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廣州戰役(六)

“……僞王永興坐鎮昆明,擁精兵數萬,似有北進黔省與水西叛賊內應夾攻之勢……然臣荷恩深重,叨列維藩,職守謂何?臣擬明歲二月間大舉入滇,直搗昆明,掃淨外孽……通計大兵、綠旗兵、投誠兵、土司倮及四項苦特勒約共十萬餘口,大約此舉共需銀二百二三十萬餘兩,乃可以告成事,雖所費如此,然一勞永逸宜無不可也……”

吳三桂看過方光琛草擬的奏章,滿意地點了點頭,微笑道:“很好,看朝廷如何去做。無糧無餉,縱是本王有出戰之心,亦無出戰之力。”

明軍開始東征,清廷便催促吳三桂出兵增援。但吳三桂老奸巨滑,豈肯把鋒芒正銳的明軍吸引到自己這邊。

“蠻種惟滇黔最多,溯稽往代,叛復無常,於黔爲盤結腹心之蠱毒也,應先剿除……”

“黔省系山土瘠薄之區,刀耕火種之地,水不通舟,山不通車。山多田少,民鮮蓋藏,官無餘積,賦稅無多,每歲供兵,俱仰給予協濟……”

“若非臣苦心籌措銀二十萬兩,則黔兵枵腹,何能再戰……”

理由多多,水西叛亂未剿滅,缺糧缺餉,軍心不穩。吳三桂甚至還授命手下,製造了一起士兵缺餉叛逃的事件。隨後他一面向朝廷彙報,請求給予治軍不嚴的處分,一邊藉此施壓,索要糧餉。

敷衍、訴苦、拖延……最終的理由便是糧餉。皇帝不差餓兵,糧餉不如數到位,我就是按兵不動。

如果說心裡話,吳三桂未嘗沒有把本屬自己的地盤——滇省重新收回的想法。但現在也只是想想而已,不到最有把握的時候,他是不會出手的。儘管明軍東征。但朱永興還坐鎮昆明,豈能沒有精兵保護?戰爭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再面對類似元江城那樣的胸牆、壕溝、槍炮配合的防禦體系,吳三桂依然沒有取勝的把握。

如果,明軍東征遭到重大挫折,吳三桂倒是想着趁火打劫一把。或者再嚴重一些。廣東、廣西清軍能反攻滇省,那吳三桂更是要去添一把火的。

“如此大的數額,朝廷肯定不會如數拔付。”方光琛帶着狡黠的笑容說道:“但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多少還是要給些的。明年二三月,嘿嘿,不知道形勢又是如何?”

吳三桂對此表示贊同,遲疑了一下,緩緩說道:“新會既破。明軍定直取廣州,不知尚可喜能支撐到幾時?援軍又幾時能至?”

方光琛冷笑一聲,說道:“要說援軍,明軍難道沒有?值此形勢之下,東南鄭家能坐視不理?”

吳三桂明白方光琛話中的意思,東南鄭氏只要存在,便是一個威脅,福建清軍必然受到牽制。就算鄭氏對出兵助戰不積極。但看到機會,又豈有不爭取自己利益的道理?

本來在水師的力量對比上。清軍便不抵鄭家。藉着鄭成功南京之敗,想來個“趁你病,要你命”,沒想到卻是大敗虧輸,損失慘重。廣東水師、福建水師,這兩家聯手勉勉強強能起到防禦作用。如今只剩下福建水師獨力支撐,連防守都成問題,鄭家豈能看不到這個良機?

“鄭家水師強大,陸戰卻屬末流,恐怕也未必敢大舉侵入內陸。”吳三桂經過一系列分析。覺得鄭家會出手,但也只能在沿海一帶,再深入攻掠不太可能。

“這樣也差不多夠了。”方光琛突然露出意味深長的笑意,說道:“鄭家若想得陸上地盤,如今只能是在廣州以東。就算是沿海地區,不能直接阻遏福建援軍,也從側後形成了威脅。福建援軍不確保側後安全,能夠放心進兵嗎?”

