遍野。

主攻部隊向兩翼席捲,突進兵團開始沿着鑿穿的通路滾滾向前。先頭部隊則是兩千驃騎兵,三千龍騎兵。從鎮朔軍調來的兩千驃騎。以及五個軍抽調的龍騎兵,幾乎是正面明軍所有的機動力量了。

慶陽王劉震縱馳戰馬,纓盔兩側響起了暢快的風聲。冬季地面上騰不起太多煙塵。逃敵把背影和後腦展露在明軍騎兵的面前。不是對衝,只是幾乎沒有危險的追殺。

追殺在最前面的是王輔臣,他率領着一飈騎兵狂猛追殺,手中的豹尾槍不斷地向下滴着血,虎目圓睜、咬齒嚼脣,臉上的鬍鬚也一根根地炸起。不斷有清兵被擊落下馬。即便不是致命傷,也會被後面的明軍騎兵砍殺。或者被馬蹄踩死。

暢快的情緒感染着所有縱馬奔馳的明軍騎兵,所有的不痛快都隨着這一下下的劈砍而被逐出體外。又有一個敵兵落馬了。這個清兵拼命揮舞着雙臂,沒跑出幾步,一把鋒利的大刀斜着砍來,人頭落地,血柱沖天。

嘿,劉震痛快地哼了一聲,這是他的親衛讓着他,讓他也有機會讓自己的刀刃染血。

如果說到官爵,按照劉震的年紀,已經是非常令人驚歎了。但問題也出在這裡,同李嗣興一樣,劉震希望用自己的功績證明自己的爵位是實至名歸,而不是承襲祖蔭。

在陝西,驃騎兵也有過勝績,畢竟鎮朔軍中是最早開始牆式衝鋒,掌握這種戰術最熟練的部隊。但劉震卻覺得遠遠不夠,遠遠不夠他這個郡王所要獲得的功績。所以,調令一下,他便主動請纓,要求帶兵參加這場歷史性的大戰。

晉王李定國因爲在陝西的推進緩慢,影響到了整個戰局而心中歉疚,也爲了證明鎮朔軍的實力,派出了精兵強將。趕來參戰的驃騎兵不僅是精銳,更有王輔臣等猛將率領。

也正是因爲明軍的騎兵少,便愈發顯得珍貴,使用也更加謹慎,也就使騎兵看起來威風,卻少了很少建功的機會。此番作爲突進兵團的先鋒,劉震等人憋足了一口氣,非要拿出象樣的戰功來證明自己。

在先鋒騎兵之後,是大批的步兵和輜重車輛。沿着官道,匯成一道看不到邊際的長龍,扭頭擺尾地前進,前進!

…………

“勝利了。”魏王馬寶投入了全部滅朔軍,以加速摧垮清軍的防線,在已經毫無變數的情況下,他長出了一口氣,說出了自己的感悟,“這是銀子堆起的勝利啊!”

銀子堆起的勝利,是不是褻瀆了英勇奮戰的官兵,是不是忽略了千千萬萬爲國戰貢獻力量的人們呢?

其實,馬寶的這句話在表述上並不是十分準確,可也不算離譜。如果改成“戰爭打的就是後勤”,應該是更加貼切準確。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戰爭消耗的多是糧草,因爲冷兵器作戰對彈藥的需求是很少的。但現在的明軍之所以強大,卻多是靠的武器裝備。火炮,火槍,連帶着消耗的彈藥,以及糧草軍餉,如果換算成銀子的話,自然不能說馬寶的感悟是錯的。

投入是不斷的,累積起來則是個驚人的數字。在龐大的投入之後,朱永興打造出了足以稱雄世界的陸軍,隨之而來的則是高於滿清數倍不止的後勤供應。上千艘的江船海船在運輸,十萬以上的工人在製造修理,數百萬的農民在耕種墾殖,到現在爲止,累計投入的銀子更達千萬以上。

取得決戰的勝利只用了兩三個時辰,但支持勝利的準備卻持續了數年之久。這是一個厚重的基礎和保障,現在的明軍固然可能打敗仗,但只要基礎和保障存在,幾次失敗也無法徹底擊垮明軍,也無法改變大局。

…………(未完待續)

第169章 譏諷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51章 死地則戰第79章 雪中送炭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7章 歡歌暢飲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85章 急行第51章 死地則戰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4章 真儒,自虐?第30章 宗室入滇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56章 拒詔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04章 報應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37章 李晉王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93章 棄城集軍第260章 追擊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37章 緬局有變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00章 佔優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6章 暹羅來使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39章 聖意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59章 援軍?援軍?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89章 進退兩難第67章 梆子腔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9章 決戰第76章 再棄險要?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45章 妥協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51章 戰後佈局第69章 雨季之威
第169章 譏諷第119章 棄滇,假投誠第161章 廣州戰役(七)第267章 南京,南京第277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巔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154章 民富國強?第51章 死地則戰第79章 雪中送炭第21章 再見暹羅使者第20章 緊鑼密鼓第153章 鋒指廣州第7章 歡歌暢飲第150章 軍、政攻勢第85章 急行第51章 死地則戰第88章 魯王移驊,三桂調兵第14章 真儒,自虐?第30章 宗室入滇第213章 清廷之反應第214章 家和萬事興第149章 經濟手段第238章 薩摩藩,綁架成功第180章 府內煩心事第115章 緬甸的條件第122章 大難臨頭幾人“忠”第35章 有喜有驚的投靠第193章 古之借鑑第136章 進逼鬆錦,政府措施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56章 拒詔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第107章 厭炮厭勝?第242章 莽女衝撞,憲政之思第80章 特殊人才第104章 報應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269章 光復神京,天下轟動第25章 靜夜思,眼中淚第64章 變革的威力第20章 三鬼的人生巔峰第237章 京師暗戰,伐倭之意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22章 血濺跳花節第117章 困難的基礎工程第137章 李晉王第215章 後方形勢第81章 臨時機變,長途行軍第93章 棄城集軍第260章 追擊第99章 定都之慮,拍賣逆產第37章 緬局有變第94章 難以抗拒,後宮瑣事第68章 慷慨秦腔第147章 一戰定遼?第157章 廣州戰役(三)第68章 以誠待人,執着進諫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03章 產馬之地——河套第24章 烽起石屏第142章 悲觀,慘淡第24章 海外助力第17章 意外之難第200章 佔優第52章 血戰廝殺第127章 五國軍棋第18章 緊急商議第26章 初涉殺場第12章 不平等條約第15章 正妃虛懸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265章 兵至南京第6章 暹羅來使第141章 宗室留守與假黃鋮第39章 聖意第120章 棄軍而逃第129章 僱傭海軍,新皇新象第59章 援軍?援軍?第44章 三人軍事團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56章 士農工兵商,短視暴斂第89章 進退兩難第67章 梆子腔第247章 兵至衡陽,說客第32章 賜名白族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9章 決戰第76章 再棄險要?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9章 武聖定論,帝王痼疾第27章 詐取緬關第123章 光復昆明第145章 妥協第53章 絕勝之擊—土炸彈第139章 阿珠的心事第31章 段氏遺族第147章 身心俱疲第51章 戰後佈局第69章 雨季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