“確是如此。”吳三桂看了看地圖,表示贊同。

“至於廣西的孫延齡和馬雄,各懷心思,誰也不肯先衝上前。”方光琛有些鄙夷地撇了撇嘴,“或者,他們還盯着王爺,想趁時而動呢!”

吳三桂咧了咧嘴,這麼說來,西南明軍圍攻廣州的阻礙很少,按照他們攻城拔寨的經驗和速度,尚可喜估計是凶多吉少了。

“王爺,北京那邊還要加緊安排,以免到時倉促不及。”方光琛謹慎地提醒道。

是啊,到了目前的處境,也確實得多作打算。即便現在還不能行動,但準備好應對之策,還是應該的。自己現在已經形同割據,或者說是夾在明清兩邊的一堵牆。他不相信清廷看不出他的心思,看不出他已經不是一條忠實的走狗,而是類似於盟友的關係。

吳三桂苦笑着點了點頭,吳應熊是他唯一的兒子,必須做好營救其脫身的準備。清廷就算不滿,就算不再信任,可也不會動他。畢竟他還打着清朝的旗號,畢竟他還有貴州在手,畢竟他還阻擋着明軍直接北上的通路。

以後呢,吳三桂無奈地發現,投降明朝似乎纔是他明智的選擇。因爲清朝勝利,肯定會對他秋後算賬,不管他以後抓住時機如何賣力。

……

桂林。

“嘿嘿,這尚可喜原來如此草包,新會三天便被攻破,現在怕是被困在老窩等死呢!”孫延齡連連搖頭,也不知是感慨,還是同情。

老幕僚孟春第輕輕點頭,廣東戰局急轉直下,曾經阻擋了晉王李定國數月的堅城新會被輕取攻克,近在咫尺的廣州已經失去了外圍屏障。震驚於明軍的戰力,他也感到慶幸,那就是沒有輕舉妄動,並沒有把明軍的鋒芒吸引過來。

“將軍,這兩萬斤海鹽差不多已全部出手,昆明所要的貨物——”孟春第覺得該提醒一下孫延齡,形勢大變,可不是之前觀望拖延的時候了。

兩萬斤海鹽,是朱永興賒給孫延齡的,同時還有一張貨物清單。沿海遷界後內地的食鹽開始緊缺,川鹽又因爲明軍的入川而無法運出。所以。孫延齡這邊出手的很快,白花花的銀子到手,他卻沒有立時去收購貨物,想靜觀戰局變化,打的竟是收錢不辦事的心思。

“這個,先生覺得這買賣可以長期做下去?”孫延齡遲疑了一下。開口問道。

“屬下覺得可以。”孟春第已經想得透徹,所以回答得很乾脆,“將軍想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指望朝廷是不太實際的。這買賣關係建立起來,又不用將軍出頭,賺錢是將軍的,敗露了也與將軍無關,何樂而不爲呢?據屬下猜想。貴州的吳三桂怕是也在做這買賣。”

“馬雄呢?”孫延齡顯然更關心這個自己的宿敵。

“他沒那頭腦,明廷也不會看上他。”孟春第有些鄙夷地發出了冷笑,“聽說梧州守將邀他入駐,不知道他會不會自己撞過去,成爲明軍下一個收拾的目標。”

“廣州若失,明軍四掠,梧州便朝不保夕,馬雄這個蠢貨。最好被明軍收拾了,倒省了本將軍的力氣。”孫延齡幸災樂禍地笑着。突然一頓,不放心地詢問道:“明軍會不會趁勝而來,攻打桂林?”

“應該不會。”孟春第搖了搖頭,很自信地說道:“明軍不入貴州,而是直接東征,與吳三桂暗通款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想留下一堵牆,讓吳三桂夾在中間,以阻擋更多方向上的敵人。對桂林也應如此,只要我們不構成威脅,不輕舉妄動。明軍便不會把進攻的矛頭轉過來。屬下想,明軍下一個目標應該是福建,與鄭家合力進攻,消滅最後一個有威脅的藩王。”

“這樣一個一個地消滅,豈不是早晚要輪到咱們?”孫延齡不傻,竟然能想到這個問題。

孟春第苦笑了一下,無奈地說道:“早衝出來早被消滅,隱忍下去或會有變。吳三桂的勢力多大,不也在觀望等待嗎?”

“是這麼回事。”孫延齡點頭稱是,“他等咱也等,就這麼點兵馬,可不能白白丟了。”

……

廣州。

尚可喜在衆將的陪同下,瞭望着城外明軍的動靜,議論着明軍可能的進攻方向。

圍困更嚴密了,一道道壕溝逐漸成形,成千上萬的百姓熱火朝天地挖掘着,運輸着,將一道道絞索套向了廣州,以及廣州城內的清軍。

看樣子,敵人是想長期圍困,這正合吾意啊!尚可喜越看越高興,情緒一好,臉上的表情也行動起來,談笑也是愈加自若。受到他的感染,衆將也活躍起來。

“王爺,敵人想長期圍困,真真是癡心妄想啊!”

“王爺,敵人想效您當年取廣州之策,真是東施效顰,自取其辱啊!”

“王爺……”

一陣陣山呼海嘯般的喧囂聲由遠處傳來,越來越近,打斷了衆人的談笑。面帶疑惑,尚可喜和屬下都移目觀瞧,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千歲,千歲,千千歲。”

“殿下千歲,千千歲。”

喧囂的聲音漸漸清晰,尚可喜的臉色也逐漸凝重,眯起了眼睛,伸手,一副“珍貴”的望遠鏡被親兵遞到了手中。

長有丈餘的旗杆高高舉起,紅底黃字“岷”字令旗赫然出現在廣州城外。朱永興在馬寶等人陪同下,隨旗而行。

“殿下千歲,千千歲。”

“殿下千歲,千千歲。”

所過之處,士兵們端正敬禮,百姓們俯首跪拜。被皇權至上、家天下思想浸透的人們,見到身份尊貴的宗室留守、朱氏子孫出現在戰場上,或是激動,或是振奮,或是茫然,或是驚愕,或是……

當然,朱永興的出場並不是沒有準備,因爲這已是他來到廣州的第三天。宗室留守朱氏岷王親臨戰陣的消息已經被有意傳播,而他帶來的犒賞二十萬銀子也發放下去。

提前得到恩賞的不僅是士兵,還有前來助戰的義民。蓋着岷王印信的田地票也開始登記發放,每個義民十畝,每個士兵三十畝。這可不是免稅田或者其他什麼形式,就是爲酬功而賜予的田地。拿着田地票,官府便會按票按數額分發田地,從此以後這田地便歸於個人名下。

這是非常優厚的恩賞。從兵到民,覆蓋面又廣,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如果持有田地票的百姓或士兵以後選擇到四川安家,則所得田地又可以翻倍。

示恩,頒賞,召見……在這一系列的提前準備後。在把廣州圍困得更加嚴密後,朱永興方纔亮出了宗室王旗,堂皇露面。

馬寶等人早就做了安排,朱永興行進途中,不斷有人帶頭行禮呼喝,引導着茫然、不知所措的民衆。

“天眷大明,韃虜必滅。”

“威武,威武!”

“神佑我軍,所向無敵。”

“萬勝。萬勝!”

這是軍隊整齊的呼喝,簡短的口號,卻耳熟能詳,更鼓舞人心。

朱永興想起來了,那是他第一次出現在戰陣之前,將士們呼喝的口號。那還是在剛剛出緬入滇,在騰衝之戰中的事情。

已經過去兩年了吧?朱永興感慨萬千,微佩側頭看了一眼汝陽王馬寶。這定是他的安排,算是用心又貼心了。

朱永興提馬上了一個土丘。身子在馬上立起,高高地舉起寶劍,沒有擴音設備,但呼聲在耳中也顯得洪亮高昂,“天眷神佑,皇明必勝。”

“天眷神佑。皇明必勝!”明軍將士呼喝着,敲打着兵器,在這山呼海嘯的喊聲中,精神振奮,身體彷彿也注入了新的能量。

宗室親臨前線。並不是沒有,隆武帝也曾御駕親征過。但親臨戰陣,並能屢戰屢勝,且在大廈將傾之際閃亮登場、力挽狂瀾的,卻只有朱永興一個。天子棄國,他卻出緬入滇;烏雲壓頂,他卻劃破黑暗;兵心頹迷,他卻能重振士氣……再加上征伐安南、光復滇省等戰績,朱永興的名聲早已經傳遍軍中、民間。

伴隨着種種事蹟的傳播,事蹟也越來越象傳說靠近。本來在滇省的時候,便有種種天授神眷的猜測,流傳在外則不可避免地加入了更多的佐料和神奇。萬衆矚目,中興希望,勝利寄託,用這樣的形容詞並不過分。

民衆希望有救世主,希望出聖人以救天下,但一個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皇帝、名將、文臣都沒能承擔起這份重任。而朱永興趁勢而起,他的身份,他的地位,他的功績,他的名聲……最終順理成章地成爲了人們的希望寄託,成爲了衆多人心中所期盼的“聖人”。

朱永興對此並不是十分的瞭解,畢竟他不可能知道別人的想法。即便是現在,面對着山呼海嘯般的致意,他也覺得多半是身份使然。但這並不妨礙他的激動,面對着跪拜叩頭的百姓,面對着振奮歡呼的兵將。

“宗室臨陣,那是王旗嗎?”尚可喜一陣恍惚,通過望遠鏡緊盯着王旗下被簇擁的身影,身旁衆將也意識到了什麼,一片寂靜。

人的名,樹的影。滇省連勝,討伐安南,逼退吳三桂,這些令人驚訝的事蹟,無疑使朱永興對清軍有了很大的威壓。現在朱永興親臨戰陣,軍心、士氣大振,怎不令孤城廣州中的清將感到凜懼。

“僞宗室倒有幾分膽氣。”開口的是尚之孝,卻是誇讚之語,衆將愕然以視,不知其是何用意。

尚之孝嘴上誇了一句,臉上卻是不以爲然,甚至有幾分輕篾,話鋒一轉,說道:“不坐鎮昆明,就不怕平西王反攻入滇?進易退難,戰局不利時,便要重蹈當年僞帝永曆逃竄,以致廣東各地人心瓦解之覆轍。”

尚可喜放下望遠鏡,亦從失態中驚醒,冷笑道:“兵法有云:一而盛,再而衰,三而竭。我軍只要堅守挫敵,僞宗室不僅是自取其辱,更會累得軍心低迷。嘿嘿,廣州城池堅固,兵多糧足,僞宗室以爲親臨便能破城,真真是癡心妄想。”

“想在廣州爲自己添些光彩,得些功績,僞宗室這是做夢。”尚之信就着父親的話,又加了一句。

“沒錯,僞宗室不僅是在做白日夢,還是在自取其辱。”一個反應快的將領應聲附和道:“讓敵人來攻吧,咱們打他們個落花流水,讓僞宗室顏面全失。”

“是啊,是啊,僞宗室親臨有個屁用,當咱們會害怕嗎?”

…………

一陣自我吹噓,自我安慰,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倒是讓凝重的氣氛緩解下來。而朱永興也帶着陪行,走出了他們的視野,歡呼和喧囂逐漸遠去。

尚可喜努力做出鎮靜自若的樣子,交代着防務,又在城頭停留了片刻,方纔下城離去。

“父王,僞宗室——”尚之孝騎馬湊近過來,剛開口便被尚可喜打斷。

“回府再說,去把金先生請來。”尚可喜神情凝重,這讓尚之孝覺得自己的猜想沒有錯,僞宗室親臨廣州,意味着對廣州的猛攻很快便將開始,之前以爲明軍會採取長期圍困的策略,顯然是錯誤的。

儘管努力裝出鎮靜,尚可喜心中卻浮起了不祥的感覺。朱永興聲名在外,威壓是肯定存在的。而且,爲了在僞宗室面前表現,明軍將領勢必以建功爲目的,率部猛攻廣州,戰事的緊張殘酷是可以預見的事情。鑑於這突然的變化,尚可喜認爲必須進行一些調整。

……(未完待續。。)

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9章 宗室儀仗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71章 慘烈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9章 軟實力第199章 接戰第91章 川滇呼應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37章 緬局有變第30章 宗室入滇第28章 離心之象第34章 石屏擾襲第64章 計議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72章 廝殺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06章 不負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85章 無題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54章 赴廣東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9章 世子殿下?第43章 保寧第252章 三桂低頭楔子第68章 慷慨秦腔第69章 勳章,土地第60章 歸藩之議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04章 報應第68章 慷慨秦腔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12章 兵潰第55章 滇緬戰事第86章 接戰第46章 火槍之威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8章 元江城防第26章 提點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203章 總攻(三)第75章 恬然自樂第49章 烽火燎原第89章 勝利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79章 雪中送炭第2章 高平莫氏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4章 封賞,臺灣第36章 領悟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47章 大戰(一)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
第60章 歸藩之議第118章 破釜沉舟?第54章 海上武裝,廣西之弊第131章 良賤之分第148章 元江那氏第139章 龍多旱,人多亂第183章 寂寞,鄭軍攻勢第29章 宗室儀仗第48章 黯然收兵第165章 大勝之後第71章 慘烈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56章 張勇的決定第104章 二破營寨第69章 軟實力第199章 接戰第91章 川滇呼應第90章 援助水西第143章 講武會一第259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第82章 勝利的標誌第228章 善用人,攻向變第37章 緬局有變第30章 宗室入滇第28章 離心之象第34章 石屏擾襲第64章 計議第148章 未來戰略,死戰大勝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72章 廝殺第190章 謹小慎微第226章 志在天下,吳、孫反應第73章 瘟病的擔憂第111章 春闈考題第33章 易裝的美麗第106章 不負第25章 三鬼之謀第135章 得子,變局第89章 反攻之謀,三鬼之難第98章 我認得你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114章 赤膊狂殺第113章 設想繁雜,姐弟情深第70章 開路迂迴第151章 再戰新會(四)第266章 重慶,武昌第123章 起駕北上第157章 結束戰爭的嘗試第85章 無題第122章 改變的開始第154章 赴廣東第144章 主次之分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163章 廣州戰役(九)第9章 世子殿下?第43章 保寧第252章 三桂低頭楔子第68章 慷慨秦腔第69章 勳章,土地第60章 歸藩之議第74章 以夷制夷的陰謀第104章 報應第68章 慷慨秦腔第93章 三馬來會第112章 兵潰第55章 滇緬戰事第86章 接戰第46章 火槍之威第218章 江南名士?第18章 元江城防第26章 提點第104章 廣西,水西第40章 三鬼之怒,大理籌劃第75章 突防新戰略第159章 廣州戰役(五)第127章 難得的閒適第203章 總攻(三)第75章 恬然自樂第49章 烽火燎原第89章 勝利第64章 蒼水之憂,佛朗機炮第71章 局部——大局第263章 真假太子,山東於七第102章 退守寧錦第34章 攀龍附鳳,議和煙幕第140章 結局已定第225章 晉王表態,格局不同第4章 有女名夢珠第79章 雪中送炭第2章 高平莫氏第18章 元江城防第142章 川中形勢第4章 封賞,臺灣第36章 領悟第110章 勝利的意義第47章 大戰(一)第62章 論勢振人心第84章 搶灘登陸第101章 強盜的轉變